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写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张九龄,是岭南神童,也是满腹经纶的状元,他早年做门下省左拾遗就以刚直劝谏被贬。】
【被贬回老家的张九龄也没闲着,他上书申请开大庾岭路,带人亲自上场勘探指挥,修了这条被称作古代京广线的梅岭古道,而后来,这条路成了宋朝躲避战乱的移民南下最便捷的大道】
【如今登阁拜相的张九龄,俨然是继宋璟韩休之后,开元年间的第三个‘魏征’——他提出的很多方针,比如,以王道取代霸道、施行仁政、轻徭薄赋,都跟魏征对李世民的建议一脉相承。可惜,这一回,他遇到的君主不是李世民,而李隆基依然会很快选择放弃‘魏征’】
【事情是这样的,张九龄和李林甫入朝后互相看不上对方,一个认为对方是不学无术的奸诈小人,一个骂对方是假正经的酸腐文人,而前者的屡屡执拗劝谏,又让李隆基早就心生不满…开元二十四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二李君臣默契地找到机会赶走碍眼的张九龄———】
【一个叫王元琰的刺史被弹劾贪污,按例应当交付三司会审,哪知,张九龄手下一个素来耿直的中书侍郎严挺之,卷入了这次案情——】
【王元琰的妻子找到严挺之哭诉,说自家夫君是被冤枉的,请求他帮忙斡旋查证——原来,这个女人是严挺之的前妻。】
【也许是出于前夫的仗义之心,也许是对前妻旧情未了,总之,严挺之明知不该出手,但还是出手了——接着,蹲在张九龄一派身后的黄雀李林甫也出手了,他命人把材料递到李隆基面前,弹劾严挺之和上司张九龄徇私枉法。】 (1)
【李隆基面上怒气冲冲、心中大喜过望,顺势夺走张九龄的宰相之位,这一回,他半分颜面都不想留给,这位被后世称为开元最后一位贤相的臣子——那一天,他在贬黜张九龄的同一份诏书上,任命李林甫为中书令取代张九龄打脸!这还没完,很快,他又以张九龄举荐的周子谅胡乱弹劾毁牛仙客为由,把张九龄贬去荆州当刺史】 (2)
魏征面上冷笑连连,心中不免在暗暗感慨,看来看去,这天下,像李二这般能长久容得下我魏征的皇帝,确实不多……
话说,老夫以后再劝谏的时候,要不要对李二温柔一点点捏?
李世民怒拍桌子, &34;接连送上门三个魏征他都不要,他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臣子?朕的魏卿如此妩媚,李
隆基果真是瞎了眼!&34;
魏征顿时老脸悄悄一红,陛下,你倒也不必这么夸我…
【讽刺的是,这时的李隆基还不知道,十多年后,在仓皇逃往蜀中的路上,自己会泪流满面地想起这个曾经深恶痛绝的人,而且那时的自己,会派人前往曲江墓前祭拜他,追赠他为司徒——】
【因为,开元二十三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手下的大将安禄山贪功冒进,导致唐朝与契丹的战役失败,当时张九龄上书一再提醒他,安禄山此人眼神飘忽,面相奸诈,心不在大唐,日后必成大患,应当按律斩杀】 (3)
天宝年间的李隆基一把推开杨贵妃,朕逃亡蜀中?安禄山?张九龄当初是提醒过朕,说安禄山要造反,难道这竟是真的?
高力士想到前些日子,安禄山刚送给自己的一大堆奇珍异宝,忙劝解道, &34;陛下,安将军对朝廷,历来是有口皆碑的忠心耿耿啊!再说了,这仙人此番盘点全在诋毁陛下,您的功劳比太宗皇帝还要强上许多,老奴想着,恐怕是仙人弄错了…&34;
李隆基一想也是如此,既然自己不该上此名单,想来神画提及安禄山之言也是假的,张九龄那老匹夫,朕会怀念他?可笑!
他搂着杨贵妃重新坐下,在靡靡的丝竹声中,愉快地打起节拍来。
开元年间的年轻李隆基,看着画面中老态龙钟一脸颓废的自己,心情同样十分复杂,那个自己,到了晚年竟会昏聩到这种地步么?
朕自登基便有凌云志,誓要争当大唐唯一能比肩太宗的皇帝!
他冷声道, &34;来人!召张九龄进京!再派人去各地军中,找到所有名唤安禄山之人,尽数押来!&34;
【李隆基趁机羞辱张九龄一事,让朝中大臣敏锐地察觉到,昔年那位锐意进取、虚怀若谷的大唐皇帝已经消失了——从此,大臣为自保再无人敢直言劝谏,至此,李林甫成了大唐唯一一位终身制宰相,在他十九载为相期间,李隆基也朝着骄奢淫逸的道路越行越远】 (4)
【客观地说,李林甫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心机深沉,手腕狠辣,似乎天生就具备政客天赋,将朝堂权术玩得炉火纯青,连安禄山这种称霸一方手握重磅的节度使,在他面前也时常被震慑得冷汗涔涔…总之,比起杨国忠那个一无是处的草包黑心宰相,李林甫简直被衬托得像一
朵白莲花】
杨贵妃不由得一愣,关我堂兄何事?
李隆基暗道,朕有林甫在,天下有何忧?杨国忠?朕虽宠爱玉环,倒也没糊涂到那个地步…李林甫暗暗打了个寒战,拿自己来衬托杨国忠的蠢?回头贵妃娘娘枕头风一吹,恐怕
他忙扑通跪下表忠心, “陛下,臣所思所为,绝无半分私心,全是为了陛下和大唐啊,臣对国舅大人亦是万分敬仰!&34;
李隆基笑着弯腰把他扶起来, &34;诶,林甫快起来!林甫啊,别担心!君之于大唐,如李斯之于秦王,你是为朕冲锋的利刃啊,朕岂会怪罪于你?&34;
【以张九龄的黯然离场为标志,李隆基迈入人生第二阶段,正式开启发疯的旅程——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张九龄被贬离开长安的第二天,五十二岁的李隆基以&39;意图谋反发动叛乱&39;的罪名,下诏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全部贬为庶人】
【在他的三个儿子震惊不已的时候,第二道诏书来了——这位大唐天子觉得,仅仅断绝天家亲情,还不足以发泄他心中的怒火,于是下令将三人全部赐死!李隆基以一己之力,创下一日杀三子的帝王吉尼斯纪录】
李世民的手渐渐颤抖起来,一日杀…杀三子?他拍桌起身怒喝道, &34;世间岂有这般当父亲的!&34;年轻的李隆基也虎躯一震,一日杀三子,朕岂不是连刘彻都不如?【汉高祖刘邦:我去!世民呐,你这孙子比我这孙子还混蛋!】【汉景帝刘世民:小猪,爹先给你道个歉,你不是最混蛋的一个,多多少有点欣慰了!】
【汉武帝刘彻:瞎,说这些做啥?我家李大哥一定气坏了,李大哥,记得接点仙露来喝,别被这种狗东西气坏了身子!】
【宋太宗赵光义:要我说,他李世民一世英明有个屁用,生了一堆窝囊废和蠢货!】
【明成祖朱棣:呵呵送给你!】
【唐高宗李治:敢骂我耶耶和大唐君主!你算个什么货色?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收回、最后还被鞑子抢走河山的宋朝皇帝对吧?谁给你的勇气嘲笑我耶耶的?窝囊!】
【唐皇后武氏:就是!凭什么把我家陛下也骂进去!呵呵,要我说,你们宋朝的tai祖皇帝竟然是你哥?让我猜猜,是你哥生不出
儿子?还是想学草原部落兄终弟及?噢,对了,还有一个可能,莫非你是杀了侄子篡位的?呵呵。】
【明tai祖朱元璋:啧啧,这婆娘脑子确实不一般!】
【宋tai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哥!别听那臭女人挑拨!我发誓,当年是你夸我文武双全、可托起大宋的明天,亲自在百官面前下诏指定我为储君的!弟弟真的是历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不信你问赵普!】
赵匡胤看着面前素来最信任的亲兄弟和赵普,心中的狐疑越来越深,朱家那父子二人,经常在暗示自己什么?
而且,那个时空的自己并未看到神画预言,为何会把皇位传给光义?明明朕一直打算让昭哥儿再多历练几年
【让我们来看看,同样迈过50岁门槛的李世民在做什么——贞观二十三年,春旱,三月份终于降雨,李世民下诏要与百姓一起庆祝,五天后,他拖着被多年征战和勤政累垮的身体出宫,看到百姓夹道庆祝,悲伤地对长孙无忌说,自己还有很多政策来不及实施,可惜老天已经不给他机会了】
(5)
贞观群臣看到这里,顿时有不少人开始抬袖偷偷拭泪,古来天妒英才,此言不差啊!
长孙皇后心神俱碎,搂着孩子们哭得泪流满面——陛下,你为大唐付出得太多,为自己考虑得太少了
虽然从没见过面,但一心想跟李世民当兄弟的刘彻,此时也不顾大臣们诧异的眼光,伸手揩了揩眼泪,喃喃道, &34;李大哥,为什么除了我,好人总是命不长啊?&34;
李治想起那些年与父亲相互依靠的岁月,也不禁悲从中来,抱着武则天痛哭不止。
【也是这一年,圣宠不衰的武惠妃骤然去世】
武惠妃原本正在高兴,圣上为她的瑁儿扫清了障碍,眼看他们爱情的结晶就要登上太子之位了…此刻却见到画面中形容枯槁、奄奄一息的自己,懵了!
此时,她和李隆基已分不清,神画内容到底是真是假,但二人终是悲从中来,相倚垂泪不止。
李隆基搂着她,情深义重道, &34;娘子,你放心,朕心中你是最重要的,若你万一真的不幸芳年早逝,朕此生,定不会再纳旁的女子进宫】
br /
【武惠妃永远想不到,她和李隆基二十年的帝妃恩爱,她为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铺的路,在自己死后尽数化为云烟…李隆基因为她的离去,悲伤过度,下令遍寻天下绝色入宫,以排遣心中悲痛…】
被李隆基搂在怀中的武惠妃身躯一僵,尽数化为云烟?遍寻天下绝色进宫?李隆基冷嗤道,惠妃乃朕平生最爱,若她果真早早离去,朕如何还有心思寻花问柳?
【武惠妃原本以为,子凭母贵,最得李隆基喜爱的儿子李瑁,接下来会顺利成为太子。没想到关键时刻李隆基犹豫了。首先,李瑁序列十八,在他前面还有一位三皇子李屿;其次,李隆基一日杀三子,心中后悔不已,暂时不想立太子】
【这一拖,就拖到武惠妃猝然离世,李隆基悲伤之下,把情感寄托到陪伴自己多年的高力士身上—一毕竟,他曾亲口说过‘力士当上,我寝乃安’。在高力士‘推长而立’的建议下,李隆基选了李屿做太子,而他的感情生活,也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惠妃全身血液骤然变得冰凉一片,三皇子李屿!竟然不是我千辛万苦养活的瑁儿?圣上的感情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