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白云深处有为家> 分节阅读 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1 / 1)

d是吴老夫人却点出了吴有为连下人都辖制不住,被个下人欺负了。这还是个举人老爷呢变相的认为他无能么。吴有为才不吃这个暗亏:“管家舍得吗母亲,我那院子里管事的男仆,可是管家的小儿子。”一等贴身大丫鬟还是管家的大孙女,在原主的记忆里,对一等贴身大丫鬟并没有多少好感,反而觉得这个大丫鬟莫名其妙,总会在服侍他的时候贴身,还真是一等“贴身”大丫鬟。管家早在老夫人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变脸了。他以为最多就是罚月钱,或者是二十大板之类的,打板子能作假,只伤皮不伤骨头,以后养个十天半个月的就行了。卖出去就不同了。这种犯了事的奴仆,在人牙子那里是得不到好推荐的,要么卖去偏远地区做苦力,要么卖去矿上做苦工。像是大户人家都不会有人牙子推荐他们去买这样的仆人的,而且一般大户人家都是世仆多,外面买的少。本以为小少爷不成了,他也没多关注,这府上事情忙着呢,小儿子这两天在家也就歇一歇,出去玩两把,等着这位咽气后,回来奔个丧,等事情平息了,就到外面的铺子里当个管事的,不比在小少爷这里有出路啊眼看着小少爷守孝过后就得被分家出去了。虽然有人说“父母在,不分家”,但那是普通百姓家,吴家这样的人家,老夫人能眼看着小少爷在她跟前继续碍眼分家也有规矩,嫡子得九成,庶子一成。哪怕嫡子只有一个,庶子有九十个,庶子也只能平分那一成,这跟净身出户没两样。一成,虽然如今庶子就剩下小少爷一个了,可谁知道家里的家产有多少明面上的那点,分了一成之后,够干什么的而且家里也不可能分给他太好的东西,因为家里除了这位庶子小少爷,还有嫡出、庶出的第三代,各种孙少爷,孙小姐,一大家子人,要娶妻生子,要嫁妆出阁的需要多了去了,到时候分家,老夫人一定会算进去的,族老们虽然有三个,可他们三个还不是得听老夫人的么。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放任小儿子,还有他的大孙女,也在小少爷那里当一等大丫鬟,月钱高,活计少。还能趁机勾引勾引小少爷,说不能能混上个姨娘当当。这种事情当时老夫人是支持的,她配给小少爷的丫鬟,就没有长得丑的,一个个弱风扶柳,风流天成。作者闲话:卷一 宅斗008 同窗之谊谁知道今天会出这种事小少爷这找茬儿的时间,也掐得太好了,这么多人都在场,想不伤筋动骨,也难。“管家怎么了那也是我们吴家的下人。”老夫人面无表情,实际上已经握紧了手帕。这个管家也是她花费心血安排的,管家的一妻两妾,妻子是她的陪嫁丫鬟,妾一个是大儿子的丫鬟,一个是大儿媳妇的丫鬟。当然,不是贴身丫鬟,只是从他们俩的院子里出来的。“小弟,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吴俊开口:“体恤下人是一回事,处罚下人,是另一回事,你院子的人,全都发卖了吧,换一些忠心勤勉的过去。”“我这几日能活着,多亏了小小照顾,他是我的书童。”吴有为哭声道:“我不能恩将仇报。”这句话说的,别人尚可,吴俊先变了脸,这话暗示他忘恩负义啊古人云: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吴俊给原主起了“有为”这么个狂妄自大的字,原主真是活生生憋屈死的啊他对吴俊能有好感才怪吴俊看这个小弟也不怎么样。他在言语上贬低吴有为,吴有为就给他挖坑泼脏水。“既然是你的书童,且忠心,就留给你好了。”一个小小的书童,也翻不起水花。“既然是发卖,正好,刘某初来乍到,院落空空,就买下他们好了。”刘大夏突然开口:“能在有为贤弟院子里伺候的,想必每一个都很伶俐。”也不知道是“伶俐”还是“凌厉”。管家已经脸色惨白了。这个刘举人老爷,跟小少爷是在考试的时候认识的,如今进京科举,是买了个院子住,的确没带下人。但是如果自己的小儿子和大孙女落在了他的手里,这跟落在小少爷手里有什么两样同科举人天生便是盟友。他们是同一个座师,以后的关系网十分重要。明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完善,天生的关系网让他们彼此之间以后在官场上也能守望相助。刘大夏他们来,不止是为了吴有为,更为了他们这一届的举人,他们之中不能出一个名声不好的,不然人们怎么看他们这一同科吴家光顾着想办法给吴有为泼脏水,败坏他的名声,却忘了,吴有为从考上举人开始,他就不再是一个人了。一起扛过枪,一起女票过女昌,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脏。这人生四大铁,不是白说的,同一榜的举人,就是同窗了。吴家的族老吴三太爷一看这气氛不对,虽然暗恨吴老夫人不知道轻重,吴老爷刚死就容不下庶子,却也不得不打圆场:“好了,这件事情以后再说,现在,吉时要到了。”吴三太爷是吴家老爷子庶出的最小的叔叔,跟吴家的血缘关系最近,他开口打圆场,吴老夫人跟吴俊立刻顺着他给的台阶下:“来人,准备,起灵”人家要起灵,刘大夏他们不可能拦着,但是能考上举人,能有资格做官了,这些人的心思才叫七窍玲珑。想着以后买下那些下人,如果吴家不卖,那就更好了,他们可就有了把柄。但是没有人注意到,大堂的房梁上,还有一个人,正犹如狸猫一般,蹲坐在房梁上,看着下面的闹剧。作者闲话:卷一 宅斗009 出殡起灵,出殡,都是大事。尤其是古代的葬礼,十分的繁琐,在整个封建社会,坟墓等级分明,官爵越高,墓地越大,坟头越高。郑玄提到“汉律曰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唐、宋、元、时期,已经有了雏形,等到了明朝的时候,因为是汉人复辟成功,更是事事都追求完美,典章对比不同品官和庶人,分的特别清楚。吴有为这个时候也不能出声阻止,只能哀哀戚戚的跟在后面,他是亡者的儿子,不过是庶子,只能跟在后头,扶棺,摔丧盆的都是嫡子做的事情,女眷们更是哭的不能自己。吴老夫人一边哭一边嚎:“老爷啊你这就走了留下我一个,呜呜你带我走吧老爷啊”那声音大的啊振聋发聩。虽然男女分开走,但是隔着好远就能听到吴老夫人的声音,这音量,也是佩服了。吴有为也哭,只是他的哭是无声地哭,眼神哀愁,心丧若死。吴俊也哭,但是他干嚎没眼泪而且因为吴俊是嫡长子,要从家门口开始磕头,磕到长街上才可以,要不是因为这里是京城,按照规矩,是要从家门口磕到家庙,再从家庙磕到墓地的,这个时候,吴有为一点都不羡慕他,真的这么磕下去,很容易得脑震荡啊事实证明,吴俊磕头的时候也没真的傻到使劲儿磕,那他事后肯定会得脑震荡。虽然在明朝这个时候,还没“脑震荡”一词。但是这娘俩儿的举动,跟吴有为真心的“哭”一比,就太有做戏的嫌疑了。吴俊意识到不妥,可是出殡的时候,他怎么办总不能让人将庶弟在众目睽睽之下,撵走吧吴老夫人也生气,这出个殡,就闹成这样,等到了下葬还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呢。果然是贱婢生的,不肯好好的过日子,非要闹出点什么。当年那个贱婢就是这样,帮个工都能勾搭到老爷,生下个小的也是讨债鬼。因他们家在巷子里,这头也就磕出了巷子口,不过在大门口,女眷们就上了车轿,一种带车厢的车子,电视里常能能看到的那种。石家已经在京城落了根,祖坟也在京城,只不过有点远,在万年县的县郊有坟地而已。等到了巷子口,吴俊才道:“庶弟身体薄弱,先上车吧。”“多谢兄长体谅,可我想送一送父亲。”吴有为眼睛通红,跟吴俊一比,更显得吴俊弄虚作假了。“还送什么呀再送你自己就要躺进去了”跟来的一个跟吴有为同窗的举人刘健皱眉:“也不看看你这脸色,都快赶上亡者了。”刘大夏也道:“是啊,我看你这样就怕你下一刻昏过去。”好几个人一起劝,吴有为最后“无奈”的上了一辆小车,那小车还是老爷子生前给他准备的,小巧玲珑,其实也就能坐下三四个人,不过以他举人的身份,乘坐这个足够了。跟着来的刘大夏和刘健都上了这辆车。还有两个膀大腰圆的同窗骑着马,跟在了车边,好像护卫,但是他们穿的衣服能看出来,这是两位举人老爷。看这架势,连吴俊这个嫡长子都得退后一射之地,吴老夫人更是生气了,只是这里已经是外面了,她一个老妪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这么忍气吞声的出了外城,在城门口还得被检查,不过吴家好歹也是官绅人家,又有世袭的锦衣卫官职,倒是没人故意为难,检查过后,送葬队伍往城外缓缓而去。作者闲话:卷一 宅斗010 跟着嫡兄共进退等到出了城门,一般人也就不哭了,总不能真的哭一路,但是撒纸钱什么的都还在继续。车里,刘大夏劝吴有为:“你先闭眼休息一下吧,到了停灵的地方还得烧黄昏纸,你这个孝子还得去哭灵。”“谢谢两位刘兄了。”吴有为虚弱的行了半礼,因为是在车里,作揖是不可能的,只能行个拱手为礼。“你客气了,谁能知道,这吴家唉,要不是你派人给我们递消息,我们都不知道,幸好请教了座师,座师随了祭礼,也算是为你张目。”刘健道:“只是我们能帮得了你一时,帮不了一世,你以后可有什么打算”没错儿,这四位同窗,是吴有为让小小递了消息出去请来的,他说的话很实在,他们这一科,不能出一个不孝之人。他们这一科里,可是有不少未来的名人。“父亲生前。”一提起话头,吴有为就掉了两滴眼泪,比较有说服力后,继续道:“就已经给我置办了产业,并且落在了我的名下,如果家里我就分家吧。”原主的确很得宠,老爷子也知道,自己这嫡妻嫡子厉害着呢,在二儿子去后,老爷子突然间想明白了,自己二儿子为什么小时聪明,大了就糊涂了呢郁闷的老爷子当时就病倒了,但是在病中他想明白了,老爷子趁着自己还活着,就给他心爱的老儿子在家产里挑选了一个小庄子。这份产业直接落户在老儿子名下,也就是吴有为的名下,名目是他考试需要一个清净的地方读书,而且有功名在身,怎么着,也得有个地方宴请同窗好友吧当时提起宴请同窗一聚,可吴老夫人说嫌弃吵闹,现在他就以这个理由,给了老儿子一个小庄子。也不知道老爷子是怎么想的,那个庄子的后山上,埋葬的就是原主已经过世了的亲娘。这件事情吴老夫人他们当时气得呀不然也不会在老头子刚过世就算计他,想要败坏他的名声,愣是生生的逼死了原主。换成了他过来。其实他们也是生气,因为这个时候,讲究的就是“父母在,不分家,不远游”等等。哪像现在啊都是爹妈跟着去陪读,孩子考哪儿家就挪去哪儿。换成古代有家里长辈跟去陪读那就是大不孝了。而且老爷子给的还是一个庄子,这在吴家的财产里虽然不算大,可终究是成了他的私产,还是老爷子给的,老爷子这么一死,人死为大,谁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不过老爷子当时还知道点分寸,他给的不是吴家最好的庄子,而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庄子。地理位置好,就在京郊的山上,是个有山有水有湖泊的半山地的庄子。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