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本事,还青出于蓝,琢磨出许多新奇的机关呢”巧云骄傲地说道。“谁说女子不如男,你家小姐就是个明证啊”赵四娘眼珠子转了两转,笑道:“这样吧,你这些兔子我都要了,省得你再四处找寻买家了,也好让你早些回家准备过年。”巧云万料不到赵四娘如此豪爽,眼睛亮晶晶的,里面盛满了感激之情。不过小丫头心善,会为人着想,不无担忧地问道:“赵姑娘,你们就这么几个人,能吃得了这么多兔子吗”赵四娘无所谓道:“吃不掉也不要紧,我可以带走呀咱家是开吃食铺子的,别说这么几只了,就是一天几百只,咱都有本事用完。”“吃食铺子”巧云顿时眼前一亮,不过随即想到赵四娘一行投宿客栈。多半不是本地人,她家的铺子肯定也不会开在附近。于是她也不抱太大希望,小心翼翼地问道:“你家铺子开在哪儿呀”结果正如巧云所料,她不禁有些失望。“其实。贩卖兔子也不是长久之计,靠它赚些小钱可以,想用它来重整家业就有些悬了。”赵四娘循循善诱道:“依我看,你家小姐既然有那么好的木器手艺,就应当学以致用。再从事木器相关的活计才是。”“咱家小姐也想呀可如今咱家就快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有开木器店的本钱啊”巧云叹息道。“那么,她有没有想过和别人合开呢她可以出手艺,别人出本钱呀”赵四娘问道。巧云摇了摇头,闷声道:“也有不少慧眼之人看中了咱家小姐的手艺,动了和咱家合作的念头。可细细打听过后,都歇了那门心思。呵呵,如今静海境内谁还敢和咱家合伙呀”“那么就去幽都重新开始如何去了幽都,就再也没有人会给你家使绊子了。”见巧云眨巴眨巴地看着自个儿,赵四娘索性直说道:“咱家在幽都有一个小作坊。里面做着绞绳子和编竹篾的活计,生意相当不错。我就想着在年后扩大规模,带着做些木器,却一直没找着合适的木器匠。听说你家小姐精于此道,就想请她来咱家铺子帮忙。”巧云闻言,眼珠子转了来又转了去,好久都没能吱声。“若非万不得已,谁会愿意背井离乡呢想来你家小姐也是如此。”赵四娘和声道:“这样吧,请你把我的话转告给你家小姐,不妨让她考虑考虑。如果她有意的话。可以来咱家的作坊参观一下,再做决定。”赵四娘所说的话里信息量实在太大,巧云直到离去时还没有完全消化好,最后带着一头雾水家去了。“咱家作坊要做木器了吗那做好了以后是放在人家铺子里寄卖呢。还是咱家找个门脸儿开木器行呢对了,那位詹小姐毕竟是个姑娘,她行不行呀”赵三娘心情虽然有些低落,可急于赚钱的她对自家的生意还是很上心的。赵四娘做生意经常是顾头不顾尾,所以也别指望她能给出多靠谱的答案来:“是寄卖还是直销,这个嘛。等做出成品来再说。至于詹小姐可不可靠,我觉得应该还行吧。”知道自家小妹有时候不靠谱,可不靠谱成这样也真是够了。估计赵三娘就要发飙,姜荷莲子忙岔开话题道:“四娘,这么多兔子怎么吃呀还是爆炒吗”在姜荷莲子看来,赵四娘做生意只要顾个头就足够了,反正有他在,赵四娘做哪行都会稳赚不赔,真心没必要为了生意之事而伤神。与其费那功夫,还不如去吃吃喝喝呢。“今儿就不爆炒了,咱换种吃法,卤着吃。”赵四娘觉得此地不宜久留,边说边拉着姜荷莲子往外走道:“这一年来,汪家里里外外照应了咱家好多,我心里怪不好意思的。我这就去教他家做兔儿头,算是报答一二吧”不过一眨眼的工夫,跑得飞快的赵四娘就连同姜荷莲子和那几只兔子不见了踪影,让赵三娘想要数落她都没机会数落。赵四娘姐妹俩晃进了庆丰楼,才意外地发现汪掌柜居然来了。放在现代,父母去儿子家过年不算稀奇,可在这儿,就相当罕见了。汪掌柜对儿子的宠爱可见一斑。汪掌柜见了赵四娘自然是极为欣喜,听说她又来教他家做菜,就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了,忙欢欢喜喜地把赵四娘迎进了后厨。做兔儿头看上去挺费工夫,其实并不复杂,做得好不好吃,全看卤水调制得好不好。赵四娘将兔头简单处理后,着重示范了一遍如何调制卤水,见汪掌柜似乎没有听得明白,便又示范了一遍。虽然重复示范了两遍,但这过程比较简单,教完了都还没到午饭时间。汪掌柜原想请赵四娘去雅座里歇息,她却婉拒了,直接坐在了大堂里。这会儿还没到饭点,加上年前好些人都呆在家里准备祭祀,素来生意爆好的庆丰楼里这会儿有一大半儿的座位都空着。不过即便如此,酒楼里也是熙熙攘攘没有半刻消停。赵四娘之所以舍弃环境优雅的雅间,转而跑来这儿忍受噪音,是因为她觉得酒楼是打听消息的绝佳场所,说不定就能听说些有价值的消息。不过赵四娘竖起耳朵听了半天,也没听见有人说到赵二郎一案,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同一件事身为静海一霸的苗佑仁失踪了。赵四娘将小道消息综合一番,在加上自个儿的脑补,将该事件勾勒出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十几天前,辗转于静海各大花楼的苗佑仁忽然销声匿迹了。刚开始时,苗家人并有当一回事,毕竟苗佑仁时常不打招呼就跑去幽都寻花问柳,三五天不着家那是常有之事。只是半个月过去了,苗佑仁依然没有归家。而他作为苗家的独苗,尽管所作所为给祖宗脸上抹黑,可祭拜祖先时还是少不了他。于是苗家便派家丁去幽州的鸣玉坊接人,那儿可是苗佑仁最爱光顾的地界,十回去幽都,九回逛那儿,去那儿接人可以说是十拿九稳的事儿。然而,到了鸣玉坊,那里的姑娘却说苗佑仁是在半个月前来过一次,可宿了一晚后就走了,说是要找其他的相好去。其他的相好到底是哪个呀那家丁漫无目的地四处开找,可他寻遍幽都的大小花楼,甚至连上不得台面的私窑都翻了一遍,就是没能找着苗佑仁的踪影。温家派出大量人手找寻依然杳无消息后,只得请官府出面。正文 第二百二十三章 疏而不漏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还好赵四娘虽然不甚机灵,但总算没有傻到家。回想起姜荷莲子是自从听了梁研的一番话后才开始不对劲儿的,她便打那儿细琢磨了起来,终于给她品出点儿意思来了。于是赵四娘很配合地附和起姜荷莲子的说辞来,还煞有其事地说道:“之前我二叔给郑氏在白水巷置了间小院儿,可惜后来给卖掉了。要是那院子还在的话,就可以直接上那儿找人了,现在也不用像个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了。”热心的汪掌柜闻言,忙接口道:“那郑氏进了你家门后,就没跟你们说过她老家是哪儿的吗哪怕光知道个大的地名,事情也好办了。”赵四娘两手一摊道:“只说是临县的,可具体是哪儿就不肯讲了。她解释说,怕贸贸然讲出来后,会传到她以前婆家的耳朵里,引得她那不省心的婆婆来找麻烦,于是索性就不提了。”这话谁信呀辗转从张和泉那儿听说的赵四娘是不信的。然而,赵老爷子夫妇就是偏疼赵永年,宝贝儿子不让问,他们还就真不问了。汪琦摸了摸下巴,沉吟道:“她老家应当是在长治”“汪叔叔,你知道”赵四娘姐妹异口同声地问道。就连汪掌柜也诧异道:“你是咋晓得的”汪琦面有得色,卖关子道:“嘿嘿,这个嘛”原来之前赵四娘担心赵永年那一块会出什么幺蛾子,便拜托汪琦帮忙盯梢郑氏,郑氏怀孕的消息便是汪琦打探来的。不过肚子大了是瞒不过人的,郑氏又恨不得人人都知道她怀了儿子,刚一显怀就四处张扬,能打听出来并不稀奇。可籍贯就不同了,郑氏素来对她的来历讳莫如深,很难想象她会把籍贯也到处乱说。在这种情况下。要弄清郑氏的来历可谓千难万难。不过,狐狸再狡猾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上回肖永业趁着赵永年不在的时候,指使他家家丁花钱雇几个闲汉,一起去白水巷绑人。别说肖永业那时已经成了外姓人。就是他还姓赵,郑氏也轮不到他来管,他的所作所为并不占理。退一万步讲,他就是占理,郑氏也不可能乖乖地束手就擒。正如预见的那样。两伙人在那儿扯了好一阵子皮,引来无数路人围观。因为汪琦吩咐住在那一带的伙计有事儿没事儿帮他盯着点儿郑氏,那里摆出那么大的阵仗,伙计的家人立马听到风声,第一时间就报给了汪琦。“小王的老娘白婶来通知我的时候正是饭点,我实在是脱不开身,就打算让她替我观望一下事情的进展。可巧的是那天我家小子休沐不用去书院,就在铺子里猫着。那小子是个爱凑热闹的,一听说有热闹好瞧,就屁颠屁颠地跟着白婶去了白水巷。“要说那郑氏。她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很有一手撒泼打滚的好功夫。可她大着个肚子,到底干不过那些个闲汉。加上她才搬来没多久,也没有交好的街坊四邻给她搭把手,等我家小子到了的时候,她连同她闺女都已经被捆住了,就准备往车里塞了。就在这时候,斜刺里冲出来个老太太,哭着喊着推搡着不让闲汉把人绑走。那些闲汉虽是临时雇佣而来的,但肖家家丁眼光毒辣。挑出来的人个个都不是善茬。他们被老太太弄起了火性,就狠狠推了老太太一把。这还不够,老人家倒地后,又接连踹了好几脚。几个人加在一起。转眼的工夫那就是好几十脚了,老人家被踢得直叫唤。“我家小子看不过去,就站出去拦了一把。有了他的带头,另有好些个热心人也站了出来,纷纷谴责说怎么也不该对老人家动手。领头的那个估计是怕事情闹大发了不好收拾,终于肯开口拦住那些闲汉。那老人家算是捡回了一条命。郑氏和她闺女虽还是被捆着,那些人也不像先前那般粗暴了,下手终于轻了些。郑氏就趁着这个机会跟那老人家交代了几句话。我家小子耳朵尖,离得又近,就听了个七七八八。那老人家应当是郑氏的老娘,郑氏让她不要担心,回老家好好呆着,等自己脱身后自会去找她。”汪琦细细说来。赵四娘眨巴眨巴了眼睛,奇道:“那汪叔叔你是怎么知道郑氏的老家是在长治的呢以郑氏的机警,她总不会在肖家人面前提及老窝所在吧”汪琦答道:“郑氏那么狡猾,当然不会提了。事实上,她和她老娘说的都是家乡话。那话古怪得很,咱静海人基本上就没人能听得懂。”说到这儿,汪琦嘚瑟道:“谁让我爹给我找了个长治的媳妇儿呢孩子他娘嫁来静海也快二十年了,可她人笨,静海话怎么也学不周全,说出来的话总是带着浓重的乡音。我家小子给他娘这么一带,长治话虽不会说,听懂确是没问题的。那郑氏自作聪明,以为说家乡话就没人能听懂了,却不想被我家小子听去了。”许多年前,幽州是一望无际的荒原,人烟极为稀少。直到前朝颁布了一系列开荒政策后,才有大批人马陆续迁徙至此。由于居民来自不同地域,分别操着不同的方言,时常无法正常沟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前朝就在幽州大力推行官话。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各地话语虽然依然存在差异,但已和官话颇为接近,基本上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不过,事非绝对,也有万一。像长治县那种山高路险的穷乡僻壤,官话推广得极为有限,除了县城里,其他村镇还是说着晦涩难懂的方言。赵四娘忍不住和姜荷莲子对视一眼,均想,用方言来说私密之事,这可不是郑氏独创,肖家人也曾用过这法子。这两拨人,冒坏水居然冒到一块儿去了,称得上臭味相投。不过两次用这法子遮掩,两次都被人揭穿,也算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正文 第二百二十四章 麻烦上门一想到这儿,头顶上笼罩了好几天的阴云总算是拨开了一条细缝,姐妹二人的心情终于不再那么沉重了。姜荷莲子问道:“据我所知,长治县的家乡话少说也有五六种。郑氏所说的是哪种呢”前世姜荷莲子再度前往燕京的时候,途中曾和一青年同船。那青年年纪不大,却甚是博学,尤其精通音韵。多年之后,甚至听说他写出了燕国第一部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