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收到,多谢兄弟们的好意!】
【秦二世胡亥:嘿嘿,你大唐都要二世而亡了,还找什么神医!等死吧!】
胡亥如今刚坐上皇位没多久,每日左拥右抱,肆意纵情好不惬意,直到他看了两天莫名其妙出现的天幕,怒了———
我呸!什么狗屁干古一帝!除了我父王一统六国勉强算得上,其他两个都是什么狗屎!等我先玩一段时间再放大招把匈奴全砍光,羡慕死你们!
那些人真是不知所谓,净在神画里忽悠父王,说什么大秦要亡国,呸!一群红眼病!老子优秀的子孙血脉
,至少能为大秦延寿万年!
不过,出于某种做贼心虚微妙的心理,他这两天并不太敢跟风发言…
直到这会儿,看到那个被神画吹得很厉害的李世民要二世亡国,他才忍不住想嘲讽几句,反正如今天高水远,父王又不能把他怎么样!
秦二世胡亥?他看着屏幕上显示的这个名字沉思起来,什么意思?莫非,父王是开创大秦基业的始皇,我是延续大秦万年威风的二世皇帝?哟,仙人对我的评价也很高嘛!
屏幕中安静了几秒,接着信息轰炸而来,
【汉高祖刘邦:我去!这个蠢货也在这里?感觉拉低了我们兄弟的档次!】
【汉文帝刘恒:鲜廉寡耻之人!】
【汉景帝刘世民:呵呵,今朝长见识了!】
【汉武帝刘彻:敢来嘲笑我李大哥!是赵高给你的勇气吗,废物!】
【汉光武帝刘秀:呵呵,猪都敢上街溜达了!】
【汉武帝刘彻:你是哪个?有病啊!】
【汉光武帝刘秀:哦哦,老祖宗不好意思,误伤你了!我的意思是胡亥是猪…】
【汉武帝刘彻:闭嘴!】
【隋文帝杨坚:胡亥脸皮之厚,令人叹为观止!】
【唐高宗李治:胡亥?什么玩意?亡国?我怎么会把我家耶耶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亡国?倒是你爹秦始皇该把你抓来大卸八块!】
【唐玄宗李隆基:祖父说得对!我大唐岂是那种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可笑!】
【明tal祖朱元璋:李隆基!你小子赶紧找根麻绳自裁吧,再活下去跟胡亥也没太大区别!】
【唐玄宗李隆基:姓朱的你谁啊?信口雌黄!】
赵高麻木地看着屏幕上神奇滚动着的字,心乱如麻,完了,全特么完了!谁知道还有一个已经成功登基的胡亥在这里等着!神画,你害我!
李斯见众人嘲讽自家公子,岂不是代表他们看不起横扫六国的大秦?他气得直发抖,
【秦丞相李斯:放肆!你们也是堂堂帝王,竟然追着我家小公子嘲讽,成何体统!礼法何在!】
【秦孝公赢渠梁:敢问各位,寡人这位子孙究竟做了何事?】
【秦昭襄王赢稷:他是政儿的儿子?秦
二世?莫不是他为效仿政儿一统六国之功绩,与那叫赵高之人联手将六国之人又屠杀了一遍?所以被称作大秦第二世铁血帝王?】
六国君王一听,那个气得啊!他们愤怒而疯狂地对赢稷和胡亥发起人参攻击,秦国欺人太甚!可耻可恨!
【宋tal祖赵匡胤:铁血帝王?哈哈哈哈我大宋皇室随便抓个子孙出来都比他铁血!】
【明成祖朱棣:呵呵,你是挺不错,可惜,你赵家儿孙倒真不比胡亥差,劝你一句,防火防盗防星星。】
【宋ta祖赵匡胤:啥意思?我听不懂!】
【明成祖朱棣: 咦,显示不出来?】
【明tal祖朱元璋:等等,朱棣!你是我老朱封的燕王朱棣?】
【明成祖朱棣:你是?不好意思你认错人了,告辞!】
章台宫中,群臣俱是疑惑惶恐不已,陛下不是刚立了扶苏公子为太子吗?为何秦国的第二位皇帝会是胡亥公子?
赵高哭丧着脸咚地一声跪到地上,&34;陛下啊,请陛下明鉴啊!臣蒙陛下恩惠提拔,有幸留在小公子身边教他断案判狱,日日夜夜感激涕零!臣对陛下自是一片赤胆忠心,绝不会联合小公子做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啊,请陛下不要听后世之人胡言乱语!&34;
秦始皇从看到“秦二世”这几个字开始,心就渐渐不安起来,二世?按理说,若是二世明君,后世帝王为何会这般轮番出来嘲讽他?那这二世之意…不,绝不会如此!朕的大秦少说也有上干年!
他目光幽微盯着赵高,&34;大逆不道之事?赵高,朕很好奇,胡亥是如何当上皇帝的?&34;
赵高知晓陛下待人一向宽厚,悄悄伸手透过衣袍往自己大腿掐了一把,用力挤出几滴眼泪来,情真意切道,“陛下,那是另一时空之事,臣…臣也是头一回听闻啊!想来,此人是与胡亥公子同名同姓之人也说不定…”
李斯方才只顾着维护自家陛下的崽,倒忽略了胡亥二字前面的&34;秦二世&34;,此时他听完赵高之言,定睛一看,也是大惊失色!
胡亥公子在那个时空怎么当上大秦皇帝了!陛下不是立了扶苏公子为太子吗?怪哉!
秦始皇面无表情道,“同名同姓,连国家之名都叫大秦?这样的巧合,朕倒从未见过!”
他伸手利落发出一条弹幕,
【秦始皇赢政:胡亥,你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秦二世胡亥:父王,是您说每日要改一百二十斤奏章,秦王这位置坐起来实在太累了,特意逼着孩儿禅位,让孩儿帮忙分担的!】
【秦始皇赢政:朕会偷懒怕累?还逼着让你分担?扶苏呢?】
【秦二世胡亥:父王,您不知道,扶苏兄长爱上求而不得的女子,心灰意冷下看破红尘,扔下大秦的重担云游四方去了,所以父王才逼着让我接下重担的……】
【秦太子扶苏:胡亥,对不起,辛苦你了!那个时空的我竟然这般自私不懂事!】
【明tal祖朱元璋:呸!我老朱往日只见过脸皮比城墙厚的,还是第一回见到脸皮比塔楼还厚的!】
【唐太宗李世民:政哥,他在骗你。】
【秦二世胡亥:父王,孩儿还有三百斤奏章没批…唉,好辛苦,先不聊了!】
历朝君臣纷纷打出【666】,往自己脸上贴金你真行!
秦始皇压下满腹狐疑让赵高起来,抬头迎上扶苏愧疚的目光,见他呜咽道,“请父王原谅那个时空孩儿的不孝不悌!身为长子,上不能为父王分担国事,下不能尽到兄长的职责,让扶苏年纪轻轻就要每日批阅三百斤奏章的重担…父王放心,孩儿知错了!”
秦始皇揉了揉眉心,三百斤?他?一听就是鬼话!一个两个的,都让朕不省心!朕的儿子为何无一人像刘彻和李世民!
【好的,我们现在来盘点最后一位千古一帝…】
这时,还没被点到名的帝王纷纷摩拳擦掌,满怀欣喜地紧张期待起来,下一个千古一帝会不会是我捏?这可是最后一个名额呀!
唐玄宗李隆基面带微笑,自豪地想着————朕自即位以来励精图进,知人善任,大兴改革弊制,抑制豪强兼并土地,大开商市贸易,不但延续了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还开创开元盛世之挥煌,一路开疆拓土,国库民众俱富足,万国趋洛阳朝拜,这个干古一帝,非朕莫属!
宋太宗赵光义微微翘起嘴角,满脸骄傲————朕一登基就率大军御驾亲征讨伐契丹,高梁河一战虽身中两箭,仍然身残志坚坐驴车一路狂奔回到京城,成功没被契丹人抓去俘虏,成功维护了中原天子的威严!朕既有秦始皇一统河山
的志向,又有汉武帝攻打匈奴百折不挠的勇气,更有唐太宗拒绝泰山封禅的谦虚,这个干古一帝除了我,还有谁人配得上!
宋徽宗赵佶放下画笔,矜持地笑了笑——四个名额,秦皇汉武以武功著称于世,唐宗早期虽以武功起家,终是以文治名扬天下,接下来,该选一位才华横溢的帝王了吧?朕不但绘画一流,还独创瘦金体,比唐太宗模仿王羲之的飞白体好看多了!朕还开创了汝窑天青色的顶级审美……这个千古一帝的名额,谁配与我相争!
众位帝王都在暗暗浮想联翩之时,只有朱元璋稳如泰山,想都没敢想这名额能落到自己头上。
老朱暗道,始皇帝虽是秦国落魄王子,但人家好歹也是个王子;刘彻那小子运气极好,刚一出生他爹就当上皇帝;李世民虽然没有出生于皇家,但人家的爹是世袭的国公爷…
总而言之,他们都是贵公子!想来仙人评选功绩也是要看门第出生的,世间帝王这般多,我一个爹娘饿死没地埋的穷苦孤儿,肯定选不上这千古一帝,我老朱就看看热闹羡慕羡慕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