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赵四娘家> 分节阅读 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6(1 / 1)

赵四娘直接就将托盘里的汤和菜,送到那汉子坐着的桌子上。其他人见两文钱真的能吃到这样的好汤和好菜,也纷纷掏钱出来。他们中间,有两样都要的,也有只要一样的。这时喝着面汤的人忽然惊喜地发现,汤里居然有肉,尝着不像猪肉,嚼着却比猪肉还要香,大呼好吃。有了这样的活招牌,铺子里的生意自然更好了,不一会儿,面铺的座位就满了大半。“咦阿华他爹,你家生意这么好呀那豆腐还有吗”一个手上端着只碗的的老妇人问道。正忙着收钱的姜老爷子转头一看,原来是同村张大贵的娘亲刘氏。她的儿子张大贵就是昨天帮着搭草棚的人之中的一个。“有有”姜老爷子忙笑道,转过身打算喊赵四娘去给刘氏切豆腐,这才发现赵四娘正在给客人擀三和面面条。再看赵永忠正忙着给客人打汤打菜,赵三郎和赵四郎兄弟俩一个负责跑堂,一个负责收拾桌子,也忙得不亦乐乎。就连最小的姜小虎也坐在灶台后面看着两个灶。没法子,负责收钱的姜老爷子只得亲自出马。他从刘氏手中接过碗,飞快地跑到放豆腐的案边,这时他才惊喜地发现,未雨绸缪的赵四娘已经把一板豆腐切成了十六块,于是他拿起一块,装好之后又把碗递给了刘氏。“大贵他娘,好吃下次再来”赵老爷子笑道。“平时吃可吃不起哟听说今儿卖一文钱一块,才跑来买的。”刘氏叹道。说罢,递给姜老爷子一文钱,径自去了。“啥老人家,您家豆腐就只卖一文钱一块”坐在姜老爷子旁边喝汤的一个客人,虽然看得分明,那老妇人确实是只给了一文钱就端走了一块豆腐,可还是不敢相信,太便宜了呀“平时当然没有这么便宜,今儿是咱家铺子开张的日子,所以豆腐半价,只要一文钱一斤小兄弟,你要不要也来一块下次来就是两文钱一斤啦”姜老爷子劝道。“哎呀不曾想今儿有这等好事。我是去镇上修农具的,一没带碗,二没带篮子,买了没地方放呀”那客人叹息道。那客人没带碗或篮子,可其他客人有带篮子的,甚至有原本就打算去镇上卖豆腐随身带着碗的,听说今儿半价,忙掏出钱来买豆腐。路过的人听说了,也纷纷进来买上那么一两块。他们中有不少人,原本只是想进来买豆腐的,可见坐着的客人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叫上一碗面汤或是干煸肥肠解解馋。不一会儿,三板豆腐四十八块就一售而空。“婶子,豆腐虽然没有了,可咱家还有豆腐脑,大碗两文钱,小碗一文钱,可比豆腐好吃多了豆腐脑很嫩的,小孩子也能吃”终于给客人下好面条的赵四娘得了空,见一个年轻妇人怀里抱着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当她听说一文钱一斤的豆腐已经卖完了时跌足长叹,赵四娘忙向她推销起豆腐脑。“豆腐脑那是啥玩意儿”那妇人的娘家就在姜家滩附近的村子里,今儿她是带着丈夫和儿子从江对岸的村子那儿过来回娘家的。他们刚从码头上下来,听说这家铺子里有便宜豆腐卖,她就进来了,谁知没赶上。不过进都进来了,赶了半天路也乏了,索性坐下来歇歇好了。虽不知豆腐脑是什么,反正小碗就一文钱,不妨买上一碗。于是就招呼站在铺子外,提着大包小包的丈夫进来,让他掏钱买了一小碗。那妇人的丈夫刚把拎着的东西放下坐稳,豆腐脑就端了上来。只见半碗奶白的汤汁上,飘着好几片雪白的豆花,豆花上配着翠绿的葱花、碧绿的韭菜丁、浅红的虾皮和金黄的黄豆,煞是好看。那妇人拿起汤匙舀了一口尝了尝,只觉汤汁咸鲜味美,豆腐香嫩滑爽,忙给怀里的孩子也喂了一匙。那孩子吃了直呼好吃,催着他娘亲再给他喂,不一会儿一碗豆腐脑就见了底。她丈夫见孩子吃得香甜,而媳妇儿只吃上了一口,忙又掏钱买了一大碗给他媳妇儿。那妇人见丈夫体贴,心中快慰,又舍不得一个人吃一大碗,于是夫妻俩分食一碗。旁边的人见他们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都好奇这豆腐脑是啥滋味。于是有好几个人也叫上一小碗尝鲜,结果吃过的人都说好吃。一时间豆腐脑也大卖起来。不一会儿,面铺里就坐满了人,来晚了的客人中,有耐心的站在桌子边上等人走,没耐心的直接端着碗站着就吃了。到了后来连站着吃都不行了,因为碗不够了。蹲在后面洗碗的姜月娥无比后悔,她没有想到生意会这么好,坚持自个儿一个人拿下洗碗的活计,硬是让姜氏和赵三娘留在家中晒番薯粉,搞得自己现在累得满头大汗,还是跟不上脏碗撤下来的速度。不过半个时辰后姜月娥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干煸肥肠、肚肺汤和豆腐脑都相继售空,终于没有人催着她要碗了。前面铺子里的姜老爷子他们也是一脸兴奋,在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后,开始麻利地收拾起来。正文 第二十三章 初次得利呆在家里做番薯粉的姜氏她们,人还在家里,心却跟着姜老爷子他们一起飞走了,一个个都魂不守舍。忽然院子里传来一阵响声,难道是姜老爷子他们回来啦这才什么时辰呀,怎么就回来啦难道是生意做得不顺利姜氏她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冲到院子里,见姜老爷子他们几乎个个喜笑颜开,提着的心放下了一大半。可又见赵四娘有些无精打采的,心里不由得有些犯嘀咕,这生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老头子,今儿生意好吗你们咋这么早就回来啦”杨氏迫不及待地问道。姜老爷子呵呵笑道:“东西都卖光了,自然就回来啦你说生意好不好哇”听了姜老爷子这话,留在家中的人一片雀跃。“外婆,舅舅醒着么要是醒着的话,要不咱们就到舅舅屋里细说”赵四娘提议道。她怕姜华一个人躺在屋里觉得憋屈,不如拿生意上的这些事儿和他说道说道,让他一起参与进来,免得他胡思乱想。“舅舅醒着呢快进来和舅舅说说咱今儿赚了多少钱呀”不等杨氏回答,屋里的姜华就大声喊道。虽然他卧床养伤,可心怎么也静不下来,听到院子里有声响,就竖起耳朵听了起来。听到赵四娘问起他,就立马回应了她。于是大家搬着凳子去了姜华的屋子,围坐在了一起。“老爷子,今儿一共赚了多少钱呀”杨氏迫不及待地问道。“刚刚一阵手忙脚乱,哪有功夫数钱呀”姜老爷子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只颇有分量的钱袋来,开始细细数了起来。“一共是两百一十四文钱”数好钱的姜老爷子大声报了出来。“哎呀没想到咱第一天就赚到了这么多钱,实在是太好啦”赵永忠高兴得直挠脑袋。“爹,你别高兴得太早这二百一十四文可不是净赚的,还没扣掉成本呢”赵四娘泼凉水道。于是赵永忠忙让赵四娘把成本报给他们听。“一副猪下水三文钱,用了两副,共六文钱;一斤黄豆四文钱,用了十七斤,共六十八文钱;各种配料不好说,不过估计也要二十文以上;还有什么柴火钱、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的折旧费就暂时不算了,咱家的成本至少花了九十四文钱。也就是说这么多人忙活了半天,就赚了一百二十文钱。”赵四娘核算完成本,叹了口气,钱不好赚呀直到这时大伙儿才明白,为什么赵四娘看上去有点儿闷闷不乐。“傻孩子,一百二十文也不少啦平常你舅舅去码头搬上一整天的货,干得累死累活,最多也就赚五十文。咱不过累了一个时辰就赚了这么多,还有啥不知足的”杨氏劝道。“是啊,哪有人能够一口吃成个胖子今儿是开张第一天没敢多做,只卖了一个时辰东西就都卖完了。明儿要是多备上一点儿,咱就能赚上更多的钱啦”姜老爷子也劝道。其实赵四娘就是提出做生意的人,她很清楚小本生意,不可能一下子赚到很多钱。听了二老的劝,她反思道:自己急于还债,刚刚过于急躁了。于是赵四娘迅速调整好自个儿的心情,笑道:“外公、外婆,你们说得对,是我太着急了咱慢慢来,生意肯定一天比一天好”大家纷纷点头,都觉得日子有了盼头。“咱家的肚肺汤和干煸肥肠卖得很好,一会儿工夫就卖得差不多了,后来有好多客人想买都没买得上。可家里只有两副猪下水的量了,要不咱现在去镇上再买上几副”赵三郎提议道。“嗯,反正猪下水便宜,可以再买点儿”赵四娘点点头,接着说道:“其实我是想做码头上搬货人的生意的,可今天来铺子里的,基本上都是从江对岸乘船过来去长乐镇赶集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吃过早饭的,进我们铺子只是歇歇脚,见咱家东西好吃,买了解解馋的。很少有人肚子饿了,买面条吃的。”说到这儿,赵四娘尴尬地笑了笑,自嘲道:“咱家开的是面铺,可今天三和面面条只卖出去四碗,白面面条更是一碗都没有卖出去刚刚算成本的时候,我都没好意思把面粉钱算进去”“这有啥没卖出去咱自个儿吃大家伙儿一大清早就起来忙开了,早饭都没能好好吃。就当是犒劳自个儿,咱晌午饭就吃面条”姜氏笑道。“既然这面条卖不动,要不咱明儿就不和面了”杨氏小声提议道。要是天天都卖不出去,那岂不是天天都要自个儿解决三和面就罢了,白面要是顿顿吃,杨氏就有点儿心疼了。“外婆,这白面可以少和一点儿,可三和面还是要照常和的。只要咱们多备点料,坚持卖到晌午,我相信搬货的人里总有几个肯来吃咱家的面条的”赵四娘笑道,接着她朝赵永忠道:“快到晌午了,咱们早点儿吃饭,一会儿就去镇上吧呃,也不要太多,再买两副猪下水回来就够了”赵永忠忙点头答应。“四娘,再买两副会不会少了点儿今儿两副猪下水咱只卖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光了,明儿要是准备四副的话,恐怕还是卖不到晌午呀”赵三郎提醒道。“四副应该够了。今天会有这么多人路过咱家铺子,主要是因为江对岸的村民要去镇上赶集。虽说长乐镇是个大镇,可也只是三天一集。明儿不是集日,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了。其实稳妥一点的做法是明天还卖两副,不过猪下水成本低廉,这个风险咱还是担得起的。”赵四娘笑着分析道。赵三郎听了暗暗佩服道,还是自家小妹想得周全呀赵四娘又转头向姜氏问道:“娘,咱家番薯粉做得怎么样了”“把水缸里的水放掉后,捞出来晒着呢,还没全干。不过估计也快了,就这一两天的事儿了”姜氏答道。“外公,下晌您能不能去帮我去买些鱼回来”赵四娘央告道。“四娘馋鱼啦成咱姜家滩啥都缺,就是不缺鱼”姜老爷子笑着说,又想了想道:“不用去买了吧待会儿我出船去打点儿回来”“出趟船也打不到多少鱼你有这功夫,还不如呆在家里把那几亩地给侍弄好吧”杨氏嗔道。姜老爷子嘿嘿笑了两声,说道:“这倒也是,反正鱼也不值钱,外公下晌给你去买”“外公,买鱼时不论大小,尽可以买回来。小的咱们烧好了,明儿可以和干煸肥肠一样卖;大的让我做成鱼丸,要是大家都觉得好吃,也可以拿去铺子里试着卖”赵四娘道。“鱼丸那是啥玩意儿四娘你又有啥新主意啦”赵永忠好奇地问道。他心中不禁自得道,小女儿自从拜了名师后,好点子一个一个往外蹦,真是聪明得不得了“就是用鱼肉和番薯粉和在一起做成的丸子,做出来你就知道啦”赵四娘笑道。“那好,外公就多买点鱼回来,你多做点儿,大家都好好尝尝”姜老爷子笑道。这时姜老爷子从赚到的钱里数出十文钱买鱼,打算把剩下的二百零四文钱都塞给赵永忠,可赵永忠死活不肯要,于是两人推让不休。“为了置办这个铺子,你花了近一贯钱。现在赚钱了,这钱就该给你拿着”姜老爷子劝道。“咱合伙做生意,我出本钱是应该的。更何况咱一家六口吃住都在您家,就当食宿费好了,这钱还是您拿着”赵永忠推让道。“外公,赚到的钱都由您保管吧”赵四娘也出口劝道。见姜老爷子还是不肯答应,她忙提议道:“咱做一个账簿,把每天赚回来的钱和支出去的钱都记录上去,咱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