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赵四娘家> 分节阅读 1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1(1 / 1)

离开南大街时,赵四娘径自走进了一家杂货铺。一家人无奈,只得跟了进去。只听赵四娘让伙计把花椒、老姜和大料之类的作料各包了几小包,又打了一些酱醋。姜氏见了,刚要说些什么,这时只见赵四娘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吊钱,冲掌柜喊道:“结账”姜氏蓦地回头望向赵永忠,丈夫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憨厚地笑道:“这些钱都是靠四娘赚到的,让四娘拿个小头,一点也不为过嘛”姜氏这才知道丈夫把一百五十文钱给了赵四娘,又好气又好笑,不由得狠狠瞪了丈夫几眼。转身见赵四娘让掌柜把八十二文钱的二文零头抹去了,都在数八十个钱给他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暗暗叹了口气。好不容易出了南大街,全家人急着往姜家滩赶的时候,赵四娘见路边有一家肉铺,又撺掇赵永忠去买点肉。姜氏见了已经无力阻止,按了按藏在怀里的银子,心想,反正丈夫身边的一两银子已经没收了,买了这么多东西,爷儿俩身边的银钱已经所剩无几了,如今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赵四娘在肉铺买了一条猪肉和两斤猪骨,这回没让抹零,而是要求老板送些什么给她。老板原本只打算送一挂肚肺,经过赵四娘一番热火朝天地砍价,硬是让老板又送了一只猪肚,这才心满意足地走了。走出镇子时,赵四娘又看见载客的车子停在官道上招揽客人。上前一问,正巧有路过姜家滩的车,再次提出乘车去外公家。谁知这回家人还是一言不发,就连一直力挺她的赵永忠都没有吱声。“四娘呀,其实姜家滩离镇子的距离,要比赵家村离镇子的距离近得多,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到。”见赵四娘摆出一副不给我坐车我就不走的架势,赵永忠只得出声劝道。在他看来,买那么多吃食虽然有点心疼,但毕竟能够吃进肚子的。可花钱坐车就完全是浪费了。姜家滩和赵家村离镇子远近,跟我想坐车有嘛关系一想到还要走一个时辰,赵四娘就两腿发软。可当她看到赵永忠两只手分别拎着一斗粮食,姜氏抱着一坛酒,手上还挂着一瓶油,赵三娘提着在肉铺买的猪肉、猪骨和猪内脏,赵三郎抱着另一坛子酒,就连和她一样大的赵四郎也拎着她在杂货铺买的调料,而自己两手空空,感到一阵羞愧。赵四娘默默跑去取下姜氏挂在手臂上的油瓶,迈开小短腿,率先往姜家滩的方向走去。正文 第十五章 穷阎漏屋很有节操的赵四娘坚持步行到了姜家滩,不过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她还是严重妨碍了赵永忠一家人的行进速度,导致一家人到达姜家滩的时候,已经接近申时。姜家滩是一个渔村,村里人基本都靠打渔为生。姜氏的娘家原本就只有一条渔船,姜氏没出阁之前就跟着家人住在渔船上。后来还是姜氏的大哥吃苦耐劳,赚钱在渔村里起了房子,一家人这才从渔船上搬到了陆上。过了几年姜华又打了一条新渔船,这才娶上了媳妇。媳妇姚氏也颇贤惠,帮着婆母杨氏操持家务,姜家的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可惜好景不长,自从三年前新帝即位后颁布了禁海令,规定渔民不得再出海打鱼,姜家就只能在附近捕鱼,可两条渔船捕到的鱼加起来都没有原来一条船捕的多。于是原本就清贫的姜家生活变得更加贫困,眼看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姜华去码头上找了份帮人搬货的活计,家里才勉强能够维持生计。赵永忠一家刚走近姜家,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阵哭闹声。姜氏一听,生怕家里出了什么事儿,忙加快脚步赶了过去。一进门就看见她娘杨氏正抱着哭闹不休的侄女姜梨花哄着,而一向乖巧懂事侄儿姜小虎正扯着杨氏的衣角,哭喊着:“我要娘亲”姜氏见杨氏忙得满头大汗,忙上前把她怀里的姜梨花抱到自己怀里,轻拍侄女的后背,柔声细语哄着,可谁知姜梨花认生,没认出一年才回来一趟的姑母,哭得愈发厉害了。而杨氏见姜氏忽然回家来了,担心姜氏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一叠声问姜氏怎么回娘家了。一时间场面一片混乱。最后还是赵四郎从口袋里掏出两块糖,才把两个哭闹着的孩子哄住不哭。这两块糖还是赵四娘在杂货铺里买作料的时候,死皮赖脸让掌柜送的,到手后就给了赵四郎。赵四郎拿着从妹妹手上接过糖,当着家人的面不好意思吃,打算到没人的地方再悄悄吃,所以一直留到现在没动,没想到发挥了大作用。毕竟两个贫苦渔家的孩子,忽然见到过年时姜华才舍得买上一两块给他们解馋的糖块,隐约能闻到糖块上散发出来的诱人香气,又想起那种甜甜的滋味,立马就止住了哭声。杨氏听说赵永忠一家是特地跑过来给姜老爷子拜寿的,悲喜交加,忍着泪水招呼他们进了堂屋。姜家的房子是泥屋,主屋一共有三间。中间一间堂屋用来待客吃饭,堂屋后面另搭了一间小屋做灶间。左边一间住着姜老爷子夫妇和他们的小女儿。原来姜氏一共兄妹三个,除了她大哥姜华外,另有一个十五岁大的小妹姜月娥,还不曾定亲,现在仍待字闺中。右边一间住着姜华一家,姜华娶妻姚氏,有一个八岁大的儿子姜小虎和一个三岁大的女儿姜梨花。虽说是三间房子,可加起来就只有老赵家一间堂屋的大小,这让住惯了青砖大屋的赵永忠一家人一进门就觉得很是压抑。杨氏自打进了堂屋给女婿一家张罗完茶水后,就一言不发,一直低头抹眼泪。她满腹辛酸,实在是不知从何说起。“娘,刚刚小虎喊要娘亲,嫂子去哪儿了吗”姜氏问道。她嫂子姚氏颇为贤惠,要是见到她们一家来了,早就迎上来端茶送水了。可现在她两个孩子哭闹不休,也不见她来劝,想来是去了哪儿。“娘她回娘家了娘她,娘她,不要咱们了”在一旁小口小口舔着糖块的姜小虎见杨氏不说话,就代为回答。说到这儿,姜小虎鼻子一酸,忍不住就又要哭出来。姜氏见状忙让赵四郎兄妹俩带侄子出去玩会儿。俩人应了,带着表弟出了堂屋。赵四郎是认真陪着姜小虎玩儿,赵四娘则一个转身又钻进了堂屋。只听杨氏说道:“自打不能出海,家里日子就不好过了。虽说朝廷补偿了两亩地给咱们,可那地实在太荒了,什么庄稼都种不活。去年好歹种了番薯,虽说收了好几千斤,可番薯是粗粮,卖不上价。”“是呀,这番薯种的人实在太多了,都卖不出去了。放在家里当粮食吃吧,人吃多了烧心,咱家也就早饭的时候吃吃。如今还有好些放在地窖里呢”姜氏接口道。听到这段对话,赵四娘眼前一亮,低下头细细思量起来。一旁的杨氏继续说道:“你哥虽说去码头上给人搬货,可这活计累得很,还不是每天都有。眼看这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正巧村里有户人家看日子难熬,打算把地卖了去投奔亲戚。他家除了朝廷分的两亩薄田外,倒还有两亩中田,因急着脱手,四亩地总共只要六贯钱。你哥思量着村里人都聚在附近捕鱼,没多少鱼好捕,打鱼没什么进项,倒不如卖掉一条船,换几亩好地种种。于是把家里的新船卖了五贯钱”“啥只卖了五贯钱娘,那条船可是用好料子造的,至少值十贯钱呢”姜氏惊呼道。“唉,如今不能出海打鱼,船价已经一跌再跌了,五贯钱已经算是高价了。”杨氏叹道。“娘,前日四娘病了,我看见哥拿了一块银子过来,就是卖船的钱吧”姜氏问道。见到杨氏点点头,赵永忠一家都感激得不得了,姜氏更是哭了出来,他们这才知道:那钱是姜家的命,姜家一家七口以后就指望它过活了。可是在赵四娘病重的时候,姜华还是毫不犹豫地拿了出来赵四娘捏紧自己的小拳头,暗下决心:这个恩情我一定要报“四娘病了,咱们出份力是应该的。前儿你哥回来后,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当了,才凑够六贯钱,从人家手上把地买了回来。原本打算在家收拾新买回来的田地,不再去码头上搬货的。可听说昨儿会来一大批货,搬货正缺人手,你哥舍不得那五十个大钱的工钱,就又去了码头上,谁知”说到这儿,杨氏哽咽了好久,才抽抽噎噎地继续说道:“谁知船上的桅杆不知怎么地就断了,眼看一个孩子要被桅杆砸到,你哥看了不忍,就跑过去救那孩子,不小心把腿给砸伤了”“天啊哥他怎么样了伤得要不要紧”姜氏惊得一把从长凳上跳了起来。赵永忠一家也纷纷围着杨氏询问姜华的伤情。杨氏用衣角拭了拭眼泪,哽咽道:“郎中说没有性命之忧,可骨头断了,少说得躺在床上养上三个月。你哥晌午的时候服了药,好不容易才睡下了。”赵永忠一家听了,高高提着的心稍稍往下放了些。姜氏迟疑地问道:“那嫂子她,她咋能在这个时候回娘家了呢她难道是嫌弃”杨氏无奈地点点头,说道:“其实这也不全怨你嫂子。家里本来就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如今你大哥又受了伤,倾家荡产买回来的地你爹一个人哪里种得了,眼看这日子没法过了,也只能走了。”“可是还有小虎和梨花呀,她走了,孩子怎么办呢”姜氏恼恨不已,又惦记着自己的哥哥,对杨氏说:“我去看一眼哥。”赵永忠一家人轻手轻脚地走进姜华的屋子,只见前日还生龙活虎的一条大汉,现在脸色一片惨白。虽然是在睡梦中,可还是眉头紧锁,不知是因为腿疼,还是生气妻子抛下儿女就这么走了。一家人生怕会吵醒了姜华,不敢多呆,很快就出了房门。刚出房门没多远,赵四娘就拉着赵永忠道:“爹,原本咱们打算放下贺礼就走的。可现在舅舅受了伤,外公家的地没人种,咱们就不走了,留下来帮帮忙吧”赵三郎也赞成道:“分给咱家的那块地,锄草、追肥啥的,都侍弄得差不多了,咱回去也没啥事可做,不如留下来帮衬几天吧”“是呀,四娘病了的时候舅舅跑来帮衬过咱们,现在舅舅受伤了,咱可不能袖手不管”赵三娘也道。赵永忠也感念姜华的恩义,于是拍板决定一家人留下来帮衬姜家。杨氏见女婿一家这么仗义,感动得泪水涟涟,说不出话来。正文 第十六章 小试厨艺“娘,你快过来看你外孙女今儿可买了不少好东西,打算孝顺您二老呢”姜氏见杨氏一直哭个不停,怕她把眼睛哭坏了,就打算分散她的注意力,把她的心思往别的事儿上头引。这时杨氏才注意到女儿女婿居然拿了这么多东西来,惊讶得不得了,忙问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她的亲家她还是比较了解的,断不会舍得送这么多东西给她家的。于是姜氏告诉杨氏他们家从老赵家分了出来,当然了只会拣好话说,欠债被赶出来、连房子都没有着落之类的话,姜氏是连提都不会提的。接着又说到这些东西是靠赵四娘赚的钱买回来的。杨氏听了不禁大讶,忙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姜氏见杨氏的注意力被成功地吸引住,停止了哭泣,这才放下心来,笑吟吟地和杨氏细说。“我的乖孙女小小年纪就懂得帮衬家里了,真是个好孩子”杨氏听了姜氏的话后,对赵四娘赞不绝口。被一顿猛夸的赵四娘不禁老脸一红,忙转移话题道:“外婆,虽说咱家遭了难,可今儿毕竟是外公的五十大寿,不如简单弄几个菜,一家人坐下来商量个出路。也顺便给舅舅做点好吃的,补一补身子。”大家一听都觉得有道理,决定弄顿像样的寿宴。又听杨氏说姜老爷子今儿一大早就去打鱼了,可地里的活儿又不能耽搁,她原本想自个儿下地干活儿的,姜月娥怕她累着硬是抢着去了。于是大家商量好,让姜小虎带路,把赵永忠父子领到田里,将姜月娥换回来帮忙做饭。接着杨氏和姜氏便领着赵三娘去灶间做饭,让赵四娘留在堂屋里陪姜梨花玩儿。别的东西倒还罢了,杨氏她们都对赵四娘买回来的那副肚肺和猪肚一筹莫展。老赵家和姜家都很少能吃到荤菜,就算偶尔想打打牙祭,也只会去割那么一两、二两猪肉回来,还从没有买过这些,因此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时本应在堂屋里的赵四娘忽然冒了出来,自告奋勇地说她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东西。“这个猪肚我来洗。至于这副肚肺嘛”说到这儿,赵四娘满脸讨好地看向赵三娘,笑道:“洗这个有点费力气,得姐姐帮我才行”赵三娘佯怒道:“好事想不到我,吃力的活儿尽来找我自己弄回来的东西自己处理”赵四娘拉着赵三娘的衣袖,笑嘻嘻地说道:“我就知道姐姐最疼我了”“说吧,到底要怎么弄”赵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