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女主三国> 分节阅读 12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5(1 / 1)

道:“你也不弱。”这次,那人对黄忠之刀视而不见,舍命抢攻。黄忠不愿两败俱伤,收刀挡开。于是,第二回合又过了。一时之间两人战在一处。双方的战马都是世间难寻的宝马。赤兔马赤红,仿佛一团火;的卢马雪白,就像一阵风。二马扬蹄奔腾,迅疾如龙,令人目眩。马上二人,喝声如雷,战意充沛,气势盎然。方天画戟特有的血色与盘山大刀独具的青光交织在一起,铿锵之声大响,如同紧锣密鼓。两人相斗,就好像两支大军正在交锋血战。双方士兵最先是为了自己的武将呐喊助威。到得后来,就变成欣赏绝世武功的表演了。人人都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脸庞通红,青筋暴跳。人人都激动非常。蔡琰曾经看过黄忠战张武、陈孙。感觉黄忠的武艺应该跟赵云不相上下。如今在安阳这么个小地方,应该没有敌手。因而就没有去想胜负的事情。后来,听到动静,似乎与自己的预想有些出入,便带了黄月英、徐庶等人赶了过来。士兵见到蔡琰,自然往旁边让开。蔡琰到了阵前,举目一望,对面之人居然是吕布。吕布不认识蔡琰,是因为董卓知道自己的手下经常强抢民女,曾有严令,所有士卒都不得骚扰蔡琰。吕布为了表示以身作则,便没有见过蔡琰。只要知道蔡琰在某个地方,吕布就绝计不去。但蔡琰却多次见过经常招摇过市的吕布。蔡琰问旁边的士兵:“他们战了多少回合了”士兵回答:“两百多回合了吧。”蔡琰道:“待两马分开之时,鸣金收兵。”士兵听了,立即照办。见黄忠、吕布二马交错。便敲响了铜锣。黄忠一听,立即圈马回阵。吕布战了这些时,也有些疲乏了,同样回去了。蔡琰招呼回阵的黄忠休息。黄忠道:“末将惭愧。没想到,在这小地方居然遇上个硬茬。”蔡琰赞道:“能与吕温侯大战两百回合而不分胜负者,天下能有几人”黄忠诧道:“啊,这人是吕布”蔡琰点了点头。黄忠这时才感到有些激动。心里也在想,假使早知道这人是吕布,只怕胆气就没有这么壮了,说不定就败了。这时候知道,已经不怕了。因为已经不分胜败了。蔡琰问徐庶道:“元直有何计能除吕布”徐庶道:“吕布有勇无谋,胜之不难。然此人贪生畏死,稍惊即逃。若欲除之,恐需仔细斟酌。”蔡琰道:“好,回去我们慢慢商量。”等了一会儿,见吕布带人往东面的道路退去了。蔡琰这边的士兵也就转回了城北的军营。然后,天色已晚,就安寝了。次日,吕布没有再来。早饭后,徐庶、黄忠过来了。打过招呼之后,徐庶道:“庶昨日苦思一夜,想了很多。然而却没有想到能够奏效的办法。”黄月英道:“想了些什么,说说。”徐庶道:“最常见的,就是让汉升与吕布再次单挑,然后诈败。我们在路上挖一个陷阱。汉升知道其位置,纵马绕过。吕布不知道,必然踏中陷坑。然而吕布之马,乃追风赤兔马。情急之余,也许能一跃出坑。故而此计未能售也。”“的确,这是最容易想到的一种计策。”蔡琰道。徐庶道:“再有,就是埋伏弓箭手。然一追一逃,究竟距离能够拉开多远却没有把握。倘若过近,弓箭手放箭就有可能伤及汉升。倘若过远,又恐吕布不追。故此计同样未售。”黄月英道:“怪就怪我军的弓箭手的箭法太差了。”黄忠道:“忠自认箭法还过得去。可遣吾儿黄叙乘蔡大家之宝马引敌,忠再以箭射之。”蔡琰道:“黄叙病了十几年,这才刚刚好,能有什么武功此事休提。”黄月英道:“诶,前些日子,我们不是拿了二十张神臂弓嘛。我拆了一张弓,又装回去了。”蔡琰道:“嗯,有什么问题吗”黄月英道:“没有问题。我发现,这种神臂弓说到底它还是弓。箭法不好的人,尽管射程远,力量大,还是射不中目标的。最方便的,还得是弩。弩对使用者的要求很低。普通士兵,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够达到很高的准确度。”蔡琰又问:“你说这些是干什么呢”黄月英道:“刚才元直说的第二计,不就因为我军弓箭手的箭法差嘛。用弩就可以了。我可以把弓改成弩。”蔡琰问:“你一天能改多少张”黄月英道:“工具我都有,就少材料。备齐材料需要一日。此后,一天能改出十张。”蔡琰一听,道:“啐,完全是远水不解近渴嘛。”黄月英道:“那就算了吧。”蔡琰道:“也不是算了。还是可以改弩的。这回用不上,下回就用上了。”黄月英嗯了一声。蔡琰道:“既然一时之间,不能想到除去吕布的办法,那么,我们就想想战胜他的办法吧。”徐庶道:“要战胜吕布,办法很多。吕布此人,只知掠劫,不识治理。彼军自东而至,东边汉中一带估计已被其掠劫一空,没有油水了。既受阻于安阳,为了活命,彼必寻他处掠劫。我军只需派出侦骑,查知其下落。然后将我三千军士分作两批,轮流发动进攻,昼夜不息。彼军不得休息,必然疲于奔命。”黄月英道:“哎,那神臂弓射程极远,可以用来点火,焚其帐篷啊。”“不错,”徐庶道,“神臂的远射非常适宜于夜袭。既如此,我军只需派”蔡琰插言道:“没事儿,我跟我的亲兵可以上。”徐庶接着道:“我军将士只负责白天的话,那更是胜算在握了。”第二卷 第168章 逼而不攻第168章 逼而不攻三千上庸兵都是本地人。对于本地的山峦沟渠都比较熟悉。蔡琰派出侦骑之后,次日便有了回音。当时,说是侦骑,实际上此时负责侦察的人是没有骑马的。在这样的山地里,骑马还不如走路来得快。侦骑回报,说吕布在一个叫做莋秦的县城里。莋秦距离安阳不远,也就是顺着山沟,向西六十里,再顺着汉水冲刷的山沟向南五十里的地方。有小路可以从安阳直插莋秦,但小路比较难行。背着背兜能过,担着担子不能过。蔡琰问了一下,莋秦县城跟安阳一样,也没有城墙。“这里有个问题,”蔡琰道,“那吕布会不会以百姓为人质呢”徐庶道:“吕布自认为是英雄,一般不会如此下作。”黄月英道:“一般不会,那就是说狗急跳墙的时候会。”蔡琰道:“这还有些作难了。吕布这种狼心贼子,不打是不行的,打也是不好打的。”徐庶道:“莋秦附近的地形如何”负责侦察的士兵说,莋秦的地形跟上庸差不多,就是一个山谷。说起来都是山谷。但还得分大山谷和小山谷。当山谷较小、两边山峰较近较陡的时候,比较适宜于设伏。当山谷较大,两边山峰较远较缓的时候就不能够设伏了。上庸一带,就是大山谷。也就是说,莋秦那儿的地形是不适宜设伏的。徐庶又问:“从安阳过去,西行南下都是这样的大山谷吗”负责侦察的士兵回答是。但莋秦再以南就不是了。莋秦以南,汉水往东南方流去,山谷逐渐就窄了起来,沿河边行走,最多只能走三十里。“那汉水最终又流向哪里呢”徐庶再问。旁边黄月英觉得徐庶的话里有问题,最终不是流到长江里嘛,差点失笑,立即又拼命忍住。负责侦察的士兵回答,大约百多里之后,流到上庸郡的阐县。徐庶问:“自莋秦能不能直接走到阐县呢”负责侦察的士兵回答不能。莋秦往南,均是死路。汉水在那一带还陡降几级,形成几道瀑布,乘木筏也不行。徐庶道:“这便有了。我军西行南下,逼近莋秦扎营,却不攻打。由于我军未攻,相信吕兵暂不会以百姓为质。然后吕布自莋秦而出,仅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山谷。北边被我军阻住了,他就只能逃往南边。他一走,我军就越过莋秦,再次扎营坚守。吕布就无路可逃了。”蔡琰道:“善。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行军教授了。”全军立即行动了起来,当日做好了物资方面的准备。次日一早。西行六十里,顺着汉水,转向通往莋秦的山谷。黄昏前,到达距离县城十里之处下寨。大军的动静,惊动了莋秦城里的吕布。吕布又将那五百多人带了出来,要迎击来者。蔡琰这边则没有出战。只是安营扎寨。弓箭手戒备,靠近了就射箭。黄忠颇有些想要再跟吕布斗一场,但看了看山谷里狭窄的地形,颇有些施展不开的感觉,也就作罢了。就这样,蔡琰就堵住了吕布北上的道路。莋秦是一座县城。城里有两千多户人家,七千余人。吕布一帮人仅仅五百人,东抢一家西抢一家,完全够吕布吃上个一年半载的。而蔡琰这边,吃的粮食本来就可能维持到来年春天。转眼就是秋收,蔡琰还能够得到上庸郡的补给。因而吃食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蔡琰的人马河边扎寨,只是帐篷,湿气较重,住得可没有吕布舒服。假设吕布有耐心,就这么耗下去的话。最后的结果还很难说。但吕布浮躁,见强敌在侧,便立即安排手下大抢一番,然后往南撤出。第二天大约中午的时候,由于河道拐弯的关系,远远地便望见吕布一行人出了莋秦。蔡琰这边立即出动。先以两千人越过莋秦,在县城的南面列阵。后面一千人拔营,收拾东西。拔营,现在的解释是“指军队从驻地出发转移”。其实这种解释是错误的。要理解拔营,首先得想想安营扎寨是怎么回事。安营扎寨,需要树立一道栅栏,把营地圈起来。这一道栅栏可不是拦鸡的,而是足以阻挡敌军冲击的。因而就需要挖坑,把木桩埋进去。埋好木桩之后,木桩与木桩之前还要钉木头。拔营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栅栏撬开,把木头取下来。还要把木桩也挖出来,以便下次再用。因此,拔营不光是人走,而是要把帐篷、马槽等所有的东西都弄走。有时候还要掩埋粪便。拔营跟安营一样,是比较花时间的。为了抢时间,所以蔡琰就先出动两千人在县城南面五里处列阵,然后再慢慢等待后面拔营的士兵。果然,没过多久,吕布的人马南行道路不通,就回来了。此时,吕布的人马都是弃马的骑兵,没有盾牌。蔡琰这边就以弓箭警告,不让其过来。吕布不惧。率兵冲了一回,蔡琰由于有黄忠,不担心吕布冲近,所以等到吕布等人冲到约五十步才下令放箭。吕布带的人都是步行,而且还是步行的骑兵,比步兵都不如。就这么以血肉之躯想在箭雨里硬冲五十步是不可能的。于是,这些人转身就跑。吕布自己有赤兔马,足以冲到蔡军阵前。但吕布知道蔡军这边有一员武将足以与自己匹敌。就算自己冲到阵前,也无济于事。因此,见到手下逃跑,吕布也跟着跑了。跑开一箭之地,再一检查,剩了一百多人。里面还有几十个人带着箭伤。吕布自己倒是无伤,但赤兔马却中了一箭。吕布再次调头南下寻路去了。这时,负责拔营的那一千士兵过来了。蔡琰又安排再次安营扎寨。汉水对岸的山峰比较陡峭,这边的山坡则相对平缓。这种相对平缓的山坡,马匹难行,但人却可以上去。很难说吕布的人会不会上去。因此,这一次的扎寨跟以往不同。以往扎寨是将住宿之地圈起来。而这次则主要是要形成一道防线。因此,栅栏便沿着山坡一直伸了上去,直到一个垭口。在垭口这儿,蔡琰还吩咐要架设一座箭塔。河套的匈奴,这个时候已经是叫做南匈奴。就跟北匈奴一样。最高的领袖是单于。单于之下,有左、右贤王。左、右贤王通常由单于的子侄或者王族其他子弟担任。他们就是单于的第一、第二顺序的继续人。真正管事的人,则是再下面的左、右谷蠡王。左、右谷蠡王相当于于左、右丞相或文臣武将。左、右谷蠡王就不分内外了,主要由有才干的人担任。所有的国事,实际上都左、右谷蠡王做主。再下面还有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须都侯等等。此时匈奴约有八万户,约三十万人。按户划分为匈奴八部。如果没有遇上灾年,纵然没有大汉朝的接济,匈奴倒也还能自给自足。可一旦遇上了灾年。生存状况立刻就变得恶劣起来。如果是大匈奴独霸草原的时代,遇上灾年,匈奴人就会驱兵四出劫掠,将灾难转嫁到异族头上。可现在匈奴早已衰弱,草原的新霸主鲜卑人甚至反过来纵骑劫掠匈奴人了。所以,匈奴在上郡、郡方附近集结,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想要东进并州,而是为了抵抗鲜卑族人的掠夺。光和元年,即178年,匈奴单于呼征死,羌渠继位。其子于夫罗被立为左贤王。十八岁之时,被作为人质押往汉朝,在并州担任一个小吏。后来,并州刺史丁原率兵入京,就没有人好好地控制于夫罗了。这一年,于夫罗已经二十六岁了。他在并州晋阳已经呆了八年。八年来,他度日如年,无时无刻不想着重回单于庭,纵马扬鞭、驰骋大漠。于夫罗从小就有野心。当他还只有七岁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大匈奴的祖先曾经统治整个大漠时,便在幼小的心灵里立下了宏伟的誓言:终有一日自己要重现祖先的荣光,再次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