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弃妇的美好时代> 分节阅读 17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71(1 / 1)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随着马车缓缓向南行进,天气也开始变得喜怒无常起来。“哎呀,这鬼天气,刚才还艳阳高照呢,这会儿又下起雨来”无聊的坐在马车里,倩娘和王绮芳一人抱着一杯热茶,慢悠悠的喝着茶。马车前座,雷霆和一起赶车的冯铁柱,也悄悄的说着话。“这不是很好吗干旱了这么久,也该下场雨了。”王绮芳倒没有太抱怨,她早就做好路上有雨的准备,整辆马车的防水防雨设备非常完善,别说外面的淅沥小雨,就是倾盆大雨她也不怕。而且,马车里有吃的也有喝的,更有干柴和木炭,即使被雨淋到了野外也能安锅做饭,生活什么的完全不受影响。“唉,怕就怕庄稼早就旱死了,这时下雨却能把补种的粮食冲掉”倩娘常年在庄子带着,对农事还是比较了解。听了王绮芳的话后,她不是很乐观的摇摇头。“”王绮芳想了想,随即点点头,没错,外面的雨不是很大,但阴云格外重,估计能淅淅沥沥的下好几天。缓解了旱情的同时,极有可能再添加涝灾。灾情依然不容乐观呀。意识到这一点,王绮芳和倩娘都无奈的叹了口气,静坐无语。这时,坐在马车后座负责警戒的清风和雷钧突然敲了敲后车门。“怎么了有什么情况吗”王绮芳听到响声,扬声问道。“回夫人,后面有辆马车,正朝咱们驶过来”“哦有可能是路过的人吧,”王绮芳不以为然,她们所处的位置是官道的一个小岔路,虽说现在下着雨,但还能看到零星过往的路人和马车。“夫人,情况不对劲,她们好像是奔咱们这里来的”雷钧凝目看了一会儿,沉声回禀道。“恩奔咱们的马车”王绮芳楞了下,她这辆马车因为个头大、模样怪异,一路上引起不少人的侧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打她们的主意呀。难道还真有不长眼的“是,夫人,他们停下来了,下来一个人,而且朝咱们的马车跑过来了”清风推开后车门,一边报告着后面的情况,一边将宝剑横在胸前,做好攻击的准备。“我看到了,嗳,是个小丫头,你们先别动手,我看看情况,”王绮芳从车窗里看到了来人的模样,唔,是个梳着双丫髻的小丫鬟,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打湿,整个人有些瑟缩的跑了过来。“奴婢白菘,拜见这位奶奶。后面马车里是我们家的少奶奶。”小丫头虽然被雨淋得有些狼狈,但很懂礼数,她规规矩矩的蹲在车窗下,给王绮芳行了屈膝礼,然后开口道,“敢问这位奶奶,您马车里可有干的炭火我家小少爷染了风寒,需要炖些汤药,但我们马车里的木炭淋了雨不能用,这里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您看”说着,小丫头从袖袋里掏出一锭银子,举在头顶,“这是木炭的银子,还请这位奶奶行个方便。”“哦,木炭呀,我们马车还有些,”王绮芳听了小丫头口齿伶俐,说得话也条理分明,心里便有几分喜欢。再说了,出门在外都有不方便的时候。她有空间,可能求人的地方不多,但出手帮个小忙,也是人之常情。王绮芳对清风吩咐道,“那些干木炭用油布包起来给她,银子就算了。”“谢谢姐姐,”小丫头感激的从清风手里接过油布包,当她看到清风腰间挂着的宝剑时,忽然露出惊喜的表情,“这位姐姐,你是侠客盟的侠客哎呀,真是太巧了,我们少奶奶是侠客盟李盟主的亲妹妹呢。”第083章 和天赌博咕嘟咕嘟硕大的马车后车厢里,放着一个小巧的铜炭炉,炭炉子上放着一禀双耳汤锅,汤锅里热气腾腾,几片姜片在沸水里翻滚着。“呼”喝了一小碗姜汤,李静娘原本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血色,她满足的喟叹了一声,道,“多亏遇到王家表姐了,否则,我们母子又要病倒路上了。”说起来,连李静娘都觉得不可思议,她这是生完孩子后第一次出门,没想到又在路上遇到了王家七娘。想到去年,她怀着小宝哥儿的时候,出门在马车上,险些流产,若不是有王七娘热心相帮,她们母子的性命难保呀。她记得,当时还送给王表姐一块德源号的牌子呢,可惜,据下面的人回禀,这块牌子一直没有出现过。唉,时隔半年,她们又遇到了,简直太有缘分了吧。“呵呵,哪有李表妹说的这般严重,”王绮芳也没有想到一出门就遇到了李靖天的妹妹,想到两个人曾经的缘分,她也笑着感叹道,“不过,我和表妹倒也真是有缘,不知表妹要去哪里呀”“嗐,还不是我家相公,他去年被任命为海州船舶司,已经去海州上任了,”李静娘看了看喝了汤药渐渐熟睡的儿子,降低声音道,“我呢,本该也一起跟他上任。只是去年刚生了小宝哥儿,身子有些不爽利,再加上孩子又小,公公婆婆根本不让我出门说道这里,表姐,去年若不是遇到了你,我和小宝哥儿早就”“哎呀,大家都是亲戚,就不用这么客气啦,”王绮芳见她满脸的感激,知道她接下来肯定是要道谢,忙打断道,“再说了,你不是送了我一块牌子嘛,呵呵,也算是回过谢礼了。”“呵呵,表姐真是的,您现在都是天字九号儒商了,我那个小小的德源号可入不了您的眼,”李静娘提起自己的生意,虽然嘴里说着谦虚的话,但眉眼间充满了自信。不是她自夸,在沿海几大州府的地盘上,若她的德源号称第二,便没有哪家商行敢称第一。就算是儒商业协会赵家的赵氏商行,也要老老实实的窝在她德源号的名下,不敢放肆。或许王绮芳还不知道李静娘送给她的那块牌子的分量,但李静娘对于自己送出去的礼物,还是颇为自信的。有了那块牌子,王绮芳可以在德源号的任意分号,指使任一掌柜帮她办事,支取银子、领取货物,更是连招呼都不用打。话句话说,这块牌子对于德源号来说,相当于朝廷御赐的尚方宝剑,是李静娘这个大东家的化身。“表妹又客气了,”王绮芳确实不知道德源号的能量,但她相信李靖天的本事呀。想想看,作为李靖天唯一的亲妹妹,又是庆城卢家的儿媳妇,李静娘用以答谢救命之恩的礼物岂是平常之物。唔,说道这里,王绮芳倒还真起了好奇心,想着趁这次出门的当儿,也去见识见识平洲李家的势力,以及德源号的场面。不过,此时她还有更大的一个疑问,“对了,表妹,这海州船舶司是个什么官职是不是统管海运事务的呢”难道大周的海运已经开始发展了王绮芳对此非常感兴趣。说实话,当初撞破大哥他们商议大事的时候,王绮芳想过n条退路,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出海,远离大周的势力版图。只可惜,客观条件不允许。大周虽然没有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海运条件太落后了。当然,这也不是大周一个国家如此,就目前而言整个世界的航海都还处于混沌状态。要知道,数百年后,世界范围的大航海时代才会降临。就目前而言,大周的船队也就在周围几个国家溜达,去去倭国、逛逛琉球,再远的海域就不敢尝试了。但,这船舶司是做什么的“表姐还不知道吧,”李静娘的相公接到任命后,为了了解夫君的职责,她也命人找来不少相关的资料,所以对这个新设置的官衙,比较清楚,“自从西北战乱以来,丝绸商路曾被数次中断,严重影响了对外的贸易,大周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运不出去,西域番邦的香料又运不进来,这让两边的商人很是头疼。”“为了保住自己的生意,很多商人便私下里组织了船队,从陆路改为海路,在海上重新开辟了商路呢。”“哦,这个我也有所耳闻,”王绮芳听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一些,她点点头,道,“恩,我明白了,是不是这种海上的贸易越来越频繁,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于是便设置了一个专门梳理海上贸易的衙门”“没错,表姐果然聪明,一点就透。”李静娘轻啜了口茶水,将身子向后靠了靠,放松的倚在柔软的座位里,道,“来往的船只多了,牵扯的利益也慢慢增多,彼此间也就产生了矛盾和摩擦,尤其是这些商行背后的几大家族更是数次起了纷争,朝廷不管不行呀。”再者说了,在大周的版图上做生意,焉有不纳税的道理走海运,不也是要在大周的土地上着陆所以,船舶司的建立也就顺理成章了。“唔,那么说来,这海上的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了吧”王绮芳不是官场上的人,她自然不会关注朝廷是否吃亏。听了李静娘的描述,她第一个反应便是海上商路的繁荣问题。“这是自然,”李静娘没想到王绮芳的反应如此敏锐,从朝廷的新衙门设立,便第一时间想到了商场上的发展,她暗自点点头,道:“不瞒表姐说,我的德源号也组建了一支船队,我这次去海州,一方面是照顾相公,另一方面也是观察下海上贸易的情况。”反正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她也没有被人的道理。再说了,大哥曾数次在给她的信里提到过这位王家表姐,还曾经暗示,说她是她们李家的盟友。既然能被大哥称作盟友,那便是自己人,李静娘觉得跟自己人没必要打哑语。说完自己的目的地,李静娘扭头问向王绮芳,“对了,表姐,你这次是去海城吗”“对呀,怎么,你也听说我三舅的事了”王绮芳楞了下,随即想到李静娘的堂哥李靖阔李靖广兄弟是三舅的合作伙伴,对于三舅目前的麻烦事儿,应该也听说了。“恩,李三老爷这次的麻烦不小呀,”李静娘想到堂哥给她的信,也禁不住摇摇头,“和天赌博,本来就是赌得运气,唉”偏偏李三老爷今年的运气差了些,竟然栽了这么大的跟头。“和天赌博”说实话,王绮芳对于三舅的麻烦,知道的并不多。只是听冯铁柱夫妇语焉不详的说什么,三舅做了个大生意,但是没想到赔了,而且赔得很惨,很有可能影响到李家在海城商界的地位。但是,三舅究竟做了什么大生意,冯铁柱夫妇也并不知道。如今听了李静娘的话,王绮芳意识到,这位李表妹知道的似乎比她多。“怎么,表姐,你不知道买树梢”李静娘提起生意,双眼放光,她见王绮芳摇头后,倏地坐直身子,解释道,“这买树梢还是我们家老祖宗李爵爷发明的。就是春天的时候,农民无钱买种子和农具,有心买树梢的商人,便提前放贷给农民,并签订秋收收粮的协议,订好今年的粮价。当然这种价格都是依照去年的粮价预估的,若今年粮食大丰收,商人便能用较低的价格收购来大批的粮食,可若是粮食欠收,或者遇到了灾年,那”那就等着赔钱吧,因为收粮的银子,商人是提前支付的,一旦粮食欠收或者粮价暴跌,预付的这些银子也就打了水漂。而粮食丰收也好、欠收也罢,都是靠天吃饭,所以,李静娘称买树梢是和天赌博,也算是贴切。“也就是说,我三舅参与了今年的买树梢,而今年又是大灾之年,粮食肯定要欠收,这么一来,我三舅预付的银子也就落空了”王绮芳大致明白了,只是她还有一点不了解,“不过,即便是赔了预付的银子,那应该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吧”“没错,如果单纯的买树梢,即使赔钱,也赔不了太多的银子,可如果李三老爷还贷给不少农户大笔的银子呢,”李静娘虽然不知道李三老爷在这件事上投入了多少,但一想到曾经在买树梢上失败过的商人,她带着几分猜测,道,“粮食欠收,农民也没有钱还贷,这样贷出去的银子便成了死账,根本就收不回来唉,咱们都是正经商人,难不成还要学那放印子钱的,将农民逼死不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