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赵四娘家> 分节阅读 2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5(1 / 1)

这么一问,客人说要大骨汤那还好,这汤放在草捂子里保温,直接舀出来就成。可要是点了肚肺汤,这汤早上就盛在木桶里了,到现在早就凉了,那岂不是要把锅里的鱼汤全部盛出来换成肚肺汤加热“就你们这个小铺子,还有好几种面汤”那中年男子奇道。“是呀,咱们家有鱼炖豆腐汤,大骨汤和肚肺汤三种面汤,任您挑选”赵三郎笑道。“那成啊兄弟们,你们喜欢喝哪种汤,自个儿选”那中年男子招呼道。于是一行二十九人中要啥汤的都有,三种汤全点齐了。就快吐血的赵四娘见赵三郎杵在那儿还想开口问些什么,忙奓着胆子冲过去把他给拉了回来,不再给他开口作孽的机会。“四娘,我还没问客人是要三和面,还是要白面呢你怎么就把我给拉了回来”赵三郎急道。“这还用问人家行商的可不像码头上做工的,不在乎那一文钱,直接全部上白面的”赵四娘回道。她心想:汤已经给你整成了三种,面再分成两样,你想要你妹我的命呀这时赵四娘瞥见装着豆腐脑的木桶,转了转眼珠,飞快地跑去调了四小碗豆腐脑,朝赵三郎道:“大哥,刚刚不是有四位客人点了肚肺汤面吗你赶紧去把这四碗豆腐脑送给他们,就说肚肺汤面会比其它面条晚一会儿到,这是给他们喝着垫垫肚子的”赵三郎应声去了,赵四娘回身监视赵四郎打菜。只见这实诚孩子打的菜还是一文钱一份儿的,已经不知道打了多少个一文钱,桌上摆的碟子都快被他用完了。赵四娘忙制止道:“别打这么小份儿的,全给我打平常分量的三倍,待会儿直接收三文钱一碟就行了”天啊你这种打法,你不嫌累,我都替洗碗的人觉着累叮嘱完兄弟二人,赵四娘见体贴入微的赵三娘已经往空锅里注入清水,此时正在把鱼汤盛出来,打算去热肚肺汤。赵四娘心中叹道:都是一个妈生的,怎么区别就这么大呢不管怎样说,在赵三娘的帮助下,赵四娘得以安心地拉起了面条。那些客人见了自然是惊叹了一把,都道:没想到这小渔村里的一个小姑娘居然有这手本事其实赵四娘是打心眼儿里不愿意在这些彪悍的客人面前显摆的,被他们盯上,她心里还是有些揣揣的。可是没办法,擀面没有拉面来得快,为了赶时间,就只能露一次脸了那些客人先是一饱了眼福,接着就开始饱口福了。端上来的黄豆炖猪蹄和红烧小鱼自不必说,吃起来都是有滋有味的。就连白水猪头肉也是肥而不腻,越嚼越香。当然众口难调,也有人口味偏重,嫌它寡淡,那就蘸上一点儿赵四娘特制的调料,味道好极了这些常年在外行商的人,赚是赚的不少,可免不了风餐露宿,遇到间好一点儿的饭馆儿,都愿意花钱大口吃肉。听说这么好吃的菜只要三文钱一大碟,就更加放开肚皮吃了,面条还没上来,小菜已经吃光好几盘了。有几位客人,见那四个点了肚肺汤面的同伴捧了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吃得好不惬意,便也跟着叫了几碗,结果个个都大呼好吃。受到他们的影响,一行人几乎每个人都想点份儿豆腐脑。可惜的是,这桶豆腐脑就只剩下二十小碗左右的分量,有好几位出手慢的客人就没有排得上。一时间赵四娘又要做汤面,又要做豆腐脑,忙得不可开交。后来她索性把姜月娥和赵三娘拉到放着豆腐脑的桶边,在她们面前亲手示范了一遍如何调制豆腐脑,让她们学着做。虽说她俩调出来的豆腐脑不如赵四娘亲手调制的美味,但也算是差强人意了。这会儿灶膛后面坐着的是烧了二十几年大灶,有着丰富烧火经验的姜氏。她听从赵四娘的指示,把两口锅烧得旺旺的,一会儿工夫,肚肺汤就烧开了,下面条的清水也一次又一次地烧滚。终于二十九碗汤头各异的白面面条上齐了,赵四娘以为终于可以解脱了。“掌柜的,你家的汤面味儿不错,可就是分量太少呀”一行人中有个长得像个铁塔似的黑壮大汉朝刚刚买鱼回来的姜老爷子抱怨道。坐在一旁的同伴中也有好几个人把埋在面碗里的脑袋抬起来,认同地点了点头。姜老爷子在离铺子好远的地方,就望见狭小的铺子里几乎座无虚席,登时喜出望外。可他一进门就听到有客人向他抱怨面条的分量太少,不禁一怔,心道:咱家铺子里的面条都是按照镇上的分量给的呀之前也没听其他客人说分量不足呀这是怎么回事儿咦这些客人吃的好像都是白面面条,老伴儿让四娘今儿少和些白面。难不成是和的白面不够,四娘就没给足分量赵四娘要是能听见姜老爷子的心声,知道了她外公怀疑她缺斤短两,肯定会吐出两口老血:天地良心她少谁的,也绝不敢少这些壮士的呀说实话,昨天只卖出了四碗白面面条,按照常理今天最多只应备十五碗左右的白面面团。可是赵四娘昨晚被赵三娘抢白了一场后,心里憋了一口气,素来有些不着调儿的她就把家里所有的白面都带了过来,恰好早上又没人监督,她就把白面统统和成了面团,至少有三十碗的分量。刚刚客人就点了二十九碗,可她几乎把面团都用出去了,所以说分量只会多不会少。缺斤短两那不可能c正文 第三十八章 意外之喜“老人家,你不用听他们瞎掰您家的面条汤头地道,分量十足四文钱一碗,也只有在您这儿能买到,别的地方少说得卖十文钱这群饿死鬼饭量大,您家面条又着实好吃,他们当然嚷不够了”那中年男子见姜老爷子一脸尴尬,忙实事求是地说了几句公道话。那黑壮大汉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嘿嘿笑了两声道:“这小姑娘拉出来的面条好生劲道,吃在嘴里滑溜溜的。我还不曾觉得,一碗面就没了”“没了就赶紧再叫呀就你皮厚,好意思说人家面少不就四文钱的事儿你们尽管敞开肚皮吃呗”那中年男子见有好几个手下把这面吃了个碗底朝天,就差没把碗给舔干净了,忍俊不禁道:“我们堂堂幽州的男儿,怎么能吃成这副乞丐样儿也不怕被人家笑话”“大哥,这话你只在别的地方说说就罢了,咱现在还在幽州境内呢,都是老乡怕啥丢人”那黑壮大汉笑嘻嘻地说,接着赶忙朝姜老爷子道:“掌柜的,再给我上碗面赶紧地”“我也要”“也给我上一碗”一时间,要求再来一碗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乎每个人都想再吃一碗。“客官们,咱家的白面都没有了,你们看上三和面面条行不”被赵四娘差过来的赵三郎问道。“三和面”那群汉子奇道。他们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没听说过这种面。“就是用白面、玉米面和黄豆面混在一起调成的面。虽说是咱穷人家想出来的吃食,可它吃着有豆香味儿,又抗饿,绝对不比白面儿差”姜老爷子笑着解释道。“成啊那咱们就尝尝鲜呗”那黑壮汉子带头同意道。他的同伴也纷纷点头。“实在不好意思,小店没成想会有这么多贵客上门,大骨汤都用完了。之前不是有十位客官点了大骨汤面吗现在能不能换成肚肺汤面或是鱼汤面呢”赵三郎虽然年幼,可面对这么多杀气凛冽的壮士,还是面不改色地把赵四娘的话带到了。“行啊我看我兄弟吃的肚肺汤面就不错,就改成那个吧”“我要换成鱼汤的。听说鱼汤里头的豆腐老鲜的”原先点了大骨汤面的客人纷纷应和,正好他们也想试试别的汤头呢于是本以为能够休息一会儿的赵四娘,她又接到了新任务。累得半死的她只得操起削面刀,认命地削起面来。一行人先是欣赏了拉面的绝技,现在又有幸见识到削面的绝活,都觉得进这家面铺吃面实在是太对了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下,一行人又一次把面碗吃了个底朝天。终于等到了会账的时候,当姜老爷子和赵三郎还在冥思苦算的时候,赵四娘直接让赵四郎当传话筒告诉客人:“客官,您一行一共用了小菜三十九大碟,三文钱一碟,共计一百一十七文钱;豆腐脑二十小碗,一文钱一碗,共计二十文钱;白面面条二十九碗,四文钱一碗,共计一百一十六文钱;三和面面条三十二碗,三文钱一碗,共计九十六文钱。加在一起合计三百四十九文钱。”咦他们一行二十九人,这三和面面条,就算每个人都再叫一碗,最多也就二十九碗呀怎么会有三十二碗呢原来有几个饭量极大的,一口气又叫了两碗。苦中作乐的赵四娘在算这笔账时,心里嘀咕道:乖乖长得就是人家的两倍,吃的也是人家的双倍嘛要知道他们每人少说吃了四小碟菜,一小碗豆腐脑和两大碗面,这可比平常客人吃的两倍还要多。就在赵四娘觉得他们吃得太多时,那中年男子在想:他们一行二十九人,一共花费三百四十九文钱,也就是说每个人只花了十几文钱,却个个都吃得心满意足。嗯,实在是物美价廉呀他觉得非常满意,不过他没有数铜钱结账,而是直接给了姜老爷子一小锭银子。“这客官,实在不好意思,咱家铺子小,这么大的银钱找不开呀”姜老爷子估摸着,这锭银子有五两重,一早上的收入顶了天了也就二百文吧,怎么也不够用来找零的呀那中年汉子笑道:“不用找了,多下来的算是赏你们的”“这可怎么好”一旁的黑壮汉子见姜老爷子一副又惊又喜,想收却又不好意思的样子,不禁乐了,笑道:“掌柜的,这点儿银子算啥呀要是在城里,咱们吃得高兴了,咱大哥赏个十两、二十两都是有的你就收着呗”一行人有说有笑地出了铺子驰马而去,而留在铺子里的人则围着那锭银子还没回过神来。“岳父,我不过回了趟家的功夫,铺子里就赚了五两银子”赵永忠满脸不可思议。“是呀,五两银子呐咱家那么好的一条船,也不过卖了这个价实在是让人不敢相信呐”姜老爷子喃喃道。“外公、爹,钱都攥在咱自己手里呢没什么不敢相信的”赵四娘率先回过神来。是呀,这可是真金白银呢是属于咱们的真金白银呢被赵四娘这么一点醒,大家伙儿由不可置信变为满心喜悦,个个都喜上眉梢。“四娘啊,你先坐下来歇一会儿外公这就去把刚买回来的鱼杀了,料理干净给你做鱼丸。做好了啊,你就直接拿去镇上吧”姜老爷子边说边把那锭银子塞到赵永忠手里,嘱咐道:“这银子你拿着,带四娘到镇上去吃顿好的。还有啊,四娘要是有啥想买的,别不舍得花钱,都给她买”赵四娘刚刚做了近六十几碗面条,忙得满头大汗,大家都看在眼里。他们觉得能赚到这么多钱全是赵四娘的功劳,于是都赞同姜老爷子的决定。就连姜氏她虽然觉得她爹一下子把五两银子都给了赵永忠,让他好好犒赏赵四娘,这么做有点儿过。不过这回她却一反常态地没有出言反对,反而劝道:“孩子他爹,就听我爹的,一会儿就带四娘去镇上吧对了,最好扯几块布,我给四娘做几身新衣服”“四娘啊,你也别担心铺子里的生意了,咱们几个做的吃食,确实没有你做得好吃,但勉强也算拿得出手。而且汤都是现成的,就差面条了。咱们虽没有拉面和削面的本事,可是擀面还是会的。你就安心去镇山逛逛吧”姜月娥也劝道。赵四娘这个人很别扭,要是刚刚姜老爷子他们不提出来拿银子奖励她,她肯定会想方设法从中抽个小头,自己存起来当私房钱。可现在大家愿意主动给她了,她反而不想要了。“不行,这钱可不是我一个人赚到的,是大家伙儿的齐心协力的结果。所以这钱啊,我没法儿心安理得地拿到镇上使。”赵四娘义正言辞地拒绝道。“四娘啊”见大家伙儿还想要劝,赵四娘忙道:“与其把这钱供我使费,倒不如做咱家铺子的本金好了五两银子不算是小数目了,虽说它可能建不了青砖大房,但用它建一间像样的土屋做铺面应当是足够的。有了屋子,咱们就不用担心风吹雨淋,咱家的生意就能做得更长久了”是呀,这个草棚实在太过简陋,这几日多亏老天肯给面子,没有遇上大风大雨,生意才做得顺顺当当的。可这天气就像人生一样,有晴就有阴,保不准哪天就会遇上狂风暴雨,那时生意可就做不成了。这道理大家都懂,隐隐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