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世富贵> 分节阅读 48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83(1 / 1)

在那里任知州,倒是适合王尧臣去。一任通判,再做一任知州,然后回朝任谏官或者御史,也是正常的晋升之阶。突然,徐平想起现在河南府的通判同样出缺,能不能让王尧臣到河南府来呢秀秀调好了凉粉,端过来对徐平道:“眼看着到秋天了,怎么天还热得这么厉害官人吃碗冷淘填填肚子,这东西凉凉的,也正好解解暑气。”徐平把手里的信放下,端着碗对秀秀道:“前两天家里来信,说是徐昌这两天到洛阳城来,你让衙门里的人注意着点,不要让他进不了门。”秀秀笑道:“官人何必操这个心徐昌在开封的时候就照料家里的杂事,这些事情怎么会难得住他对了,徐昌到洛阳,是要在城里置办产业吗”“是啊,秀秀,我现在当的这官,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要在外面跑,一家人住在衙门里很不方便。再者说了,你不听人们讲,生在洛阳,我们到了这里,有这机会,怎么能不在这里起处宅子等到以后我们老了,便就来这里颐养天年。”秀秀笑道:“官人真是想得久远,现在二十多岁,怎么就想到几十年后去了。”徐平笑了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然是要想得长远一些。”此时俗语说“生在洛阳,葬在朱方”,朱方是江南润州一带,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国初那些来到洛阳城的南唐士人说的。南唐崇尚奢靡,能被这些人看中的地方,自然绝对不会差了。洛阳城确实不够繁华,但城里地方广,地价不高,有点钱就可以建高门大院。这里又处于天下之中,地候合适,土壤肥沃,全国各地的花草树木大多都能成活。再加上汉唐历朝留下来的底子,什么假山奇石,奇花巨木,应有尽有。只要手里的钱不缺,洛阳确实是个生活的好地方,远胜过京城汴梁。作为一个北方人,自然也不会想什么“葬在朱方”,实际上后世流传更广的是“葬在北邙”,要说身后阴宅,洛阳北边的邙山才是第一等的地方。徐平想着等到自己有一天真地老了,这里就是最好的养老之地。实际上洛阳城里的那些豪门巨户,大多也都是致仕或者赋闲的高官。东西两京起宅第,是很多人的选择。一边吃着凉粉,一边与秀秀说着闲话。来到洛阳城里有十几天的时间了,徐平慢慢了解了自己面对的境况,心情开始沉静下来。现在面对的困局,无论是与他当年在邕州,还是去年回京城,都远远无法相比。一路各司之中,理论上最尊贵的自然是帅司安抚使,但实际权力最大的却是转运使。自己现在手握大权,朝里有三司留下的人脉鼎力支持,地方上还有几个自己熟识的官员,想做什么事情谁能够真正挡得住纵有挫折,也只是暂时的。吃罢凉粉,徐平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眯了一会。正在后衙一派闲适的时候,副转运使杨告急匆匆地走了近来。秀秀看见,轻轻摇醒徐平,端了碗,自己先离开,让两个人谈事情。到了徐平面前,叙礼毕,杨告从袖中取出一份书状来,递给徐平:“都漕,都进奏院发下这两天的朝报来,里面有一份河南府上的奏章”徐平看了看杨告,接过奏章,看了看,放到石桌上,沉声道:“李若谷是什么意思不是已经跟他说了,等过两天提刑司和帅司的人到了洛阳,再加上河南府、孟州和郑州的长官一起商议修河的事吗他现在上这样一份奏章,是要拆台了”大家新年快乐第17章 干脆搞大杨告在一边坐下,叹了口气:“河南府没钱没人,让他们修整河道,那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李知府这一招,叫作以退为进,直接上章说河南府无力修河,自巩县起一切河道的开挖修筑,都委转运使司。但是,巩县以上就不动了。”说到这里,杨告连连摇头:“自沙口引水,势必要筑坝蓄水才可以。但是上游的河道不整修,谁敢在那里拦水河面高了,偃师、永安等县岂不是都淹了永安皇陵所在,不能有一点闪失,这还没说洛阳城呢。我看啊,他们就是不想让修这河”徐平冷笑一声:“不是不让修,他是想让转运使司自己提出来,向河南府拨钱拨粮,最好把人手也一起召集了给他们钱、粮、人手就是我们准备,主持就是他们主持,修整好了河道是河南府的功劳,出了意外修不好就是我们钱粮给的不够。――哼,荒唐”徐平猛地一拍石桌,把杨告吓了一跳。自己这位长官,最近一年官升得快,这脾气也见涨啊。以前在三司,杨告还很少见到徐平发火。却不想去年刚进三司,徐平像个初进门的小媳妇,处处陪着小心,哪里有火气发。现在媳妇熬成婆了,自然容不得下面的人有小心思捣乱。正是因为做事没有私心,徐平的底气才足,底气足了自然就不用去委曲求全。“都漕,那现在怎么办李若谷的奏章已经上去了,我们总得给个答复。”徐平摆了摆手:“不用,不去管他们你好好去准备一下,过几天安抚使和提刑到洛阳城里集议,一定不能出意外。你准备得越充分,把事情说得越明白,越是能得到他们的赞同。我们三司议定,河南府还能翻了天去对了,前些日子定的是郑州和孟州的知州通判一起过来,现在改一下,再加上汝州、唐州和蔡州三州的知州也一起到。”“都漕的意思,是从这三州抽调人手”“不错河南府要维护洛阳皇宫和永安皇陵,百姓赋役沉重,确实是抽不出人来,这是实情。要整理河道,只能从其他州抽人。这次,要做,我们就做得大一点”看徐平的样子,杨告不由有些紧张:“都漕的意思,是把西京城的河道全部整理一遍”“对,隋唐时的漕渠,全部整理出来。还有,不仅是洛河,还有伊河的河道,也一起整理。清理河道,两岸筑堰,在合适的地方建码头,今年冬天一起完成”杨告张了张嘴巴,愣了一会,才道:“这样――动静可就大了――”徐平靠在椅子上,沉声道:“越大越好仅仅整理洛河水道,河南府咬一咬牙,说不定也能做下来,那时我们就尴尬了。自晚唐以来,洛阳城池倾颓,河道淤积,甚至到了城里面就有大片的河滩地的地步。若只是小打小闹,于事无补,这次要彻底改头换面。”杨告想了又想,才对徐平道:“都漕,洛阳城虽然为西京,但现在人户不多。若是真正算下来,除了各分司官,再加上致仕闲居的官员,把城里种菜种花,植桑种麻的农户再除了去,真正的坊廓户其实很少。如此以来,有彻底整理的必要吗”徐平看看杨告,笑道:“道之,你在三司也有些日子,觉得去年新建的场务如何”“都漕亲自经度,获利良多。朝廷现在用度不缺,这些新场务出务甚多。――都漕难道想在洛阳城里也开这些”徐平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如此。道之,不瞒你说,开封城里权贵无数,又到处都是禁军大营,新场务也只能做到现在的规模了。洛阳就不同了,你看这洛河两岸,就是城墙以内也空地无数。更不要说还有洛河、伊河水的便利,比京城的条件好多了。”“都漕说得是,不过,河南府就是缺人。”徐平听了不由笑了起来:“哈,哈,你说的不错,就是缺人所以,我们今年冬天又做几件大事,不但是要把洛阳城整修一新,还要招人来修河筑堰所需的人手,除了从附近几州征百姓服役,还要开出价钱,募人来做,来的人越多越好。”杨告在三司的时候,正是各新场务办得红火的时候,听徐平这样说,也有些神往。转运使副最主要的职责就是钱粮,不管是怎么来的,手里的钱粮多了考第就优等,就可以升官。徐平真能够像在京城一样,办起新场务来,增收的钱可是比干什么都多。与徐平不同,杨告不是进士,他是以父亲的恩荫为官,赐了个同学究出身,官场上升迁相对就不那么容易,更看重这些实打实的政绩。没办法,进士升官还可以靠文章,他这种出身的没那条出路,只能靠着功劳一点一点向上升。想了想,杨告道:“都漕如此想着实不错,不过,在京城办场务可以靠三司,在河南府我们靠什么转运使司就这么几个人,想办也没有人手啊。”这也是徐平头痛的问题,路一级的机构不完整,转运使司说是民政事无不统,实际上衙门里就那么大猫小猫两三只,想管也管不过来。借用常平仓这个机构,又面临着朝廷里管着的是司农寺,并不是徐平熟悉的三司。现在判司农寺的任子舆,是八大王赵元俨府里的人,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基本就是挂名不管事。用这么个人,本身也说明了现在司农寺的地位,可有可无。但是,等到任子舆任满,如果换个精明强干的来,未必不会生出事情来。现在司农寺的地位不行,是因为这衙门没什么事情,朝堂内外都不重视。一旦常平仓办起地方上的场务来,司农寺地位必然就跟着水涨船高。一堆工商业的实体,总不能挂在农业衙门之下,将来非出乱子不可。徐平也找不到好的办法,只能先这么对付着,等到有一天自己回朝掌权了,再把常平仓划到三司就是。或者另设一个专门的衙门,在地方上管理这些。说到底,还是因为三司在朝廷里权责很重,地方上对应的却是转运使和能判,地位相对来说不够强势,有些脱节了。第18章 种士衡转运司衙门的长官厅里,徐平和杨告在商量着迎接其他两司来人的事宜。到了洛阳城里,转运使司便就是地主,事情要谈妥,同时也得把来的人招待好。洛阳城九朝古都,遗迹众多,人家大老远来了,总得带着到各处去转一转。作为转运副使,杨告基本长驻洛阳,这些事情都是他在安排,徐平最后拿主意。一个公吏从门外走了进来,行礼罢,递上一张帖子:“都漕、副使,门外有一个人自称种士衡,前来拜会。”徐平接了帖了,对公吏道:“知道了,你带他到小花厅等候。”公吏应诺,行个礼出了官厅。徐平打开帖子看了看,递给了一边的杨告。杨告看毕,问徐平:“都漕,这个种士衡是什么人可有举主”“他现在住在汝州,是知州赵諴荐他来漕司。这个种士衡啊,是隐士种放之后,恩荫为官。任凤州通判的时候,跟刘太后姻家王蒙正有些龃龉,被王蒙正引人诬告,流放到了岭南窦州。从岭南返回中原之后,便就居住在汝州。现为孟州司马,并无差遣。”杨告点头:“此人经历的波折不少,想来是个能干事的,倒是可以见上一见。”徐平并不知道种士衡是个什么人,不过他前世读水浒,鲁智深一开口不是老种略相公便就是小种略相公,种姓不是什么大姓,想来是有些关系的。种放是太宗真宗时候的隐士,名气虽然比不上另一个隐士陈抟,也是名满开下。不过他不是真地不问世事,说起来走的是终南捷径,几次出来为官,又几次归隐。种士衡是种放的侄子,过继给种放承继香火,种放去世之后便就恩荫为官。在凤州任通判的时候,因为王蒙正向他要好处,种士衡没理,王蒙正便就找了个种士衡以前处理过的小吏,以诉冤为名诬告种士衡,让他夺官流放到了岭南窦州。后来种士衡的弟弟种士材捐出一官,赎了种士衡的罪,得以回到中原。孟州司马是散官,正九品,仅表示种士衡还有一个官身,并没有实际差遣,更加跟孟州没有丝毫关系。这小官是用来安置待罪官员的,除此之外还用作纳粟捐官和特定的公吏由吏换官时使用。他现在住在汝州,前些日子知州赵諴写信给徐平,举荐了他。转运使司下有一些文官任的准备差遣,可以由转运使自辟。这小官虽然地位低,事务繁重,但好歹是重新走上官场,摆脱了以前的罪官身份。徐平与杨告一起来到小花厅,见一个四五十岁的大汉静静站在那里,敛目低眉,静静等待,想来就是种士衡了。听见脚步声,种士衡抬起头来,看官服便就猜出了来的两人的身份,忙上前行礼。徐平摆摆手道:“不需多礼,坐下说话。”等徐平和杨告两人坐了,种士衡才在下位虚坐了。衙门里的公吏送上茶来,徐平请了茶,才问种士衡:“漕司人少事繁,到我这里做事难免辛苦,仲平不知道能不能吃得了这份苦啊”种士衡恭声道:“回都漕,在下出仕为官,本就不是为了躲清闲,怕什么人少事繁怕的只是做事无功,到头来白辛苦”徐平笑道:“到我这里不用担心这些,只要你真能任事,我就有功必赏我为官虽然不足十年,但不管到哪里,还没有委屈过手下人。”“都漕以一州之地破一国,天下闻名,下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