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三章(1 / 2)

【或许,在那场异族乱臣贼子引发的浩劫到来之前,大唐帝国原本是有机会避开的。因为,李隆基也曾遇到一位属于他的少年霍去病——王忠嗣。】

【这位被后世军事发烧友称为盛唐军神的大唐霍去病,他十八岁时,就带几百骑兵突袭吐蕃,斩敌俘获数余人……从此,开启屡战屡胜的显赫军事生涯,多次击败吐蕃来犯、彻底消灭死灰复燃的突厥势力、把契丹和奚族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重振唐军一蹶不振的士气…而后来的盛唐名将,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在他手上提拔起来的。】 (1)

画面中,烈烈白日掩映着黄沙中的号角声,冲锋陷阵的少年将军只身跨马,眼神坚毅,一跃取敌将首级的潇洒身姿,看得刘彻眼热不已,他激动地发下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赞!我的去病果真也会如此厉害么?好期待!大汉有卫青和去病,天下无忧矣!】

【景桓侯霍去病:陛下请放心!去病每日都在认真跟师父习武练箭术,我来日一定会为大汉打败匈奴人的!】

【汉武帝刘彻:好!好!去病在宫中别拘束!缺什么想吃什么尽管提!】

【汉景帝刘世民:对,别亏待为我大汉建功立业的好孩子!还有,刘小猪,按你那尿性,你爹我很担心,你老了又要发猪瘟!赶紧给卫青霍去病发几张丹书铁券,一张能免三回死罪那种!】

【汉高祖刘邦:刘彻,你这回再敢杀妻杀子杀忠臣,老子一定要爬出棺材来教你做人!】

【汉文帝刘恒:彻儿,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要多跟世民学学!】

【汉武帝刘彻:哦,好的,我都记下了!】

【王忠嗣原名叫王训,在他九岁时,父亲王海宾在大唐和吐蕃的一场战役中为国捐躯,当时,李隆基特意把这位忠良之后接回宫中抚养,亲自为他改名忠嗣,并时时以霍去病的英勇事迹来勉励他——可惜,听着英雄的故事、抱着满腔报国热情的王忠嗣长大后,他那位英明的天子养父,却渐渐地消失不见了……】

【天宝四年,兼任朔方、河东、河西、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的王忠嗣,威震四方,边境安宁,但是,此时愈发好大喜功的李隆基,命他拨军攻打吐蕃石堡城,王忠嗣打仗虽然厉害,但他很珍惜将士的性命。】

【他认为军士经过多年奋战,早已人疲马惫,而对方又以举国之兵坚守石堡城,就算侥幸攻下来,大

唐也要损失数万将士的性命,不如先休兵秣马,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击——】

【李隆基虽然没再说什么,但暗地里大为不悦,这让如今在朝堂一手遮天的李林甫逮住机会,对王忠嗣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他指使人上奏,弹劾王忠嗣畏战不听军令、只愿意侍奉太子的谗言。李隆基大怒之下,召王忠嗣进京三司会审,三司官员在李林甫的授意下,对他进行严刑拷打,并称其按律当斩。】

【此时,颇得李隆基看重的哥舒翰,只身奔赴京城为王忠嗣伸冤,李隆基拒绝了他的求情,执意要杀王忠嗣,哥舒翰长跪不起,恳求皇帝收回自己的官爵来抵王忠嗣一命——】

【最后,李隆基不知是想起与王忠嗣多年的情分,还是担心军中将领不服会引发骚乱,终是饶了王忠嗣一命,剥去他一切军中职务,贬为汉东郡太守…开元八年,这位所向披靡一生忠良的将军,突然暴毙于任上。】

【后来,李隆基命哥舒翰攻打石堡城,结果跟王忠嗣判断的一样,城是攻下了,但唐军损失数万

人,当然,李隆基是不会在意那些将士性命的——至此,安禄山面前最大的拦路虎,就这么被李隆基给亲手清理了,六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后人有一句话叫‘王忠嗣不死,安禄山不反’…】

李世民倏地起身狠狠一掌劈在桌上, &34;混账东西!他是不上战场,不知良将有多难得!如此一位堪比李靖的忠良将才,就被他生生毁了!身为将军,不能战死沙场,却死于自家君主手上,悲乎!哀乎!&34;

尉迟恭和程咬金气得目眦欲裂,李靖捏紧了骨节泛白的拳头,物伤其类,秋鸣也悲!

魏征怔愣半晌,喃喃道, &34;区区这般小事,就猜疑至此,怒到自毁长城,看来那位君王对自己的儿子依然不信任呐…&34;

【讽刺的是,王忠嗣死后三年,那个得到李隆基盛宠的宰相李林甫也死了,一开始,李隆基以极其隆重的礼仪将他入殓,为他操办了盛大的丧礼…然后,早就痛恨李林甫占着宰相位的杨国忠勾搭上安禄山,合谋诬陷他联合突厥投降的将领阿布思谋反。】

【这一回,还没下葬的李林甫也尝到了这位帝王的薄情——他依然懒得去求证,几乎是立即就下诏:把李家抄家除爵,开棺取出自己赏赐的紫衣金鱼袋,把李林甫是尸身丢进一个简陋破棺材,扔到了长安城外乱葬岗】

【从此,杨国忠走上了权倾天下的人生巅峰,他是大唐帝国的宰相兼吏部尚书,同时身上还有四十多个职位,大肆打压异己进行朝堂大换血…这时,李隆基突然觉得没让干儿子安禄山当宰相,着实太委屈他了,于是召他进京赏赐金银财物,加封他为左仆射、兼任御马总监、全国牧马总管,安禄山临走时,李隆基还把身上的御袍脱下来披在他身上——】

【当然啦,已经完全丧失智商的李隆基想不到,自己这位手握三镇兵权的干儿子,根本不稀罕这件御袍,人家要的是天天穿龙袍!】

开元年间的李隆基看了一眼依然昏迷不醒的武惠妃,沉声道, “传下去,以最快速度把安禄山和他的同党抓来京师!&34;

天宝年间的李林甫,眼中射出狠毒的光,安禄山,杨国忠,你们竟敢在老子身死后,这般陷害我!

他抬头对李隆基道, “陛下,要不要把安禄山抓来…”

李隆基半闭着眼,不耐烦地挥挥手, &34;诶!神画中关于朕之事,怎能当真?莫非你也认为朕是胡亥那种亡国之君?再者,朕对禄山有知遇之恩,他向来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绝不会背叛朕!”

李林甫心里p,陛下啊,仙人所说之事八九不离十,王忠嗣才是绝不会背叛你的那个,而安禄山迟早是真的要反啊,看来您确实老糊涂了!

天幕中画面一转,温暖的骊山华清宫,水汽氤氲,李隆基正和杨贵妃在温泉池里嬉戏玩闹,轻纱罗账外,高力士急冲冲跑来大呼, “陛下,不好了!不好了…安禄山反了!”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集结手下15万兵马和契丹、室韦等异族5万余党部队,领军20万在范阳起兵,而这时李隆基还在华清宫泡温泉,面对雪片般的战报,他选择了视若罔闻,甚至认为是嫉妒安禄山的奸臣在造谣】

【直到十一月中旬,他才在大臣们的催促下,召集宰辅商议御敌事宜,人人忧心忡忡之时,杨国忠却喜不自胜,他认为这趟终于可以挤走安禄山,自己马上就要变成李隆基独一无二的心腹宠臣了!于是,他兴高采烈站出来拍着胸脯保证, &39;臣请命,保证不出十日就能平息叛乱!′——】

【李隆基喜不自胜,朝臣们虽然并不信他真能十天就平叛,但大家都安慰自己——这一趟,大唐以前会像以前的那些危机一样,总可以熬过去的,可他们没想到,眼下大唐军中最

耀眼的三颗将星,竟无一人能抵挡叛军的铁蹄…而原因,依然在李隆基】

贞观君臣的心都揪起来了,我大唐,到底会因为这趟节度使的叛乱,变成怎样悲惨的人间地狱?难道就此亡国了吗!

【仅仅一个月,安禄山的大军就攻破河南,来到虎牢关准备朝洛阳进攻,驻守此处的是大唐名将封常清,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手上只有临时募集的六万业余士兵——是的,这时期大唐最精锐的部队,在各地驻守藩镇的节度使手上…而虎牢关,也从李世民一战定中原的龙兴之地,变成了唐朝京师洛阳的沦陷之地。】

【仓皇败逃的封常清知道大势已去,只能和另一位名将高仙芝一起,改变作战计划,退守地势险峻的潼关,拦住叛军前进的步伐,可惜——在宦官边令诚的谗言下,李隆基以‘不战而逃、擅自行动、违抗命令&39;的罪名,命人将二人将就地斩首!】

秦始皇心中一沉,两军交战之时,他竟自断臂膀?世民与朕皆是何其不幸,满腔雄心,却后继无人!

刘邦气得狠狠一拍吕雉的大腿, &34;猪!要老子说这李隆基就特么是猪!&34;吕雉忍痛蹙眉, &34;陛下不必恼怒,神画中这位是大唐皇帝,并非我大汉之事…&34;

刘邦再用力一拍她的大腿, “老子把李世民当成我的亲儿子啊!他大唐的事就是我大汉的事!气死我老刘了!&34;

刘彻把案桌捶得咚咚响, “狗屁玩意!辣鸡!你不鼓励士气守住京师,反要听信谗言斩将于阵前,长叛军志气灭唐军威风!老子怀疑李隆基也特么是间谍!&34;

李世民木然看着殿下神情激愤万分的群臣,一股凉气直往天灵盖冲,他颤抖着手发出一句,

【唐太宗李世民:李隆基,你到底是何人伪装的李氏子孙?与我大唐有何仇怨?为何要害我大唐子民?】

李治握着武则天的手也在颤抖不已,他忍着悲痛宽慰父亲,

【唐高宗李治:耶耶别气!我们大唐不会有事的!】

年轻的李隆基满腔怒火,老年的朕,恐怕是被贼人借尸还魂换了芯子!他厉声道, ”马上把叫边令城的全抓来砍了!&34;

年老的李隆基凑近面前的小屏幕认真看了半晌,摇摇头, “假的,这些都是仙法幻境!”

【很快,李

隆基命哥舒翰领兵二十万,顶替被斩的高仙芝二人,前往潼关征讨叛军,带病上战场的哥舒翰判断——手下这群乌合之众如果要硬打,肯定打不过安禄山的精兵,但潼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只要坚守不出,就能阻挡叛军前进的脚步】

【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这时安禄山在洛阳忙着称帝,而河北有颜真卿、颜杲卿兄弟召集英豪反抗叛军,河东有崭露头角的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此时只要潼关不丢,京师无虞,朝廷就有可能从防守转为反攻,一扭战局】 (2)

【殊不知,世间万物总是相生相克,安禄山最得力的将领史思明从没想过,奄奄一息的唐军,竟会横空出现一个让自己日后闻风丧胆的将领——李光弼。】

【八面威风的史思明被被李光弼打得接连一个多月不敢再出战,很快,郭子仪和李光弼合军,率百战之师朔方军在常山,与叛军展开了规模最大的一趟会战,唐军大获全胜,叛军史思明和蔡希德一路溃逃,唐军收复河北各地,唐军振奋不已,叛军人心惶惶——】

【但是,我们说过,李隆基是什么人?他是一个擅长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的人——】

— —

【此时,他听信杨国忠的谗言,认为哥舒翰坚守不出是不想迎敌,接连下诏逼迫哥舒翰出关迎敌-毫无悬念的,这支完全不是专业叛军对手的唐军被打败,哥舒翰被俘后投降叛军,潼关失守】

【刚刚被郭子仪和李光弼以连连大捷振作起来的士气,随着潼关的沦陷,又迅速陷落了下去——潼关不只是一座地理位置上的关口,也是人心进退的关口,潼关失守,京师长安不保了!几乎一夜之间,河东、华阴、冯翊、上洛各地官兵闻风而逃,守卫京师的守军从四面八方跑路了…】

【而李隆基很快做出一个前无古人的决定:他也要跑!】

李世民呆呆看着画面,良久无语,长孙无忌心急如焚,忙上前呼喊了他好几声,完全没有反应!长孙无忌只好扯高嗓音喊, “陛下!”李世民回过神来,木然看向他, &34;京师沦陷,天子逃亡?这是朕的大唐吗?&34;

长孙无忌想劝他,只是还未开口,泪已簌簌垂下,大唐社稷,竟然在陛下的孙子辈就要走向衰落了,才四代人啊!

太极殿一片抽泣之声,尉迟恭咬着牙吼道, &34;哭什么哭!只恨我等不能去那个时空,

杀他个鸟的痛快!安禄山?史思明?什么狗屁玩意!&34;

魏征的声音比寒冰还要冷上几分, &34;那位玄宗陛下,也是个狗屁玩意!&34;

秦琼无力地看着画面,眼中已有泪花在打转,这是我们和陛下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啊!你一个无道昏君就这样拱手送了别人!

【宋太宗赵光义:哈哈哈哈李世民看到了吗,你家皇帝真特么史上最窝囊的!皇帝还跑路,说出去都丢人!】

【秦始皇嬴政:呱噪!】

【汉高祖刘邦:你特么这就不厚道了!】

【汉文帝刘恒:此事是那李隆基无能,与我家世民何干?】

【汉景帝刘世民:哼,有些人不说话就会变哑巴!】

【汉武帝刘彻:赵光义,想找死吗?老子倒想看看你家儿孙是怎么输给鞑子的!】

【宋tai祖赵匡胤:赵光义,闭上你的破嘴!】

【明tai祖朱元璋:赵光义,你连李隆基都比不上,臭嘚瑟个什么劲!】

【明成祖朱棣:太宗大大,不要伤心,后人的愚蠢无法影响你的英明!】

各朝君王们的安慰和宽解纷至沓来,李世民红着眼回复,

【唐太宗李世民:谢谢各位好兄弟!我不难过的。】然后,他以袖捂脸痛哭起来,贞观君臣无一人不涕泪连连。

【在杨国忠的建议下,李隆基决定逃往地势险峻的西南避难,天子逃亡,前所未有,为了不被大臣们阻拦,他还放出烟幕弹麻痹群臣,承诺要与长安臣民共度难关,甚至,六月十二日,他还在早朝下诏,称自己要御驾亲征抵抗叛军】

【长安城的官员和百姓做梦也没想到,他们马上就要被自己的君王遗弃,丢在这座即将被叛军铁蹄踏破的恐怖之城!六月十三日,群臣迎着报时的更漏,踏着跟往常一样的宫道来上朝时,发现-天子不见了!他带着杨国忠,带着宦官和宠妃,扔下满长安百姓,跑了!】

【六月十四日,李隆基一行来到马嵬坡驿站,禁军将领突然停下来不肯再前行,要求斩杀奸臣杨国忠,李隆基同意了——嗜血的狂欢开始蔓延开来,积怨已久的兵士又陆续拔刀杀了杨国忠的儿子和杨贵妃两个姐姐,最后,要求李隆基杀死杨贵妃——】

r /

【李隆基为平息兵士怒火继续西行,命高力士以白绫赐死杨贵妃。】

她心中一空,一痛,突然又释然了,是啊,我这一生,本就是他人手中的棋子,何时有人真心在意过我?

她木然地倚在李隆基怀中,听他絮絮叨叨地山盟海誓,心中却无比清醒地知道,假的,一切不过是水月镜花罢了。

【从此,天可汗威震四海的辉煌大唐,没了!虽幸得郭子仪、李光弼奋力杀敌,保住大唐没有亡国,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早已耗尽这个巨人的元气,至此以后,无论唐朝君主如何努力,终究再未迎来从前璀璨的光华,甚至皇帝被节度使压制,不得不依附宦官势力…】

【从李隆基这次逃亡开始,大唐国都经历六次沦陷,天子九次逃亡,最后以朱温一席毒酒,彻底终结了李氏289年江山,战火再次在中原大地四处燎燎升起…】

李治眼前一黑就要晕过去,武则天急忙扶住他,凄声道, “陛下,勿要太过悲伤,臣妾一定为陛下教育好子嗣…&34;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