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凤姐儿带领跟来的婆子丫头并宁府的媳妇婆子们,同贾蓉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及至席上,凤姐儿在邢王二夫人前告了坐,又在尤氏的母亲前周旋了一遍,仍同尤氏坐在一桌上吃酒听戏。一时点的戏都唱完了,方才撤下酒席,摆上饭来。吃毕,大家才出园子来,到上房坐下,吃了茶,方才叫预备车,向尤氏的母亲告了辞。尤氏率同众姬妾并家下婆子媳妇们方送出来。次日仍是众族人等闹了一日,不必细说。第21章 第二十一回【第二十一回 】秦可卿魂归太虚境·贾宝玉路谒北静王如是到了十一月,尤氏见秦氏月份渐大,心下颇为忧虑,令丫鬟婆子日夜守着。贾母等人日日差人去看,回来皆道是也未见添病,也不见甚好;别人不知,贾母同邢王二位夫人便知秦氏这是不好了,尚不知能否平安产下胎儿,唯暗自担心而已。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因秦氏卧床,故而家中一应事体皆是尤氏支应,到得晚上,尤氏回了房中,方待睡下,只见丫鬟宝珠慌慌张张跑来,情知必是有事,忙命他快说。宝珠也不及行礼,一溜烟跪下道:“禀太太,大奶奶那里发动了!”尤氏闻言惊道:“太医不是说还要些日子么?怎么如今就发动了!”宝珠急道:“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跟着的张妈妈说大奶奶虽是月份不足,瞧这光景却是要生的了!”尤氏忙令丫鬟拿衣服来,也不及梳头,且胡乱挽将起来,一边穿衣一边问道:“老爷和大爷知道不曾?”宝珠道:“大爷已是过去了,老爷尚在外面,跟大爷的小厮去叫了。”尤氏胡乱穿了衣服,叫了银蝶等人跟着,见惜春也已起来了,道:“姑娘,你且别去了,这库房钥匙给你,丫鬟婆子们若来领什么,便来回你。”惜春点头应了,令入画收了钥匙,尤氏便忙忙地同宝珠一道往秦氏院中赶去。及至房中,只见丫鬟婆子来往穿梭,忙得不可开交;贾蓉在卧房门外团团直转,竟是不知如何是好。尤氏定了定神,喝道:“蓉儿坐下!你媳妇在里面呢,你在这里慌脚鸡也似,难道帮得上甚么忙来!还不快去请了太医来呢!”一边拉住出来的婆子问里面的光景。那婆子踌躇道:“大奶奶气力不足,这孩子一时还生不下来。王姐姐同几个人在里面帮着呢,大奶奶这是头胎,都要费些工夫的。”正说着,只见贾珍忙忙地从外面回来了,一叠声问尤氏可卿如何,尤氏将这情形说了。二人正在焦心,又闻小厮报说请的太医已至门口,尤氏便不好在这里,只得往厢房去了,命银蝶在这里待着,随时禀报。家下一干人等忙得不可开交,尤氏虽至偏房中坐了,心却还在这里,又断断续续听见可卿叫喊,更是提心吊胆,不在话下。且说凤姐儿如今月份渐大,总觉身子倦怠渴睡,早同贾琏分房而居,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这日夜间,正在将睡未睡之时,恍惚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凤姐闻他这话不祥,正在惊疑,又闻他道:“我虽是要回去,却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的。”凤姐听了忙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不晓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如今我们家虽是赫赫扬扬,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枉自糟蹋了前人基业?”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不过是尽人力听天命罢了。但如今若能将这基业保住,虽不能有当日极盛之时的风光,也可保一世平安无虞,我且有个主意在这里。”凤姐便问,秦氏便说了那置田舍、设家塾等语,又道:“这天下之事多有变的,尚不知今后如何。二叔如今又上进,婶子只将家中守好便是,其他人我也管不得了。只可怜我那孩儿没了母亲,幸得公公婆婆怜爱,料想也可保他平安无事。婶子若念我往日情分,替我多看着他罢。”凤姐闻之大恸,正欲伸手扯他袖子,忽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他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忽闻外面人回:“东府得了一个哥儿,蓉大奶奶却是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邢夫人处来。彼时合家皆知秦氏死讯,无不叹息,皆想起他平日好处,不免伤心难过一场。又有宝玉闻得此事,忙忙赶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贾母见他要去,因说:“才咽气的人,又是产房,那里不干净,实是去不得。”宝玉那里肯依,贾母见拗他不过,只得命人备车。瑧玉闻听也甚吃了一惊,自换了素色衣裳,便要同宝玉一道往东府中来。又有凤姐儿哭到贾母面前,定要去探视的,贾母知他二人平日交好,只得应了,令人好生跟他三人去了。一直到了宁国府,尚未进门,便听得里面嚎啕哭声。尤氏已站在院中,面有戚色,见几人下了车,勉强说了几句话,便令丫鬟引他们往停灵之室去了。瑧玉虽心下有些难过,倒也罢了,只宝玉想起前番情景,再望这灵床,不免痛断肝肠,直哭得捶胸顿足。凤姐儿想起他素日为人,也大哭起来,一旁跟着的人作好作歹地劝住了。几人行过礼,然后又出来见贾珍。瑧玉留神看他神色,只见虽甚哀戚,倒不似原书中所说哭的泪人一般,只听得贾珍和贾代儒等说道:“我这媳妇原是最孝顺的,虽是媳妇,我同夫人也只视同自己亲女一般。如今生了长孙,却又去了,可不教人心疼死。”贾蓉立在一旁,闻他父亲所言,眼圈早红了,忙转向一侧拭泪。众人便乱纷纷解劝,正说着,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尤氏姊妹也都来了,不免也到灵前哭上一场,别无他叙。尤氏本是贾珍继室,原非贾蓉生母,秦氏在时对他甚是恭敬孝顺,尤氏本也不是刻薄之人,实是有几分疼爱;如今可卿逝世,尤氏心下哀痛,却也不得不出来支应,又有秦氏新生的孩儿要照料,幸得乳母都是提前请下的,免了许多忙乱。这小儿因未足月,生得原比其他孩子小些,尤氏看着忧心,便命几个得用的丫鬟婆子好生看顾着,惜春白日也守在那里,又寻太医诊治过,言说无甚大碍,方才放心。他这一房原本人丁单薄,只得尤氏惜春二人理事,幸得本族人等多有来的,贾珍便央了几个本家兄弟去陪客,一面又吩咐去请钦天监阴阳司来择日,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又看了一副好板,将秦氏装殓了。贾珍因说秦氏少年而夭,不好太过奢靡,恐折了孩儿福气,便命合族人丁并家下诸人都各遵旧制行事,不得紊乱。贾蓉同秦氏少年夫妻,一向感情甚笃,本待将丧事办得体面些,闻父亲此言,也只得罢了。这日已至伴宿之夕,尤氏守着过了一夜,至天明出殡之时,各家素日相交的皆遣了家中子弟前来,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余十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起首便是东平、南安、西宁、北静四王的路祭。其中北静王名水溶,尚是未弱冠的少年,因近闻宁国公冢孙妇告殂,想当日先人相与之情,便亲换了素服来祭。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了。水溶便命长府官主祭代奠,因见贾政在此,想起素日传闻,便问他道:“那一位是衔宝而诞者?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贾政听说,忙回去,急命宝玉脱去孝服,领他前来。宝玉素闻北静王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心下早有倾慕之意,只恨无缘得会;今见反来叫他,正趁他心意,忙同他父亲一道往这边来。走近只见北静王水溶打扮齐整,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端的是好秀丽人物;便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上下打量了一番,笑赞道:“果然名不虚传。”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两遍,见那玉虽有些文彩,倒也罢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笑问贾政道:“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心下虽不以为然,却也道了几句奇异,一面亲与宝玉带上了,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水溶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心下颇有些自得,面上却忙陪笑谦让,水溶见状一笑,又邀宝玉常往府中谈会,见贾政躬身答应,便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是前日三皇兄送我的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水溶又寒暄几句,待滔滔然将殡过完,方回舆去了,不在话下。瑧玉因不是贾府中人,今日同薛蜨来祭过可卿之后,往房中探了一番贾蓉之子,便告辞出来,往薛蜨家下茶楼坐着。薛蜨因见北静王同宝玉说话,便对瑧玉努嘴。瑧玉往下看了一眼,笑道:“原来是他。你对他做何看法?”薛蜨闻言沉吟了一下,摇头不语。瑧玉见状便明白了,心下想北静王此人在书中也甚是神秘,后人多方揣摩,却皆未有定论,倒不好妄加猜测的;自己也令人暗加查访,却也未曾有甚么进展,想着近日再去问冯岚可有消息不曾,便先将此事搁置一旁,同薛蜨说了几句闲话,见殡已过完,人将散去,便一同回贾府中来。第22章 第二十二回【第二十二回 】秦鲸卿命夭风流冢·尤小妹思嫁俊才郎此间秦氏并非私情被人撞破而自尽,故其丧事皆为尤氏所理,同熙凤并无一毫干系,也只在铁槛寺下榻,并不曾去那水月庵里,故也未揽这那守备公子同张家女儿之事。秦钟却惦记着小尼智能儿,见此地离水月庵甚近,乃偷至其中,同他成了好事,偏宝玉见他行踪鬼祟,悄悄尾随过来拿住了二人,只羞的智能无法可想,秦钟便作好作歹地央告,不知又许了些甚么,方丢开了。本待多留两日,奈何此间事务已了,尤氏身上又不爽快,只得一同回去了。秦钟本来秉赋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又在秦氏丧期之时偷至水月庵中与智能儿绻缱风流,夜间着了风,回来时便也病了,只在家中养息。谁知智能儿因日日盼秦钟不至,多方打探之下方知是病了,究竟悬心,近日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且说贾政近因事情繁忙,有几日不曾问宝玉的书,他心中是件畅事,因近日家中姊妹皆忙于家事,无暇同他顽,便惦记着秦钟,无奈他那病日重一日,也着实悬心。这日一早起来才梳洗完毕,意欲回了贾母去望候秦钟,忽见茗烟在二门照壁前探头缩脑,宝玉忙出来问他:“作什么?”茗烟道:“秦相公不中用了!”宝玉听说,吓了一跳,忙问道:“我昨儿才瞧了他来,还明明白白,怎么就不中用了?”茗烟道:“我也不知道,才刚是他家的老头子来特告诉我的。”宝玉听了,忙转身回明贾母。贾母吩咐:“好生派妥当人跟去,到那里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不许多耽搁了。”宝玉听了,忙忙的更衣登车往那边去了。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命跟的人在外等候,自己便进了房中,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宝玉也顾不得许多,忙至床前看视。此时秦钟已发过两三次昏了,移床易箦多时矣。宝玉一见,那眼泪早簌簌地落了下来,近前叫道:“鲸兄!宝玉来了。”连叫两三声,秦钟方才悠悠转醒,微开双目,见宝玉在侧,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此时心中千头万绪,想起两人昔日缱绻缠绵,虽是假凤虚凰一场,到底也有几分恩爱;又想起梦中所见贾家破败情景,究竟不忍,只恨自己已无时日,不得将其劝转,乃低声嘱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宝玉闻言一惊,正待再问他,只见秦钟似是有些安心了的模样,长长叹了一声,闭目而逝了。有道是:始思风月方为友,今念恩情劝读书。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此时平日相交的柳湘莲等人也来了,一同哭了一场,又往东西二府中去报信。却说那东府里,因秦氏之丧,故其子满月也不曾好生做得。如今秦氏丧事已完,贾珍方松了一口气,往房里看了孩儿,起了一个“栩”字,小字念郎,伏侍的一干人等都有赏赐。尤氏因前番劳烦,早觉气力不继,不过强撑而已;如今事一了便病卧在床煎汤用药。惜春前日已被贾母命人接了过去,贾蓉任上又繁忙,贾珍无法,只得命人将尤氏姊妹接到这府中来,同尤氏作伴。尤氏因这两个妹子皆不是亲生,不过是他继母带过来的,素日也不如其他人家姊妹般亲近。又见二姐眼光流盼,虽素日言语不多,到底不像个安分模样,心下早已不快,幸得已许了人家,择日就要聘出去的。又有三姐生得十分颜色,性子又辣燥,更觉不喜,奈何他姐妹二人同尤老娘见贾府富贵,皆小意奉承,贾珍又常不在府中,故暂且容下了。那日好容易贾珍回来,尤氏见只他夫妻二人,便道:“我看三丫头如今年纪也大了,不若拣个相称的人家聘了罢。留在家里也不是长处。”贾珍虽见二姐三姐美色,却道这二人不过红颜祸水,闻言道:“你说得很是。待明日你同你母亲说,寻一门人家,不过费一分嫁妆罢了,值得甚么。”尤氏见贾珍并无纳三姐的心思,方放下心来,两人安歇不提。却说那二姐,早先因嫌张华家贫,一意不去,尤氏又闻人说那张华着实不上进,倒不好不管的,乃与了他几两银子退了亲,后脚便聘与一个同贾珍素日相识的,此人已有秀才功名,家中倒也殷实,二姐曾偷偷看过一回,心下固也遂意。又闻尤氏密密劝他许多言语,道是此人学问是好的,日后还要进学,到时贾珍再帮着些儿,说不准还有诰命封赏。二姐虽是水性儿的人,倒也知道利害,如今心满意足,自然约束起来,每日只闭门在家绣嫁妆。三姐却是他亲妹子,二姐同他亲厚,少不得替他想些,便求了尤氏也为三姐寻一门亲事,不在话下。如今贾珍既同尤氏议定,翌日尤氏便唤了三姐来,同他说知此事。谁知尤三姐闻言,半晌不言语。尤氏同二姐再三问他,他才道:“这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尤氏知他性子执拗,非二姐可比,便道:“这也不难,你且说来我听。”尤三姐道:“二姐姐知道,不用我说。”尤氏闻言更是生疑,只恐他是看上了贾琏,便问二姐是谁,二姐一时也想不起来。尤三姐笑道:“别只在眼前想,姐姐只在五年前想就是了。”尤氏这才放下心来,想三姐害羞不说,便令二姐盘问,自己丢开了,只教二姐问出来回他便是。这里尤二姐盘问他妹子一夜,至次日午后,方往尤氏房里来,笑道:“姐姐不知他那扭手扭脚的模样,好歹教我问将出来了。也难为他眼力,自己说了,若不嫁这人,他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尤氏便问是谁,二姐笑道:“说来话长。五年前老娘家里做生日,妈和我们到那里与老娘拜寿。他家请了一起串客,里头有个作小生的叫作柳湘莲,他看上了,如今要是他才嫁呢。”尤氏倒也想起来了,道:“我记得这们个人,蓉儿媳妇他兄弟同他有些交情,那府里的二叔也同他相知。待你姐夫回来了,我同他说。”待到贾珍回家,尤氏便同他说了此事。贾珍闻言心下暗忖:原书中三姐儿嫁湘莲不成,落得个身死魂消,虽是他自己行事有亏,也有书中那贾珍之过,即“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其情可悯。况那里的湘莲见三姐自刎死了,悔之不及,抚尸大哭一场,更是随那疯癫道士出了家,亦算不得甚么好结果。如今三姐并未同自己有染,也未听说他有什么不堪的名声传将出来,或者今生能同湘莲在一处,也未可知。于是便道:“怪道呢!他原是生得标致,果然眼力不错。他最和宝玉同钟儿合的来,待钟儿好些,我教人去问他。”尤氏闻他如此说,便也将此事搁下了。如今秦钟一死,往这东府里来报信的便是柳湘莲。尤氏自然是不便见的,命人出去回了,又使几个家人去帮着办了后事。那柳湘莲同了家人一行往外走,谁知无巧不巧,三姐本是有事情要回尤氏,正同了丫鬟往这边来,倒与湘莲走了个碰头,一时措手不及,呆在那里。湘莲本待出去,见了三姐模样,竟也痴住了,三姐见他望着这边,又听丫鬟在旁叫自己,便红了脸,忙不迭跑了。湘莲心中似有所失,又觉眼熟,只不知这是那一房的女眷,深悔自己唐突,只得去了。贾珍因记得尤氏所说,待完了秦钟那事,又另外设席谢湘莲,待酒过三巡,便同他说了结亲一事。湘莲那日回去细想,早知遇见的女子便是三姐,二人小时曾会过一面,如今闻贾珍一说,心下大喜,便道:“如今既是贾公高谊,任凭裁夺,我无不从命。只是小弟素系寒贫,只怕委屈了尤小姐。”贾珍笑道:“这也无妨,我这内娣原非嫌贫爱富之人,若柳公子有意,不如便定下来罢。”湘莲听了忙起身道:“多谢贾公。小弟如今回家去便择日备定礼过来,只是我并无高堂父母,若有不是之处,还望贾公见谅则个。”贾珍见他如此说,知此事已成,笑道:“既如此,也算了了我岳母一桩心事。”待湘莲走了,贾珍便同尤氏说了。尤氏闻言也欢喜,便请了尤老娘同二姐三姐来说了,别人尚可,只见那三姐闻言喜出望外,乃实心实意地拜了尤氏一拜,自此越发行事自持起来,真个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若有贾珍贾蓉在处,连一丝影响都不闻他的。究竟二人之事成之与否,尚待下回分解。【看了八七版红楼之后对贾宝玉实在是讨厌不起来了。他虽然不爱学习,但到底是个多情公子,秦钟同他也是有真感情在的,不然也不会在临死之前嘱咐他要好好学习。虽然这篇文不是以耽美为主线的,但并不排斥同性相爱,原书中提到的情节这里有些也会提到,不会专门隐去。】第23章 第二十三回【第二十三回 】情小妹知耻改前非·绛珠子望兄试春闱上回说到贾珍,同那《石头记》中全然不同,恐看客存疑,此回便有分解。原来此人也并非贾珍,却和瑧玉一般,只不知从那一处来的。他也原无甚么雄心大志,不过前世看过两篇曹公文稿,对此间事宜略有所解。如今他自己成了那荣宁二府第一荒唐人,思及日后抄家情景,不免栗栗,自然约束起来。先是将贾蓉严加管教,暗地里教尤氏照管惜春可卿;又想这尤氏姐妹虽不是甚么紧要人物,然“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放置不管,恐生成大祸。于是心下暗自掂掇道:虽说前世贾珍好色贪花,又岂不是这姊妹两个不守为女之道所致的?二人原是风流性儿,富贵眼儿,素日又没甚么见识,母亲是个糊涂的,尤氏也不甚理会管教;最后皆得了横死的结果,虽说可恨,倒也可怜。因又想:虽说人之本性难改,然终有畏惧之事,也有羞耻之心,更兼还有争胜之意;故密密寻了心腹之人,暗中作定一计,以为二人之警。恰那日尤老娘生辰,请了女先儿来说书。只见那女先儿不大年纪,生得瘦长身材,往上行了礼道:“老太太万福。”尤老娘因笑道:“近来可添了甚么新故事不曾?”那女先儿便道:“到得了一个新鲜话本,是那前朝的故事,唤作《梦非梦》。”尤老娘道:“这名字倒新奇,你且细细说来。”那女先儿闻言,便清了清嗓子,将这一回书慢慢说起。原来这书讲的乃是一个姓刘的,他家里两个女儿,大的唤作玉梅,小的唤作玉桃。姐姐玉梅为人端庄守正,妹妹却孟浪佻挞;后来玉梅嫁得一个秀才,玉桃瞧着姐夫一表人才,家中又富贵,每每下意勾引,其姐夫察知其意,将其逐出。谁知这玉桃回家之后不思悔改,又勾上别家有妇之夫,玉梅却一意相夫教子,每每规劝夫君,二人甚是相得。那玉桃使尽手段嫁至那人家中做了二房,谁知正妻悍妒,暗地里使尽手段凌虐,丈夫又有新欢,将玉桃丢在一旁。玉梅所嫁的夫君日后中举做官,玉梅得封诰命夫人;玉桃在家里闻听此信,悔之不迭,深恨自己当日德行有亏,乃悬梁自尽了。谁知将要咽气之时,闻得他姐姐玉梅叫他,猛然睁眼,方知是南柯一梦,再看自己,仍是少年之时。玉桃思及梦中情景,大哭一场,自此痛改前非,同他姐姐一般自持起来,此后姐妹二人皆为诰命,也成了一段佳话。闻了这段书,众人也有叹的,也有说玉桃知错能改的,那二姐三姐听了却脸色青红交错,不知心下何想。原来贾珍令人写了这个话本来,正是给这姊妹二人听的:先讲那玉桃轻佻浪荡之祸,使之畏惧,兼生羞耻之心;又讲他改过自新之后诸般好处,动他二人争胜之意,也是引人向善的意思了。果然二人回房之后,心下细想,知道其中利害,虽本性难移,然多了一层约束,到底好些,贾珍又不下意招惹他姐妹,倒也可无虞了。正是:一着踏错堕泥坑,枉教他人笑骨轻。今朝但听梦非梦,不劝风月劝忠贞。如是二姐三姐终身已定,贾珍先放了一半的心。待过了几日,湘莲送了定礼来,贾珍让到内室与尤老相见。湘莲便作揖称老太太,哄得尤老娘眉花眼笑。二姐儿已于前日出阁,如今只三姐儿在家,在帘后闻得湘莲说话,甚喜终身有靠,又想起昔年所听那《梦非梦》的书,心下暗道:“我原来是个不知事的,也同那刘玉桃一般生了那些邪心出来,幸得未露行藏,不曾有别人知晓。如今痛改前非,发心向贤,皆是受他梦中情景所警,免了日后酿成大祸,悔之无及。今既同心上之人玉成好事,已是老天垂怜,少不得更要尊重起来,此生只守着他一人罢了。”一行想着,见湘莲往自己这厢望了两眼,自出去了,此时心甜意洽,不必再叙。于是定了下月完婚,待到了日子,湘莲便披红挂彩将三姐迎了进门,因说五年前钟情之事,愈觉亲近。三姐得嫁心上之人,自然满心喜欢;那湘莲因见三姐标致,又一片痴情对己,也甚为遂意。二人也算得是天生因缘,自此琴瑟和谐,别无他话。后来或见。如今说这西府中。贾琏任上繁忙,总不得在家中,邢夫人便下意照管凤姐儿,见他月份渐大,越性将他每日请安免了,又将他身边一干人等严加查验。平儿因得了邢夫人的话,更兼本对凤姐儿忠心不二,也时时盯着,大房上下齐心协力,只为凤姐儿这一胎。贾母同王夫人也日日遣人来问,不在话下。却说宝玉近日因秦钟之死心下不快,忽闻湘莲亲事,倒高兴了一场。那日正往宝钗那里去,见黛玉也在,几人见了礼,坐下说话儿。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想了一想,笑道:“不是熏香,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黛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取来我们看看。”宝玉忙道:“给我一丸吃。”宝钗笑道:“药难道是混吃的?”一面命莺儿拿了一丸来,同他二人讲了制法。宝玉咬指道:“阿弥陀佛,头一次听说这么琐碎的药方!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的呢。”黛玉笑道:“可见大哥哥疼姐姐了。这们琐碎的方子竟也配齐了,不知多少工夫呢。”宝钗因怕人说自己轻狂,便一笑不再说,命莺儿依旧将这丸药拿去了,又同他两个说话儿。一时贾母命人来唤,宝林两个便告辞回去。及至从贾母处回来,宝玉因见了宝钗这冷香丸,又想起那北静王所赠香串来,忙回房取了往黛玉房里送去。黛玉便说:“外头别人送你的,如何又送我来?不仅辜负了人送你的意思,我拿着也没甚么趣儿。”遂放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晚间瑧玉同黛玉吃饭时,雪雁便当作笑话讲了出来,瑧玉情知妹妹必是对宝玉无意,且喜处事有度,进退得宜,故笑道:“妹妹说得是。他和你说了是谁给他的不曾?”黛玉便点头,道:“说了。这二表哥甚么道理,外头人拿过的东西又来送我,好没意思。”瑧玉道:“他无理的事多了,不差这一件。你休理他。”因又想起书中黛玉嗔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同他制香,便道,“不过那香珠子倒也有些意思,若妹妹喜欢,我自有好的寻来给你。”黛玉摇头道:“我的东西尽够了,不要这些。”瑧玉笑道:“我闻紫鹃说你觉得薛大妹妹的冷香丸有趣,不是他哥哥替他寻来花儿朵儿炮制的?你面上不说,背地里少不得怪我不如他哥哥体贴了。不过他原是胎里热毒,你却畏寒,故而他那方子你也用不得,改日我寻个其他章程来。”黛玉忙道:“难道只有哥哥疼我的,没有我心疼哥哥的?匣子里这些尚且没戴呢,又费这个气力作甚么。”因又想起明年科举之事,便道,“我哥哥是有大出息的,那里能够同那位一般,每日里折花弄草的淘漉胭脂膏子。就连薛大哥哥,也不过是差了人去做,岂有自己做起来的道理。”正说着,见瑧玉掌不住笑,便飞红了脸,嗔道:“我说的那里不是?”瑧玉本是见他小小女孩儿如此一本正经批驳觉得有趣,见妹妹被他笑得羞了,忙道:“你说得很是。”黛玉闻言嗤地一笑,瑧玉见他笑得古怪,便问:“我说的又有那里不是?”黛玉笑道:“你方才那句‘很是’,明着赞我,实则赞你自己,好不谦逊。”瑧玉方知他说的是那句“有大出息的”,摇头笑道:“你也忒促狭了些儿,一发取笑起我来了。我若说自己没出息,难道你信?只许你说,不许我认不成?”黛玉笑道:“这我也是不信的。我哥哥自有本事,若谦逊过了头儿,那起没见识的少不得还当真呢。”瑧玉道:“正是这话。你平日这样就很好,并不用小心在意。纵有那起子小人背地嚼蛆,也碍不到咱们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