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女主三国> 分节阅读 1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24(1 / 1)

去军营。”其实黄忠不是这么说的。那一千一百俘虏兵编成十一个百人队之后,按子丑寅卯编了号的。实际上黄忠是明明白白地说了,让朱盘带领其中一个编号的士兵前往衙门。那样,士兵才能知道应该跟黄忠还是跟朱盘。但是,因为军营里的编号不很统一,有时候连朱雀、白虎都有,所以讲故事的时候才会说“你带一百个人去衙门”。上庸城内实际上有士兵三千人。人数多于黄忠所带的人马。但是,由于事发突然,还没有整好队,黄忠就到了。黄忠一到,就连接斩杀了十几个人,然后一声大喝:“想活命的就回房间里去,等待缴械。想死的就把脖子伸长了,让你爷爷来砍。”黄忠过人的勇武,当场就把上庸士兵镇住了。其后黄忠的人马也陆续冲进了军营。黑夜里,混乱中,上庸士兵并不知道黄忠的人少。于是,在黄忠的驱赶之人,就又回到了房屋里。回房之后就好说了,挨个缴械,武器被搜出来堆放在训练场上。然后安排士兵把守每个房间,军营就算是安定下来了。衙门这边虽然衙役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但衙役是要下班回家的,值守的衙役并没有几个人。真正人数较多的,就是些做事的下人。因而朱盘一过来,很快就控制了局势。总共只杀了两个人。上庸城这就算是拿下了。接到士兵的通知这后,蔡琰等人先没去衙门,而是先去了军营。不用想都能知道,前面的黄忠肯定是以霹雳手段控制的军营。因而蔡琰就转而进行抚慰。蔡琰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进,态度和蔼极了。问上庸士兵的粮饷几何。上庸士兵回答,就是吃饱饭,没有饷银。蔡琰当即表现得非常诧异,没有饷银那怎么行太没有天理了。人又不是畜牲,光吃饱饭还怎么养家糊口啊,还怎么娶媳妇啊。放心,以后跟着我,我一定会发饷银的。一大帮土老帽士兵,本来看见蔡琰这样的丽色都已经热血沸腾,再经蔡琰这么一哄,就把黄忠的威胁忘记了。军心就算是稳定下来了。徐庶则走的是衙门。徐庶让士兵们把衙门里面的人都集中在几个空房间里,然后对整个衙门进行了搜查。搜到的东西一一登记在册。再然后,就找出了上庸衙门以往的账册进行比对。由于以往的账册十分混乱,短时间内没有能够理清。这时,蔡琰从军营过来了。“在忙什么”蔡琰问。徐庶道:“哦,原来是昭姬啊。我还忘了问了。这上庸,是准备治理,还是怎么着”蔡琰道:“我准备治理。”徐庶笑道:“我想也是。因而这会儿正在清理既往的账册。”蔡琰道:“看你满头大汗的,似乎不擅长这个吧”徐庶道:“一理通百理通。庶虽不专擅此道,然亦可允数矣。”蔡琰道:“亲兵,把那个伊籍给我叫来。”徐庶听了一愣,道:“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自离开襄阳之后,伊籍的绳索就解开了。解开绳索,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翻山越岭,为了能让伊籍更好地赶路。解开是解开了,不过还是有人看着。跑是跑不掉的。伊籍非常长于争辩,但看押伊籍的人偏偏就是个没文化的。有道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伊籍试过几次,感觉看押自己的人还真是不可理喻。最后,就认命了。伊籍来了。伊籍知道,叫他来必然有事。那是用不着自己开口询问的。于是,进门之后,昂首挺胸,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伯机,过来,”蔡琰叫了。伊籍想要表现一点骨气,就不过去,但又觉得跟一名女子较劲很是没趣,因此略微犹豫了一下,走上前去。蔡琰问:“上庸是县还是郡”徐庶道:“是郡。”蔡琰道:“那么这个郡守就由伯机担任了。伯机,这是一个新摊子,也是一个乱摊子。你先想一下,提个方案出来。要尽可能地,让百姓比以前生活得更好。”然后对徐庶说:“好了,元直就不用弄了。我们到外面去,让伯机好好想一想。”“哦,那就走吧。”徐庶站了起来,跟着蔡琰往外走。“且慢”在蔡琰就要跨出房门的那一刻,伊籍叫住了蔡琰。“什么事”蔡琰问道。伊籍道:“蔡大家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不直截了当地说个明白”蔡琰道:“我的意思,刚刚已经说过了。我想,我还不至于辞不达意吧。”伊籍道:“那蔡瑁抓我,就是让我到这儿来做郡守这也太滑稽了吧”蔡琰道:“伯机别这么联系。德珪抓你,是为了让你离开襄阳。他的目的已经实现了。这儿缺少称职的郡守,有此才干的非伯机莫属。因而我让你做郡守。如今上庸城刚刚易手,殛需稳定。伯机先别想自个了,还是先想想上庸吧。”说罢,蔡琰就拉了亲兵,走了出去。蔡琰出来之后,也没有睡觉。而是提审了一下原来衙门里的人。原郡守孟当,交谈了一下,感觉其心并不算恶毒。只不过是个庸才。接下来,蔡琰又查看了一下府库。钱财粮食都比较少。天将亮时,伊籍来唤了。伊籍这边,门口就有一名蔡琰的亲兵。这是临时给伊籍传信用的。伊籍要找蔡琰,亲兵就跑过来给蔡琰说了。蔡琰就跟徐庶又回到了那间书房。伊籍见蔡琰来了,道:“籍思虑良久,万事均有其法,然第一件安民告示甚难。名不正,则言不顺。我军因何取上庸,得有个交待才是。”“哦,你问这事儿啊。事情是这样的,”蔡琰道,“我有一个家奴,拐带了我的私产跑了。因而我就带了人马一路追踪。结果,家奴跑到上庸这儿来了。我呢,当然就追进了上庸。谁知,上庸原郡守孟当贪图我家奴所携带的一部书卷,隐匿了我的家奴,拒不交出。双方就发生了一些推攘。这就是昨夜上庸居民听见动静的原因了。最后,原郡守孟当在推攘之中,一时不慎,失足掉落井中。打捞之后,经医治无效,于今日辰时死亡。城不可一日无主。因此,我,三州总督麾下南征元帅特令伯机接任郡守。就这么回事儿。”伊籍听了,道:“那什么南征元帅是怎么回事”蔡琰道:“就是我啊。我有帅印的。公文由你写,要用印你就说一声。”伊籍道:“要这么说,安民告示上,的确需要用一下帅印。”蔡琰道:“没有问题。呆会我就叫人送过来。”伊籍道:“既如此,属下这边暂且无事了。”蔡琰道:“无事了么你一个人怎么行。你得想想,要多少下人,多少文书,多少衙役。至于吃住的问题,倒是可以缓上一步。”伊籍道:“籍受教了。”天亮了,安民告示也贴出去了。昨夜的动静让城内的居民受惊了。一看告示,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人人就释然了。至于谁当郡守,则几乎无人关心。反正日子照样过,税赋照样纳呗。原郡守孟当,按照安民告示所写的内容,被淹死了。然后又按照郡守的规格,予以厚葬。原有其它军政各职的人,基本上没有怎么变动,准备过一段时间看了表现之后再进行调整。伊藉和黄忠在这一点上表现了惊人的一致。第二卷 第167章 遭遇温侯第167章 遭遇温侯却说当日吕布抛家弃小。引百余骑飞奔潼关,被龙凡阻住。吕布听龙凡说起总督和蔡帅,细想与田润并无交情,便请龙凡请蔡邕为引荐。龙凡照办了,遣人给蔡邕送了信,但却没有放吕布入关。每日到了饭点,便多煮一些饭食,用篮子吊下,让吕布等人充饥。蔡邕对董卓的印象颇为复杂。从大义上讲,董卓是乱臣贼子。但董卓也的确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对吕布的印象就简单了,就是乱臣贼子。也怪吕布生性鲁莽,有勇无谋,没有把自己杀董卓的事情说出。蔡邕既不知道下情,就没有理会。只说自己已经退居山野,不愿意引荐。但蔡邕的态度,明显地表露了对吕布的厌恶。送信的人回到潼关,把详情报告了龙凡。龙凡就对吕布说,蔡邕不在领地,出游去了。现在关上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即日起,不供饭食了。吕布对潼关十分无奈。就这么一百多骑兵。连个攻城器械都没有,就别想着攻打了。当下吕布就在山间乱走,遇着人家,就抢点东西吃;遇不着人家,就这么饿着。就这么流浪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个地方:蓝田县。自此,吕布就做起了蓝田县的土皇帝。时间一长,吕布就遣人联系长安城的余党。又聚集了两百来人。长安城内有一个人,名叫庞舒。算起来,这人还不算是吕布的余党。但庞舒却在当时长安混乱的时候,把吕布的妻小藏了起来。得知吕布消息之后,庞舒便送还了吕布妻小。庞舒并没有投奔吕布。实际上他与吕布政见不合,只是觉得罪不及妻小而已。庞舒送还吕布妻小的事情,一来二去,便走露了消息。李傕、郭汜知道之后,大怒,立即派兵把庞舒抓起来杀了,并点兵两万,杀往蓝田。吕布是虎落平原被犬欺了。就三百人,是肯定打不过两万人的。但吕布自负,总是自以为英雄,也不管打不打得过,就是偏偏要打。不仅要打,而且还不是据城而守,反而是正面迎击。于是,蓝田城外,吕布立马横戟。喝问:“谁人与吾一战”当然没有人敢。李傕、郭汜又不是傻子。当即就派了一个千人弓兵队上去,一阵猛射,吕布也只能掉头就跑。李傕、郭汜随后衔尾直追。由于蓝田县这边多山地,不平坦,吕布骑兵的机动性不仅发挥不出来,反而还没有普通步兵跑得快。很快,吕步等人就被追上了。李傕、郭汜的人马追上之后,也不敢过分逼近,就是远远地放箭。吕步急中生智,叫所有人弃马而行,方才得以逃脱。但吕布自私,叫别人弃马,自己的赤免马却牵着。吕布的妻小没有住在县城,而是住在城南五里的弯树山。这回,吕布再次兵败,便携了妻小,重新踏上流浪的征程。这时吕布的妻小就是一妻一妾,妻为严氏,妾为貂蝉。未娶曹豹之女。占领了上庸,并不等于占领了上庸全郡,还应该把上庸所属各县都纳入囊中才行。不过。难度不大。由于上庸这儿没有经历过黄巾战乱,在各地拥兵自重的浪潮中,基本上没有参与。上庸自身,也才三千余兵。上庸各县,基本上都没有兵,就只有衙役。此时,由于蔡琰不要田润的资源,手里就没有什么官吏。那各县的县令,就不是说换就能换的。如果换,就必须从县丞当中提拔。接下来,可以通知各县县令到上庸述职,亦可亲赴各县。伊籍认为,通知各县县令到上庸述职,他们顶多就是带上一些账簿。那样是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的。因此伊籍倾向于亲赴各县。蔡琰则以为秋收在即,时不予我,想争取在秋收之前,把汉中郡治所在的南郑城拿下。照理说,蔡琰身居高位,应该以蔡琰的意见为准。但蔡琰自己亦觉得伊籍说的很有道理。最后就折中了一下。蔡琰将荆州带来的一千兵留下,协助伊籍对所属各县保持一种威慑的力量。然后带领上庸的三千兵,前往南郑。在南郑和上庸之间,有一个地方叫做安阳。这个安阳,跟晋、冀、豫三省交汇处的那个安阳不是同一个地方。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南为秦岭,北为大巴山脉。两山交汇,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盆地。盆地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安康“鱼米之乡”美誉。安阳原来属于上庸郡。后来又划归汉中直辖。安阳这样的县城,由于未经战乱,连城墙都没有兴建。这日,蔡琰等人率三千上庸士兵到了安阳。为了不扰民,选择在城北扎营。蔡琰带的三千上庸士兵与安阳县的很多百姓都认识,有的还是亲戚关系。住下之后,就有人过来请假,要去拜访亲朋好友。蔡琰准了。天还未黑,居然从石泉方向过来了一队人马。人不多,约五百人左右。士兵们远远望见了,就跑来报告蔡琰。蔡琰立即派人叫黄忠准备。黄忠集合队伍,差了几百人。也就这样了。黄忠把人马带到安阳县的正西,阻住大道。不一会儿,那队人马过来了。那队人马往两旁一闪,一骑自当中而出。但见此人,丰姿英传,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背负弓箭雕翎,坐下嘶风赤兔。手持方天画戟。这人挥左手止住自己人马前进,然后往前跑了一截,喝道:“尔等众人,率兵阻路,准备造反么”黄忠一催从张武那儿缴来的的卢马,上前道:“尔等率众到此,可欲掠劫乎”那人喝道:“反贼,有本事休要倚多为胜,与某单打独斗一场如何”黄忠道:“某正有此意。”于是便纵马而上。那人满脸不屑,面带鄙夷之色。也不驱马,原地不动。待黄忠马到刀到。这才抬手一戟,予以封挡。当的一声巨响,那人身子向后倾倒,面上闪过一丝红色,吃了一点小亏。待黄忠圈马过来,那人道:“没想到汉中这种穷乡僻壤也有此等人物。”黄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