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明朝生活面面观> 分节阅读 28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81(1 / 1)

李氏想着打铁成热,也不与邓氏扯三道四,直接就同邓氏说起要分的田啊,屋子啊,甚至于入厕的每一个玩意儿。她早就将这些整理成为几张单子,这是便有条不紊的说出来。刘太姨娘气得再也坐不下去,甩袖走了。魏氏听到二房在闹分家,彼时她正因为身份有些违和,加上严氏这一闹腾,躺在床上歇息呢。说到魏氏,她身子这几年来,一年比一年胖,年轻时说没闹过病,只如今,却有如日薄西山,一日不如一日了。在过了寿诞后,兴许是欢喜的过头了,一时不察便着了风寒。最让她忧忡的便是眼睛近日里,她右眼飞蚊症状闹得尤其厉害,有时视线处出现一块黑的,于是越发怀疑眼睛马上要出大事了。她母亲当年就是患了眼疾,结果双目失明,然后行路时没走稳,摔死了。如今她已开始患眼疾,便生怕在同母亲一样,心焦不已。这种内心煎熬引起了诸多症状,比如,睡不着觉,好不容易躺下来,却是梦不断,于是一日比一日睡得少;再有最不好与人言及的私密问题,比如出恭极其不畅。人吧,排泄系统共要是出问题,那可就是个大难题,故而,魏氏这两日堵得厉害,便成天顶着一张大便脸,没个好心情,看谁都不顺眼。魏氏病怏怏的,心里很难过,生怕自己很快就失明,发生意外,自己突然就去了。她心思重重,听到二房闹分家,也没了精神去管,懒懒的到:“他们爱怎么折腾,便怎么折腾吧。如今一个两个,皆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了。我也懒得去替他们操心了。”彭氏与雷氏却没法做到不管不顾。她们是没想到,周腾周同兄弟二人真会分家,原先两兄弟都说要照顾文箐,那现下文箐姐弟该何去何从雷氏很担忧。在她看来,文箐同周腾夫妇就好比是八字不合一般,在一起不会太好过日子。雷氏便带着这种担心来看望文箐,口里不停的念着可怜的囡,文箐觉得这种同情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太多了,很不好受,便劝她放宽些心:“大伯母,分家于我来说,是件好事。”雷氏叹气:“可怜的箐儿,你哪里晓得,你三婶会如何算计你们这些产业”文箐轻轻一笑,她还真不十分在意。氏说周腾这些年辛苦,全是他一人打理,故而总认为轮到她家就应该多分一些。文箐不赞成这话,但也不会反驳这些,在分家的风口浪尖上,她不想出风头,于是干脆缩起头来看情况。雷氏说李氏在算计文箐姐弟,这话确实不虚。李氏开始是想依前年周鸿去世前的产业来平分,如此一来,周夫人卖掉的那些,算到文箐姐弟头上,如今一抵,轮到文简的份上就没多少了。只是这一条,周腾面上不太好看,因为周叙立时就指了出来:“若说你们二哥前年花掉多少钱,你们要折抵,我也不说什么。只问你,沈氏昔年进家门时,家中产业值多少钱如今你们家中这些产业,岂不大多皆是她的功劳。既是她所挣,前年又被你二哥所花,同你们一户没有半点干系。这话,说得周腾面红耳热。在周叙面前,自然是小声道:“按先下的产业来均分。“李氏没想到,原来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成了泡影,大伯父要帮文箐,却是反驳不得,先下只好将家业一分为三。只是,她免不得又动了心思,自己家有两个儿子,周同只文筹,加上文简,便是四个,如是家业按他们兄弟人数来分,自己就等于的了一半。可是这主意,周腾听了,把她大骂一顿,指到自己还没死呢,哪能按文笈他们兄弟人数来分。分家的份额,不仅是律法与习俗解忧规定,而且在人情伦理上来讲,周腾与周同兄弟尚健在,周鸿虽不在了却有子嗣,长兄早死根本没分成家,自然是均分成三份。除非周腾与周同兄弟皆不在了,才会按文简他们兄弟人数来分。李氏扁扁嘴,道:“若是四弟与文箐他们皆同意,按文笈这一辈的兄弟人数来分,亦是可以。“可这事,传出去,定然会人人皆知,周腾算计家业,才会如此分法。周疼药做人,自然不敢拿名声冒险。李氏算来算去,最后只心疼的想着分成三份后,原来偌大的一份家业,最终到自己手里,值的其中一份。比如田地,周家现在的田地,不论是旱地,山地,还是良田或圩田,算下来,便是有十三顷之多,只是这么一分,到自己头上便只有四顷了。看着缩水的田地,她心里割肉一般的痛,又十分后悔起来,要是不分家该多好。这些年的辛苦,都是白费了,她那会甘心如此,她免不得把主意再次打到文箐头上。一瞧到文箐姐弟二人这般小,却是能得到同自己家一半多的产业,心里就愤愤不平。可她也真如周叙所言,浑然忘了家业如今这般大,功劳最大的还是沈氏。余氏瞧她这个不舍,那个不舍,只想把所有家业全把持在自己手里,便提醒她道:文箐姐弟尚幼,总得有人照顾。李氏不是没想过,只是她一想到与文箐闹气,这要还是绑在一起生活,岂不是日后自己与文箐每个消停了可是不喜归不惜,在钱财面前,不得不“委屈”她自己。权衡之下,也值得点头认可余氏的想法。刘太姨娘因为与周腾亲,此时只一句:分家后,自己定要与小儿子周同一家过日子。按说,分家时,长辈随年长的儿子,才是道理。可是刘氏闹着要同小儿子过日子,李氏虽然是少了责任,乐得清闲,只是这要传出去,却让李氏在外人面前不好看,好似她不孝顺,把姨娘抛给弟弟去赡养,此时,刘氏对于李氏来说,是个左右为难的选择。可周腾对刘太姨娘的这个举动很不满,认为这是刘氏打了他最响亮的一个耳光。刘太姨娘所虑也有道理,她同李氏不亲厚,自然不想在李氏眼前讨生活。另外,她也放心不下小儿子,故而只想跟进了小儿子周同过日子。说到最后,人人才想起周珑母女来。李氏嫌弃,不想要这个累赘。她同方氏可是没什么感情,对于周珑这个庶出的小姑子,到时还要准备一份嫁妆,这便是割肉啊。邓氏想着刘太姨娘要同自己过,这就等于上头有家姑管着一般,半点儿没自由。晓得周腾要刘氏与他们过,便盼着刘氏点头。偏刘氏一口咬定,就是死活不去周腾那儿。周同乐意赡养刘氏,又挂念文箐姐弟年幼,要在三嫂面前讨生活,便认为三嫂肯定会为难她,于是亦要求文箐姐弟也跟了自己。为此,周同夫妇再次争吵起来。周同威胁到:“你还要不要救你弟了”在这里提一句,因为周家上下皆在找邓知弦查证旧事,故而,从邓氏嘴里晓得邓知弦竟被人绑着,要周家掏二万贯钞。周同很恼火,周腾发脾气要不救,可是一想到要与严氏那边算账,又不得不掏这笔钱。最后周同只道是从分家后自己那一份里掏。只是,邓知弦的事,并不是那么好解决。这个话题,放到后面再说,眼下只说分家。周叙没想到两兄弟会抢着要照顾文箐姐弟,先时还以为分家时他们要抛弃文箐姐弟。既然刘氏选择要同小儿子一起过日子,周旭也不拿话为难他了,便准备让文箐姐弟由周腾夫妇照顾、抚养。周荣得了妻子雷氏的一再交代,此时亦在父亲面提醒,道出文箐同三婶不和,文箐并不想与三叔一起过日子的话。周叙愣了,那他们姐弟年幼,总得有一个长辈照顾不是周荣提到方姨娘无子,日后只怕没人养老。文箐怜其孤苦,愿意养方姨娘至百年。周叙得了儿子这话,不得不思考。最后叹了口气,道:“这主意倒是能两全。只是文箐姐弟的产业,他们几个皆是妇孺,却是无法打理的。”周叙把这安排告诉于周腾,李氏大喜,十分赞同这般安排,怂恿着丈夫快同意,并且把文简那份产业拿过来,如此一来,还是在自己打理下。事涉文箐姐弟,最终周叙还是把她叫了过去。文清说自己乐意与方太姨娘一起生活,小姑周珑出嫁后,弟弟自会给方太姨娘养老送终。对于家业交给周腾打理一事,她却不接话。周旭晓得这是她不乐意,语重心长的同她谈些话。文箐本来想说自己可以交给陈管事打理,可是亦晓得这话只要一出口,比得罪所有人意味着她宁相信外人,竟不让三叔来打理。最后,只就一条:文简弱冠成人后接管家业。文箐小声提出自己的看法:“三叔能帮着我们打理,自是感激不尽。只是文简终归要长大,不可能依靠三叔一辈子,能否在文简十五岁以后,就让他自己来尝试经营”对于文箐提及男子十五岁已算成年壮丁,文简打理自己的产业,确实也是合理的。周叙边说此事不着急,日后等文简长大了,再论。之后,涉及到的事,不过是分那些田地,分哪些铺子,以及现有的物资如何一个分法。只就周复的那些书画珍玩,一样样作价归帐,周同希望这些自己来保管,周腾才不在乎这些呢,乐得四弟接管。雷氏生怕文箐姐弟吃亏,也免不得帮着她看看李氏开列的每一项,一一比对。这让李氏大为恼火,自己动点儿手脚亦是不易。文箐原以为,分家自己肯定会吃亏,没想到果然是伯祖父在家,自己与弟弟能得到公平对待。这让他不得不感激长房来。对于李氏的费尽心机,文箐只当看笑话,她想占了便宜之后还要再讨些利头,文箐也当作没看见。在这时,她体现的大度,雷氏开始还以为她年幼无知,只是与她聊时,才发现她是真不计较。文箐的原话是:“大伯母,我晓得,三婶终归是三婶,是长辈,面子上,定要让她过得去才行。我与弟弟二人,又花不得多少钱,拿这么多家当,比起文笈与文箧来,似乎是多占了一份。我自是能体谅她。有些事,她想要,给她便是了。”雷氏赧颜,这话最后传到了周叙与魏氏耳里,二人认为文箐识大体。魏氏却道是文箐在雷氏的指点下,规矩似乎学的好了些。李氏终究是心有不甘,文箐姐弟分去这么大一份家当。于是明里暗里算计着,原本是分成三份,落到最后,也差不多相当于按四份分,她家独得两份了。周同在这时也表现出对三哥的让步与尊敬。其实,说来,周同名下的财产倒真是不太多,说起来,似乎只得了四顷田地,当然还有些现钱。而周家名下的几个铺子,全部归了周腾。与此同时,周同换来的是藏书楼里的大部分书画等物事。常熟的大院子分成了三份,只苏州现下这三进院子,要是也一家各分一进的话,却是麻烦,如此一来,没法宴客。周腾得了便宜,此时卖了个乖,作为兄长,好似大度了一回,与周同合计,苏州的房契日后周同拿,只是仍然需得让周腾一家居住。邓氏不想与三哥三嫂一起住,可是苏州这房子真不便宜,最后算计起来,也只能点头同意。关于另外一处老屋,就是周复临死交代过,那屋是给文简的,文箐还没见过,只听说是老夫人庞氏留下来的嫁妆。这是文箐暗中使力,让雷氏在长房那边提及,方才拿到手的。她的目地便是不想与周同周腾还有长房的人住在一起,日后只要搬过去,那么自己便有了充分自由。只是她这想法尚好,偏偏周家宅里个个要面子得很,谁也不想赶他们姐弟出去开门立户过日子,死活拘了她一起住着,只道是作为长辈的不放心他们。这件事,后来好长时间才成为现实。当然,她这想法,在分家时,没想向谁透露一点。故而,当周叙说庞氏的房契给文简时,李氏与邓氏皆高兴,显然是她们二人占便宜了。日后邓氏还大方的道:“箐儿,咱们是一家人,只管住在这里便是。你若搬出去,人家还不背后戳我脊梁骨骂我赶你们出门”邓氏亦有不满的地方,那就是铺子是活钱的来源,偏三间铺子全被周腾算计到手,自己一间铺子也没得到。她心里愤愤不平,与丁氏发牢骚:“连文箐姐弟都有两个铺子,凭什么我们没有”邓氏忘了,文简名下的两个铺子,还是沈氏的嫁妆呢。周腾念念不忘,想着一定要让它成为自家的,可是只待文箐一出嫁,这铺子其中之一又要改姓沈了。这个家,似乎是大体分完了,人人都道是自家吃亏了。在文清看来,最是吃亏厉害的人,莫过于周珑与方太姨娘。周珑得了六十亩地,分得了二万八千贯钞,这些都是嫁妆,眼下却不是她能拿到手里的。方太姨娘养老的问题,由李氏与邓氏每月各出五十贯钞做日常花销,另有三十亩地。在李氏与邓氏看来,周玲母女却是得了大伯父的偏爱。依他们之前的算计,不过是把些零星的地给她们母女。李氏听到自己还要每月拿五十贯钞于方姨娘,很是不乐意。她一算,一年便要出六百贯钞,方氏要是再活个三十来上,自己不就是要掏二万贯钞吗周珑一再感谢文箐:若不是文箐在伯父面前提这些,自己的嫁妆想来也不到这一半。文箐可怜她,心想:这些还没到你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