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也就是一个字“利”“利”谢道韫不解的问道“这怎么跟利扯上关系了”冉明看谢道韫仍不明白,就解释道:“你想想看,燕国慕容部那是什么制度”谢道韫道:“妾身知道,慕容部和所有的塞外部落都一样,都是奴隶制。两千八百多年前,禹的儿子建立夏,就开始了奴隶制度,直到八百多年前,春秋时期,奴隶制终结。就算采取奴隶制度。而华夏则采取了井田制,仍比他们更高明。塞外诸胡,所有的部众都是首领的奴隶、私有财产。”冉明点点头道:“草原上生存环境恶劣,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与大自然搏斗,也没有办法生存,所以他们才能聚集在一起。游牧民族,放牧为生,牛羊马匹向来都是放在那里不管不问,无所事事,也没有任何生机,饱受饥饿,他们最需要的是一口饭。所以那些部落首领就会让他们去抢汉人的财物和食物。可是这种抢劫的生活也并不安全,兔子急还会咬人呢,何况是人汉人就算再弱,也会反抗也会给他们造成伤亡,虽然这种伤亡相当较小,可是他们仍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冉明接着笑道:“而如今,大魏却给了他们一条新生路,只要劳动就会饭吃,他们肯定会将大魏视作大恩人。如果大魏在邺城不始终保持着五六万让燕军早已闻风丧胆的军队,他们会这么安分吗如果大魏不是给他们工钱,让他们自食其力,他们吃饱饭,穿不上衣服,会老老实实干活吗”谢道韫本来就非常聪明,冉明如此浅白的解释,她岂会不明白。谢道韫道:“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也可以给朝廷减少不少麻烦”“诸胡其实也是一柄双刃剑”冉明感叹道:“既能为我所用,也能在我们不防备的伤害我们,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自身足够强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战争从来就没有单纯的,和局部的,都是在全局的基础上做的损益而已。”就在这时,门房前来禀告道:“秦王殿下,门下省御史大夫刘原、张询、王成、郑简四位使君求见”冉明道:“让他们去偏厅等候”谢道韫道:“即然有了正事,夫君且去会客,妾身告退”“不急”冉明突然想起历史上谢道韫看到小叔子王献之与别人清谈时,辩论不过别人。谢道韫就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色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她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对于谢道韫的才学,冉明是非常相信的,他如果不让谢道韫成为他事业上的一个大助力,简直就是资源浪费。想到这里,冉明笑道:“令姜不妨退却幕后听听,所议何事,到时候也可以给为夫参详一二”谢道韫也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她红着脸道:“夫君,这恐怕不好吧”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谢道韫虽然极力的掩饰自己兴奋的表情,不过她的眼睛却出场了自己。冉明道:“没事,孤说可以就可以”“真的”谢道韫兴奋得就差欢呼雀跃了。毕竟她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在后世,像她这个年纪,还只是一个初中生。纵然聪明,性子还是不够沉稳。冉明道:“可,快去准备吧”谢道韫点点头,突然看着书房内挂着冉明的一件儒衫,她也不避讳,直接三两下套在了自己身上。偏厅内,刘原和张询、王成、郑简四人正坐立不安,突然听到门房高唱道:“秦王殿下驾到”他们四人赶紧起身,躬身揖道:“下官参见秦王殿下”“诸位免礼,随便坐吧”冉明呵呵的笑道:“当初孤曾说过,只要你们好好干,孤一定不会亏待你们的,并且赏给你们一份官职,如今孤已经做到了,你们没有让孤失望。虽然门下省只是一个清水衙门,不过总算有了官职在身。”“殿下大恩大德,在下纵然肝脑涂地也难报其中万一”冉明摆了摆手道:“孤不需要你们肝脑涂地,也不需要你们粉身碎骨,只需要你们与孤一道,共同发财,升官”对于一个城市或地方开发,特别是内陆城市,道路就非常重要。华夏商盟的修路计划,与冉明简直就是不谋而合。冉明道路施工建设,给四人指引了方向。西域丝绸之路上的高速公路和中原并不一样,不仅质量严格更加严格,而且更重要的是养护。冉明提出了自己的道路防护林,以及水源驿站。当然,这次修路仍然采取招募工匠的方式进行。不采取征调民夫。由于要让利给这些商贾,冉明并没有在修路方面抽成,他把自己应得的份额提出了上税,用来充实国库。还有一个方面需要冉明去默默的做,那就是西北汉人人口的比例,由于长久的战乱,汉人人口太少,在某些区域,居然成了少数民族。这让冉明感觉到了危急。同化需要一个量化,如果汉人太少,不是汉人汉化胡人,则变成了胡人胡化汉人。所以冉明就提出了募集十万汉人人口充实秦国和西北地区。至于这十万汉人迁移工作,冉明打算以建设兵团的方式进驻秦国。由于国人对土地的情有独衷,冉明就提出了重利政策。既迁移过去的汉人,不仅可以拥有免费的种子粮、耕具,牛、房屋,还提出了免税三年的政策。后世仅仅一个甘肃省就拥有两千多万公倾耕,当然后世的公倾和古代的倾并不是一个单位。如果换算成古代的倾,则相当于四百多万倾耕地。当然在这个时代,沙漠化远远没有后世那么严重,也就是秦国的实际拥有耕地将是后世的许多倍。就算以最保守的四百万倾耕地计算,迁移的十万百姓也能拥有人均四十倾田地。这就是四千亩良田。冉明打算让新迁移过去的汉人统统都当地主,一个也不当自耕农。只要地有了,就可以利用奴隶进行耕种。冉明并不排斥汉人任用奴隶,但是绝对禁止汉人给汉人当奴隶。冉明会在秦国全面展开招募工作,其实也是让奴隶买卖成为合法化。区别就在于,这种制度的待遇比奴隶制度要好那么一点点,用经济手段榨取劳动廉价力。刘原看到这里,道:“殿下这恐怕不妥吧,秦国恐怕没有那么多无主的田地,就算全面垦荒,也有一个限度。人均四十倾耕地,肯定无法做到”冉明道:“这是孤的计划,谁挡孤的路,就是孤的敌人,吐谷浑占据着那么大的牧场,这可都是最肥沃,最富饶的土地”张询道:“他们吐谷浑部实力不弱,恐怕不会就范”冉明笑道:“你若杀鸡,会指望鸡不会反抗吗”张询很无语。他感觉冉明就是一个疯子。他敢冒着天下大不为,而逆天行事。从来不计个人名誉,只讲实际利益。第596章冉明被绿了一更第596章冉明被绿了冉明道:“常言道杀鸡儆猴,其实杀鸡未必能威慑住不安分的猴子,要想让不安分的猴子老实下来,就必须杀只狼,或着虎,这才能威震四边,降服诸部吐谷浑部实力勉强算只狼吧,凑合着可以当这个威慑周边的狼。”“这”郑简第一次参与华夏商盟的核心会议,他感觉三观尽毁。不过,冉明所说的话,听上去比较提气。当然,这用于安置百姓的批钱财魏国朝廷是没有能力支付的,冉明只好让商贾先行垫付。就在冉明密谋着秦国大开发时,冉闵在皇宫中正暴跳如雷。原本,冉闵改封冉明为秦王,也并不是什么消除藩王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害怕形成藩国之祸。其实,他最根本的用意是看到了胶东国的富裕。青州很富,以一州之地,缴纳了魏国三分之一稍多,近一小半的财政收入。冉闵想着这青州财税收入过半的胶东国直接纳入朝廷直管。可是冉闵不懂经济规律,他不知道所谓的繁荣,其实取决于冉明自身。当冉闵连夜派出的胶东郡太守原仆射郎萧全上任之后,很快发现,胶东国不其城非常萧条。大量的商铺都处于歇业状态。各种工坊正在快速转移。萧全还以为他自己拿到了一个会生金蛋的金鸡,其实他发现他到手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鸡时,以八百里快骑的方式,给冉闵上书胶东郡的情况。“以胶东郡的情况,一年之内税务收入肯定会下降六成以上,三年内将恢复至与一般上郡无二”冉闵得到胶东郡的情况,特别是得知那些商贾居然一股脑的要跟着冉明去秦国,气得连续摔了六个茶杯。恐怕冉明也没有想到,就是他自己无意的举动,居然坑爹了。冉闵费尽心思,结果非常失望。然而,就在冉明正准备离邺就藩时,沉寂了半年多的太子冉智又出手了。虽然冉明和冉智二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的以退为进的战略,表面上二人都对夺嫡之事偃旗息鼓了,事实上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表面上虽然不再争,其实暗地里的各种争,一直没有停息过。原东宫知事参军裴弼,虽然地位仍然是知事参军。事实上,因为与冉智一番共患难的交情,让他成为东宫名符其实的东宫智囊,东宫第一属官。冉智其实很不错,人很聪明,长得也好,才学也很不错。如果没有冉明的出现,他会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不过,同样的,冉智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他善妒,见不得别人比他强。裴弼和冉智沉寂了半年之久。冉智抱怨道:“孤受够了这种担心受怕的日子,孤不想继续像猪一样,吃饱了就睡,睡好了再吃的日子。孤必须有所行动”“行动也好”裴弼沉吟道:“臣也疏忽了一件事情,秦王如今名扬天下,其实并不是他的军功太盛,而是他素有名。秦王当年编兵书三十六计,创蒙学名篇千字、三字经,让秦王天下闻名,妇孺皆知。可是殿下的名声太不显了”冉智顿了顿,道:“雁过尚且留声,人岂能默默无闻”裴弼道:“太子殿下其实也是人中翘楚,儒雅且有学问,也是正人君子。现在太子殿下已经是太子了,名正言顺的国之储君,已经占据了大义之名。如今能影响殿下地位的并不是秦王殿下,而是陛下。殿下不可表现出太强的功利心,陛下为掌握平衡,必定会对殿下进行压制。一旦秦王殿下强势,太子殿下弱势,陛下也会为了平衡,打压秦王殿下。”冉智道:“孤要保持着这个大义之名,父皇让孤做什么,孤就做什么,如果父皇没有明示,孤就一直坐壁上观”“不错,如此甚好”裴弼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太子殿下亦不必无所作为。其实也是可以默默的做一些事情的,既不会引起陛下的反感,亦可以收获名望和人脉”“做事,也可以”冉智有点疑惑了。冉闵如今正值壮年,身体很好,他的太子之位有可能要做非常久。过早的插手政务,很可能就会给冉闵带来,冉智想要抢班夺权的心思。可是不做事,他的这个太子就会默默无名。冉智反问道:“有这种事情吗”“当然有啊”裴弼笑道:“比如修史编书,这不会和陛下的权柄产生冲突,亦可为殿下带来名望,也可以与仕林名宿结下善缘”古代的历史当朝不会编写当朝的历史,就像有名的晋书这是唐朝时期编的。而魏书则北齐时魏收编的。至于南北朝时期的梁、陈、北周、北齐、隋五朝的历史都是唐期时期编的。在这个时代,晋朝没有灭亡,编晋书太早了。可是自李雄在西晋光熙元年306年在成都称帝。而刘渊在永嘉二年308年十月称帝。开启了五胡十六国。如今,前凉张氏政权也因张耀灵被谢安俘虏而灭亡,前燕则因慕容晔被荆展俘虏而灭亡。加上石勒灭掉的汉赵或前赵,冉闵灭掉的后赵、氐秦、桓温灭掉的成汉。其实冉智发挥的空间非常大。于是历史上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冉智听从了裴弼的建议,上书冉闵。“自永嘉中,中原丧乱,书籍散佚。但凡先贤典籍,乃不世之宝,失之尤为痛惜。智虽不才,请以重价购求天下遗书,置书吏修缮补录,以求福泽后世。”冉智第二道上书则是求请修“汉赵”、“成汉”、“石赵”、“张凉”、“氐秦”五朝史书。冉闵仔细了考虑了一下,顿时点头同意了。如果说以前,他真没有那么多的钱粮用来修史书,可是现在,与晋国已经完成议和,短时间内则无大战发生。而修史书也可以笼络天下仕人之心,亦可青史留名,所以冉闵就同意了冉智所请。冉闵大手一挥,立即命户部调拨三千万钱用来修书。冉智又恳求道:“一人计短,二人智长。儿臣听闻国子博士颜约履行清淳,通明典义,乃修书不二的人选,所以儿臣恳请父皇调国子博士颜约入宏殿”冉闵则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依稀记得颜约此人是冉明举荐的,所以也就同意了。其实颜约并不算是冉明一党的人,不过颜约与冉明还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