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庶女难嫁> 分节阅读 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6(1 / 1)

可谁又知道公羊羽的品味呢万一蔡文雅的诗真和了他的意,这四十八两银子自己到哪弄去从家里要肯定是不行了,就凭周氏的性子,非又得拿来说事儿不可。至于林氏瞧她平日的吃穿用度,也不像还有闲钱的样子。玉萱不知道林氏有多少嫁妆,可嫁妆就算再多,也都是林氏的梯己。何况府里上上下下,需要打点的地方又多,自己万不能给林氏添乱了。想到这,玉萱又四处打量,不知这外四门,能不能找到生财之路。玉萱沿街走了一阵,京城里除了餐馆、绸缎庄、金玉堂等寻常的铺子外,最多的竟是诗文馆。这些馆子都修建得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从门外一瞧,就带着浓厚的文化气韵。玉萱观察了一阵,往来也有不少小媳妇子进去,看来不是什么腌臜的地方,便也提了裙子,走进一间名叫“春寿”的文馆。进了门,只见馆中分上下两层,挂满了名诗名画。中央摆着一张圆案,上头大大小小挂着木牌,随着人流微微晃动。一个白衣文士站在中央,左手拿着名册,右手不断变换桌上的木牌。楼上楼下各开这八扇槅门,门上前飘着缕缕薄纱,印着水墨,缥缈灵动,晃晃如世外仙境。桌前围了不少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穿着打扮俱都不凡,看来不是寻常之辈。玉萱前脚刚进,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便迎了上来,笑道:“姑娘请进,姑娘是玩诗词,还是古文对子”玉萱一愣,这诗词对子还能玩么也不知是怎么个玩法小厮见她衣着考究,生得又如瑶池仙子一般,自也不敢小瞧,道:“左边玩的是诗词,楼上的客官出题,写上阕,然后将所限韵律和题号写在木板上挂着,您接哪个题便直接取了木板,让我们记下,随后写出来,由我们场子里的文官点评,若比出题人写的还好,您胜,设题时出的银子便归姑娘所有,若是输了,要也要按数目赔的。”玉萱一听,觉得这到有意思,没等那小厮往下说,就道:“好,我就玩诗词”“好嘞”小厮应了一声,将玉萱引到左边的圆桌前,又道:“姑娘先玩着,只别忘了,无论输赢,馆里要抽一层的利钱。”“知道了。”玉萱点了点头,这馆子占地两层,加上每日的招待、笔墨,费用想必不少,抽一层到也应当。一楼接题的约有七八十人,而楼上出题的,是一个槅门一间,只有七八个。想必出题人都是才华横溢,惊世绝艳之辈,否则也不敢丢人现眼。桌前围着的人大多只是看看,未必有多少人真敢接题。玉萱心中忖度,如此看来,一天能成交的题目也就几十个,能支撑这么大个门前,想必题目的开价不低。玉萱虽已有了准备,等看见面前的木牌,还是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些题目,最少开价也在十两看来这文馆,还真不是一般人来得起的,难怪尽是些穿着考究,器宇不凡之辈。此处的词牌与玉萱所知的并没有什么不同,题目上有浪淘沙、水龙吟、临江仙等。这些题目若出了妙句,可能无人敢接,两个时辰之后,价格也跟着上涨。若过了十五天还无人获胜,题目会被送到其他文馆,同时挂着。三个月之后还没人胜,当朝一些士族显贵也许会召见出题人,若被看中,收为幕僚,飞黄腾达便指日可待以。据说本朝的户部尚书林文渊,当年便是以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在文馆中声名大噪,最后被靖王引荐,一路坐到尚书的位置。所以说,这出题之人为的不只是眼前的利,更多的还是日后的仕途。木牌以金字塔的形式排列,最下边的价格最低,越往上层越少,水平也越高。玉萱看了底下的几个,虽也是佳作,却自认不如自己,赢了也没什么趣味,随后往上看了几排,出于好奇,便直接看了最顶端的牌子。牌子上写着“浪淘沙”三个字,而价钱竟已标到了五百两玉萱有些心跳加速,五百两,这得是什么档次至少也证明这首词在文馆里挂了整整两个多月,还无人胜过玉萱对着木板上的数字,一眼就看到了题目。这首词价钱最高,自然挂得最为显眼,悬在大厅正中央,字体也比旁边的大了许多。主持的文士见她只盯着最顶上的木牌,笑道:“姑娘,上边的牌子题目难,先接下边的牌子也是一样的。”他这样说,到并非瞧不起玉萱,只是怕客人退缩,对他们来说,当然是接的越多越好。玉萱并不理他,只看着那条幅上的半阙词:“细雨染轻绡,古寺风摇。廊前花乱竟春宵,缘是当年携手处,又惹寂寥。”虽只半阙,却真个勾出肃穆苍凉之感。细雨轻绡,廊前花乱,可这繁华景色都因当年与君携手,物是人非,而今徒剩寂寥。不知为何,这半阙词竟似写到了玉萱心里一般,她呆呆站着,痴痴看着这牌子,心潮涌动,亦不知生了多少惆怅。“姑娘,您要接题么”场中文士见她傻站着,既不接题,也不说话,只怕她耽误了别人的位置。玉萱回过神,道:“要接,我就接最上边的那首浪淘沙”第九章修玉萱说她要接最顶端的浪淘沙,话音一落,众人都吃了一惊,场中霎时寂静无声,落针可闻。而楼上的某一座槅门里,一个身影也微微一动,手中捏着的白瓷杯晃了晃,这首词已在文馆中挂了近三个月,想不到真的有人敢接不过敢接又如何之前不是也有许多人接过了么他们所给的下阕,无论遣词作句,还是意境刻画,都远不如自己的原词动人。想到这,那个身影又淡漠地放下了酒杯。“姑娘,你可想好了么这篇题目的价格可是五百两”文士提醒了一句。玉萱的心尖颤了颤,他不知道出题人的下阕到底写了什么,五百两,的确不是个小数目。她虽然是侯爷府的千金,可她心里清楚,不过是表面风光罢了。她如果冒冒失失地输掉五百两,周氏绝不会轻饶了她。可玉萱从来都不是个临阵退缩的人,隐隐的,她也有这份自信。前世的她虽是现代人,却对古诗词有很深的造诣,曾任x大学莱文诗会的会长。她的水准,老师同学们都是有目共睹。虽然来到这个不知名的时空,不清楚这里人的脾气和秉性,但文化和艺术毕竟是不分时间和国界的。“我想清楚了,你们研墨吧。”众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少女的眼眸澄澈晶莹,没有一点瑕疵,颀长的身体娇媚动人,仿佛一株含苞绽放的花朵。这样的人,自然也该有一颗玲珑剔透,聪慧灵秀的心吧馆中的文士也为她气韵倾倒,鬼使神差地备下笔墨,奉到玉萱面前。玉萱闭上眼,似乎在沉思,没一会儿,提笔写下了一行字。她想,也许只有这半阙,才能配上如此惊艳的开篇。细雨染轻绡,古寺风摇。廊前花乱竟春宵,缘是当年携手处,又惹寂寥。俯瞰璧山腰,烟雨迢迢。因何岁岁总今朝,莫若初时重取舍,换我逍遥。玉萱写下第一句,众人脸上还带着怀疑和不屑。毕竟在京城文馆里混了这么多年,成名成家的词人大都认识,这小姑娘年纪轻轻,怕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罢了。而当她写完这首词,所有人的脸上都布满了惊讶和难以置信。廊前花乱,当年携手。上阕是为词人错付的感情。岁岁今朝,换我逍遥。除了她填的半阙,还如何能纾解这寂寥馆中的文士皆不是泛泛之辈,他们看着这首词,先是怔怔的,随后又化为赞许。“好好词”也不知谁喊了一声,仿佛石子激起水面,惊呼声似波纹一般,倏然扩散。“姑娘,在下这叫将词裱起来,送到楼上。也请出题的公子写下下阕,供先生评判。”那文士如获至宝,小心翼翼捧起宣纸。“不必了”楼上忽然传来一个清润的男声,仿佛珠玉相撞,说不出的悦耳。“这位姑娘所填下阕,的确胜过在下,看来在下这半阙,真该烧了才对”槅门里隐隐现出一个白色背影,微一抬手,将指间的红笺送入烛火,化为一滩灰烬。场中人声沸腾,见玉萱还是呆呆的,都叫道:“姑娘你赢了出题的公子认输了”玉萱还不知道文馆的厉害,自己不过续写了一首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只是好奇地看着楼上,想看看出题的公子到底是谁。当她看到那个背影,竟是心中一动。若说许少卿的身姿让她赞赏,这个身姿却真是让他惊艳了。那人坐在帘后,脊背挺拔,宽肩细腰。周身散发着一股温润沉郁之气,似与万千红尘格格不入。许少卿高洁得犹如奁中美玉,而他却清冷的好似山中冰雪。玉萱正好奇地看着出题人,忽听得有人叫她:“姑娘”玉萱收回目光,只见面前站着一个青袍素带的儒者,眉目清朗,颇有超然出世之风。那儒者彬彬有礼地道:“不知姑娘尊姓大名”“我叫”玉萱刚要回答,转念又想,她初来乍到,还不知京城文馆的规矩,像她这种闺阁小姐,是不是不应抛头露面还是别透露身份,免得招惹麻烦。这样想着,玉萱并未回答,反问道:“你是谁”儒者倾佩她才华横溢,不想说话却如此憨直无礼,先是一愣,转而笑道:“在下是这寿春文馆的馆主,姑娘今日摘了本馆的顶牌,请将尊名留在红笺上,若有文人迁客慕名而来,也可登门讨教,以文会友。”“不必了”玉萱摆摆手,顿了下,又道:“只把银子包给我就是了。”有了这五百两,就算明儿的诗倒霉败给蔡文雅,也能还上债了。她话音一落,满堂寂静无声,众人的表情都无比奇怪。要知道文人都清高孤高,重名轻利,凡是在文馆接题挑战的,皆为了一句惊人,名扬天下。他们见玉萱才貌双全,先前不肯留名,只当她出尘傲世,视虚名如粪土,暗自仰慕钦佩。哪知话锋一转,竟只要银子,真是满嘴的铜臭味。玉萱见馆主拧着脸,跟吃了苍蝇似的,奇道:“怎么了不留名字不行么”“可以,可以”馆主应承两声,吩咐左右撤下红笺,抬起头,看她的眼色分明多了分鄙夷。满场的文士也都暗暗摇头,还以为京城真出了位超凡脱俗、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想不到竟是唯利是图的肤浅之人,真是可惜可叹。玉萱哪知道文人迂腐,看他们一个个苦着脸,大觉奇怪。心想是不是因为自己赢了银子,还是快些拿钱走人。没一会儿,馆主吩咐小厮将银子包好,递给玉萱。玉萱打开一瞧,见里边装着白花花的元宝,成色到好,只是她还没有银钱概念,也不知是不是缺斤少两。“有银秤子么”玉萱抬头问。馆主面色一沉,世上也有许多超脱的文士,故作俗态,大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意思,他既从事这一行,爱才如命,本还对玉萱抱有一丝期望,可看她见了钱,竟要拿银秤子称,真是市侩低俗而玉萱见他黑着张脸,更觉得他缺斤少两,想欺负自己一个姑娘,没好气地道:“怎么当面点钱,还不让人称称么”馆主冷声道:“这银子并非在下所给,而是楼上出题的公子所出,姑娘这么做,可是信不过楼上的公子”玉萱大为不屑,做生意的当面点好,事后不算,有什么稀奇的“馆主若是有就取来吧,我与那位公子当面点清,免得事后麻烦。”馆主狠狠哼了一声,还想再说,忽听得那出题人道:“姑娘与在下素未谋面,有所猜忌也是人之常情,洛馆主,麻烦帮姑娘取银秤子来”“是。”馆主似乎对楼上的公子极为尊敬,听他吩咐,连忙吩咐小厮取来大号银秤。五百两不是小数目,玉萱一个人拿着有些吃力,看小厮们也没有帮忙的意思,暗自腹诽,这群人刚才还笑嘻嘻的,这会儿怎么都变了脸,唉,大周朝还是真是世态炎凉。玉萱有条不紊的将银子一锭锭拿出来,称好计算,待全部称完,发现不仅没少,还多出来五十两。“不是说馆中要抽一层做费用么怎么还是五百两”玉萱问。一小厮答道:“费用楼上的公子替姑娘出了,这五百两全是姑娘的。”“呵”玉萱一笑,“他到是大方”不用说,这公子不肯以真面目见人,出手又如此阔绰,定也是一位王孙贵胄。“那就多谢公子了”玉萱冲楼上招了招手,小心翼翼包好银子,背在身上转身走了。白衣公子微一抬眼,并没有说话,唇边却勾起了一丝微笑。这丫头,还真有趣得很。待玉萱走出文馆,屋中才又回复原来的嘈杂。有人摘了寿春文馆的顶牌词,不用说,明日一早便会传满大街小巷,只是这摘牌人身份神秘,并未留下名字,不免遗憾。而玉萱若能预料到日后发生的事儿,今天她打死也得把身份说明白。京城说书人凭借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很快为她的来历编了十几个版本,还印成各色小说,情节感人,催人泪下。出题的公子目送玉萱出馆,又自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