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记者遇上特种兵> 分节阅读 4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1(1 / 1)

时候起,开始流行签署这种协议了。”陈朗一边摇头,一边麻利地签好了字,然后正色的对三人说道,“明天除了拍摄新闻供七点的新闻直击外,还要做即时新闻。”即时新闻英文叫eakg news,即中断原有节目的播出,插播突发事件的现场新闻报道。这对记者和摄像的要求极高,因为播出流程的控制权全部在他们手里。高宇浑身是打硬仗的兴奋劲头,要用海事卫星做即时新闻,让他这个技术支持有一种去踢世界杯的挑战感。“我和邱是确认过了,我们到前线准备就绪后,就可以通知演播室,先锋卫视随时插播我们这边的战场报道。林晏和吴涯,你们要做好各种预案。高宇今晚务必检查好所有设备,确保明天的前线直击万无一失。”三人郑重地点点头,脸色中带着期待。又到十一点准备就寝,提到洗漱,林晏头很大。墨达克在六楼开放一间客房的卫生间供媒体使用。驻扎在此的媒体一共十家,大约30个人,洗漱如厕肯定要排队,更别说沐浴了。吴涯爱干净,想洗个澡,半个小时里去了四次六楼,那个卫生间始终处于使用状态。沐浴可以取消,但如厕不由人控制,男人们还可以找个地方解决,林晏就惨了,她平均要花半小时排队才能轮到解决生理需求。为了减少麻烦,这几天饮水量都没敢超过500毫升。这对在热带地区工作的人来说绝对是个折磨。林晏感慨来到乌尔达之后,他们就一直在打仗,敌人不仅是不长眼的炮弹冷枪,动荡的局势,还有各种生活上的不便。四人混居在工作间里,她还有一张单人席梦思,三个男人直接睡在地板上,还好处于热带,即使是午夜时分,气温也有20度左右,否则不生病才怪。想着第二天就要进入交战区,之前迫击炮击中道路的场景一直在她的脑海里盘旋,而且明天还要用直播的形式去解说战争场面,这种级别的战地报道也只有n,abc这样的国外电视新闻航母才做到过。“炸弹的波涛大约每15分钟席卷一次,爆炸的炽热气浪一阵阵扑面而来,黑烟从地面升起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爆炸,你可以清晰地听见振聋发愦的声音。”林晏可以倒背如流上面的这段话。1991年1月16日海湾战争爆发,三名n记者躲在摇摇欲坠的建筑物中,把话筒从窗户伸向被炮火照得通明的巴格达夜空,为全世界做了现场直播。从此即时新闻成为了大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主流报道方式。但中国媒体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实况转播战争更是从来没有过的。毫无疑问,这将是中国电视传媒的一次创举。林晏兴奋难耐又压力陡增,在席梦思上翻了几个身后,索性走出工作间,在天台上整理起明天的工作思路以及各种预案来。脚下就是有着千年历史的约鲁巴城,古城在此时显得安宁寂静,黑暗似乎暂时驱散了内战带来的斑斑伤痕。林晏给秦之岭发短信:明天要去前线采访了,还要在战场做即使新闻连线直播战斗场面,想想有点紧张。很快回复来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少校的风格一如既往的豪迈大气,不过他应该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南史陈暄传。想起秦之岭总是比喻自己是个兵痞文盲,林晏会心一笑。“睡不着”陈朗踱步而来。“嗯,马上去睡。”林晏回头,脸上洋溢着笑意,眼睛比天上的繁星还要明亮。刚才陈朗见林晏摸黑出了工作间,知道她在为明天的即时新闻担心,因为他也曾有过第一次上战场前夜的忐忑不安,所以连忙起身想找她谈谈,让她放下顾虑。可是在林晏转身的一霎那,闪过她掌中亮灯的屏幕,陈朗知道自己又晚来了一步,已经有人做了安慰工作,而且效果明显。陈朗心底叹息,柔声说道:“快去睡,明天六点就出发了。”林晏依言去睡觉,陈朗却在露台上站了很久,任凭微风吹拂着。清晨五点半,四人准时起床,洗漱完,塞了些饼干果腹,就带着海事卫星等设备,去酒店外的露天停车场和朱利叶斯汇合。谁知朱利叶斯表示交战区太危险,死活不肯去,除非把价钱加到150美元。坐地起价的行为让人很不爽,昨天说好去前线100美元一天的。像这种向导临阵加价的事,陈朗遇到过多次,刚想讨价还价,看到吴涯朝他使了眼色。顺着吴涯的目光,他看到车子后排座位上的东西,立刻改变了主意,“今天我们自己开车,你回去吧。”朱利叶斯没想到一下子就走进了死胡同,结结巴巴道那就100美元吧。陈朗坚决回绝了他。他倒也没纠缠,带着失望走了。林晏不解的问,“干嘛让他走”陈朗面露尴尬,还是吴涯跟林晏熟,拉开后车门,从座位上拿出一个被拆开的安全套包装袋,“这哥们用我们的车去泡妞了。开着切诺基挺拉风,大概能泡到白富美,哦不,黑富美。”林晏看清楚吴涯手里的东西,哭笑不得,这个朱利叶斯学美国人什么不好,偏偏学他们的性开放。陈朗头疼,晚上回来得再找一个向导。以他的经验找到一个合适的向导就跟找月嫂一样,奇货可居。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我来开车。政府军的兵营不难找。”切诺基刚驶到停车场门口,有一个黑人小伙子走过来,伸手做了个停车动作。陈朗摇下车窗,望着外面这个穿着红色半旧外套,一脸腼腆的年轻人。“先生,你们需要向导吗”年轻人很有礼貌。“我们今天要去交火区。”“我可以去。”年轻人的英文有点口音但还算流利。“价钱多少”年轻人脸有点红,斯斯艾艾的回道:“50美元。”以为听错了,陈朗反问,“50美元”“对,对,”年轻人用手摆出个50的标志。“上车。”陈朗说。要价这么低也不知道行不行。现在也没得选择了,有一个当地向导,和政府军沟通总归要有利一些。年轻人拉开了后车门,先朝林晏和高宇道了声女士早安,先生早安,才坐到位置上。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年轻人得体的举止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在出城的路上,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名叫迪泽尔的年轻人的资料。迪泽尔战前是约鲁巴大学计算机系的大四学生,内战爆发后学校停课,他只能回家。全家有四个孩子,靠他爸爸一人养活,为了减轻负担,作为家里最大的男孩,他出来做向导,补贴家用。“你怎么知道我们需要向导”林晏问。“女士,刚才朱利叶斯离开时说的。”迪泽尔回答道。“你叫我,不用女士,女士的叫了。”这个音还是很容易发的。“好的,女士。”大家忍不住笑了,连内向的高宇都眯着眼打量迪泽尔。两派的交战区位于约鲁巴城的东边,出了城就是典型的非洲丘陵地貌,绵延的石子戈壁,偶尔有几颗绿色灌木,远处零星地散落着房屋,估计因为战火早已人去楼空。路况比他们来时的那条路更糟糕,路面到处是裂缝,坑坑洼洼,极度考验车技。林晏觉得那几块薄薄的饼干都要被颠出来了。“先生,再开5分钟就到政府军兵营了。”迪泽尔开口提醒。“你来过”“我父亲告诉我的,说出城半小时就能到,我记下了。他给英国记者做向导,走过这条路。”迪泽尔回答。虽然是菜鸟,但懂得做功课,林晏觉得这次算是找对了向导,赞赏地看了眼黑人大学生。远处隐隐传来了炮火声,越来越振聋发聩。手机响,林晏一看,秦之岭发来封带有附件的邮件。宝贝,反对派的武器都是美国人提供的,阵地战以270式227毫米火箭炮弹为主,附件里的软件是以色列人研发的“红色警戒”,写明需要关注的地区,软件会提示是否有导弹或者火箭炮正在逼近,还能提供最近的防空洞的坐标。用户名是你的名字,密码是你的生日。此外,务必向政府军要头盔,遇到炮弹袭击,它能起到保护作用。如果没有近距离交火,防弹衣不用穿,里面有很厚的钢板,会让人跑不快。爱你。看完邮件,林晏悲欣交集。这款软件一看就是国外军队用品,不知道秦之岭花了多少心思,托了多少人才搞定的。离她告诉他要上前线才六个多小时,他难道一夜没睡一抬眼,发现自己的眼角竟有泪溢出来,整个人却像浸泡在蜜糖里,能挤出幸福的水珠来。、战场直播林晏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伴,大家有种天下掉下馅饼的错愕欣喜。高宇更是两眼冒光,拿来她的手机,琢磨起那个a软件来。吴涯一副羡慕嫉妒恨的表情,“太他妈浪漫了,战地柔情。天禄电视台如果评选最佳贤内助,秦之岭一定榜上有名。”陈朗从后视镜看了一眼林晏,只见她双眼水汪汪的,浑身冒着幸福的泡泡,心里不由黯淡。不过他不嫉妒秦之岭,觉得此人是个人物。“红色警戒”是以色列人开发的,n和fox费了很大脑筋也没能拿到原版软件。而他们现在却拥有了。切诺基停在政府军兵营外,刚一熄火,一个士兵就过来检查证件,另一个士兵用排爆仪器对着车扫了又扫,两人交换了个眼神,挥手放行。接待他们的是这个营区的长官,诺伊尔上尉,穿着土黄色的军装,显得很帅气,只是眼睛里充满着血丝,神情疲惫。对于中国媒体的到来,诺伊尔显得很好奇,通过迪泽尔的翻译问道:“中国人也关心乌尔达的情况”“我们和乌尔达一向友好,希望战争早点结束。”陈朗套近乎。“托你吉言。上次战乱刚结束一年都不到,谁也没想到舍瓦会发动叛乱。再打下去,乌尔达就要被自己人毁了。” 诺伊尔摇摇头说道。林晏对上尉心生好感,因为他和秦之岭一样,都是有家国意识的军人。陈郎递上四份生死状,诺伊尔看也没看就递给了勤务兵。看到陈朗面露惊讶,上尉无奈地解释道:“这种东西都是政客们的主意,记者真要死在这里,难不成他们家人会来找军队的麻烦”说的也在理,林晏对诺伊尔又添了几份好感,一看就不是虚头巴脑的人。在等勤务兵取钢盔的时候,高宇登陆了“红色警戒”a。一旁的诺伊尔瞄到了那个红色图标,吃惊地问道:“你竟然有这款软件这可是以色列人的玩意,有钱也买不到,比我们军队的预警系统都精确。”高宇给了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诺伊尔上尉也不追问,把钢盔递给他们,开始交代拍摄事宜:只能在士兵指定的区域拍摄,不能乱走,有炮弹来,就近找掩体。指了指兵营左前方,诺伊尔说道,“你们笔直开800米就到阵地了。祝你们好运,中国人”大家跟上尉道谢,准备启程,迪泽尔自信满满的请求,“先生,让我来开车吧。”陈朗非常信任地把驾驶权交给了年轻的向导。此去800米,全部是戈壁滩,而且布满了弹坑,隐约能看到旧有的车辙,但现在已经面目全非。所幸前沿阵地时不时冒着黑烟,所以大方向明确,迪泽尔开着切诺奇几乎以蛇形的路线在行驶,倒也平稳,陈朗觉得如果自己开,车子翻进大弹坑里的可能性非常大。两军交战,火箭炮乱飞,场面上绝对是好莱坞大片,随着天空中越来越密的炮弹带着火光划过,震耳发聩的炮弹声此起彼伏,除了迪泽尔,其他人都心跳加快,呼吸局促。“我的心像兔子一样蹦跶,快串出嗓子眼了。”吴涯捂着胸口。“你摸的那是胃,心脏在左上方。”陈朗想以玩笑活跃气氛,“我都上过五次战地了,但一听到炮弹声,手心还是会出汗。”“那叫条件发射,也称巴甫洛夫定律。”高宇在后排幽幽地加了一句。“我怎么想起的是牛群和冯巩的相声领导冒号呢。”吴涯突然道,“哎哟,高宇,你把陈朗比作狗了。”这下连林晏都憋不住,大笑。“条件发射对所有生物都是通用的。”技术流认真地跟文艺男解释。怕他们用中文开玩笑,冷落了迪泽尔,林晏体贴地问道:“迪泽尔,你不怕吗”“我们打了两次内战了,约鲁巴一直被炮弹袭击,已经习惯了。” 乌尔达大学生握着方向盘,一脸专注地目视前方。迪泽尔的一句习惯了让车上的中国人陷入了沉默。21岁的男孩,要是在中国,还是父母捧在手里的宝,最大的烦恼也许是和女朋友吵架了或者挂科了,而迪泽尔面临的却是即使坐在家里也随时遭遇死亡的威胁,而且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主动接近死亡。对比之下,他们愈发珍惜中国和平的环境,当然中国也是从战乱中走过来了,为了和平,多少革命先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视线能看到阵地了,吴涯打开摄像机开始拍摄。他和陈朗各带了一台手持小高清。一看到他拿出摄像机,迪泽尔马上减慢了车速。“好了,正常速度开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