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七自已想的话,她直接道:“太子殿下是要与五皇子殿下、公子达成共识,来演一场兄友弟恭的好戏。”小七道:“哦,那演这出戏,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亏得小七脑子对权术不熟,倒是对自家人心心念念的,一句话便露出小七的本心。小二对此很满意,因着小七愚钝而起的心火也下了下,语调平稳地再解释道:“具体什么好处,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除了第三方,我们五皇子一派及太子一派至少会在抵达央天府地界之前,相安无事。”、第三百七十八章知县到访2第三方是谁,小二没有明说。可小七也没彻底是个蠢人,她还是晓得这第三方便是指皇帝一派的。听小二这样一说,她好像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戏演好了,从德安县一路到央天府地界的松水县便会一直平安稳妥,再没什么乱七八糟的刺杀小七总结道:“这是件大好事”小二听小七总结,想着应当没事了,可一转又听小七问道:“那公子为何不去见那个周海川知县呢”周海川是个中年发福的胖子,矮矮的并不高,又一身肥肉,走起来一摇一晃的,下个楼梯就怕他走差半步随时便能滚下去。他此行没有见到君子恒,很是遗憾,但至少他与龙琮已悄然达成了共识。即使君子恒事后有什么意见,他想着君子恒也不敢撺掇龙琮反悔。他也不笨,明明得报君子恒与龙琮皆回了客栈,怎么他一到君子恒会不在他想到了其中的缘由。可没什么关系,这并不会妨碍到他执行龙琅这位太子爷的命令,效果也不会因此而大打折扣。相反地,他完成得相当漂亮。龙琮面上淡淡,但他知道这位五皇子殿下其实也是个深藏不露的主,不然怎么可能突然间就攀上了君家这棵大树连龙琅都费了不少心力,也无法说服以君子恒为代表的君家投到太子一派的阵营里,可悄无声息的,龙琮做到了。如若周海川知晓了君子恒与龙琮结盟的缘由,晓得了明家满门冤屈是二人结盟的重要扭带,并没有其他旁人所想象的复杂缘由,大概他便会晓得其实是他高看了此时的龙琮。龙琮往后会如何且不计,但以现今的龙琮,周海川确实是高看了周海川此番来之前,便料定了龙琮定然会同意并接受他代表着龙琅的好意。毕竟兄弟再斗得怎么狠,还不是为了京都里的那一把尊贵的龙椅。而现如今那把椅子上还坐着一个人。这个人是天下之主,更是龙琅、龙琮兄弟俩的亲生父亲皇帝需要平衡,而他们兄弟俩则需要保存实力,禁止不必要的两败俱伤。君子恒能想到的。龙琮不一定能全想到。但周海川能想到的,龙琮绝对想得到,甚至比周海川想的还要更多,更全面。周海川走后,龙琮让小喜子去请君子恒过来他的房里议事。君子恒一在上房里坐下。龙琮便急急问道:“青云哥,你为何不见周海川我已暗下应了他,一路到央天府,我们双方皆会平安无事,互不干扰,一同演一出好戏”君子恒轻笑道:“殿下做得很对,并无不妥,既然如此,周海川见不见我,其实已不再重要。”龙琮叹道:“他走时很失望。我就怕他生出旁的心思来。”君子恒淡淡睨了龙琮一眼,龙琮一个激灵,忙又道:“也非是我沉不住气,更非信不过青云哥就是、就是我那二皇兄可非省油的灯此次央天府之行正是他对我下手的最好时机”君子恒默不作声地收回目光。他心中暗叹,终归年仅十八的龙琮还是这一两年来方初涉权术的皇子,岂能是年长龙琮七岁的龙琅的对手何况龙琅心志坚定,有勇有谋,又极会拉拢人心,若非心术不正,好色残暴。实是众皇子当中登上九五之尊的最佳人选。见君子恒还是没说话,深知其对他的失望,龙琮不禁面显愧色:“青云哥,我、我让你失望了吧皇权之战方将开始。我却在前锋便失了蹄,自乱了阵脚”君子恒截断龙琮的话,意味深长道:“殿下言重了,殿下并非真愚钝之人,不然下官也不会选了殿下为主,可殿下心中也要有足够的底气方可。倘若一个小小的周海川便能使你乱了阵脚,那莫说往后的大战,就是央天府之行接下来的各种小战,殿下又当如何下官不是不可为殿下当那过河的卒子,只是殿下以为下官又能过得了几回的河”龙琮听君子恒连下官的自称都出来了,明白君子恒这回是真的动了气,只是还好,这气似乎并不大。他不禁想着,这个时候白青亭在的话,那该有多好只要白青亭在,他软软地喊上一句嫂子,不必等白青亭替他说话,他的青云哥便会先原谅了他。真是失算应该一并将白青亭请过来才对君子恒见龙琮低首垂帘,一副沉思自省的模样,不由也起了身:“我的不出现,只是为了让周海川摸不清我的想法,正如殿下现今也摸不清太子殿下的想法一般,殿下会因此而着急,那么周海川也会。周海川回去之后,必定会好好往深层想一想,倘若他想不通,那他行事必有所顾忌,即便他求救于太子殿下,那么殿下认为太子殿下会与他细细详说么殿下好好想想吧,想想太子殿下除了与我们合演这么一场戏之外,太子殿下他还有何种目的周海川在这其中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龙琮一个抬眼:“还有目的”他一张俊容写满急色,明显他还真未想到这一层。君子恒轻嗯了声,便行了个告退礼。他一出龙琮的上房,龙琮便整个人摊在了轮椅上。欢喜二人看着这样的主子殿下,心中十分不好受。二人皆是自小跟在龙琮身边,从龙琮小时的活泼好动到后来腿残的意志消沉,再后来太医世家的君子恒出现在龙琮面前,如神诋般治好了龙琮的腿疾。而如今,龙琮已与君子恒站在了同一阵线,龙琮的担子因着他的渴望而比从前重了不知几百倍几千倍有所得必有所失,这话说得真是没错。如若没有萧婕妤那样高的期望,或没有龙琅的不容人,又或没有君子恒这样的人提出那样诱人的共进退,兴许此时的龙琮仍会安静地待在他的五皇子府里,继续他消沉的日子。锦衣玉食,安逸稳妥,只是得担着惊,受着怕。他会惊怕着有朝一日,他的脑袋便得搬家,他的母妃便会因着他的无用而断送了性命、第三百七十九章高国安1机灵的小喜子看不下去了,试着提议道:“殿下,要不奴才们推殿下到外面随意走走吧”龙琮还未应声,小欢子已阻道:“你忘了刺杀一事了殿下若是出去出了什么事的话,那该如何是好就凭你我么”小喜子不说话了,他低着头忏悔着自已的考虑不周。若非还有小字辈们相护,就凭他们欢喜二人确实非是那些黑衣刺客的对手龙琮却将小喜子的话听了进去,他宽慰二人道:“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出去走走并非不可,至少在德安县,我是再安全不过了,那些刺客在经周海川拜见我之后,必定不会再卷土重来,可真要出去么,难保又会踏入旁人的算计,我不如青云哥料想面面俱到,但我总不能拖青云哥的后腿,成了负累”欢喜二人心中疑惑。这德安县除了周海川所代表的太子一派,还会有旁人的谁龙琮能想到这一点,也亏得君子恒话中有话的提醒。德安县除了周海川,还有一位当年高居太子太傅,后来老矣而辞去官职归家颐养天年的前太傅高格。德安县人皆称高格为高老太爷,属皇帝一派。明面上他虽早已不理政事,甚至连家门都未曾踏出过半步,但他的子孙就是他的腿、他的眼、他的手。他能走到多远、看到多广,伸到多长,全凭高家子孙。高家家主是高格的嫡次子,当年明楼沉冤之后,他的嫡长子随之病逝。平日那样康健安平的人,谁也无法相信不过隔了数日,怎么就会没了呢其中有内幕谁都能想得到,可谁也没机会得到证实,就连白青亭、君子恒也未曾有过机会弄清楚其中的关节。一因着高格早在明家满门覆灭之后便辞了太子太傅之职,其时间之巧令白青亭不得不对这位高格多想了些。二是因着高格回到德安县老家住下之后。便不曾出过祖宅,只在他自已的院落待着,听闻还设了佛堂。这一点令白青亭想起了那么一句话:深之有愧,便是磕破了头拜光了佛也是枉然她没有想到她们一行人会在德安县搁置。更没想到除了刺客,第二批出现的人便是高格的子孙,还是高家现今的家主高国安。对于高格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她始终怀着一种无法理解的心情。他既然是皇帝一派的人,那么当年为何会牵扯入明家灭门一案中来他在其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皇帝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她很想知道。可她在这具身子原来的明天晴所留下的复仇名单里,只看到了高格这个名字,却看不到任何有关高格为何会成为明家灭门冤案帮凶的缘由故此番央天府之行,她明知会路过德安县,明知高格一家便在此县中,可她却从未想过此时便要了高格的命。她总得先弄清楚了缘由,方好理直气壮地下手龙琮没有出门,可周海川走后不久,高国安便寻上门来,直言要拜见龙琮这位五皇子殿下。拜见完龙琮之后。高国安更特意提了一句:“殿下,草民能得以拜见殿下,全是殿下看在家父的面上”寒喧几句客套之后,他更是直言不讳:“不瞒殿下,草民此行除了受家父之命来拜见殿下之外,家父还令草民一定拜会君大人及其夫人一面,草民斗胆,还请殿下允许”他跪了下去,在龙琮面前伏身埋首请求。龙琮这回没有得到君子恒令人先来告知一声的不见,于是他想了想便允了。高国安喜不自禁。连叩了三个响头谢过龙琮,便告退跟在小喜子后头,到了君子恒与白青亭所在的上房。一进房间,高国安向君子恒行了个礼后。君子恒便让他坐在谈,并无摆官架子。君子恒的和蔼似乎令高国安有些意外,他甚至有些惶恐,在龙琮面前他尚不会如此,可一想到自家父亲在他临出府前告戒他的话,他便怎么也放不开手脚。高国安本来可以走上仕途。凭着其父高格在朝中的门生遍生,他也必能一路扶遥直上,可他却没有。他的嫡长兄便是在朝中当的官,还是个不小的京官,可那又如何当真的需要付出性命去成全那些所谓皇族的野心时,他的嫡长兄便成了首当其冲,他也知道或者嫡长兄之死并非他心中所想象那般。当高格自辞太子太傅这样的高官厚禄之时,他便问过自家父亲,他的嫡长兄是因何突发暴病身亡的可高格只是摇了摇头,便叹着气将自已关入自已的院落。自此一晃九年,自家父亲再不曾踏出过院落。这样的父亲,令高国安想通了一些事情,也看淡了一些事情。人都死了,他还能追究什么便是追究到了什么,又不能令他的嫡长兄重新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他又有何等能力能为嫡长兄做些什么君子恒见高国安有些紧张,紧攥着的手心怕也冒出汗来了,他看了眼白青亭。白青亭早就瞧出了这年近不惑的高国安的不安,但她并不想开口,见君子恒瞧了她一眼,便会过意来,柔声道:“高员外随意,这是我与青云自京都带出来的大红袍,味道尚可,高员外不如品尝品尝”高国安并未如其父其兄从仕,而是从了商。毕竟高家大大小小百余张口怎么也得有些进项方可,高格膝下仅有两子,并未有嫡女或庶出子女,现今一子逝一子在。早年高格气愤嫡次子的不争气,不愿意与其嫡长兄一般在京都谋个一官半职,但在他主动卸下太子太傅之职后,他却万分庆幸嫡次子的明智之选。他已失了一子,高国安已成了他老来的唯一依靠。高国安不知是受了高格身为前太子太傅的影响,还是旁的缘故,他在经商路上倒是走得十分稳妥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