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一世富贵> 分节阅读 25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57(1 / 1)

难不成你在地下烧火”徐平道:“那怎么能行地下是火道,墙的那一边是火炉,烧着石炭,热气顺着火道进来,一直到远处出去。这游廊里,离着火炉近的地方就热,若是觉得不适合,到离得远一点的地方就舒服了。”“烧着石炭我的天这样一天下来,要烧多少石炭你是郡侯,果然跟我这样小官不是一样人,富贵人家啊如今炭价虽然落了下来,石炭也要一称六十文,你家里就这样烧掉了就这样烧掉了呀”王拱辰边说边摇头,心里也不知是羡慕呢还是羡慕。徐平笑笑:“你想什么呢。这条游廊也只是有人的时候才会烧热,烧上一整天,也要不了十称石炭,哪里像你说得那么夸张。”十称,六百文,一月下来也不过是十八贯,徐平这种家庭当然不在意,但对王拱辰来说,这就是很大一笔钱了。在游廊里转了一会,王拱辰在凳子上坐了下来,随口问徐平:“怎么游廊里还有两道小水流你应该在园子里引两条河出来,再建一个大湖”“别想了,那得等到外面的园子修好,申过开封府,从汴河里引水过来才行。现在的两道小水流是因为廊里干热,人在里面坐久了难受,专一增加水气的。”几乎每一个做官的文人,都想着有一天能够自己家里有一个合自己心意的花园,闲暇时能够坐里面读书写字,品茶弈棋。但对下层小官来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有那个机会。宋朝官员的俸禄原则是重上薄下,待制以上的待遇优厚,下面的就明显降低,到了令簿录尉就非常低了,勉强能够养家糊口。而待制哪里是容易得的按规制,三司副使一任做完例升待制,徐平还要几年时间,王拱辰更是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了。他是状元,只要不出大的纰漏,早晚能等到那一天,但之前的日子难熬啊。在两人坐的不远处,几株牡丹正露出花骨朵,娇艳欲滴。这是徐平在中牟用温室催出来的,本来想那边建的园子用,如今在京城里建府,便搬了一二十盆过来。王拱辰静静地看着将开未开的牡丹,过了好一会才叹一口气:“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哥哥,你这园子里虽然没有镶金嵌银,没有锦绣屏障,但若论富贵气象,比那些俗物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徐平道:“看个稀奇而已,其实并没花多少本钱。”“只怕别人不这么想。只怕到了明天,满京城都传开,这个寒冬季节,永宁侯府里还开着大红牡丹,富贵无边哪至于府里到底如何,哪个会往心里去”“那又如何我不偷不抢,不贪不渎,养几盆花看还要怕人闲话不成”王拱辰听了,转过头来,认真地问徐平:“自回到京城,哥哥觉得仕途顺不顺”徐平见了王拱辰的样子,回答得也谨慎:“不受了些磨难,不过最近杂事少了。”“原来哥哥是这样想。那你知不知道别人怎么说”“怎么说”徐平看了王拱辰的样子,就知道只怕没什么好话。王拱辰缓缓地道:“永宁郡侯虽在地方建功立业,然而自入朝堂,已经大半年了,无所建明,只是庸庸碌碌。郡侯少年登第,不到十年而到三司副使,每日只是,对国家大政无一有用之言,深负国恩。”“什么个意思”徐平听了王拱辰的话,脑子竟然一下转不过来。自己回到京城,好歹也提出了通货膨胀的危险,平息了炭价暴涨的风波,怎么就成了庸庸碌碌了呢王拱辰道:“哥哥还不明白自你入朝堂为判官,为副使,所作所为都只是自己职责内的日常事务,而对朝政,对于执政大臣,却从无一句有用之言。这虽然只是一些官员私下里的闲谈,但能够传开,就说明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徐平看着王拱辰,过了好一会才道:“我们为官作吏的,难道不是应该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自己经手的事情一塌糊涂,却天天指点江山,难道这才是好官”“我们是为官,不是作吏。为官就该胸怀天下,注目朝堂,如果每日都是按着惯例处理些杂务,那跟一个老吏有什么区别”徐平的意识里,并没有从心底里认为官该如做,吏又该是什么样的,不一样都是做该做的工作吗但从王拱辰的话里,徐平意识到这个年代的人可不是这样看。官就是官,吏就是吏,只会按部工作的,只能是个能吏,好像离官的要求有点远。徐平问王拱辰:“你是这样想”“唉,我怎样想有什么用关键是别人这样想”徐平沉声道:“我在三司任职,使国家财用不缺,民生不苦,难道还不是好官”王拱辰叹了口气:“哥哥,丁谓被贬出朝堂才几年我们自己人闲话,我是有话对你直说,日后在京城里为官,当要广交士林友人,随时留心朝政,光埋头做事是不行的”第67章 海外琉璃提起这个名字徐平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当年在道州见他,还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就是一个不得志的小老头,不过说话做事都恰到好处而已。直到回到京城,入了三司,徐平才知道那个小老头留下的阴影有多么庞大。没办法,丁谓差不多是有宋以来最成功的三司使,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就连真宗皇帝东封西祀使劲折腾,还能保证国库不缺。登上宰执高位,丁谓靠的就是在三司出类拔萃的政绩,而且一同被披的“五鬼”,也大多出身三司。从丁谓倒台,三司这个衙门就被下了咒语,不能干人人都指责你,能干了就有人防范你,是不是下一个丁谓可徐平想来想去也只有这个衙门适合自己,让自己去做台谏,或者审官院审刑院之类的衙门还不如呆在三司呢。算了,让那些人爱说什说什么吧,什么时候把自己说烦了,大不了甩袖子不干,回来安心做自己的闲职郡侯好了。至于广交士林友人,这话说着容易,徐平还真没那个心思。他有自己的生活,而要跟文人士大夫广交朋友,那闲暇时间基本全都搭进去了。没事就登门会友,或者出外游宴吟诗,京城里做官,只有那些馆阁词臣有这么多闲功夫,其他人就得搭上自己全部私生活。此时士大夫的榜样,右司谏范仲淹,交友信条“唯德是依,因心而友”,为人做事的准则“平生无怨恶于一人”。徐平很佩服,但自己真心不想去学,也学不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何必要非去管到人家的个人私事,甚至还要管到别人的心灵,有的官员就是闲得慌。小厮端了酒菜过来,王拱辰竟然是真没吃早饭,很快就一壶酒见底,一盆羊肉吃光。吃饱喝足,把酒菜撤掉,又过了好一会,才陆续有其他人来。韩琦、吴育、赵概和王尧臣结伴而来,赵諴则与三司的同僚结伴,没多大功夫,小小后园里就热闹起来。众人都对游廊里的牡丹惊奇不已,围住赞叹,还当下写了几首诗出来。徐平让人一一记好,等过几天结个集子印出来,也是一桩盛事。最近刚刚调回京城还没履职的王素与韩综最后到来,他出手阔绰,送的礼物除了成锭的金银之外,还让仆人挑了几十盆上好的花木盆景,给徐平装饰园子用。大户人家就是不一样,这些花木在市场上轻易都买不到,徐平急忙让徐昌指挥着小厮在园子里一一摆好。有了这些花木装点点,小小后园立即多了不少生机。跟众人打过招呼,王素在游廊里缓缓踱步,转了一个来回,对徐平道:“云行这里虽然装饰得简陋了些,不过寒冬里有如此一个温暖的地方着实难得。我新近回京,也要重新收拾家里的园子,你家里的巧手匠人借我些日子,在园子里也建个冬日读书的地方。”徐平笑道:“都是我家里庄上的人自己建的,什么借不借的,我便让他随你回去,建几个火炉坑道就是。”王素点头,指着那边的牡丹道:“你庄上还有没有要开的牡丹”徐平道:“有,不过不多,也就剩下不到二十盆了。”王素就笑:“如此珍贵之物,一盆也就够了,多了如何显出珍贵来我园里还有几株异样梅花,甚是珍爱,过两日送到你这里来,换你一株牡丹足矣”徐平客气几句,便就定了下来。王素虽然官职现在也不算高,但他是前朝宰相之子,父亲王旦又一生节俭,家境殷实,不是平常的小官可比。跟王素打交道,不需要在意金钱上的多少,礼仪到了就够了。随着众人看了一会牡丹,王素转身到了游廊边上,看着外面,用手轻轻碰了碰上面装着的玻璃,问徐平:“这是海外琉璃”听了这话,徐平真是佩服王素,果然是身处富贵,这都看出来了,来的一众同年同僚比他早得多,竟然没一个人注意。玻璃这个时代自然是有的,不过绝大多数都是有色玻璃,加上时代的习惯,大多都是模仿玉石的样子。但自海外来的一些奢侈品,如玫瑰水之类,很多都是装在玻璃瓶里,而且是无色的玻璃瓶里。这个年代富贵人家讲究熏香,女眷就喜欢用玫瑰水之类,有钱人家对透明的玻璃并不陌生,不过对这样大片的平坦玻璃还是惊奇。当年徐平在邕州用玻璃制灯罩,卖到外地就被当成与玫瑰水瓶一样的海外琉璃。人们对没见过的事物,总是会倾向于用一种自己熟知的知识去解释,越是普通的民众,越是对新鲜事物不会感到惊奇。只有那些自认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物,才会对新出现的东西惊奇不已。得到徐平肯定的回答,王素看了又看:“好物啊,好物”冬天开窗太冷,关窗又屋内阴暗,空气污浊,有了这东西装在窗子上,生活就一下不同了。寒冷的冬日,惬意地靠着窗子看书,多么美好的日子。王素看了好一会,最后真起身来,看了看徐平,最后忍住句话也没说,只是感叹着走到了一边去。好物是好物,就是不知道徐平愿不愿意忍痛割爱。这东西一看起来就价值不菲,就连王素一向大手大脚惯了的人,竟然没有直接开口问价。徐平庄里由孙七郎主持,是开了窖制玻璃的。但制了不多的一批,搭了两个温室,装了几处宅子的窗户,徐平就厌烦了,想着把这技术献给朝廷,只是还没想好方式。对于个人来说,哪怕是徐平的家业已经不小,自己制玻璃还是麻烦无比。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窖炉的搭建,日常生产的维持,哪一项都不划算。而要想开店设铺,不说涉及到官声民望,就是商行缴税,也是麻烦无比。再被宫廷征调科配,更加有无数麻烦事。自己开窖做生意,规模小了不赚钱,规模大了就有无数杂事,还不如把开窖设厂的环节交给官办,自己想办法得到原料,专一做些附加值高的更划得来。第68章 冬日牡丹nb由于园子还在建设当中,并没有什么好游玩的,天气寒冷,大家也只聚在游廊里。牡丹虽然稀奇,看上个把时辰也就腻了。到了下午,酒筵开过,大家也就慢慢散了。nb除了后园这边徐平的同僚,旁边的小院里也有庆祝的人群,由徐昌招待。这些人一是一些商户和附近的邻居,再一个是很多同僚官员自己并没有来,而是派家里的下人送一份礼过来,算是跟徐平结交的意思。nb如今徐平官至郎中,作为大管家的徐昌自然也水涨船高,跟一班与自己身份差不多的官员家知宅主事的人在一起,徐昌已经被称为徐侍郎。这还是徐昌克制,刚来的时候很多人跟他打招呼,开口就是徐尚书,把徐昌都吓一跳。nb这些官员家的主管家仆有自己的圈子,其中一些被主人派出去管事的称为干人,更有的因此家底殷实,住着高宅大院,家里一样雇着奴仆使唤,并不比一般的富人员外差了。有了钱就有了身份上的虚荣追求,普通富人还员外朝奉地称呼呢,他们自然要更高一等。nb到了第二天,果然如王拱辰所言,开封城里都传开,城外面永宁侯府里有冬天盛开的牡丹,艳丽无比。而且越传越神奇,从只是红色牡丹,很快变成花开五色,有祥光笼罩。nb再过一天,神奇的故事就出来了。说是徐平在邕州为官的时候,带兵攻入交趾,有神人出现,授给徐平神奇的种子,说是种下之后可以四时开花,为国之祥瑞。nb就在同一天,常给徐平写字的蔡襄便有一封书来,责问徐平有如此祥瑞,为何没有主动献给朝廷。让他赶紧补救,以息悠悠众口。nb徐平看着蔡襄的信一时无语,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想来想去,还是把这封信好好收起来,什么时候自己家里一时败落了,这信也能卖几个钱。蔡襄的字,曾经刘太后让他在宫里写幅屏风他都不干,越到后边肯定更加值钱。nb至于国之祥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