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地感觉到了孙策在很多地方与自己拧着干,让自己根本就无法全心实意地帮助孙策。其实周瑜的自负在某种条件下也是正确的。那就是,周瑜投靠的对象是一个庸才。除了德好,什么都不行。这样的人,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就是。在演义中,刘备对诸葛亮就没有过多地干预,因而诸葛亮才能够取得那样的成就,并成功地帮到了刘备。但是,这里已经不是演义了。刘备虽然还是刘备,但刘备已经不起眼了,而且还玩起失踪来了。周瑜跟刘备,就像两条平行线,是永远不能相交的了。在寿春,孙策来了。孙策没有追击刘繇,而周瑜自己也没有。孙策那边,是因为四千俘虏兵的缘故;周瑜这边,跟随陈武投降过来的一万士兵以前全是刘繇的麾下。相同的原因,得出相同的结果,都没有追击。这是正确的。这让周瑜为孙策的明智而感到欣慰。但是,孙策进城之后,转眼就下达了南下的命令。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孙策这样的改变的呢周瑜早就看在眼里,心中再明白不过了。孙策是要跟自己较劲。周瑜让孙策到广陵郡延请张纮。周瑜相信,延请是一定会成功的。周瑜自己是有才之人,对于其他有才之人的心理,十分了解。有才之人避士隐居,并不是真的隐居。如果真的对世事漠不关心,那还学习那些知识干什么学了知识。就一定想使用知识。避世,只是一种挑选主公的方法。只要遇到合适的人前来延请,是一定会答应的。广陵地面上,周围的诸侯,除了刘繇,就是陶谦、袁术。而张纮依然避世。这就说明张纮对这三家诸侯不满意。强烈的不满,必然会促此张纮对于新起之人抱以一定的希望。而这样的人,就是孙策。因而,只要孙策登门拜访,礼貌周到,就一定能够延请成功。孙策空手而回。没有请到张纮。于是,其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孙策并没有见到张纮。但孙策却说见到了,只是那张纮不肯来。周瑜就感觉孙策在说谎。周瑜并没有揭破,只随便宽慰道,他日再去,必定成功。然后,周瑜却分明看到,孙策表情不善,竟然对自己带有怨恨之色。没有找着张纮,无非是白走了一趟。白走一趟,又能有多辛苦当年的哥们义气,还抵不过白走一趟自此,周瑜就不敢对孙策全意相助了。每当有什么想法,周瑜都不能直接说出,而要先思考一下,孙策会不会接受。孙策南下,是来建战功的。成长到现在,士兵一万七,里面有一万三直接是周瑜的功劳。功高就必然震主。曲阿一战,杀敌一千余人,却并没有抓到俘虏。这样就来到了建业。建业这边,薛礼固守城池,避而不战,孙策在反复骂战的情况下,薛礼依然龟缩不出,最后孙策无奈,只得安排攻城。此时调头占曲阿,周瑜当然想到了。不过,孙策会接受吗不会。孙策如果会接受,当初就不会这么急于南下,当初就会在寿春整顿士兵。急于建功,急于压倒周瑜的孙策,是不可能回过头去占曲阿的。因而,周瑜虽然想到了,但却什么也没说。就当我周瑜没想到好了。建业城很大。孙策没有围三阙一,而是仅仅进攻了东门。东门这一带。城墙连绵三里。城墙上面的弓箭兵一排两千五百人,共三排人轮流射击。城墙下面,自距离城墙一百五十步至一百步的距离,是被射的距离。要走到一百步的距离,才能与城墙上面对射。而想要对射,还必须有足够的盾牌和足够的弓箭才行。实际上,这两样孙策都没有。因而,距离城墙一百步的位置对于孙策的军队来说,一点用处没有。孙策的军队需要自距离城墙一百五十步,一直跑到城墙根,竖起云梯,爬上云梯,最后与守军肉搏。一百五十步有多远每步0625米,等于9375米。也就是相当于百米的距离。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就不用说了,只说常人。常人是15秒。这个时间是空手、没有负重的时间。当士兵们穿上盔甲,提着刀枪,扛着云梯,负重上阵的时候,15秒就会变成20秒。谁都知道,跨栏跑的时间会再长一些。这里有没有栏呢有。被城墙上面的弓箭射倒的士兵,倒地之后,就变成了障碍。这样的障碍,比栏更加严重。跨栏的时候,绊着了栏,没事,还可以接着跑。而在这里,被地面的尸体或伤兵绊倒,就严重了。不是被城墙上的弓箭射死,就是被后面自己的兄弟士兵踩死。因而每一个奔跑的士兵,都需要在跨越障碍上面倾注大量的注意力。最后,20秒就变成了30秒。30秒时间能射多少支箭第一支箭由于可以提前张弓,不算时间。自第二支箭开始,抽箭2秒,搭弓2秒,张弓2秒,瞄准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什么时间算1秒,因为轮流射击要交换位置算2秒,总共是9秒。也就是说,城墙上面的士兵每人能射4箭。2500人3排4箭,共射出3万支箭。由于存在射不中和数箭射中同一人的情况,三万支箭不可能射死三万个人。而且,孙策的士兵总共才只有一万七千人,上阵只有一万五千人,就更不可能射死三万人了。事实上,当孙策的士兵冲到距离城墙三十步距离的时候,死伤已经接近一万人。而后面爬云梯的时候死伤将更为惨重。因而,孙策鸣金收兵了。士兵们如潮水盘退下。在撤退的过程中,又被射死不少人。而且在孙策的士兵退开之后,薛礼还指挥弓箭兵,对于城下倒地的孙策士兵的尸首补箭。又多射了几轮箭,确保这些人的死亡。孙策就这么冲了一冲,就无谓地损失了一万人。而对面守城的,却只是名不见经传的薛礼。接下来,孙策还有七千人,依然可以调头占曲阿。当然,周瑜还是没说话。孙策自己也没想到,每日孙策就在建业城外远远地骂阵。薛礼依然是充耳不闻。田兰全军出动,下历阳。历阳这边过河,在建业的上游。由于薛礼四门紧闭,注意力都在城东,而没有察觉。田兰全军顺利地过了长江。田兰在东善一带登陆,一边派出哨骑,侦察周边情况。一边找了个地方,安营扎寨。等到营寨安置得差不多了,负责侦察的士兵也就回来了。于是,就有两个目标摆前了田兰的面前。一是建业城,一是孙策七千士兵的军营。按道理说,首先是打不打的问题。也就是前面郭图等人建议过的,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的问题。这个问题,郭图、张昭、张纮的意见是一致的,都觉得不该打。因而田兰就决定打。正因为决定打,所以才来到东善。既然已经来到了东善,打不打的问题,也就不用讨论了。接下来,就只讨论打谁、以及怎样打的问题。建业城那边,侦察到的情况是戒备森严。城墙上巡逻不断,昼夜不停。要想利用夜色的掩护进行偷袭,是不可能的。孙策军营这边,倒是没有怎么防备。孙策自认为自己是攻方,攻敌不得不救,因而就不需要防备。孙策吃定了薛礼不敢来偷袭自己的军营,而薛礼果真就被吃定了。第二卷 第216章 调虎离山第216章 调虎离山建业城与孙策兵营两个目标撂在一块。稍加对比,不难发现,孙策兵营容易攻取。故众将一致认为应该攻孙策。田兰道:“好,那就攻孙策。不过,我想问问,假若我军不攻孙策,而先取建业,应该如何安排好呢”于禁道:“建业城如今似惊弓之鸟,昼夜防备。故我军只能正面强攻。”太史慈道:“倘若在平时,倒可以派些士兵混入城中,然后里应外合。但建业城早已关闭了城门,这一计,是行不通的了。”郭图却道:“二位不可气馁。正所谓世在人为,还是有办法可想的。孙策军队在白天攻过建业一次。黑夜里,孙策军队还没有攻过建业。而建业城又昼夜防备,这至少能够说明,建业城内的守将认为,孙策军队乘夜进攻建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假如我军以夜幕为掩护,自城南绕道城东,对建业发动强攻。那么,建业守军必定认为。我们是孙策的军队。建业城四门紧闭,阻断了细作的混入,却了同时阻断了消息的进入。我军南渡东善,建业城应该还不知道。故此,莫看建业城四周均有防备,实际上他们防备的只是孙策一军。他们不知道孙策将会进攻何处,因而才四处防备。我军一攻东门,他们就知道了,目标只是东门。故尔西、南、北三处的防守必定松懈。看上去,建业城内的士兵很多。东门吃紧,尚不足以让他们抽调西、南、北三处的士兵。但西、南、北三处士兵精神上的松弛,却是确定无疑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再偷袭西、南交界的转角之处,定能一举制敌。”“漂亮,真漂亮,”田兰赞道,“此计漂亮得弃之不用就感觉甚为可惜。其他人呢,还有没有什么补充”张昭道:“吾与子纲,不擅军事。作战方面,仅能从大局上提出看法。公则所说,乃具体方略。我二人没有补充。”田兰道:“那就这么办好了。立即安排,争取今夜就行动。”田兰这边的士兵,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无论是集合、行军,还是做其它的事情,都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因而速度往往会比一般的士兵高出数倍。当下士兵们领了装备。由太史慈,率兵七千,绕道城东。由于禁率兵八千。偷袭西南角。正面佯攻只派七千士兵,是因为孙策的士兵就只有七千。田兰是有辎重的。不仅有,而且还非常多。前不久,还缴获了曹操的辎重,更是富得流油。孙策的士兵没有盾牌,田兰的士兵有。孙策没有什么弓箭,田兰这边非常丰富。而且,田兰还有神臂弓,还有神箭手太史慈。如今太史慈就到了城东的远处。太史慈知道,这个位置,实际上处于建业与孙策军营的中间。假如两边一齐出来交战,自己就会腹背受敌,极为不利。但这样的事情却不大可能会发生。建业城这边,本来就是固守城池。在拥有优势兵力的情况下来,都没有出城与孙军交战,那么,在这样的个漆黑的夜晚,就更不会出城了。孙策那边,倒是急于求战。但是今晚的动静,并不是发生在孙策军营的旁边,而是在建业城的城下。五六里之外的孙策军营。在静静的夜晚,倒是能够听到动静的。但他们听到动静之后,会怎么想呢这一定是建业城的诡计。因而孙策的军队,按照正常的估计,也不会出营前来。太史慈没有整队,就这么命令士兵缓缓向城墙方向移动。在建业城墙之上,火把通明。东城这边,更是亮如白昼。很快,太史慈的士兵就被发现了。发现敌情之后,士兵们大喊呼喊,很快,值守的士兵都打起了精神,并有人迅速下了城墙,去通知城内的薛礼。薛礼迅速调集士兵,上了城墙。而此时,太史慈这边正在整队。太史慈是故意拖延时间的。这是因为,太史慈这边是佯攻,是要吸引敌军有效兵力的。转眼间,太史慈见到城墙之上,士兵大增,再一细瞧,出现了一员武将。这员武将,想必就是守城的指挥官。太史慈先没有驱动士兵,而是单骑来到距离城墙两百步处,朗声道:“城内何人,胆敢出来一战”城上薛礼道:“尽管前来攻城,休得废话。”太史慈取下神臂弓,拉了五次,抬起。往薛礼瞄准,噗的一下,就射了出去。由于太史慈说话在先,因而薛礼看到了太史慈挽弓搭箭的动作。薛礼是有盾牌的。虽然薛礼不相信太史慈能够将箭射得这么远,但还是为防万一,举牌挡了一下。谁知,盾牌一举,噗,箭矢射穿了盾牌,自薛礼口腔射入,打落数颗牙齿之后,又从后脑穿出,针于城楼墙板之上。就这一下,薛礼被射死了。城上士兵大乱,不知道如何是好。太史慈并不知道射死的乃是主将,依然让士兵缓缓接近城墙。城墙之上,开始有人发射阻敌。但因为薛礼突然死亡,士兵大乱,射箭的人也就不多。而田兰的士兵又是武装到牙齿了的。在盾牌的保护之下,无一伤亡。过了一会儿,士兵前进到与城墙相距一百步的位置了。士兵们停止了前进,开始构筑盾阵。一个个盾阵形成了坚实的堡垒,让城墙上的箭雨失去了作用。然后。盾阵后的弓箭兵开始向城墙上面攒射。城墙上面的守军开始出现了伤亡。薛礼死了,城内的实权派人物就剩下了三人。一是张英,这是跟随刘繇的寿春武将。一是笮融,是曲阿太守。一是陈横,这是本地武将。这三人都有资格问鼎最高统帅的职位。自刘繇被扔出东门,跌死在城下之后,一直以薛礼为首。而薛礼的建业,也的确挡住了孙军。因而薛礼居于上位,三人都无话可说。而今,薛礼已死,这就不同了。这三人就都有了机会。与三人关系相近的士兵分别通知了三人。这三人的所在,正是南北西三门。而今,孙策进攻东门,倘若东门失守,南北西三门守住也没有用。而城外,在他们看来,除了孙策军队就没有旁人了。因而,一是要守住东门,二是要顺便争取一下职位,因而三人都赶到了东门。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