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未央殿。然后他心里就是微微一突,因为他发现许久未出现在朝会上的楚江这一次居然来了。随着一阵庄严肃穆的钟声,大朝会正式开始。本来,大朝会是用来商议各种国家大事的,然而现在大权尽在楚江之手,天下政令皆出于司空府,所以大朝会也就成了一个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事情。一群文武百官在那里扯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刘协在那里心不在焉的应付着。直到大朝会结束。以往皆是如此。只是,这一次的大朝会,但凡有些眼力的人都明白和以往不同。楚江的出现就是明证。以往的大朝会,这位独揽超纲的司空大人向来都是托病不出的。现在这位司空大人却是突然出现在朝堂上,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因此,仅仅是如同往常一样扯皮了一小会,整个朝堂便渐渐安静下来。见状,站在刘协身边的郭胜上前一步,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闻声,许多人皆是心中一突,知道正戏要来了。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天子刘协身边这位曾经的十常侍,现在的皇宫大总管郭胜郭公公,乃是楚江的心腹事实也不出所料。郭胜话音刚落,一个人便从列中走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众人朝出声的那人看去,心下顿时了然。廷尉程昱,亦是楚江的心腹。现在程昱出面,肯定是楚江授意的。刘协心里一阵慌张,不过表面上却还是强作镇定道:“廷尉大人有何本要奏”“启禀陛下,臣身为廷尉,主要负责长安治安与刑狱问题。然而就在前几日司空大人大婚之际,臣却是发现居然有一群乱臣贼子欲要趁机作乱,谋害司空大人。好在臣发现的及时,在贼子动手之前将他们尽数捉拿归案。只是,由于案情特殊,臣不敢轻易定夺,故而请奏陛下,望陛下决断。”程昱面无表情的说道。听到程昱这么说,刘协更慌了。他现在基本上可以断定程昱口中的贼子十有八九就是董承他们了。然而,心一狠,刘协直接道:“廷尉大人这有什么不好决断的意图谋害朝廷命官,还是司空大人这般大汉肱骨,其罪当诛。”程昱低着头,别人根本看不到他的表情,只能听到他那没有感情的声音:“臣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只是随着案子的进展,臣发现那贼子的身份有些特殊,而且还有一件事需要陛下确认,故而臣不敢擅自定夺。”说完,没等刘协说什么,程昱就继续道:“意图刺杀司空大人的乱党,为首数人,分别是董国舅,梁王世子刘服,罪臣吴硕,名士种辑。其余人等就罢了,只是国舅董承与梁王世子刘服身份特殊,臣不敢擅自发落。”“再者”说到这里,程昱顿了一下,方才继续道:“臣在查抄这几名贼子的家产的时候,却是在国舅董承府上发现了一件东西。还需向陛下确认一下,才好给这些贼子定罪。”听到程昱说在董承府上发现了一件东西,要找他确认一下,刘协瞬间面无土色。这时,就算是再笨的人都能看出来刘协的不对劲了。再加上程昱之前说的话,基本上所有人都明白了多半是刘协这位天子不甘大权被楚江掌握,所以想要让董承除去楚江,结果却是失败了。想到这里,就算是一些汉朝老臣看向刘协的目光都有些失望了。他们想到了刘协一开始说的。其罪当诛。董承他们为了你这位天子甘愿冒险刺杀楚江,结果现在事情失败了,你直接来一句其罪当诛就算是天性凉薄,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这种天子,还会有谁愿意效忠第两百六十五章 天性凉薄,何至于斯“来人,把证物呈上来。”程昱对着殿外喊了一句,很快,便有卫士端着一个托盘走入殿中。程昱又对着刘协一拱手,道:“启禀陛下,盘中之物便是臣在乱贼董承家中发现的。只是难辨真伪,故而请陛下鉴别。”说着,程昱伸手把托盘中的东西拿了起来。见状,满殿文武皆是忍不住朝着程昱手中的东西看了过去。远远望去,那似乎是一片布帛,上面隐约间密密麻麻写着小字,只是距离太远,却是看不清上面写着什么。见状,郭胜连忙从刘协身边走了下来,把那布帛接了过去,然后回去呈到了刘协面前。看着郭胜手中那熟悉的布帛,刘协感觉到自己的腿有点发软。这块写满字迹的布帛他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是由董贵人亲自缝在一根玉带中,然后他亲自赐给董承的。甚至,就连布帛上书写的内容他都能背出来那是他咬破指头,以鲜血书写,怎么能忘只是,现在他却不敢看那块布帛。看着殿中的程昱,刘协强自镇定道:“不知廷尉所呈之物上面写着什么”程昱拱手道:“陛下让郭公公一念便知。”张了张嘴,刘协想要说不,但是他明白念不念由不得他。无力地倚在了椅背上,刘协无力道:“那就念吧。”“诺。”郭胜应了一声,然后打开手中的布帛。然而,郭胜只是看了一眼手中布帛上的内容,下一刻就吓得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陛陛下,臣不敢念”一边说着,郭胜一边忍不住用偷偷余光看了一眼大殿中的楚江。这种东西,他怎么敢当着这位的面念虽然这不是他写的,但是谁知道他念出来之后会不会被迁怒然后他就听到楚江平淡的声音:“郭公公,陛下让你念,你就念吧,就算有什么陛下想来也不会怪罪你的。不然的话,难道你还想让陛下亲自念不成”“臣不敢”连忙应了一声,不过郭胜也听出了楚江的话外之音。依旧跪在地上,郭胜干脆就没有站起来,颤颤巍巍的念道:“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楚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初平二年春三月诏。”好不容易念完,郭胜直接扑通一声趴在地上,跪在那里头都不敢抬的一动不动。与此同时,听着郭胜念出的内容,大殿中一片死寂,刘协更是彻底瘫在了座位上。毫无疑问,这是一封血诏。看内容,是刘协写给国舅董承。而这封血诏针对的,不是别人,正是现在大殿中站在百官之首的位置的司空楚江。只是,其余人不敢出声,程昱却毫不介意周围诡异的沉寂,再次开口道:“臣请陛下确认一下这份血诏的真假。国舅董承,意图谋害朝廷命官,其罪当诛不假,可是若是这封血诏为假,那么董承假传圣旨,当诛三族。而若是这份血诏为真”程昱说到这里就没有继续说下去。淡淡的看了刘协一眼,楚江缓缓从众臣之列中走出,作势便要拜倒:“臣,死罪。”然而,还没等楚江真拜下去,刘协脑海中灵光一现,终于是明白了什么,连忙从位子上走了下来,匆匆跑到楚江身前扶住了他。“爱卿何罪之有若无卿诛董贼,重振朝纲,大汉现在仍陷于水火之中,卿乃国之栋梁,朕岂会下这等昏庸之诏此实乃伪诏”三言两语,刘协就已经彻底给他用自己鲜血书写的这封诏书盖棺定论。而且,似乎怕楚江不相信一般,刘协继续道:“朕以前真是被董承这厮装出来的伪忠给欺骗了,万万没想到此贼会做出这种事来,不仅想要行刺爱卿,还伪造朕的诏书。”说到这里,刘协又转头对着程昱道:“程卿,此封诏书,实乃董贼伪造,卿按律查办即可。”一连串的话从刘协口中说出之后,刘协暗暗松了一口气,然后小心翼翼的看向了面前的楚江。楚江淡淡一笑,拱手道:“陛下圣明。臣承蒙陛下恩重,忝为司空,又岂会因宵小伪造之言怀疑陛下”听到楚江这么说,刘协彻底松了一口气。只是,正在庆幸自己摆脱了嫌疑,成功把罪责全部推脱到董承身上的刘协,并没有注意到殿中那些汉朝老臣一双双逐渐暗淡的眼睛。能够站在这座未央殿中的人,都不是傻子。他们很清楚,这封血诏十有八九就是刘协交给董承的。然而现在刘协却为了洗清自己的干系,毫不犹豫的说这是伪诏,这就等于刘协亲手让董承由死自己一个人变成了诛灭三族。按汉律,行刺大臣者,死罪,而假传诏书者,诛三族。刘协就是这么对待忠心耿耿的董承的,这让其余汉朝老臣怎么能不寒心未央殿外,荀彧正站在殿门处,等着刘协的召见。因为今日便是楚江准备向刘协举荐荀彧为尚书令的日子。只是现在,站在外面的荀彧脸色阴沉的吓人。凭借着超强的精神力,殿中发生的事情,荀彧可以说是听了个清清楚楚。以荀彧的智商,虽然只听到了殿中的对话,但是只要略一推算,前因后果也就清清楚楚了。也正是因为清楚了前因后果,所以荀彧现在脸色才会阴沉的吓人。他想笑,却又笑不出来。这就是自己要效忠的天子吗他不明白,刘协为什么要把一切罪责全都推卸到董承身上。就算他承认这封诏书是他下的,楚江又能拿他怎么样呢就算现在大权全在楚江手中,刘协依旧是天子。然而刘协却是毫不犹豫的卖了董承。天子啊,就算你天性凉薄,又何至于斯第两百六十六章 车中对上刘协又回到了他的位子上。楚江也回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就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般。“仲德,此事就按陛下说的处置吧。”回到自己的位置之后,楚江淡淡道。所有人都知道他口中的处置是什么。诛三族。程昱应诺,然后也回到了列中。刘协身边,郭图也是终于敢站了起来,再次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见状,楚江这一次亲自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爱卿请说。”看到楚江亲自出面,刘协连忙道。“颍川荀彧荀文若,少有才名,更被人誉为王佐之才,实乃不可多得的大才。而今荀彧心向朝廷,臣欲举荐其任尚书令之位。如今,荀文若已在殿外等候,还请陛下决断。”楚江微微拱手,淡淡道。刘协摇了摇头,道:“朕有些累了,召见就不必了,就按司空说的办吧,拟旨,赦封荀彧为尚书令。”“退朝吧。”说完,刘协便站了起来,朝着殿后走去。郭图见状连忙跟了上去。“臣等恭送陛下。”朝臣的声音在未央殿中响起,然而却显得有气无力。从未央殿中走出,楚江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外面的荀彧。缓缓走到荀彧面前,楚江淡淡道:“文若,如何现在,你就是大汉的尚书令了。”荀彧低着头,没有说话。良久,随着一声长叹,荀彧怅惘道:“彧终于明白司空为何要将大权握在自己手中了。这般天子,如何能掌权臣当竭力辅佐主公,助主公为我大汉一统天下。”说着,荀彧拱手,郑重对着楚江拜道。伸手扶住荀彧,楚江道:“有文若相助,江的把握又大了一分。不过”楚江语气一顿,又看向了站在一边的荀攸:“公达,现在,你我的赌约是否也该实现了”“赌约”听到楚江这么说,荀彧不禁有些好奇。点了点头,楚江对着荀攸道:“公达,你自己和文若说吧。”迎着荀彧的目光,荀攸无奈一笑,道:“我与司空对赌,看司空能否说服文若。现在看来,却是我输了。”说完,荀攸神色一正,对着楚江拱手道:“攸,见过主公。”虽然荀攸并没有说赌注是什么,但是听到荀攸突然改变的称呼,荀彧也就明白了。在这之前,荀攸可是一直称呼楚江为司空的。楚江微微一笑,道:“能得诸位相助,何愁天下不平”初平二年十月,大汉司空楚江大婚。同月,荀彧入朝任尚书令。楚江计划中的最后一块拼图,就此到位。同年,从长安回到陈留的戏志才亦是迎来了一位客人。“奉孝你为何至此”看着拦在马车前那一身长衫,拎着酒壶,放浪形骸的青年,戏志才脸上闪过一抹惊喜,就连因为在长安的所见所谓带来的压力也无形间消散了几分。见状,原本一脸警惕的典韦摸了摸头:“原来军师认识这个人。”话说,他驾着车带着戏志才回到陈留,在入城之前突然有人拦在马车前,如果不是郭嘉的样子实在是不像是刺客,他就直接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