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虎本人并不会打仗。擅长治理的文官,本来就应该如此。因此,吴郡这边的军事计划,就由校尉那勇制定。当然,那勇制定计划的时候,是请示了严伯虎的。那勇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强攻。那勇说,我众敌寡,宜用强。无论敌军有何诡计,在绝对强大的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孙军的人马。不过三千。自己以八千攻之,近三倍于敌。为此,那勇也没有派士兵混到枫桥县当内应。进攻的手段,就是正面强攻。进攻的日子是严伯虎确定的。选个日子而已,与具体的军事无关。严舆丧事即将办完。就在这种将完而未完的时候,吴郡的士兵出动了。由于两城相距较近,出北门十里之后,吴郡先头部队就停止了前进。进行整队。强攻军队在中间,配合进攻的军队位于东西两头。总指挥那勇在最南面。这里,吴郡的军队明显省略了一个环节,那就是辎重部队。这当然是因为距离很近的原因。吴郡士兵的整队。时间当然是比较长的。可以说,这时代除了田兰的军队,其它所有的军队整队时间都很长。这样长的时间里,有没有百姓路过看见呢从吴郡方向是不会有百姓过来的了。这是因为士兵由吴郡而出,吴郡的百姓已经知道了。知道前面要打仗,当然就要躲开了。从枫桥县过来的百姓却不知道。于是乎,百姓远远地,就看见了。百姓看见之后,通常有两个选择。一是往旁边躲开,一是原路退回。这两个选择都不怎么好。因为对面的大军人数够多,占地极广,左右绵延了将近两里。往旁躲,必须在最短的时候内跑出这两里的范围,否则大军前进,一旦发现自己,定然被射成刺猬。原路退回从短期目光看,是最佳的选择。但自己退回去的原路,原本就是大军进攻的方向。转眼之间,大军就会赶过来,因而最终效果也一定不好。没有第三种选择了。于是,遇见吴郡大军的百姓,有的往旁边躲了,有的回了枫桥县。同时,他们给枫桥县的守军、也就是孙策的士兵,带去了消息。由此可知,在这样一个年代,想要让自己的进攻具备突然的性质是多么的困难。当吴郡大军整队完毕,真正兵临枫桥南门的时候,孙策的士兵得到消息已经有一会儿时间了。那么,孙策的士兵又采取了什么样的防御措施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乎没有。孙策总共三千人,防守四道城门。由于西门行人较少,平时就两百人左右。北门和东门,各有五百军士。孙策的防御重点,原本就是南门。一千八百人,都在南门。战斗还没打起来,那些士兵在什么地方并没有全部在城墙上面。就拿南门这边来说,城门口。检查过往行人这儿,就八十个人;城楼上门,就二十个人。总共只有一百人。其余的一千七百人,只是住在南门附近,而并没有真正在南门。南门的士兵得知吴郡大军来攻的消息之后,那是肯定要去通知那一千七百人的。但是,事有不巧,偏偏这日北门那边发生了大火。大火蔓延了几十栋民房。那一千七百人全部调去救火去了。当跑去通知的士兵带回一千七百人不在的消息的时候,城门口的八十名士兵都慌了神色。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吴郡的大军开过来了。八十名士兵一见,掉头就往城里跑。就连城门都没有关闭。吴郡主攻部队接近南门,远远地看见城门的孙军士兵逃走了。前面的士兵接近城墙两百步,也就是在城墙上面弓箭射不到的地方,停下了脚步,等待命令。负责主攻的将领驱马上前,听了士兵的汇报,感觉有点不可思议。略一沉吟,将领就派出了两百士兵进城。并且命令,这两百士兵进城之后,要尽快抓几个百姓问话,想办法弄清孙军士兵逃走的真相。这么一耽搁,城墙上面的二十名孙军士兵就开始发箭了。不过,二十人的弓箭,实在是稀疏。吴郡两百士兵冒着箭雨就冲进了城内。进城之后,一个百人队分成两个五十,自两道石阶上了城墙,杀死了二十名孙军士兵。另一个百人队沿街抓捕百姓,很快就抓了三十多人。然后两队会合,又退出南门。吴郡主攻将领命令,把那三十几个百姓分开,由士兵们分头询问。很快就问完了。士兵们一一过来报告。将领这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北门火起,孙军士兵都去救火去了。“天助我也”吴郡主攻将领不由得在心中赞叹了一声。然后一声令下,大军就开进了枫桥,直扑北门浓烟滚滚的火场。吴郡负责协同进攻的另外两支队伍,事前没有确定其进攻目标。他们有可能跟着主攻队伍进攻南门,也有可能绕道去攻打东西两门。这时,他们见到主攻部队长驱进入县城,于是,也紧随其后,开进了枫桥县。主攻部队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逼近了枫桥城北的火场。远远地,就瞧见了滚滚的浓烟。稍近,就见到了乱窜的火苗以及无数救火的人影。再近一点,救火的孙军士兵发现了敌情。此时,孙军士兵手里拿的不是兵器,而是救火的东西。再加上孙军士兵原本人数要少些。于是,有人喊了一声,两千多孙军士兵不再救火了,而是往北门逃跑。吴郡大军当即发足猛追。城门当然是比较宽大的。但是,孙军两千多人在北门这儿,还是被堵了一下。这样一来,尾部的少数人,就被吴郡士兵追上了。吴郡士兵挥起了屠刀,像砍瓜切菜一样开始杀人。而孙军士兵这一边,一则因为没拿兵器,二则因为救火的时候消耗了体力,缺乏抵抗的力量。杀了约两百人之后,追与逃的距离就又拉开了。孙军士兵已经全部逃出了北门。吴郡士兵也随后追了出去。方向都是正北。正北的前方有什么,孙军士兵不知道,吴郡士兵也不知道。第二卷 第232章 孙策毒计第232章 孙策毒计正北的前方,当然是太史慈和于禁的部队。这点先按下不表。先回顾一下前面的总体过程。总体上。孙策军队南门兵多,东、北门其次,西门兵少,这样的安排是正确的。那一场火,起得真不是时候。孙策不仅把南门一千七百士兵调去救火了,而且其它三门也有抽调。因此,总体上说,孙策军队的溃败,就是因为那一场火。那场火是吴郡派人放的吗不是。吴郡为什么没有想到去放那么一场火呢是因为吴郡的人都很笨吗不是。这是因为,放那样一场火,根本就无法确定孙策会不会派兵去救。不能确定,那场火就没有了意义。那么,那场火是偶尔产生的吗也不是。偶尔地,的确会产生火灾。但一般的火灾不会有那么大。而那么大的一场火灾,时间上偏偏就在节骨眼上,哪有那么凑巧的事情这么说来,是太史慈或者于禁派人放的了不像啊。如果说郭图过来了,还有得说。但郭图分明就没来,而太史慈、于禁玩这种阴谋诡计,就有所力有不逮了。事情的真相是,那一火。是孙策放的。如果没有那一场火,孙策的士兵就不能撤离城门,就更加不会溃败。孙策疯啦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当然不是。孙策当然没疯。早在几天前,孙策住在几个城门附近的士兵都已经不是士兵了。那些人,虽然穿的是士兵的衣服,但却是平民百姓。孙策抓了百姓,换上士兵的衣服,冒充士兵。这些百姓当然是不会打仗的,一打仗就会露馅。但救火和逃跑不会。就这样,吴郡七千士兵,被孙策以那一场火为幌子,用两千多名百姓引到了城北。那两千多百姓很有可能会被吴郡士兵杀死。这就不是孙策考虑的问题了。而且,那一场大火烧掉了近百间民房。火灾的善后,孙策也不予理会。孙策认为,这就是战争的代价。当最后一名协同进攻的吴郡士兵冲进南门,跑到城中的时候,南门这边突然有了动作。真正的孙策士兵出现了。出来的孙军有一千人。这一千人出来之后,就奔上了城墙。他们是要阻止吴郡缀后的那勇那一千人吗有点那个意思。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阻断前面七千人的归路。这一千孙军士兵上了城墙之后,就将城墙上面存放的砖石瓦砾倒向了城门口。很快,就堆了一座小山出来。城门还是没有关,但城门洞却被堵住了。这一阵动静不小。前面七千人的尾巴,也就是负责协同进攻的一部分吴郡士兵都听见了。但因为队伍在城中,被街道压窄了。一时半刻的,消息还传不到将领那儿去。因此,暂时没有什么动作。一直到出了北门之后,将领才收到消息。那名将领一想。追击两千多孙军残兵,最前面就有三千人,又有配合部队的两千人,绝对绰绰有余了。于是,就又命令士兵北门入,南门出,穿城而下。到了南门,城门洞被堵了,又只好掉过头去走东门。出了东门,再绕道枫桥城的南方,就已经看不见总指挥那勇的部队了。那勇的部队本来就没有准备进入枫桥县,相当于平时所说的后军。总指挥嘛,总是要把自己放在最安全的地方的。前面主攻部队进入枫桥县,那勇得到了报告。因为阻隔,未能亲眼看见。随后,两只协同部队也压了上去,逐渐腾出了地方。那勇也将自己的一千人马往前移了移。最后,能够看见枫桥县南门了,就停下了。孙策士兵在南门倾倒土石,一是声音大,二是灰尘大。很容易就被吴郡这边的士兵看见了。士兵报告了那勇。那勇到军前驻马观看。遥望城墙之上。孙军士兵所倾倒的土石都集中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城门洞。孙军士兵想要堵塞城门洞的用意,昭然若揭。为什么孙军士兵想要堵塞城门洞呢这个时候,那勇想到了“关门打狗”。那勇早就望见了枫桥城内冒出来的滚滚浓烟。那滚滚浓烟与堵塞城门洞两相印证,那勇心头大叫不好。孙策堵塞南门,顿时就变成了堵塞四门;那滚滚浓烟,就等于孙策在城内放火。孙策定是使下诡计,诱使吴郡士兵入城,然后堵塞四门:这是要将吴郡七千士兵活活烧死在城内啊。好在自己这边还有一千人。那勇当即下令,全速前进,一定要把城门洞的那些堵塞之后移开。命令下了,队伍就动了。没走多远,忽听一声大喝:“孙策在此”孙策、韩当、凌操、凌统带着两千士兵突然从暗处杀了出来。那勇这边猝不及防,被杀了个落花流水。那勇择路而逃,却又哪里逃得了孙策早就盯住了那勇。那勇刚刚拨转马头,孙策就到了。交手一招,便击飞了那能的兵刃。当然,这里大部分原因是那勇自己慌了,小部分原因才是孙策武艺高超。孙策纵马冲过,那勇却趁机打马奔逃。没跑出几步,就被凌操迎面拦住去路。那勇略一迟疑,韩当自后面追上,一刀把那勇劈成了两半。主将死了,那一千士兵就更没有救了。原本就是一场突袭,而且还是两千伏击一千,因此,很快就被杀得只剩下几十个人了。那几十个人掉头往吴郡奔跑,而孙策这边,所有的将领却都不追了。就只有几十个步兵追了出去。这场伏击战虽然时间不长。却也不算短暂。也同样耽误了不少时候。过了这些时候,孙策在枫桥县城南面城墙上面的士兵,已经坠绳而下,赶了过来。孙策略微整编了一下队形,然后往南追出。严伯虎在吴郡等待着胜利的消息。忽有逃兵入城,说那勇已亡,全军溃败。严伯虎当时就吓懵了。八千人出击,就逃回几十个人,那孙策也太厉害了吧。本来,吴郡的城门在几十个逃兵入城之后关闭了。如果严伯虎能够保持静定的话,以留守的三千士兵及一员武将,是绝对守得住吴郡的。但可惜没有。严伯虎怕了,竟然弃城而走,往南门逃了出去。孙策兵到吴郡北门。城墙上面已经没有了士兵。孙策叫了几声,有百姓过来打开了城门。孙策就轻松进了吴郡。孙策虽然进了吴郡,但并不等于说孙策就占领了吴郡。对于孙策来说,吴郡的七千兵马可还在枫桥县北面的,随时都有可能杀回来。虽然说,孙策有守城之利。但孙策却不愿意把自己这仅有的三千人马就这么消耗掉。因此,孙策在吴郡的停留时间不长。主要就是搜寻了一下粮仓府库。金银,严伯虎肯定带走了,倒是不需要花力气寻找的。孙策补充了粮草之后,随即从南门追出。当然。孙策这时,因为士兵人少,就没有建立转门的辎重队。粮食都是让士兵随身携带的。战马本来就只有几匹。因而是有草吃草,没草吃食了。出了吴郡南门之后,孙策三千人马又分为三路。由韩当率一千人赶赴西南的乌程,由凌操凌统父子率一千士兵奔袭正南面的嘉兴,孙策自己,则率剩下的一千人马往这两个方向中间的余杭追出。这三个地方都是严伯虎有可能逃窜的地方。孙策这样的分兵,就变成了一千打三千。从数量上看,本来是不利的。但一追一逃,士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