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请大人说媒> 《请大人说媒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请大人说媒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3(1 / 1)

“那就好,还好这几日抓紧时间搭建了这个避难营地,百姓们还算有个住处。对了,刚刚船上的老人……”“我已经让大夫过去看了,只是惊吓过度昏厥了,一会儿就好了,我已经将他们爷孙安排在了一处。”谢珩紧紧盯着他,话题一转,“少敬,我真的怕了。”他的不安都还在眼底,让荀礼愧疚难安。将心比心,若是他看到谢珩被困在洪流之中,只怕早已魂飞升天。“今年与水格外有缘,也是我的疏忽大意,”荀礼苦笑一声,“下次我一定不会这样冒险了。你也是,怎么能就直接跳下来,我都被你吓掉了半条命!”谢珩垂下眼睫,摸了摸他的脸。“万幸的是没有立刻决堤,给了大家一些逃命的时间。否则,只怕伤亡要比现在还惨重。”荀礼感叹道。篝火将他们的衣服烤了个半干,为了节省地方,夜里两人也是直接住在了一处。刚刚遭过一劫,都尚在惊惧中的两人又说了好些宽慰彼此的话,才紧紧拥抱着彼此睡过去。次日一早,随从义愤填膺地跑了过来:“谢大人,方才我们按您的吩咐去向石城知县讨要灾粮,可知县不肯开门不说,连粮食也不愿给。”谢珩脸色变了变:“为何?”“知县在城门上说,官府储存的粮食只够城里的百姓撑半个月的,若是再分出来,恐怕就不够了。”“城里的是百姓,这些就不是他石城的百姓了么?”荀礼怒道。他根本想不明白,知县前几天还一副爱民如子的模样,这避难营还是他亲手建造,怎么如今说变就变,根本不管城外百姓的死活。谢珩冷哼一声:“只怕是另有想法吧。”随从又道:“知县还说,等江州的救济粮一到,立刻就派人送来,请二位大人先忍一忍。”荀礼眯起了眼睛:“我们不在城内,灾粮到没到,还不是他说了算。”他说着便有些激动,起身就要去找知县理论。“先看看情况,”谢珩拦住他,“正好我也从奎州那里带了些救急的粮食,还能过上几天。你们日日去城门外喊,看看江州何时派人来救灾。记得将每日要粮的详细经过都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这个知县,只怕也是与吕知州一丘之貉。”“你是说......”“吕知州既想贪赈灾银,又不能明目张胆的瞒报水情,那就只能靠石城知县这样的沿江的县城官员配合,将他们自身的责任推卸干净。你父亲去京城,提前告知了我们江安的水情有异,今上派我们来巡查,是他们没想到的变数。”“所以这几日他与我虚与委蛇,怕是只为了博取我的信任,将我骗出城外,拖延救助……暴雨不停,还不知会不会有第二次洪峰,他这是想要......杀害朝官?”荀礼不敢置信地望着谢珩。谢珩摇头:“倒也不一定有这么狠毒。过几天城外弹尽粮绝,你我都饿得没有尊严可言,还有这些百姓……这时他们跳出来,用城外百姓的性命与你我交易,堵住我们的嘴,也不是不可能。”“可,可水文台台司也被困在了城外。”荀礼四处看了看,人们刚失去了居住已久的家园,也不知何时洪水才会褪去,难免有些垂头丧气,神情呆滞。在那其中,有一个人显得坐立难安,时不时就要往远处眺望一番。谢珩叹了口气:“恐怕只有他是真的不知道这其中的龌龊了。”事情的发展与谢珩猜测的相差无几,他们在城外坚持了数天,期间因着暴雨,又引发了一次洪峰,知县就是铁了心不肯开城门,眼看着存粮即将见底,荀礼与谢珩,以及这次从京城随行来的大小官员,每日均减了一餐,留给百姓。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只是面上好看了些。他们本就不如村民吃的多,便是省掉这一餐也没省下多少。粮食越来越少,人心也越来越浮躁。不过数个时辰便会爆发一阵大大小小的争吵。这天荀礼又帮忙调解了一起争端,回来对谢珩道:“不能再等了,你我亲自去城门外,看看他们究竟想怎么样。”谢珩不为所动,只让他坐下:“粮食还有多少?”“撑不过三天了。”荀礼见他老神在在的模样,只觉得不对,“你为何一点也不着急?”“来的京官有些已经饿得没什么力气了吧?”即便落魄至此,谢珩依旧神色淡然,没有半分慌乱。他用树枝在地上划了几笔,荀礼便看见一个“忍”字出现在眼前。“别说这些从小到大都没饿过肚子的京官了,连村民们都快没什么力气了,你没看这几天架都吵不起来了。”“越惨越好。”谢珩丢了手中树枝,躺在营帐之中,伸手去拉他。荀礼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瞪着眼睛跟他较劲儿,不肯躺下。谢珩又使了点劲儿将他拽了下来,搂着他在他耳边轻笑,“怎么还这么有力气,得是你我都半死不活的模样就更好了。”“快说,你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官员刚下令减餐时,谢珩怕他吃不饱,每日都偷偷地将自己的饭拨半碗给荀礼。荀礼一开始不知道,还觉得自己碗中里的饭好想比别人多了些,想分给谢珩他却不要。后来偶然瞧见了,他半是生气半是心疼的将谢珩大骂一顿,谢珩才不再这样做了。荀礼见他原本白皙的脸都隐隐发黄,心中更不是滋味了。“我在奎州的时候,写了一封密信,让奎州的知州大人帮忙送了出去。”谢珩将脸埋在他的锁骨处喃喃道,“再等两天,今上应该会派一队人马绕过江安,悄悄从奎州过来与我们汇合,到时候看着这满地饿得虚脱的百姓,吕知州就是准备了一万个开脱的理由,也难逃其咎。”“怪不得你没有去江州找吕知州!”荀礼恍然大悟。“我还收了他的金子没有还给他,本想当成罪证,但万一他用这点子钱趁机泼我一身脏水,我也得费些功夫洗洗干净。可我现今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叫他那脏水也泼不出来了。”他思虑缜密,前因后果都与荀礼讲了个明白,让荀礼一颗心都落回了肚子里。等到四天的时候,模模糊糊听到外面随从惊喜地声音:“大人,朝廷派人救我们来了!”第35章荀礼呼出一口浊气,天灾人祸,城外幸存下来的人都被困在这里,孤立无援。米粮在昨日上午就见空了。身强力壮的男人们都饿着,仅剩的一些都先给了老幼妇孺。然而一两天能忍,时间长了会发生什么谁又能想象……还好朝廷的人来的及时,扭转了事情的局面。他撑伞走出营帐,暴雨如注,还未看清雨幕后的人,便听有人在叫他的名字:“少敬!少敬!”荀礼瞪大了眼睛——昨日他还在想今上会派谁过来,他猜测了无数人,就是没想到会是温熠景。他心中不无惊喜,可在这种情况下见到好友,惊喜也只是转瞬即逝。荀礼更多的还是担忧,“怎么是你过来了?”“噢,我……”温熠景刚想说话,眼睛瞟到从同一营帐出来的谢珩,立时噤了声,他整整衣服,朝谢珩道,“谢大人。”“温大人,一路过来辛苦了。”谢珩脸上倒没有多余的意外神情,淡然回道。“不辛苦,不辛苦。”见到谢珩,温熠景也忘记了想要跟荀礼说些什么,只敢说些公事,“我带了些粮食、衣服,已经让人发下去了。倒是你们,少敬,谢大人,你们受苦了。若是我再快些就好了……”他言语间不无自责,荀礼安慰他道:“你已经来很及时了,我们也没受太多苦。”温熠景看他比月前瘦了不少,痛心疾首道:“来的时候路过奎州,知州说从奎南调度的粮资早在几日前就运送到江州了,看来江州的仓门也年久失修,打不开了!可不说别的,你们两个是朝廷命官,他们真是好大的胆子!他还是父母官呢,谁家的父母如此狠心对待自己的孩子?”是啊,他也想不通,究竟为什么这些人能够如此冷些无情,罔顾人命,连天灾都不能触动他们铁一样心。谢珩见他神色郁结,知道他是厌恶吕知州等人,便拍了拍他的背,让他别再多想。过了一会儿,跟着一起来的官员将谢珩叫去,与他复核这些天所发生的事情。等谢珩走远了,温熠景才赶紧凑近了荀礼道:“看到你没事我就放心了。听说江安发了洪水,我真是一夜都没睡好。我去看你了你父母,二老也都担心的不得了,连你父亲都在偷偷抹泪,更不要说你母亲了。”……提到父母,荀礼又沉默了下来。离家之前他还让母亲伤心一场,甚至他心中还满是怨气,怨母亲为何不能理解他……可现在经历过了生死,他又觉得那个怨怼母亲的自己实在自私不堪,也没脸去思念父母。“好了,别伤心,等这边事情完了,赶紧回去就是了。”温熠景赶紧宽慰他两句。温熠景带了物资过来,荀礼的心情总算不那么沉重了,与他坐在一旁闲聊了几句今年的灾情。“这次梅季,南方多地都发了洪灾,我瞧着江安这边还是轻的,这次光是赈灾就已经拨下去万两白银。听说松江受灾最严重,流水一样的银子往那边运送,真是不敢停。对了,我还没敢告诉谢大人,听说谢大人的二哥都被从边疆叫了回来,带着兵马去松岭赈灾去了。”荀礼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若真如温熠景所说,松江洪涝最严重,不用多想也知道,谢珩的二哥临危受命,必定也是抱了视死如归的想法去的。谢家三个男儿,一个还在边疆戍守,两个奉命呆在在洪区,哪一个不是拼了性命,守国为民。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人在,吕知州等人便越发被衬托的面目可憎起来。然而真没想到,众多将士搏命守护的,到头来竟是这些人......荀礼悲哀地想着。“真是不知谢太傅现在的心情该是如何,”谢家享了多少荣华,便尽了多少责任。荀礼叹息道,忽然想到谢家还有一个谢瑶,“好在有一个女儿在家陪着,总算还能宽慰一下父母……对了,说起来,你不是备好了聘礼,去谢家提亲了么?”温熠景听他提起这事,窘道:“别提了,礼都准备了半个月了,那天刚鼓起勇气让人媒婆上门,就被今上急匆匆地叫去了,然后……我这不就来找你来了么。”“啊?”荀礼听完也有三分同情,“这……”“今上说我与你交好,必定不会玩忽职守,贪污灾银,于是就让我来了。”温熠景捂着脸好一会儿,才抬起头,下定决心道,“但是好在谢大人也在,不如我干脆就在这跟他说我要……”“要干什么?”谢珩不知何时回来了,站在他们身后突然出声,将荀礼和温熠景吓得俱是一抖。温熠景脚都软了,扶着荀礼不住后躲:“没、没什么.....要请教一下……”“请教什么?”谢珩走过去,将荀礼自然地拉到自己身边,又问道。这还当着别人的面,荀礼不好意思与他显得太过亲密。暗自使劲儿挣了两下,可没挣开,谢珩也没有放手的意思。他只好稍稍挪动身子,与谢珩离得远了那么一拳的距离。“请教一下……朝、朝政之事。”温熠景脑海中一片空白,根本没注意到荀礼与谢珩之间的小动作。他嘴巴都瓢了,不住给荀礼使眼色,让他想想办法说点什么。荀礼何尝不想替他解围,可他也紧张不已,怕温熠景瞧出些什么来,一时间也是爱莫能助。谢珩继续追问:“朝政?温大人但说无妨”“呃……”见荀礼也指望不上,温熠景支吾一会儿,总算从脑子里搜刮出一件最近发生的能拿来说的事情,“今年的秀女中,有一个是宁王妃的胞妹,听说那可是真的天香国色,有沉鱼落雁之姿。今上中意的不得了,直接封了婕妤……”“宁王妃的娘家是太医院的林家?宁王把王妃的胞妹送来当秀女?”灾情严重,消息根本传不过来,荀礼对京城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谢珩道:“宁王不得圣意,封地远离京城,林家在京中也没了仰仗,多受排挤,去年就辞了太医院的职务。”温熠景点头道:“谢大人说的是。其实位分给的太高其实也没什么,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最多就是上朝的时候被大臣唠叨两句罢了。可这次是宁王选来的人,今上看起来又格外喜欢……你们不知道,我跟着一班子人跪了整整一上午,腿都没知觉的,都没能劝今上改变主意。”“前朝与后宫一向息息相通,宁王突然将岳家的女儿塞进去,真是难免不叫人多想。”荀礼也理解诸位同僚的担心。“只要不专宠就行。”谢珩倒是想得很简单,并不太担忧的样子。比起揣摩宁王到底在想什么,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弄明白,“少敬,你来一下。”这下轮到荀礼不知所措了。温熠景长舒一口气,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便转身走开了。谢珩将荀礼带至一个偏僻处,先是盯了他一会儿,直把荀礼看的忐忑起来,才伸手捏了捏他的下巴:“刚才跟温熠景在说什么?”突如其来的亲密动作让荀礼一怔,此时尚是白天,尽管周围没人,他还是红了脸,结结巴巴道:“没有说什么……”“还骗我?我都听到了。”谢珩比他略微高一些,垂着眼睛看他,竟让荀礼有了一种压迫感。“你听到了?那你觉得如何?”荀礼不疑有他,想着赶紧替温熠景探探谢珩的口风,“瑞明倾慕谢姑娘已久,从不曾有过逾矩的行为,这次请了媒人上门也没有说一定要你家答应的意思。不过他的性情人品我是最知道的,他一定会对谢姑娘好的……”他兴致勃勃说了半天,发现谢珩那头却哑然无声。饶是荀礼再迟钝,也察觉到不对,望向谢珩的眼神震悚不已:“你,你诈我的?”如此震惊,是因为荀礼从不曾想过谢珩会骗他,他的人生中也没有一刻怀疑过谢珩。因而反应过来谢珩套他的话时,他心中升起一股被骗的委屈,不自觉地竟带了三分怒气。“温熠景想求娶谢瑶?”谢珩眼神犀利起来,皱着眉看向他,“你又帮人说媒?”他用了一个“又”字,分明是还记得杨尚书托他替杨姑娘穿针引线之事!荀礼生怕他误会,才聚起来的火气哪里还敢再冒头,赶紧否认发誓道:“我没有!我没有!瑞明只与我开玩笑提过一次,但你也知道,我们两个的身家背景,与杨大人是不同的,我与他都不曾想过能与你家结亲,怎么会……唔……”话没说完,谢珩突然低下头,直接堵住了他的唇。谢珩一手撑着伞,一手扶在荀礼的脑后,舌尖在他唇间刷过。荀礼回过神来,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也开始回应着他。两人唇齿厮磨了好一会儿,谢珩才放开了他。刚刚荀礼说的又急又快,谢珩听了几句,心中便猛然一痛,再也听不下去。什么不曾想过结亲?他都恨不得荀礼立刻上门!他说不出口的是,听闻温熠景想要上门提亲,竟有些羡慕起谢瑶来了。谢珩与他额头相抵,抚着他的脸颊。他还记得荀礼六年前为什么疏远了他,此时不愿他多想那些,轻声道:“好了好了,我信你的。”这件事解释清楚,荀礼总算放松了下来。须臾又道:“那瑞明……”谢珩闻言立刻起身,冷淡道:“这件事回头再说。”荀礼:“……”他现在只觉得十分对不起温熠景,出于他对谢珩的盲目信任,把温熠景的大事给漏了出去......他笨嘴拙舌,还想再为温熠景找补两句,谢珩却也一概不听。看谢珩的态度,并不像是对这门亲事乐见其成的样子......回到营地,荀礼自觉没脸见温熠景,看见他他就躲,态度着实诡异,弄得温熠景也摸不着头脑。再加之谢珩看向他的目光也变的莫测起来,直叫他心里实在瘆得慌。温熠景又一次从谢珩审视的目光下逃出来,左思右想,还是去堵了荀礼:“少敬你怎么回事?做什么一直躲着我?”“我,我……”荀礼羞愧地掩面,“我不小心将你准备向谢姑娘提亲的事儿说漏了……”第36章经过了死一般的沉寂之后,温熠景挂着一副万念俱灰的神情勉强笑了两声:“无妨……谢大人早晚、早晚也是要知道的……”说着,神情恍惚地越过荀礼离开此处,没注意身上掉落下来什么东西。他前脚刚走,后脚谢珩就回来了。谢珩在温熠景站过的地方弯腰捡起什么,拿起来仔细看了一会儿,放进了自己袖子之中。荀礼背对着他因而并不知道身后发生的事情。夜里吹了灯,荀礼还觉得良心难安,躺下后辗转反侧了一会儿,翻身面对着谢珩,厚着脸皮开口:“怀瑾,瑞明他是真心爱慕谢姑娘,准备了好久才决定去你家提亲,也是鼓了很大勇气的。”黑暗中也看不太清谢珩的表情,荀礼忐忑了一会儿,只听他道:“瑶儿的亲事是要父亲母亲亲做主,但还要她自己点头同意才行,我插不上手,就算是讨好我也没什么用的。”“啊?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荀礼并不是要替温熠景来讨好谢珩,连忙道,“我只是希望你不要误会瑞明。”谢珩便没了声音,荀礼摸不清他到底是怎么个意思,也没敢再说下去。好一会儿,谢珩突然伸出手指描绘着他的眉眼,轻声道:“睡吧。”看起来他不想过多谈论谢瑶的婚事,荀礼一个外人,就算跟谢珩关系匪浅,也没什么立场多说什么。唉......温熠景的小心思彻底暴露,这几天都不敢在谢珩面前晃悠,连带着荀礼见他也少了。可这里总共就那么大点地方,他也躲不远。荀礼有心再跟他谈一谈,让他不要这么紧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更何况谢珩说了他不会插手......他还没堵到温熠景,前方来人报喜道:“谢大人,荀大人,御史大人派人来接我们进城!”荀礼大喜,能进城便能更好的调度物资救济灾民,他也忘了要去找温熠景说话,立刻收拾了东西,与一行人进了城。进去后发现石城知县已经被缉拿了。原来朝廷派来的人兵分两路,温熠景先带一路过来救急,另一路从江州过来,暗中探查谢珩密信中所言之事,搜集证据。现如今一切查明,涉事官员按律律查办,蛀虫毒虫清了个干净。也是谢珩书信及时,今上紧急调任了新的江州知,如今也是临阵上任,接手了现在这样一团乱的江安。“事发突然,今上的决定也仓促了些。因此今上还希望几位大人继续留在江安,帮助江安的百姓抗灾救急。”御史道。“定不负今上所托。”谢珩躬身道。“辛苦各位大人,那我便先行将人押送回京,送往刑部了。”御史踏上马车,跟一众人告别。赈灾银粮都恢复了供应,灾民也都得到了安置,现在只等洪水褪去。然而安江的堤坝垮了一部分,梅季还未过去,不知还会不会出现洪峰,更显的隐患无穷。他们临时拉来经验老道的水台司,众人商议了几个晚上,终于做出决定:“堵。”知州知道了他们的决定,连夜带着支援赶来,千百名官兵直接被带到了江边。一部分人身上绑着绳子串联起来,往衣服里塞了气囊,接连跳入水中组成人墙,缓冲上游的水流速度。将士们咬着牙,沉默着立在水中,像一座生了根的石像,任由冰冷刺骨的河水浸泡着他们,狂狼拍打着他们。下游的士兵便抓进时间将沙袋填埋在决口之处,谢珩、荀礼和温熠景也不敢放松,一刻不停地两边奔走查看情况。不知轮过了几轮,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昼夜,眼见决口即将被堵住,谢珩一直严肃的脸上终于放松了些。这些日子就算是他们也顾不得许多,跟众多士兵一起下河堵水填土,大家都累的不行了。知道决口就要被堵住了,温熠景和荀礼多少都被即将到来的胜利鼓舞了不少,强撑着精神站了起来。“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去上面看看。”堵水的士兵才是最累的,谢珩不得不多注意着些。“唉,谢大人这些天休息的别我们都少,你在这坐一会儿,我去。”温熠景连忙起身拦着,自己要带着几个人上去。“没事。”谢珩坚持道。“怀瑾,瑞明说的对,这几天你实在辛苦,休息一会儿吧。瑞明,我跟你一起。”荀礼也这样劝说着,将他按了下来。谢珩确实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与他们两个人争论,只好坐下:“少敬,温大人,那你们小心些。”荀礼捏了捏他的肩膀,回给他一个笑容。“怀瑾?谢大人的表字?”温熠景打趣道,“叫的好亲近,看来你与谢大人情谊日渐深厚了啊,真叫人羡慕!”荀礼不甘示弱:“快别羡慕了,若是你提亲成功,以后你跟谢大人情谊可比我深厚多了。”一句话堵得温熠景熄了火,哑然无声。荀礼看他蔫蔫的样子,又有些于心不忍:“其实怀瑾说了,他不会插手谢姑娘的婚事,只要谢姑娘自己同意,谢太傅同意就行。”“我知道,只是谢大人面无表情的看着我,我心里就发憷,总觉得自己是不是有哪些言行不对……小心!”荀礼一惊,根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温熠景已经飞快地蹿了出去——他方才看见一个小兵好像实在是累极了,脑袋上下摇晃,眼看就要睡过去了。没过片刻,那人手上便松了力,人直直的向后仰去。他最靠近岸边,是整队人的支柱,若他松了手,那一队人都要被浩荡的河水卷走,失去性命,更别提底下快要完工的人。温熠景本就一直注意着他,一发现不对劲,立刻奔了过去。在那人要脱手的一瞬间飞扑过去,拽住了他。可惜汹涌的水流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温熠景半个人瞬间就被水的冲力带了下去,好在一旁的士兵也反应速度,拽住了他。“瑞明!”荀礼急的大喊一声,飞速跑过去,抓住了那个摇摇晃晃的士兵。这个变故惊醒了一旁在休息的士兵,众人赶紧上前,将温熠景从水中拽了出来。“咳咳咳……”温熠景瘫在地上,他刚刚半个身子都掉进了水里,被激流打的头都有些发晕。许是有人去报告了谢珩,不一会儿,只见谢珩也急匆匆地过来了。那个快要睡着了士兵也被人换了下来,他整个人都吓清醒了,跪在地上不停发抖认错:“温大人,我真的、真的不是故意的……”温熠景把气喘匀了,才拍拍他的胳膊:“我没事,你去歇一会儿吧。”“先扶温大人回去。”谢珩道,“少敬,你也一起回去吧。”经过方才的惊吓,荀礼虽然还心有余悸,但还是摇了摇头:“我没事,让瑞明回去就行。”谢珩握紧了他的手,没再说话。直到天明时分,决口终于被堵上了,谢珩和荀礼彼此对视一眼,看到对方都满身污泥的狼狈样子,同时笑了出来。在岸边的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红日缓缓上升,天终于晴了。江安地区的暴雨持续了将近两个月,终于收敛了,洪水灾情也在好转之中,他们终于可以放心地踏上启程回京的路。“这次天灾,国库一下子出去那么多银子,杨大人头都大了。康王家的郡主日前刚成了亲,立刻就和夫家一起捐了善银五千两。有郑家带头,其他家也不得不跟着照做。我家生意不大,但因着我在人在朝中,那么多眼睛都看着,我爹也咬牙拿了一千五百两。”他们解决了水患,回去的路上便轻松不少,不像来时那么赶,几个人坐在马车中歇息,温熠景便与他们闲聊起来。这点银子对于第一富商的郑家来说真的不能算多。不过自今上登基以来,几次放宽经商政策,算是给足了恩泽。尤其郑家,今上直接下旨许配郡主,如此恩宠,实在罕见。此次郑家率先出头也不足为奇了。“不得不佩服今上筹谋深算,”温熠景感慨道,“此前我还在疑惑为何今上会同意让郡主下嫁,现在想想,不就是像联姻一样,同郑家交好。再从郑家下手,将朝廷的势力也会一点点渗透下来。”荀礼如今也明白过来这其中的盘算。今上与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没有不同,只是用了一个更委婉的方法限制商贾,因为他明白长久而直白的打压只会换来更用力的反弹。回想起来,今上的每一步都走的不动声色,开放科举,准许入仕,修建与西域连通的官道,升迁几个商人子弟以示表率......恩典一点一点的放下,根本不会引起商贾的警觉。等他们回过神来,便早已不知不觉的就被今上收之为用了。温熠景和谢珩,他们三个在吕知州口中沆瀣一气的人同乘一车,荀礼有些好笑,又忽然想起上次今上召他入宫的事情。一方面是对他与谢珩交好心有怀疑,告诫他官场可以经营,但切勿钻营。另一方面......也许是今上早就想好了要利用他与谢珩的交好,迷惑众多像吕知州这样的贪官,让他们放松了警惕,再一把揪出来。“你可羡慕温熠景?”那时温熠景升迁,今上曾这样问他。“其实臣并没有想过要爬到多高......”荀礼记得自己根本没有犹豫就回答了,“臣只想能,能做一个有用之人就好了。”也许正是这番质朴无华的话消除了今上对他的疑虑,今上挥了挥手,叫人将他带了出去。谢珩是这里唯一一个家中不经商的,不好发表意见。荀礼道:“今朝对待商户的政策已经比历朝历代都要自由宽松,今上给商户出路,商户也必然要拿出一些诚意来换取今上的信任,商人要义,今上要利,各取所需,两厢平衡罢了。”这些事情,大概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上有今上的考量,商人有商人的想法。大家立场不同,谁也不能真正的为对方考虑。他们走走停停,在路上花费了十几天。离开了这么久之后再回到京城,几人都心情激动,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空。及至进了城,看见了这熟悉的街道和商铺,荀礼甚至有些恍如隔世。他也激动,可这激动中还参杂了几分怯意。早就下定决心了不是么......荀礼握紧拳头,暗自为自己打气。温熠景与他们不同路,客气一会儿便要回去了。刚走两步,谢珩又叫住了他,从怀中掏出一封红帖扬了扬:“温大人,婚书我先代家父收下。”温熠景见鬼似的瞪大了眼睛,双手慌乱地在胸前摸了一会儿,不愿相信却也不得不信那确实,确实是他出门没来得及放下的婚书。谢珩轻笑一声放下帘子,声音渐远:“记得早些来。”第37章“这婚书你怎么会拿到的?”荀礼好奇道。谢珩将那红纸仔细收了起来,微扬唇角,有些神秘道:“捡来的。”荀礼还是十分惊讶:“捡的?”他似是不信,但又没有别的解释,只好无奈地摇头,“瑞明未免太粗心了,这种东西也是可以乱丢的么?”谢珩看他一会儿,忽然转了话题:“荀大人,你这媒人未免有些太无私了,怎么不先替自己说一说亲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