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赵四娘家> 分节阅读 18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80(1 / 1)

曾和姜宝胜共事多年,俩人关系相当不错。近些日子来,福来酒家的生意大不如前,月钱越给越少不说,东家也越来越暴躁,越来越难伺候,徐得全实在是不堪忍受,便萌生了换份活计的想法。恰在此时,他碰上了回乡探亲的姜宝胜,姜宝胜得知了他的境况后,便诚邀他来府城上工。尽管府城相距他家甚远,可姜宝胜开出的工钱够高,还承诺提供住宿,这么好的条件实在难得。他和家人仔细商量一番后,终于在前两天带着全家人来到了府城。为了庆贺他家的乔迁之喜,也为了感谢姜宝胜的仗义相助,他摆了桌席面,请姜宝胜全家来吃饭。如今宋氏的胎算是坐稳了,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卧床休息,已经可以出来随便走走了。于是,姜宝胜便携着妻女一起欣然赴宴。席间,健谈的徐得全聊了很多长乐镇上发生的奇闻异事。要知道,他之前一直在三教九流云集的酒楼里上工,自然有机会听到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这些轶事中的主人公当中,有姜宝胜一家认识的,也有他们不认识。那些认识的人当中,他们最熟悉的非乔氏莫属了。宋氏母女先前就在纳闷儿了,她们认识乔氏不是一天两天了,深知乔氏虽蠢了些,却不是个轻易能打发得掉的,怎么就被赵老爷子他们给扫地出门了呢听了徐得全的话,她们才知道,原来前些日子乔氏回到了她娘家所在的乔家庄后,很快就找了个下家,她和那个下家不光是眉来眼去的,都已经开始准备搭伙过日子了。就在这时,赵老爷子他们忽然就来了,正好把不安于室的乔氏给逮个正着,然后他们就指责乔氏不守妇道,扬言要把她弄去浸猪笼。饶是赵二郎交出了他所有的财产,他们还不依不饶的,幸亏乔氏的娘家还算得力,又拿自家和赵乔氏娘家的亲戚情分说项,才使得乔氏幸免于难,逃过一劫。可乔氏丢了这么大的人,别说留在乔家庄的娘家了,就是去长乐镇上的杭家,那里的赵大郎都嫌他娘丢人,死活不肯收留他娘。正文 第三百零八章 命数难测讲真,就赵永年那样的货色,乔氏一脚蹬了他,另寻稳妥的下家,不失为明智之选。只不过,凡事都得讲个章程,不能够随随便便就坏了规矩。哪怕赵永年对不起乔氏在先,可他尚未和乔氏合离,在律法上,他依然是乔氏名正言顺的丈夫,换句话说,乔氏仍旧是妥妥的有夫之妇。这样的乔氏背着赵永年另寻他人,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就不能怪赵老爷子他们抓住她的小辫子,敲诈勒索恐吓一番后,让她麻利地滚蛋了。说到底,乔氏会落得如此下场,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拎不清刚刚说话间提到了杭家,徐得全忽然想到了些什么,八卦完乔氏后,他索性又开始八卦起杭家来了。他说道,杭家居然把他家庄子里头的下人灌了哑药后卖到了窑子里。姜宝胜就说,这不能吧杭家可是有秀才功名的人家,哪能做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徐得全见姜宝胜不信,就道,这可是他听跑来酒楼喝酒的人牙子亲口所说。那天人牙子心里头高兴,就多喝了几杯,不小心喝高了,嘴上就没了把门儿的。他还说出被卖的是一老一少,他去的时候她们就已经说不出话了。而且杭家人特地嘱咐了,一定要把她们卖去最下等的窑子。对了,人牙子会高兴成那样,是因为杭家只求把人卖去那种地方,其他的什么都不求,连身价银子都没问他要,他等于是白捡了两个人。至于杭家为啥要这么作践人那人牙子猜测,是那个年纪轻的丫鬟爬了杭老秀才或是杭家姑爷的床,肚子里留下了爷儿们的种,后来肚子越来越大开始藏不住了,就被杭家的娘儿们发现了,才落得个如此下场。毕竟他见着那个年纪轻的丫鬟时,她裙子上还沾着不少血,一看就像是刚落胎不久,所以说,他这猜测也算是有理有据。这席话听得姜宝胜目瞪口呆,一时间实在是难以接受。要知道,他在福来酒家上工多年,杭家就紧挨着那儿,他自认为对杭家还是比较了解的。在他印象里,杭老秀才老是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人是虚伪了些,可他人品并不算坏,杭家在他的带领下,应该说家风还是不错的,绝不像是能够做出这种恶毒之事的人家。可是徐得全言之凿凿,容不得他不信。原本徐得全还要说些他听来的细节,可他忽然想起席上还坐着几个女眷,总算意识到在这儿说这些不合适,也就闭口不谈。尽管徐得全只说了半截儿话,还是成功引起了姜荷莲子的注意。姜荷莲子知道,为了防止老赵家人作妖,殿下这边一直有派燕云卫在赵家村一带进行监视。于是,她就托万俟弦去问问那名燕云卫,杭家卖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这倒不是姜荷莲子八卦之心太盛,非要去八一八杭家的阴私。这是直觉告诉她,杭家卖人一事不简单,说不准会和老赵家有关。反馈回来的结果很让姜荷莲子惊讶,此事还真和老赵家搭上了关系,被卖的居然是肖云裳和厉氏。至于她俩怎么会被杭家卖掉,燕云卫也查得一清二楚。对于这对祖孙的下场,姜荷莲子一点儿都不同情,在她看来,不过是恶有恶报罢了。赵三娘听得是瞠目结舌,过了良久,方才感叹道:“杭清溪居然把肖云裳和厉氏给卖去了那种地方这也太狠了吧”姜荷莲子就把这其中的缘由大致的说了一遍,又道:“本来这事儿是不想让你知道的,怕说了会污了你的耳朵。可那人牙子往哪儿卖人不好,竟然把人给卖到了府城里头的瓦子巷。说起这个瓦子巷,不打听不知道,我这才知道,赵成青居然也在那地方。那地方紧邻着嘉善街,嘉善街上有好几处你家的产业,不怕别的,就怕以后你去那一带的时候,会碰上赵成青她们,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这才来知会你一声。”怎么办姜荷莲子所说的话里信息量实在太大,赵三娘的脑子有些转不过来了。赵三娘缓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赵成青她不是早八百年前就得了产后风死了吗听说被埋在了静海县城外的乱坟岗上,咋就还魂去了瓦子巷了呢这也太惊悚啦其实,还有让赵三娘更惊悚的。事实上,不仅是赵成青去了瓦子巷,就连赵成蓝也去了。她二人为何会沦落至此原因很简单,自然是因为她们曾经狠狠欺负过赵四娘,这是殿下派人给他的姊姊报仇来了。姜荷莲子深觉殿下派来之人很会凑趣,居然把这对嫡亲姐妹凑作对,整成了一双倚门卖笑的风尘姐妹花。只可惜这对姐妹花并没能携手做太久的生意,赵成蓝很快就得脏病死掉了,仅剩下了赵成青一枝独秀。说来也是奇怪,赵成青被卖之时刚生完孩子没多久,身子虚弱得很,可她至今仍然活得好好的。而赵成蓝连嫁三人,年纪又长,怎么都该比赵成青耐操性强一些,却在沦落风尘不久后就一命呜呼了。所以说,有时候命数这东西真的很难琢磨。赵成蓝死都死了,姜荷莲子也就不再提她来污赵三娘的耳朵了,只是提醒赵三娘小心还没死的赵成青她们。其实,姜荷莲子完全是多虑了。瓦子巷里头的下等窑子可不是那些上流的女伎坊,哪里会容得家里的女伎在外面四处乱逛。那种地方的女伎,就差没拿条绳子拴在家里头了,哪怕是出个大门都是妄想,是绝不可能跑到临街上来的。即便那种地方的东家心肠够好,同意家里的女伎攒钱赎身,赵成青她们命也够硬,能够一直熬到了凑够赎身银子摆脱风尘,可那少说也是十来年后的事儿了。真到了那一天,想来那两条毒蛇早就被岁月磨平了毒牙,再也不具有威胁性了。正文 第三百零九章 上山查岗就在姜荷莲子和赵三娘说话的此时此刻,正经生意纷纷打烊,而瓦子巷里的柳家才刚刚开始一天的生意。话说肖云裳虽然嫁过人,还勾搭上过公爹,可她毕竟出身良家,一时还做不来窑子里的生意。更何况,她刚流产没多久,身子还没恢复过来,实在经不住窑子里头的各种糟蹋。刚来柳家那两天,她也摆出了一副贞洁烈妇的嘴脸。当时她连话都说不出来,却一直啊呜啊呜地叫着,宁死也不肯接客。柳家生怕伤了她那张好皮子,纵然她整日里鬼哭狼嚎地吵得人心烦,却始终没动手打她,也就饿了她两天,以示惩戒。结果还没等到第三天,她就受不住了,为了一口饭食,她就开始乖乖做起了皮肉生意。柳家地方不大,就是个一进的院落,正房里住着柳氏一家人,正房对面的倒座房里住着他家养着的姑娘们,两侧东西厢房就用来接客。别看东西厢房是用来做生意的场所,柳家也没在上面花什么心思,里头甚是简陋,除了一张炕和一套桌椅外,再无其他。柳家的当家人柳大娘是个寡妇,她有两个儿子,各负责一个厢房。平日里,柳大娘的儿子就往厢房里的桌子旁一坐,客人只要给他三十文钱,就可以爬上他家的炕。现如今柳家一共养着四个姑娘,长相身段各不相同,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清爽。毕竟他家的姑娘整晚都躺在炕上,什么衣裳头面都不用,自然清爽得很。肖云裳容貌上佳,还有一身羊脂玉般的雪肤。纵然她说不出话来,但只要往炕上一躺,就能够立刻吸引来无数的目光。第一天,她就迎来了满堂红,一直到第二日辰时,她才招呼完最后一位恩客,当日她总共为柳家赚来了小一两银子。哪怕肖云裳是个扰人清净的哑巴,可看在她是棵摇钱树的份儿上,柳大娘也对她很是包容,连带着对她的祖母厉氏,也不怎么苛刻了。如此一来,肖云裳和厉氏这对哑巴祖孙算是在柳家站稳了脚跟。厉氏老谋深算,深觉如今她们祖孙俩就是待宰的羊羔,说不定哪一天被谁给害了,还是得找个稳妥的靠山才行。光顾柳家的恩客大多都是些泥腿子,稍强一些的也就是小商贩了,都不是什么有钱有势的主儿。厉氏自然看不上他们,她把目光瞄向了柳大娘的二儿子柳大彪。柳大彪长了一身腱子肉,看上去要比他那痴肥的哥哥柳大龙精明强干多了。可实际上,他这人憨憨的,可比他哥好糊弄多了。加上肖云裳被柳大娘划给了柳大彪,厉氏当然要让肖云裳百般拉拢这个现管的柳大彪了。甭看柳大彪天天看人家办事儿,早就对这档子事儿麻木了,可他见过的那些姑娘几乎都是粗陋的村妇,哪里比得上自小被娇养长大、掌握着不少瘦马技能的肖云裳不过两三天功夫,肖云裳就从倒座房搬到了上房,和柳大彪同吃同住起来。再后来,柳大彪心疼肖云裳身子柔弱做生意不易,就只让她在前半夜接客,到了后半夜就让她回上房里休息了。柳大彪心疼他的女人,那是他的事儿,他哥懒得去管。可要是因此影响了家里头的收入,他哥就不乐意了。毕竟哥儿俩至今还没分家,家里头的收入少了,分到他手上的那一份儿也就跟着少了。原本依照柳大彪原本的性子,他是万不敢和他哥对上的,可耐不住肖云裳的枕头风吹得厉害,他就开始长胆子了,逐渐地敢和他哥叫板了。可以说,自打肖云裳祖孙来后,原本挺和睦的兄弟俩就开始生分了,柳家渐渐不安宁了起来。一转眼的功夫,夏天就过去了。少了那恼人的暑热,赵三娘的心情也开朗了不少。这一日,赵三娘从城北办事回家,坐车行至半途,她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便让车夫将车折向城东方向。出了府城东门后,再向东百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里曾是熙熙攘攘的海港码头,可自从四年前禁海之后就繁华不再,连带着整个东门之外都是一片萧条。当初赵四娘只花了很少的价钱,就购置下了东门外的一大片土地。现在这片土地已经大变样,最靠东门的那一片尤其引人注目。那里建了长长的两溜房子,每溜房子由一套套宅子组成。每套宅子皆是四四方方,前面是两层高的小楼,每层共有三间,这是用来做商铺的门面的;中间是院子,院子里挖了口水井;后面和前面的小楼构造相同,这是用来居住的。这些房子一水的青砖红瓦,房前屋后皆铺着平整的青石板。尽管至今未有租户入住,绝对是难得的好宅子。不过今日,赵三娘不是来看东城外的产业的,她让车夫继续将车往前赶,一路行到了东山之下。东山并不甚高,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