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梦幻如真物语> 分节阅读 16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69(1 / 1)

象。大海是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时而,让德川家康也感到恐怖和胆寒。然而他又想,千百年来不断冲撞海岸,这位巨人想要吞没大地的野心也没有实现。一时涌将上来,退涨的时候仍得乖乖缩转回去。是什么力量战胜了大海是什么力量挡住了巨人呢德川家康出神地向远方望去。渺小如他的普通人,没有大海那般的野心与欲望。但他知道有一个人,狂妄地以为自己比海洋更加强大。现在,军港中的战船象天空的星星一样,从他站立的海湾一直排列向无际的远方。那是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空前强大的邪恶势力。拥有这力量的巨人,将要挑战大海也不能完成的事业。应该称赞他的野心还是鄙视他的邪恶“德川大人,德川大人”“啊。”“您又出神了,您在想些什么”“没什么。忠兴,继续告诉我军议的事情吧。”德川家康转过身,也同时从思绪的枷锁中挣脱出来。海的呐喊在耳边退却,他听到了比大海更真实的声音。“是。刚才末将说了,这一次远征朝鲜,一共编制了九个军团,共计十五万八千人马。小西行长和宋义智为先锋军,兵力编制一万八千七百;第二军是加藤清正与锅岛直茂,兵力二万二千八百;第三军黑田长政与大友义统”“别的军团我就不想知道了。忠兴,我想知道你被编在第几军团”德川家康目光如炬,他望着身后恭敬站立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细川家的家督,名字叫做细川忠兴。“这个嘛,我被编在第九军团。”细川忠兴轻咳一声,“羽柴秀胜的军中。”“这样好吗大海的对面,那是你我都陌生的地方。你想清楚了,确实要随军出征”这些人为什么要去海的彼岸“末将和德川大人不同,”细川忠兴却道,“末将没有力量,无法反抗丰臣秀吉的命令。”“我也没有这样的力量”如果有的话,德川家康何尝愿意屈服。但德川家族今天,至少可以拒绝出兵。细川忠兴,他为什么不拒绝“此外还有一个原因。”细川忠兴又道,“末将听说,那个人还活着。在大海的彼岸,也许能找到那个人活着的证据。”“那个人,还活着”德川家康的双目突然明亮起来。“是真是假还无法证实。但忠兴认为,首先要找到那个人。细川家族的命运,忠兴以后的进退事宜,都要交由那个人来定夺。”“这样的话,你去好了。但你不要忘记,十五万人在做同一件错事,也不能让错误变成正确。我无法给你更多的忠告,但如果找到那个人”德川家康停顿了一下,将自己的声音压得很低,“将他的信息尽快传递回来。”“末将知道了。”细川忠兴脸上露出笑容,又安慰性地补充一句,“我这个第九军,不会参加实际的战斗。”“那就好。”德川家康转过身去,重新朝向大海。此时的他,突然感到一阵空虚的满足。仿佛那个人已经找到了,德川家康将双臂舒展开来,懒懒地打了个哈欠。第二百五十四章 龙姬第二百五十四章龙姬朝鲜战争爆发了。连自己的国家都未治理安妥的丰臣秀吉,他为什么急于出兵海外这一个问题没有人知道答案。所有人知道的事实是:一场将要长达数年的灾难,不管对朝鲜人还是对日本人来说,它已经开始了。然而任何一场天灾人祸,即使波及整个人类王国,即使全世界都承认它的灾厄,也并非所有人都会遭难。举个例子,某个地区发生天灾,人们生命受到威胁,就会有宵小乘机做乱,有人把别人的苦难当作自己的乐趣;又比如说,一个国家发动针对另一个国家的战争,两国人民都受到了创伤,可是总有人能从中赚到财富,因而乐此不彼地想让灾难持续下去。朝鲜战争,也是同样的一种灾难。大量掠夺而得的金银财宝从朝鲜的海港装船,到日本的港湾落船。谁都知道,这些财宝将要运去哪里。目的地是大阪城,丰臣家的大阪城。阿江再没有见过,比大阪更美丽的城堡。它是人类的巅峰杰作,阿江觉得。也许在艺术上,不能算是杰作。但人类本身是庸俗的,那些金黄璀璨的亭台楼阁坐立于山间,白天还不是最醒目,到了晚上才将梦幻魅力散发出来。夜幕落下,周遭一切变得漆黑的时候,大阪城就象一个豪华无比的美梦。阿江的手紧紧抓住自己的衣襟。她一边幻想着,嘴中透出细若游丝的呻吟。“夫人,您忍一忍。一切都会过去的,很快,一切就过去了”是骗人的话吧。她的恶梦不会结束,恶梦之后,是另一个更坏的梦。唯有望着大阪城的方向,阿江的痛苦才会略微减轻。大阪城是邪恶的。不是因为它的主人邪恶,而是它耸立在一个邪恶的位置。从这里望去,大阪城被一片黑暗包裹住了。不过黑暗不会吞噬大阪城,它们只是它的奴隶。大阪城以其超凡恐怖的力量,吸尽了周遭的光明。它将所有美梦都收走了,留给自己的,只有恶梦和痛苦。阿江松开自己的手,向大阪城的幻影伸出手去。“夫人,行了,这样就行了”什么行了阿江感到无法理解,又一阵疼痛袭来,她轻哼了一声。向幻影伸去的那只手,没有抓到任何东西,就软绵绵地从空中坠落下来。不知过了多久。阿江再醒来的时候,她发现几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大姐,你来了。”阿江努力想坐起来。“不用起来。母女平安,这比什么都要好。”阿江再次躺下去。其实,她也没有坐起来的力气。阿江称为大姐的女子,又被大阪的臣民称为淀君。淀君的幼名叫做茶茶,是织田信长之妹妹市姬的长女。几年前,茶茶被丰臣秀吉纳为妾室,后来朝廷赐封从五位下的官位,讳名又唤做菊子。“你说母女是女儿”“是呀,可爱极了。想抱一抱吗我去叫侍女”“不必了。”话音突转冰冷,一行泪水,悄然从阿江俏丽的脸颊滑落。老天真是残忍这么多的痛苦与折磨,生下来的却是没有用的女儿。是一个女儿,一切都完了。“不要太难过了。”淀君好象完全明白她的心情,伸出手来,轻拍了一下阿江的手。“生下女儿的话就要搬出大阪城,秀吉确实说了这么残忍的话。但是,姐姐会帮你安排一切的。恶梦过去了,下一场就是美梦。不要担心将来的事情。”“美梦”阿江嘴角挂着嘲意。阿江出生的第一年,父亲就被织田信长杀害。尚未懂事,母亲又被丰臣秀吉害死。从小到大,她觉得自己从来没有遇到好事。渐渐的,她也不再有什么憧憬,不再有什么希望。丰衣足食,无灾无难的度过人间光阴,她就满足了。然而被称为命运的恶神,却没有放过她们姐妹。淀君被丰臣秀吉染指以后,幼小的阿江也没有逃过恶运。几年以后,她象一件家中的儿童玩具,被赏给了丰臣秀吉的外甥丰臣秀胜。当然,如果命运的捉弄就此终结,阿江也不会再抱怨。可是结婚才没多久,丰臣秀胜就随军去了朝鲜战场。再过一段时间,传来他在平壤战役中战死的消息。平壤战役是一场悲惨的败仗,丰臣秀吉责怪不到死去的人,只好迁怒于阿江,要她立即搬出丰臣家的府第。然而当时,阿江已经怀上了丰臣秀胜的骨肉。经过淀君求情,她被允许暂时留下。不过丰臣秀吉提出条件,一定要她为丰臣家添一个男丁。这时候,丰臣家尚无直系子嗣。淀君虽然也怀孕了,可是男是女很难说。如果生下的是男婴,阿江就能继续留在大阪城。这里虽有千般不好,却能让她衣食无忧。对于阿江来说,已经是神仙般的日子了。可是现在出生的是女婴。阿江感到命运不济的悲愤。自己即将被赶出大阪城,四处飘零,还要拖一个没用处的女儿。为什么是女儿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女人的位置要看着她长大,然后重复自己的命运那样的话,还不如在此亲手了断,这一个幼小的性命这样想着的阿江,眼中露出了狠毒的凶光。“阿江,阿江”“什么”听到淀君的呼唤,阿江慌忙松开自己捏成拳头的双手。“什么事,姐姐”“我太失礼了。只顾着紧张自己的妹妹,竟然没给你介绍九条大人。”“九条大人”阿江这才注意到,淀君并非一个人坐在那里。在她旁边,还有一个微笑着的华服中年人。当然那微笑因为自己的无视,正在变得有些尴尬。“鄙人是九条兼孝。”那中年人欠了欠身子,“有一位相识的朋友,从远方捎来了关怀的消息,一定要让我跑这一趟。”“朋友是秀胜的朋友吗”“这个算是吧。因为那个人身在朝鲜,没办法亲自前来”“这位九条大人可有趣得紧呢,”旁边的淀君轻笑着插话,“在半路上,他告诉我经过那个人的卜算,阿江这一胎肯定是个女婴。”这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阿江咧着嘴,可是笑不出来。“要是一个男婴才好。想到世间女子的凄苦,我就不想要这个女儿”“江夫人说哪的话”九条兼孝吓得连忙摇头,“一定要打消这个念头。您的这个女儿,绝不会成为世间庸俗女子中的一员。宛若在人世间重生的凤凰,她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我那个身在朝鲜的朋友,要我来转告您这句话。”“凤凰”阿江虽然听不明白,心里却动了情,看向女儿的眼神也变得缓和。“您的那位朋友,他到底是谁”“我也很想知道,”淀君听得惊讶,也感好奇。“这个人我认识吗他是谁”“这个嘛”九条兼孝好象发现自己失言,踌躇一会儿,搜索着合适的解释。“他是您丈夫在平壤,生命最后一刻所见到的人。”“原来是这样”看来是位真挚的密友。两位夫人好象没有正确理解。感到冷汗直冒,九条兼孝紧张得直擦额头。“总之,那个朋友叫我转告,他为这位新出生的小公主,想好了一个幼名。如果可以的话,提供给两位夫人参考。”“小公主”阿江眼中闪过火花。是呀,自己也曾经是名正言顺的公主。但这个称呼,多少年她没有再听到了“没问题。既然是那种程度的友人,他的话值得参考。”“是一个龙字,两位夫人。不觉得很美吗就好象神话中仙女的名字。”“龙龙姬”确实是个很美的名字。不仅象神话中的仙女,更有一种超然的力量,可以使人忘记痛苦和悲难。阿江叹了口气,她差点就要忘记自己生下一个女儿,这样一个悲哀的事实了。本章附:历史的真实:1:丰臣秀胜一说死在巨济岛,而非平壤战役。2:阿江最初嫁的是丈夫佐治一成,当月离异。其原因不明,恐怕和好色的丰臣秀吉脱不了关系。几年以后,丰臣秀吉娶了茶茶,阿江这才重新出嫁。前半生经历悲惨的阿江,后来终于有了美满婚姻。她和自己的女儿北政所龙姬一起,成为当世最令人羡慕的两位女性。阿江的朝廷官位是从一品,位居当世女性之首北政所为从三位。淀君只有从五位下,远远排在两人后面。3:淀君是旧式的称呼,现在多唤其为淀殿。只是因为中文念起来绕口,所以本书中的称呼仍是淀君。第二百五十五章 壬辰祖国战争第二百五十五章壬辰祖国战争阿江的丈夫丰臣秀胜死于平壤战役,那是发生在文禄战争,第二年春天的事情。文禄战争,是一场发生在朝鲜土地之上,参战国为日本、朝鲜、中国明朝的国际战争。起始于公元一五九二年,日本的文禄元年,中国的万历二十年。日本人将其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壬辰倭乱,朝鲜称壬辰祖国战争。这场战争的开场奇异。丰臣秀吉最初确定的目标并非朝鲜,而是朝鲜背后的中国。侵略计划的名称就叫做唐入。丰臣秀吉认为,自己只要威胁一二,无能的朝鲜国王就会宣布投降,然后和琉球一样,顺利合并为丰臣领土的一部分琉球在几年前被吞并。然而丰臣秀吉犯了一个错误,他忽视了民族情节和文化圈的影响。本书作者在这里,仅以局外人的立场来评论国家之间的战争,所以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实:国家边界的划分,只需要政治家一个上午的时间。然而文化圈的划分,却需要数百乃至上千年。处在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朝鲜,虽然同时受到日本和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毕竟更加崇拜中国儒文化。作为中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