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又叮嘱了一句。陈嫂脸上一红,心道自己也确实太急了,跟在夫人身边几十年,却还是没能学得了夫人的面面俱到。文箐听得最后一句“见风就是雨”,心里却是一震:周夫人果然老道,自己明知那两人都是街头里巷的“包打听”,这次却把“人云亦云”的事听在耳里,也没核实,便信以为真了,没个根据,可真是要不得。便靠到了周夫人腿上,放软了身子,轻声道:“母亲又教我明白了好些事,女儿都记得的,以后便是人家说了什么事,也要证实一下才行。”周夫人道:“你懂得就好。虽然说小绿此事不离十,咱们有心帮,也得考虑到郭家的人。便是让他们分开住,可是有舅姑在,也不能这样不尽人情,否则便是不尽子女应尽的孝道。”文箐点点头,认真地想了想。觉得自己真幸运,周夫人是个只要一想开了,便能把自己当作为一个商量的对象,如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长者指导一个晚辈,却又不端着那架子,总是引着自己一步一步地熟悉这世俗红尘事。周夫人见女儿这般乖顺,对世事也有些洞察,只是年纪太小了,经历之事太少,否则将来必是强于自己。自己过于刚硬才至如此,而女儿能柔能硬方才好。可惜自己看似这几天病状减轻,可内里宿疾发作,却是未尝告知于他们。只希望能拖一日便要多看一日儿女。“今日宋二娘子来,提到香米,怎的不见你关心了”周夫人想到儿女,便又想起同龄的街坊邻里的闺女来,她们自是哪里都不如自家儿女。不过今日说及香米现在煮饭缝衣,不觉又想到文箐似乎这方面还一点未接触。“唉,我见她娘嘴太快,她也是。不想我们家吃个果子,或者小弟吃条鱼,立马便传遍归州了。”文箐学周夫人叹口气道,其实她本来也想叹气。香米,知道姨娘的那个秘密,可是自己现在反而不着急问了。上次问过香米,结果她说她娘不让她说了,怕说出来挨打。文箐想,必是小绿那次送她回去,她娘知道了打架原因了。经过柱子被拐的事,她娘想巴结周家的人,怕香米说漏了嘴,反而得罪了周家,所以才吩咐她不许说这话了。对于刁蛮任性又孤傻的人,文箐也不想多打交道。周夫人越发觉得自家女儿小大人似的,难怪陈嫂说她与自己越来越象,自己看着,也确实是象。于是,越发地宠爱地于她。“是象香米一样学针线呢还是想学论语、孝经过些日子让陈管事带你去买些书。”“都想学。我今日听得香米都会了,倒也心动。要会这个了,我自己也能做一件衫子,倒是给陈妈他们省些事。读书嘛,我倒是想给母亲买点医书回来看看,多了解一点总不是坏事。”文箐打了个哈欠,她有点疲惫,想睡了,此时她完全没有了防备之心,说得都是肺腑之言。周夫人听得“给母亲买点医书”,心里大痛。女儿便是在这迷糊的时候,还挂念自己,便是死也知足了,她终是对得起自己对她的一片养育之情。此时,文箐说什么,她都道:“好,好,便应了你。”拍着文箐肩头,轻轻唱了苏州歌谣。徐姨娘这日正好精神清醒些,来与夫人请安。到得门口,也没见陈嫂,听得里面没音响,方要张嘴出声,却突然心生好奇,探头往里一看,却见文箐偎在夫人身边,头枕在其膝上,夫人抚着她的发丝,正闭目徜徉在初秋晚风中她慌忙转过身子去,对上阿静关切的目光,只摆摆手,指了指外院,一声不吭地由阿静扶了去看文简。过得会儿,陈嫂进来,见得如此温馨场面,眼角微湿,又怕夫人腿受不住,便想抱了文箐到隔壁去。周夫人摆摆手,轻声道:“便这样让她靠一会儿。”只是文箐却马上醒过来了,不好意思地揉了下膝盖道:“哎呀,母亲的身上就是软,我都睡着了。母亲可是有不舒服”周夫人目光极为柔和地看着她道:“无事,你要想躺,便躺着,只要不过了病。”文箐却起身道:“不怕不过我却要去看弟弟了,去练几脚。陈妈给母亲也揉揉腿吧,必是酸了的。”说完,蹦跳着走了,希望这份好心情能让周夫人更安心些。陈嫂边揉边笑道:“小姐真是体贴。我看小姐刚才说事情,比阿素还要好;可这转眼间,明明还是个小女孩嘛,心事不放心头,能立马丢脑后。”周夫人放软了身体,笑道:“这不很好多少人求之不得的。她要能这样,我也放心了。”文箐这蹦跳着出门,又看一眼旁边徐姨娘的房间,不见有什么动静,正在想去与不去的同时,便回过头来,却差点儿撞到人身上。站住一看,正是阿静陪了姨娘欲要回房。便忙笑着请安,姨娘上下打量她,见她此时快乐,又想到刚才的一幕,只是面上也不露分毫,微微笑道:“又象在成都府一样,同个男娃没区别了。”阿静扶了姨娘,上下打量小姐,见她一片喜气,便道:“小姐这是来看姨娘,扑了个空,没想到在廊下还是撞着了。”文箐挠挠头,笑嘻嘻地道:“刚才听了没动静,怕姨娘在歇息。正在想进与不进。原来姨娘果然在外间耍呢。”说完,马上过去扶了姨娘另一侧的胳膊,而姨娘也是另一只覆在了她小手上。阿静忙放开手去,跟在后头进了房,见天色渐暗,便点起了灯。文箐看了看这房子,还是周大人在世时一模一样,只是添了几件姨娘用的物件,比如琴。这夏末黄昏,蚊子似要开始出动了,便提醒道:“阿静,快关了窗户,点了蚊香罢。”阿静忙着去张罗茶水等一应事宜。姨娘牵着她手,坐在了书案边,眼也不错地看着她,浑似看不够一不小心就不见了一般:“今日可与夫人那边学完了”见文箐点点头,又道,“我是个不经事的,你多与夫人学着,夫人自是个女诸葛,又自小养育你,你多侍候她。”文箐又点头。她知道姨娘清醒的时间很短,只怕说不得几句,马上就又迷糊了,忙哄道:“嗯,晓得了。母亲那边让我来多看看姨娘,我这便与姨娘学几个字,如何”姨娘一听高兴了,忙道:“好啊好啊。这次我便用左手写与你看,如何”文箐一听,姨娘居然还能左右手写字真是好生奇怪,也算是个才女了,只是命运多桀。文箐这边忙着研墨,姨娘那边已铺开了纸,道:“夫人能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而我则不行。”言语里有些卑微之间。文箐安慰道:“母亲写的是母亲写的,姨娘且写几个来,我也见识一下左手字。”“你如今学了哪些”姨娘拿笔蘸了点墨汗,见有根毫毛似乎是掉了,便提起来,文箐忙去给她拔掉,嘴里又回应道:“同阿素姐姐学了女论语。”姨娘点点头,道:“你阿素姐姐自是好的,夫人教的你多学。可我今日清醒些,便也写一句。”结果徐姨娘一提笔,果然左手挥就了颜体书。写的便是“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文箐还没想她写的字是何意,她先是被其字给吸引了。姨娘这左手明明写得比右手要好上许多,刚劲有力,笔划老到,真是想不到了。姨娘看着她张大嘴半天也不闭合,脸上又是吃惊又是好奇的神色,便道:“我自小是个左撇子,幼时也受父亲训斥,当面便是右手写几笔,不过私下里仍不改。时间久了,这左手字比右手字自是好些。”姨娘说着说着,便沉浸在回忆里了,过得一会儿惊醒过来,对女儿柔柔地道,“还能相看吧”这最后一句却是颇为不服,又带些自豪在这里。文箐使劲点头道:“何止好看,只怕便是与那些文人名士来,也不差的。姨娘改日里不妨多教弟弟,练上几笔,也好。”姨娘道:“休得取笑姨娘,你何曾见过哪个文人名士简儿小时也是左撇子,只是到了现在,倒是给扭过来,我便不教了吧。等日后找了先生,自会教他。想当初,老爷”话未完,她便又迷糊了,开始叫着“老爷,弘郎,简儿”的,语无伦次起来,扔了笔,推了墨,到了里间床边,掀开了被子,叫道:“老爷呢老爷哪去了”问得几句,又似明白周大人已去世,却又问上“简儿呢快去找简儿回来,老爷要不行了”这架势,文箐想扶她都扶不住,在一旁劝,姨娘根本听不见。阿静正从外面端来水,急急放下手里的盆,也不顾盆里的水溅湿了自己的裙子,便上来大声安慰道:“姨娘,姨娘,小姐与少爷在家呢。看,小姐就在你旁边”姨娘缓和一些,转过头来道:“箐儿,你在啊阿妈找你找不见了可是老爷”“老爷在呢,在前堂忙公务,过得片刻便回来了。姨娘,来,上床去,我这就给你洗漱。”阿静哄道。文箐再次手足无措地站在一边。她听着阿静这样哄,觉得姨娘便是个孩子,可是老用哄的方式,岂不是让姨娘老摆脱不开来周大人早就不在的事实可是自己了也不懂得如何治疗,真正是心乱如麻。姨娘又哭上了,拽了文箐的手,象个孩子似的不松手,文箐只得拿了哄文简的手段来逗她,让她平静下来。这,也不知谁是孩子,谁是大人了。在阿静长舒一口气的同时,文箐是一个头两个大家中两个“娘”,一个是身体病,一个是心理病。令人好不烦恼。厨房里,陈婶边忙着和阿素做饭食,一边又低声夸了几句阿素。她对阿素今日表现格外满意,只吩咐她好好照顾小姐,平日里多看着夫人如何处事,如何教小姐。自己学不来了,只想着阿素多学着点,别再象个小绿一样,傻傻地被人一激就做错事,得罪家中大小。阿素点点头,心里明白得很:小姐比自己只是少了好些岁数,那头脑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从小又是个有主见的,真要有了主意,也是个能让法子变成真的。自己却是差了好些。第五十八章 韭菜与麦苗这有女教女,有子便教子。小姐这一开始准备学女红,又准备下厨房的事,周夫人将前者交代于阿静,后者交待于陈嫂,再有女子四书则由阿素负责,周夫人掌舵。开始还怕文箐一时应付不过来,结果文箐给自己的时间排了个表,还有富余。周夫人想想,外事方面的总不能现在就学,陈管事总忙得没闲功夫来教她,且等日后安定下来吧。于是,这秋初的晚上,虽然蚊子多一些,可是确实属于好乘凉的季节,在傍晚时分,便一家大小,也不再拘男女,都在院里落定,“茶话会”开始。这主意是文箐提出来的,首先得到了陈嫂的大力追捧,又是阿素默默支持,其他几个大的自是觉得这主意好,能分享一下高兴,分散一下夫人与姨娘对于老爷去世的关注,再有三个小男孩是巴不得,否则他们便需早早困在床上了。这次轮到李诚讲外面有趣的事。李诚这人,说笑话也是的,实在让人乐不起来,不过正是这样,阿静本来还想向小姐讨个饶,跳过他去。文箐却很认真地说:“这嘴皮功夫都是练出来的,既然要到乡下收货,总得能说几句乐子才是,逗得人开了心,便也乐意将好的卖 于你。”阿静想小姐原来是如此用意,便在暗地里没少说李诚,让他自己多练练嘴,只是需想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李诚一开言,便道:“县里有个老秀才,姓甚名谁不曾问得,祖上原来有些房产,奈何生了个儿子,有点痴傻,好不容易替儿娶了房媳妇又早早离世,所幸是留了个后。这个,这个”他这故事蕴量好多天了,自己都讲过好些遍与村夫听了,如今也说得利落些。见众人都盯着他,脸上是一副很同情的模样,又有悲伤,马上意识到自己讲的开头太不适合了。不过,豆子催他道:“爹,快讲快讲,他有儿子与孙子,如何了”文箐虽不知他要讲什么,只想着他快点跳过去这些,便也作猴急猴急地情状催道:“前言休得过长,快讲正题。”众人乐,小姐难得有急的时候。有了这一打岔,气氛便好了些。李诚忙捡起话题:“好,好这就继续。话说这秀才年事已高,只是这家业也没几分了,每日里私塾授业也是勉强能维持日常,略有小余也由他家婆子买来酒与他傻儿子给花光了,再没个存余。同他一道教书的另一老先生道:眼看着地价一年涨一年,宝钞一年贱 一年,我这书也教不动了,且把这几年束修所得,在乡下买了十来亩地,搭了几间小屋,养老也足矣。”陈嫂接口道:“这老先生倒是眼光好,还懂得营生,不知教书如何”文箐又催道:“莫不是这老秀才见得这般,也便动了心思”李诚没想到自己讲的故事,其他人都能猜到下文的下文,有点丧气,便点点头道:“正是。”文箐却想故事不是这么讲的,需得一波三折才是,便站起来道:“李大哥,不如这样讲,这老秀才是个死脑筋,自是不认同。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