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赵四娘家> 分节阅读 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5(1 / 1)

话她会觉得很抱歉,毕竟这里面的东西实在是让人受不了;劝了吧,她又要被家里人炮轰,说她败家了。这一文不值二文的猪大肠,实在是让她纠结万分呀于是赵四娘一边思量着,一边拿着做豆腐剩下的豆渣,开始无意识地搓洗起了猪肚。原本洗猪肚和猪肠要用白面和盐醋的,可白面的价格太高,赵四娘实在是舍不得再用它,也怕被家里人知道了后遭到批判,于是想找一个廉价的替代品。这不早上去磨豆浆的时候,赵四娘忽然想起来,前世听人说起过猪肚和猪肠可以用豆渣搓洗,就把豆渣留了下来,实践证明效果确实不错。一旁的赵三娘见小妹不停地忙碌着,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也想帮着做点啥。她见猪肺被姜氏和姜月娥拿出去洗了,猪肚正被赵四娘搓洗着,便默默拿了一个盆装起猪大肠,按照赵四娘刚刚说的,带着豆渣去了河边清洗。等到赵四娘回过神来,赵三娘已经走了好久了。又过了好久好久,久到姜氏和姜月娥把猪肺都洗好回来了,赵三娘才端着盆洗得干干净净的猪大肠回来了,依旧是黑着一张不能再黑的脸,把盆子丢给了赵四娘,只不过这回连话都懒得说了。“啥三娘,你居然去洗猪大肠了”刚从外面进灶间的杨氏看到赵三娘丢给赵四娘的盆里放着的居然是猪大肠,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东西前年过年买肉的时候,作为添头她家也拿回来过,可她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最后只能扔掉了。之所以前年的事儿,她都能记得这么清楚,实在是因为它的味道让她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可是赵三娘一下子去洗了五根五根杨氏都替她难受。赵四娘好生歉疚,一脸真诚地说道:“二姐,对不住,我应该说清楚这猪大肠有多难洗的”看到赵四娘一脸歉疚,赵三娘反而感到很不好意思,心想,是我主动要去洗猪大肠的,又不是小妹逼我去的,自己不该迁怒小妹的。“没事儿,开始有点难洗,洗着洗着就习惯了。”赵三娘边说边朝赵四娘笑了笑,只是这笑要多勉强有多勉强。赵四娘见到赵三娘这比哭难看的笑容,不禁一怔,随即一脸正色道:“二姐,今天我会把你洗的大肠,做得很好很好吃的。”赵三娘见小妹板着一张小脸,这么严肃地向她保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好了啦,二姐真没有啥事儿要是这东西真能赚钱,二姐愿意天天洗”正文 第二十一章 事前宣传到了晚饭的时候,姜老爷子把姜家滩的里正和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村老,以及今天来帮忙的人都请了过来。虽说姜家不像老赵家那样,连平日里吃饭都要分男女两桌坐,可按照乡里的规矩,请客吃饭时女人和小孩是不能上桌的,于是桌上只有姜老爷子和赵永忠作陪。乡亲们围坐在桌边,只见桌上摆了蒜苗肉片、干煸肥肠、肉末豆腐和鱼头豆腐四大盆菜。虽说只有四道菜,但每道菜都分量十足,里面还有难得一见的肉菜。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可谁也没有好意思先下筷子。“穷乡僻壤出刁民”这句话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在姜家滩并不怎么适用。这儿虽然是个贫寒的小渔村,可是民风淳朴。大伙儿听说姜老爷子家的顶梁柱姜华受伤在家,姜老爷子无奈之下想要在码头旁搭个草棚卖吃食时,都仗义地伸手帮忙,根本没想过要啥回报。当时姜老爷子一再邀请大伙儿去他家吃晚饭,大伙儿都清楚他家的境况,知道他家不可能有啥好东西招待自个儿,可是为了不下姜老爷子的面子,还是过来了。可看到这么一桌好菜“多亏了大家,咱家才能这么快就把棚子搭好大家不要千万客气,赶紧趁热吃吧”姜老爷子见大家都不肯动筷子,忙招呼起来。“我说阿华他爹,搭个草棚只要一会儿工夫。咱不过帮了个小忙,你给整了这么多好菜,咱心里过意不去呀”里正姜武说道。姜武为人厚道,处事公正,他做里正大家都心服口服。而且他还乐于助人,前几日姜华的医药费就是他掏的,姜老爷子对他甚是感激。“小五他爹,这肉是咱女婿送的,豆腐是咱家自个做的,都没费啥钱,你只管吃着”姜老爷子劝道。“啥这豆腐是你们家做的”姜武不禁大吃一惊。“是呀,俺闺女拜了个很会做吃食的师父,这做豆腐的方子就是她师父教的。还有今儿这一桌菜,都是她烧的。来来来,大家快来尝尝俺闺女的手艺咋样”赵永忠一脸骄傲道。众人听说这桌菜竟然是个小姑娘烧的,都惊奇不已,纷纷伸出筷子夹菜,一时间称赞声不绝于耳。出乎意料的是,相比起其他三道菜,最不值钱的干煸肥肠竟然最受追捧。在幽州,辣椒和番薯一样,是刚刚传进来不久的新鲜事物。虽然有不少农家都或多或少种植着些辣椒,但也只是做菜的时候放少许调个味儿。所以刚开始看到这盆加了不少辣椒的干煸肥肠时,谁都没敢下筷子,都主攻其他三盆。不过由于其他的菜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也就有人大胆尝试了一把。哇,好辣不过等那股辣劲儿过去了,萦绕在舌尖的是厚重的香气,这让极少能吃到荤菜的人特别解馋,于是再也停不下口。众人看到他的馋样都很好奇,纷纷下手,结果一盆干煸肥肠很快就见了底。“阿华他爹,这菜真是用猪大肠做的吗咋一点儿味儿都没有小五他娘以前也给我做过,味儿实在太大,下不了口啊”姜武在听说这菜竟然是用人人嫌弃的猪大肠做的,怎么也不敢相信。“是真的,这是用俺外孙女她师父教的法子做的。”这时见到杨氏她们把肚肺汤面端了上来,接着说道:“你看,这肚肺汤面也是用猪下水做的,味道可好了来来来,乡亲们赶紧趁热吃呀”果然刚刚端上来的肚肺汤面,汤汁浓厚味醇,面条爽滑可口。“咦你家外孙女真有能耐呀能把粗粮做的面条都煮的这么劲道。”姜武觉得这面条有一股豆香,仔细一看微微发黄,才发现爽滑可口的面条竟然是用粗粮做的。“这是三和面面条,是用白面、黄豆面和玉米面拌在一起做的。”姜老爷子解释道,接着又笑吟吟问道:“大伙儿吃着可还成明儿呀,咱们家做的就是这肚肺汤面生意。”“这么好吃的面,得多少钱一碗哪”一个乡亲问道。“白面面条四文钱一碗,三和面面条三文钱一碗,也可以单买面汤,一文钱一碗。”姜老爷子笑道。原本大家商量好的,白面面条卖三文钱一碗的。可今天赵永忠爷儿俩去镇上时,找了一个路边生意颇好的面摊儿吃晌午饭。这面摊儿卖两种面:纯白面面条和掺着玉米面的白面面条,分别卖四文钱和三文钱一碗。赵四娘尝了尝他们家的面汤,虽说也是用的骨头汤,但是味道已经很淡很淡,口感也不是特别好,但他们家还是生意火爆。赵四娘寻思,自家铺子并不打算把白面面条当做主打商品,以后是要隆重推出番薯面条的,何不把白面面条的售价定得高一点,从而凸显出番薯面条的实惠。至于这三和面则是受到那个面铺的启发,回想起前世吃过的三和牛肉面,觉得三和面好吃又耐饥很适合在码头附近卖,不如自家铺子也增加这一款好了。回家一说,家里人都表示赞同。当然了,赵四娘是绝对不会承认,她要求抬高面条售价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自个儿心里不服气,凭什么她的面条比别人好吃得多,却卖不上价乡亲们听了姜老爷子的介绍,心想,白面面条他们是舍不得吃的,这三和面面条倒是可以考虑,这么大一碗面条抵得上两个窝窝头,外面窝窝头也要卖一文钱一个,再配上一碗可以尝到肉味的汤,三文钱不贵。不过最令他们心动的是可以单买面汤,只要一文钱呀可以买回去当肉菜,给吃不上肉的孩子们解解馋呀“这面汤真的只要一文钱”一个乡亲有些不敢相信。“没错刚刚给大伙儿尝的干煸肥肠也是一文钱一小碟”姜老爷子朗声道。乡亲们登时眼前一亮,这肥肠不但好吃,而且油水十足,一文钱一小碟太值了“对了,咱们家还带着卖豆腐。原先一斤豆腐卖两文钱,明儿开张大吉,只收半价,一文钱一斤乡亲们可一定得来捧个场啊”姜老爷子拜托道。乡亲们都知道豆腐卖两文钱一斤,而且还得到镇上去才能买得到。他们中有好几个,家里已经好久没吃上豆腐了。既然明天豆腐能在村里就买到,而且只要一文钱一斤,那就买一斤回去,他们都是渔民,家里有的是鱼,像姜老爷子家一样烧成鱼头豆腐吃得了乡亲们中有不少人打定主意,明儿一大早就去姜老爷子家的铺子抢购豆腐。送走乡亲们之后,两家人又坐在一起合计了一遍明天要注意的事项,这才洗洗睡了。正文 第二十二章 开张大吉第二天天刚亮,除了姜华和姜梨花外,包括姜小虎在内所有人都起身了。大家把昨晚剩下的饭菜当做早饭草草吃完,就开始干活儿了。姜老爷子、姜小虎和赵永忠父子三人,负责把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这些家伙事儿分别搬上两辆手推车,运到铺子里去布置。原本姜家只有一辆运鱼的小手推车,这车运些锅碗瓢盆这种小物件还成,运桌椅板凳这些大家伙就不行了。虽然姜老爷子和赵永忠都说实在不行,哪怕自个儿辛苦些扛过去也成,就不用买新车了。可赵四娘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让姜老爷子在订购桌椅板凳的时候,把大手推车也给买了回来。开吃食铺子本就辛苦,可不能为了省几个钱就把人给累坏了不是姜氏、姜月娥和赵三娘仨人则带着前一天泡好的黄豆去公用石磨那儿磨豆浆。赵四娘就开始和杨氏一起和面。她打算把面和好后带去铺子,客人要是点面,就可以直接开始拉面或是擀面。她俩刚把面和好,姜氏就提着一桶豆浆进来了。于是她们便开始做豆腐脑和豆腐。为了吸引客人上门,她们家铺子在第一天推出了半价豆腐,估计会有不少人上门来买,所以决定今天多做点。因此赵四娘把在锅里炖了一晚上的肚肺汤盛进木桶里,把两个灶台全都空出来做豆腐。可即使是两个灶台火力全开,由于做豆腐比较费工夫,等到全都做好了,赵永忠和赵三郎已经从铺子里回来,站在一旁等候多时了。接着大家就把足足装了两桶的肚肺汤和一桶豆腐脑,以及三板豆腐一起搬上手推车,让赵永忠父子拉去了铺子里。赵四娘和姜月娥也随车同去。到了面铺的时候,赵四娘看到官道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走动,发现这儿新搭了一个草棚,时不时有人停下来往里张望。和姜家一样,面铺里也安着两个灶台。于是赵四娘立即让赵永忠把肚肺汤倒进一个锅里继续炖,让赵三郎把另一个锅也烧热,将昨晚就已经卤好的肥肠倒进锅里干煸。一时间面铺附近飘满了让人垂涎欲滴的干香,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望。一会儿工夫,肥肠就炒好了。赵四娘将它盛起后,把锅刷干净,再往里倒上大半锅清水,让赵三郎接着烧。这时肚肺汤已经重新烧开,赵四娘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气顿时从锅里飘了出去,伴着刚才的干香,更是诱人,已经有不少人围在面铺门口,询问他们家在做什么吃食这么香。“咱们家开的是面铺,刚刚大家闻到的是咱家的面汤和现炒的干煸肥肠。大伙儿要不要进来尝一尝”姜老爷子笑道。虽然味道很香,可大家只是围观却没有人真正掏钱买,姜老爷子心里有些着急了。“各位叔叔伯伯,虽说咱家的白面面条四文钱一碗,三和面面条三文钱一碗,可咱家的面汤能单卖的,和这干煸肥肠一样,都只卖一文钱一份儿,包您吃了一会还想吃第二回”只见赵四娘一边笑吟吟说着,一边用托盘托起一碗肚肺汤和一碟干煸肥肠展示给众人看。众人见碗里的汤色泽纯白,衬着翠绿的青蒜花,甚是诱人;碟子里的肥肠泛着油光,肉香扑鼻,更是令人食指大动。“这些真的只要一文钱一份儿”一个背上背着竹篓的中年汉子问道。赵四娘见他手上还牵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那孩子像扭糖似的缠在那汉子身上,正嚷着要吃肉。“当然了叔叔,您带着孩子走了这么长的路也累了吧赶紧进咱家铺子歇歇脚,喝口咱家的面汤解解乏”赵四娘笑着招呼道。“成那就来一碗面汤和一碟子这个啥肥肠”那汉子往赵四娘的托盘里放了两文钱,领着孩子进了铺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