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世富贵> 分节阅读 35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56(1 / 1)

扬顿挫颇有节奏地读着三司铺子外的榜文。周围聚了一大群闲汉百姓,议论纷纷。一个商人模样的员外道:“这才多少日子,铺子里面怎么就不送货了呢城中雇驴雇车,可是要花不少钱呢,多么不方便”旁边一人道:“不是二十贯依旧送吗,你偌大的员外,每次进去,只管买够二十贯钱的货物不就便了。像我们这样小门小户,进去也就花个一贯两贯,自己拿了就走,向来也不用铺子里的小厮送。”商人连连摇头:“二十贯,你说得好轻巧我起早摸黑,做死做活,要做多久才能赚出二十贯来再者说了,不送货是一,以后进铺子得带现钱啊,哪个出门带十几贯的铜钱在身上有那钱你也拿不动不是”周围的人一怔,突然一下子醒悟过来:“知道你们这些员外拿不动现钱,所以三司弄了什么纸券让你们换哪走,走,我们且去看看这纸券是个什么样子。”就有人问摇头晃脑读榜文的国子监学生:“这位秀才,敢问在哪里换纸券”“榜文上有写,纸券一律由铺子旁边的三司金银铺兑换,其他地方兑来,真假三司可是不担责。还有,纸券上要盖三司、库务司和开封府的印,少了一印就算假货。”“恁地不方便再说这是官家发出来的物事,哪个敢作假”“嘿嘿,这券在三司铺子里能当钱用,真金白银的东西,怎么没人作假告诉你,凡是作假纸券的一律按盗铸铜钱论,要掉脑袋的呢”京城里面最不缺的就是凑热闹的闲人,不大一会功夫,消息便就传了半个东京城。有那些手里有几个闲钱又爱凑热闹的人,呼朋引伴地到了店铺旁边的金银铺,都换几张纸券拿在手里。不是为了用这买货物,纯粹就是好奇弄两张在手里,人前也显摆一下。店铺对面的一家茶铺的棚子下面,徐平、郭谘和刘沆三人占着一张桌子,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对面的动静。这是发行购物券的第一天,到底情况如何,三人心里也没底。不大一会,一个盐铁司的公吏急匆匆地从对面过来,到了三人面前,行礼道:“副使,两位判官,金银铺里面虽然进了不少人,看着热闹,纸券却没换出去多少。”“知道了,你依然回去守着,每过半个时辰过来报一下换出多少纸券。”公吏应诺,转身向对面去了。刘沆道:“看起来,这纸券要行用开来,并不容易。”徐平喝着茶水,沉声说:“这是自然,用手里的现钱去换几张纸,平常百姓的心里自然是有疑虑,一开始哪里肯信。总得过上一段时间,慢慢熟悉了,三司的信眷起来,买货的人又确确实实见识了纸券的方便,才会慢慢行用开来。”郭谘在一边说道:“第一个月只有一万贯,再怎么也换出去了,也不需着急。”“有什么好急的等到了月末几天,有多少没换出,我去一起换了就是”徐平笑道,“但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这一万贯换出去,而是为了让人习惯用纸券,两回事。”听了徐平的话,刘沆和郭谘一起笑了起来。倒是忘了副使一家去换个万把贯就不是什么难事,月底剩多少,徐平一个人就去兜底了。这纸券换到手里又不会亏,而且细算起来是有好处的。铜钱难于携带,相应地除了在市面上一般使用,很多场合折算都是要收手续费的。三司属下的飞钱业务,一千文只收二十文的手续费,已经是最低的了。民间的金银铺,收费更加高昂。资金的流动是有成本的,金融越不发达,资金的成本越高。刚开始觉察不出来,只要三司的这些实业正常发展下去,经商的人就会慢慢发现纸券会降低他们的成本。徐平对纸券真正的信心并不是用现钱兑换,而是跟纸券发放跟金银铺的其他兑换业务连在一起,可以在金银铺里直接用金银和布帛等常见轻货兑换纸券,而不再收额外的手续费。这对于外地来的商人非常有利,他们可以节省费用直接从三司铺子进货。只要这第一步走开,纸券易于携带的优点就会显现出来,特别是等到三司的铺子开到外路州府,这一点的优越性就更加明显了。前两月徐平已经开始筹划在西京洛阳开三司的分铺,上个月杨告代替王雍出任权京西路转运使,再加上以转运判官分司襄州协助新茶法的方偕,京西路的条件已经具备。东西两京,豪门富户众多,是此时天下商业最发达的地方。只要在这两个地方立下脚来,特别是如果能够再扩到襄州去,三司就掌控了天下最心脏地带的商业。以此为基础,这条农工商连接起来的链条就丰满了。过了半个时辰,守在金银铺的公吏又来报了一次,情况依然是没有起色。徐平三人相视微微摇了摇头,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最开始的日子也就造个舆论,让京城百姓知道有这么个东西,普及怕是还要等上些日子慢慢来。突然,刚刚离去没多久的公吏又急匆匆地转了回来,到了桌前,行过礼,站在那里怔了一会,才大出一口气道:“副使,金银铺里剩下的纸券被人一下子换走了”“什么”徐平三人都吃了一惊,一起站了起来。见公吏还是有些神色不属,徐平强行平静下心神,对他道:“不要急,慢慢说,是多少人去换的那些人是一起的吗”“就只是一家。”“哪一家”“八大王家,到铺子里换纸券的是他家的知院,用的都是布帛香药珍珠等等,并不是现钱。而且把金银铺的纸券换完,他家还剩了一些宝货,都寄在铺子里了。”原来是他们家,那倒怪不得了,一万贯对于八大王家来说也不是特别大的数目,拿出来不算什么。而且全部是用宝货,明摆着是去占三司便宜的,反正他也不怕三司敢吞了他的钱不认纸券的账,怎么算都不会吃亏。第2章 这个技术不好细说看着公吏离去,刘沆问徐平:“怎么办副使,这可是出纸券的第一天,一下就被八大王家买光,接下来这一个月就不发了”徐平笑道:“这有什么好犯愁的,不过就是纸吗印好了的就有十万贯在库里,明天拿出来发到铺子里就是。几十万贯的纸券,还买不光铺子里的货物,你担心个什么”“这不就是用纸换钱,终究不好。”“什么用纸换钱,是用三司铺子里的货来换钱如果有人拿着纸券到了铺子里,我们不给他货,寻才是用纸换钱当时印的时候,就定了印的数量不许超过三司铺子里存的货物所值,不过是提前把货物卖出去而已,担心个什么。”说完,徐平见其他两人还是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对他道:“安心,只要保证铺子里的货物不缺,纸券就等同于真金白银。再过一段时间,发个告示,买多少钱以上的货物要提前几天通知铺子里,那便就万无一失了。”现在的纸券还只是购物券,没有任何的金融功能,这个时候担心什么。三司也没有缺钱到要动歪心思,把纸券发出去了之后货物涨价,能引起什么风波。为了防止这一点,徐平把纸券发行的职能与三司的场务和铺子作了分割,分属两位判官管理。等到以后发行的量大了,还会从盐铁司分离出去,甚至从三司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操控在朝廷手里,当然免不了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会在这上面动脑筋,这无法防止,一千年后很多国家的纸币稳定性还不如现在的交子呢。最关键的还是要保证财政健康,只要朝廷手里不缺钱,纸币就能稳定。财政缺钱了,不在纸币上动歪脑筋,也会想其他办法从民间巧取豪夺,执政者不会躺着什么也不干在那里穷死。没必要视纸币为洪手猛兽,一个劲地迷恋真金白银,最关键的还是财政的收支平衡。换句话说,把纸币或者金融系统的操控权放到私人手里更可怕,那样不但要担心纸币增发变成废纸,还要防备各种各样的金融诈骗。官方有下限,逼急了无非是硬抢,让你知道现在真的是出问题了,私人会把这个下限都突破掉,用各种手段隐瞒诈骗,把你卖了还帮着他们数钱。在金融这方面,骗比抢更可怕。刘沆分管着印刷纸券,偏偏对这新生事物又不怎么了解,怎么能够不担心虽然条例所印了一系列关于钱法的书了,但这种事情没有真正经历过,谁知道书上说的几分是真几分是假这可是以万贯计的铜钱,出了事刘沆被夺几断都算是轻的。不管是三司,还是下面的州县,管钱粮的官都不好做,一般的官员都躲着。有了成绩奖励有限,出了问题追责还重,大家自然知道怎么选择。与徐平商量过了,刘沆告辞离开,回支安排向金银铺里补充纸券。全部印出来的不过只有十万贯,不到三司几个铺子里的货物十分之一,现在的风险终究是小。见刘沆离去,徐平问郭谘:“今天怎么不见你乘新马车上朝”郭谘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那车乘着太过招摇,而且如此华丽的车,总得有神气活现的车夫才配得上。那样的车夫一个月好几贯钱呢,我何必掏给他们”“难不成那车放在家里你就不坐了”“说出来副使莫笑我,昨天我托人向老家带了信去,让个族里的从侄来京城,准备让他驾着那车,在京城里面拉人,混点口食。”徐平笑道:“这有什么,那几百贯的车,在京城里面拉客人,一个月怎么也赚几十贯钱使用,你倒是会精打细算。想着用钱生钱,你是最会过日子的人。”正在这时,刘小乙带了徐平中牟庄园里养马的陶六到了州桥三司铺子附近,在人群外面焦急地东张西望,一副急着找人的样子。铺子里有小厮看见,认得是徐平家里的干人刘小乙,高声道:“小乙哥,难得到铺子这里一回,怎么不进来坐坐”刘小乙见有人认识自己,出了一口气,走上前拱手问道:“我有急事要寻郡侯,三司衙门里的人说是到州桥这里来了,哥哥可有看见”小厮指着对面的茶摊道:“那里坐着与郭判官饮茶的不就是”刘小乙回头一看,见徐平与郭谘坐在那里喝茶,周围几桌还坐了不少随从,大喜过望,向小厮道谢:“多谢哥哥,改日请你饮酒,今日我有急事,先去了”说完,带着陶六,急匆匆地从人群里穿过街道,快步到了茶铺棚子下徐平桌前,行礼道:“郡侯,家里有急事”徐平吃一惊,忙道:“什么事不要慌,慢慢说”刘小乙指指身后的陶六道:“还是由陶六来说。”陶六上前道:“禀郡侯,是庄里的事情,说起来是好事。不过当日您对我有吩咐,一有了确切消息必须要立即来报知,所以才托了小乙哥急急地找了过来。”徐平看着陶六,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才有些激动地问他:“可是事情成了”“成了,成了,当日受孕的马,十匹里有八九匹都有了身孕。我找了庄里怕有养马的人看过,确切无疑,绝没有半分虚假”徐平一下子站了起来,口中道:“竟然是成了竟然是成了”说完,激动的心情况无法平复,在桌边来来回回踱步,口中念念有词。这么多年,郭谘还从来没见过徐平如此激动过,不由一头雾水,又不敢乱问,只能坐在那里看徐平激动地乱转。过了好一会,徐平的心情才平静下来,在桌边坐下,吃了一口茶水,对陶六道:“你先回城外府里,寻徐昌找人把这事情详细地记下来,我回去看。这两天就待在京城,先不急着回庄子,等过几天端午朝假,随我一起回去。”陶六应诺,与刘小乙先告辞离去。看两人走了,郭谘问徐平:“副使,您的家事下官本不好冒昧过问,不过从来没见您如此失态,可是有什么重大的事”“重大也不算重大。但不管对我家来说,还是对朝廷来说,这件事都了不得。现在你先不要问,这事情不好细说,以后自然会知晓的。”徐平记得前世动物繁殖靠人工授精,经过这么多年试验,今天终于成功了。对于自己的庄子,有了这技术,牲畜养殖将上一个大台阶。对朝廷,马政也将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第3章 尽头牙夜幕低垂,徐平坐在书房里仔细看着陶六口述之后找人记下来的事情经过。在桌子的另一边,盼盼半站在椅子上,吃力地拿着枝毛笔趴在桌子上练字。人工授精的技术并不特别困难,最关键的是从种马取出精液之后的保存。在徐平前世已经广泛采用冷冻的方法,低温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这个年代自然不可能,只能采用常温保存的办法,最可靠的还是用容器直接保存在动物体内,精子可以维持一两天的活力。以前依靠自然繁殖,徐平的田庄想尽了各种办法,一匹公马也不过只能配十一二只母马,形成一个小的繁殖种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