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跟着张昭,出了书馆。见到田兰,张纮准备下跪。张昭一拉,道:“不用跪。嗯是主公说的。”田兰道:“是啊,跪来跪去的,挺麻烦的。喂,张纮,张子纲,我叫田兰。记住了。我没有字。一直都没有,也就不用起字了。天色不早了,咱们走吧。”回到寿春城,于禁过来报告,说了来自城内的消息。也就是刘繇、陈武、孙策、周瑜等人的消息。并且说官府的库粮已经被运走了,但军营各种设施尚在,没有遭到破坏。郭图听了,道:“很明显,孙策乃新起之人。后来居上,想要取代刘繇。而刘繇则因为自身长期积恶不治,正好在此时暴发。两军相对。刘繇必败。”张昭、张纮都没有说话。田兰就问了一句:“你们二位以为呢”张昭道:“我二人看法与公则相同。”田兰问:“那我军该怎么办呢”郭图道:“我军当坐山观虎斗,隐而不发。待其分出胜负,胜利的一方,也成了疲兵。届时我军再突然杀出,必获全胜。”田兰又问张昭、张纮:“你们以为呢”张昭道:“昭同样以为,应该隐而不发。扬州全境,分江南江北。江北的中心,便是此城寿春。在江北,孙策已经获胜,刘繇全线撤退。战场移至江南。从于将军说的情况看来,孙军对于江北这边,没有进行破坏。说明他有占江北之心。没有留兵,只是因为兵力不足。以这样不足的兵力,长途跋涉,急下江南,估计其战力会大打折扣。因而,孙策与刘繇将在建业、曲阿对峙一段时间。我军若过早介入,徒耗兵力。静观其变,确为上策。”张纮道:“其实我军也不是完全不动。我军也将南下至长江江岸。一部分兵马驻扎历阳,以防建业;另一部分人马驻扎秦兴,以防曲阿。”田兰道:“若是我现在就要过河,是走历阳还是秦兴”张纮道:“从路程上讲,应该走历阳。但此道前有敌军。过长江之时,定会被敌军发现。因而应该绕道走秦兴。不过,此时进兵,恐非良时啊。”“好,你们说的很重要,”田兰道,“我将采纳你们的意见。”于是。田兰下令,全军出动,下历阳,过长江。田兰倒确实是采纳了三人的意见,只不过全部是反着采纳的。孙策的军队就是走的秦兴,理由跟张纮说的相同。另外还有个原因,便是自秦兴渡长江之后,距离曲阿较近。孙策想先打曲阿,后打建业。如今刘繇的凭借就这两个地方了。何处先打,何处后打,是比较讲究的。先打的一个地方,刘繇还没有丧失元气,对城池就不会破坏。后打的一个地方,当刘繇眼见大势已去之时,很可能会破坏城池。孙策的母亲,及孙权等兄弟,都住在曲阿城里。因而孙策决定先打曲阿。由于兵法里面所说的散地重地等原因,刘繇又出来迎击孙策了。曲阿由笮融把守。刘繇自江北南下,带兵一万四。然后在曲阿补充了一些,带兵两万列阵。孙策军到,双方射住阵脚。孙策越众而出,道:“吾今已到此,刘繇何不早降”刘繇道:“无耻反贼。竟然妄动刀兵,置黎民于水火之中。吾势灭汝。”孙策军中,陈武自投降以来,暂时还没有立什么功劳。故打马而出,喝道:“刘繇匹夫休走”刘繇这边,张英纵马迎上,道:“忘恩背主之徒,看招。”二人便战在了一处。这二人,以前同为寿春守将,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是以相互之间非常了解。二人枪来枪往。打得精彩有余,而激烈不足。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周瑜就看不下去了,叫周泰、蒋钦上前搦战。这是因为,孙策的军队,强的是将而不是兵。仅就士兵人数而言,刘繇两万,孙策一万七,占下风。而就算刘繇那边只有一万,这边的一万七也很难说打不打得过。这是因为,刘繇的士兵,是乃为保卫领土而战,人人义愤填膺。而孙策的士兵,则没有十足的理由。再加上士兵乃俘虏改骗,就更是不行。要想胜,就得斗将。然后乘着将领获胜的机会,顺势掩杀,才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周泰、蒋钦上去了。骂阵,对方出来了两名将领,分别迎战周蒋二人。蒋钦的这边,一时之间,不见胜负。周泰那边,打了十余回合,敌军打马便跑。周泰跟着就追。一直追到对方阵前。对方放箭抵挡,周泰才收马回转。由此,孙军士气大振。周泰再骂阵,对方将领均萎缩不出。于是,周泰便冲向了正在打斗的张英。交手过了一招,张英久战之后,吃不住周泰的大力,拨马跑了。最后那边与蒋钦打斗的武将,本来并没有落败,但见到这边的形势,不敢恋战,也跑了。孙策趁势挥军掩杀。刘繇军败退十里。被杀一千余人。孙策军乘胜追击,咬得很紧。刘繇逃到曲阿城时,前脚进。孙策后脚就到了。吊桥没有来得及拉起,就被砍断了绳索。刘繇不敢逗留,穿城而出。城内笮融,也带着守军望风而逃。最后合成一处,逃进了建业。建业这边,守将叫薛礼。尽管兵多,但薛礼还是没有出城迎击孙策。刘繇让他迎击,他就是不听。最后,孙策兵到。先锋乃是陈武。薛礼看不惯这种叛变之人,又见陈武只有三千左右的士兵,便出城摆了个阵式。出马扬鞭道:“陈武,好好的汉将不做,便要卖身事贼,背叛汉室。岂不知如此会使祖宗蒙羞呼”陈武道:“刘繇倒行逆施,荼毒生灵,早就应该除之。吾为民除害,乃顺天而行。君不若也降了吧。”薛礼大怒:“休得辱吾。吾岂做那种反贼”纵马急上,来斗陈武。二人枪来刀往,战了二十余回合。薛礼抵挡不住,败退回阵。陈武衔尾急追。由于追得很近,士兵们没敢发箭阻挡。于是,陈武就一直冲进了薛礼的阵中。阵中士兵刀枪齐上,陈武左刺右杀,斩首五十余人方退。然后薛礼在到城中,闭门不出,任由孙军攻城。傍晚,孙策大军到了建业城下,看看天色已晚,退后五里扎寨。次日,大军复来,孙策到城下骂阵。城墙之上薛礼置之不理。唯刘繇还嘴。刘策言语恶毒,骂得刘繇忍耐不住。待要开门出战,城门这边的士兵却不听从刘繇的命令。刘繇找到薛礼,让薛礼打开城门。薛礼问:“正礼何职,敢来命令我”刘繇怒道:“你难道不知道我是扬州牧”薛礼道:“我知道你以前是。不过,你的寿春城已经被贼军占了。城没了,兵也败了。犹如丧家之犬逃到我建业。你觉得你还是扬州牧”刘繇道:“你敢骂我是丧家之犬”薛礼道:“在下一时口快,正礼恕罪。在下不骂了。来人哪把他拿下。”一队士兵过当,当即把刘繇抹肩头翻二臂捆了个结结实实。刘繇又惊又怒,喝道:“薛礼造反,薛礼造反,薛礼造反。”薛礼没有回骂。只是对士兵说:“把他给我从城墙上扔下去。对了,扔到城外。”士兵得令,扛了刘繇就上了城墙。一二三,振荡了一下,将刘繇抛了出去。刘繇在空中划了一条普普通通的曲线,跌于旱地,自然是没有溅起一点水花了。孙策军在城外一连骂了数日。城内薛礼就是置之不理。今孙策无计可施。孙策只得派士兵砍伐树木,赶制云梯。云梯的制造是比较容易的。而盾牌就不容易了。这一带的树木都不大,取棍材做梯子可以,取板材就窄了。而要将很多块窄窄的板材做成一面盾牌,就需要懂木工活儿的辎重兵了。孙军这边,士兵本来就是七拼八凑得来的降兵,并没有辎重兵的建制。这样一来,孙策就惨了。有云梯,但却没有足够的盾牌。而且连弓箭也不多。这样去攻城。死伤必定惨重。果然损失惨重。孙策一等再等,徒耗军粮食。薛礼始终坚守不出。无奈之下,孙策攻城了。士兵们缓缓地走到一百五十步的地方。这个时候还可以稍稍休息一下。再往后,就不能休息了。队形已经排得足够的好了。一万七千余士兵投入了一万五。孙策的意思,就是一捶子买卖。争取一次拿下建业城。孙策这么点士兵,可经不起一攻再攻。孙军亲自擂响了军鼓。士兵们,在执法队的威逼之下,冲向了建业城。而建业城城墙之上,早已严阵已待。密密麻麻都是弓箭兵。而且弓箭兵还不止站了一层。弓箭兵的后面,还站了两层。一共是三层弓箭兵。射击之后退下换箭,三层弓箭兵较流射击。这样密集的箭雨,是薛礼专门为缺少盾牌的孙策军队量身订做的。薛礼这边,有的是人。本来就有兵一万,曲阿又逃过来一万,刘繇还带了一万四。共三万四千人,在曲阿那边,被杀掉将近两千人。剩下三万两千余人。第二卷 第215章 无谓损兵第215章 无谓损兵三万两千余人守城。一万七千余人攻城,怎么看,也是守方胜。因而,在出城列阵而战,斗将输给陈武之后,薛礼就改变了策略。稳稳地把持住了自己的优势,就让孙策攻城。其实这个时候孙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不攻城,转而占据曲阿。曲阿与建业相距不到百里,孙策占据曲阿,就能阻断建业的东行之路。而且曲阿与建业中间的大片良田土地,就都成了说不清楚归属的事情。倘若孙策转头占曲阿,薛礼这边,要么就自此甘愿不能东行,放弃东面土地良田的管辖权,要么就得打曲阿。而前者,薛礼是不能接受的。不东行可以。放弃东面土地良田,税赋将会减少将近一半。薛礼原本一万兵,税赋减一半,也能够将就维持。而如今兵力已经扩增至三万二,就不能够维持了。因而薛礼就只有调过头来打曲阿。因此。孙策不攻建业,转头占曲阿,必将使攻守易势。而且那时,孙策军队的士气将会高一些,战斗力也会更强。再得到曲阿城的补给,弓箭等方面的缺口也能得到改善。这样的办法,是孙策没有想到,还是周瑜没有想到孙策没有想到,是很正常的。孙策,有志向,有武力,略有智力。以孙策的智力,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确实是很正常的。周瑜就不同了。周瑜比起孙策来说,志向差点,武力弱点,但智谋却高出远远不止一筹。周瑜没有想到,是绝不可能的。实际上,周瑜是想到了,但是周瑜却没有说出来。周瑜为什么不说呢这是因为周瑜不想影响自己与孙策的关系。演义中,把周瑜描写成为一个小心眼的人。实际上,只能说周瑜的心思细腻。芝麻绿豆大点的小事,周瑜都能够想到。但却并不等于说,周瑜就一定会计较。就像围棋里面的弃子争胜一样,弃掉五六颗子,反而能吃掉对方几十颗子的大龙,从道理上讲。谁都会这么做的。不这么做的人,通常都是计算不清楚的人。周瑜是计算清楚了的,因而周瑜绝不在乎那五六颗子的小小得失。人是会变的。在十七八岁的年龄,周瑜与孙策相识。因为性情相投,遂成莫逆。当时也没做什么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无非就是打架斗殴,飞鹰走狗,都是些纨绔子弟的荒唐事儿。周瑜因为小两个月,又因为拳头没有孙策硬,而称孙策为兄。友谊的确是结下了,而且那友谊还是非常纯洁的友谊。转眼,小青年就逐渐成熟了。孙策因为家世的变化,变得沧桑了起来。因为父亲孙坚的事迹,而萌发了雄心壮志。周瑜这边倒是简单,就是不断的学习,然后随着知识的增加,变得成熟了。再眼观百姓疾苦,耳听世间变化,周瑜也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就在这样一个冬季,周瑜与孙策走到了一起。周瑜投孙策的原因极为简单,就是缘自于纯洁的友谊。周瑜是重情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心智的成熟,后来周瑜就交不到能够倾心交谈的朋友了。因而周瑜会经常想起孙策。周瑜没有独霸一方的志向,想的就是成为辅佐文王的姜子牙。而那个文王是谁,周瑜并不知道。田润虽然崛起迅速,但因为距离遥远,传到庐江来的消息不多。而又因为田润的行事与这个时代有些差异,不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因而周瑜并没有把田润当作自己的文王。正所谓时不予我。大好的时光,不能就这么在等待当中白白地蹉跎掉。于是,周瑜就投了孙策。周瑜并没有以文王的标准去观察孙策。纯粹就是哥们义气,反正我目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文王,那么就帮兄长你了。周瑜其实还有点自负。用褒义词来说,就是自信。周瑜是有真才实学的,其水平也是当世罕见的,因而可以说周瑜的自负是有资本的、是可以理解的。周瑜自负地认为,凭着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真心实意地帮助一个人,哪怕那人并不怎么样,最后也能够取得成功。这样的自负,也是周瑜草草地投了孙策的重要原因之一。时间不长,这才跟了孙策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周瑜就察觉到自己的自负是错误的了。圣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周瑜不是圣人,但周瑜是绝顶聪明人。没有每日三省,但将近一个月时间了,一省总是能够做到的了。周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