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北齐帝业> 北齐帝业 分节阅读 14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北齐帝业 分节阅读 142(1 / 1)

d到齐,军械数量也对的上,至于勋臣、世家养的私军也没有遗漏,每一个勋臣的私兵来历、数目、籍贯、形象,去年都是按照陛下的要求登记了的,没有错”“那些甲士和铁车难道是凭空变出来的吗”“”“看来那些人确实厉害,朕养了那么多密谍,到头来居然还是聋子、瞎子”刘桃枝等人深埋着头,不敢回答。“行了,你下去吧,那些有重大嫌疑的,继续审问,若是实在没有结果”高纬皱了皱眉,“就都斩了,对外好歹也算是个交代,你也幸苦了,先下去吧”大殿的门大开着,风如虎吼,皇帝低眉批阅奏章,仿佛真的将此事轻轻揭过了,不同寻常的安静。而路冉却微微颤抖着,不是被这阴冷的风吹的。刘桃枝不知道的是,在刘桃枝来的前一刻,内宫副总管高顺也来禀报过。“奴婢亲眼所见,刘桃枝亲手斩杀了最后的两个刺客,前面他御敌的时候,也同样是一个人都没有留下,还有,臣的人注意到,刘桃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失去踪迹,而后又凭空出现,这一段时间内,谁也不知道他去了那里。西市那边抓了几个重要的商贩,受到胁迫,帮忙藏匿那架铁车,锦衣密谍运送他们到诏狱,可没过多久,人就死了”“斩杀刺客刘桃枝杀性重,杀红眼还是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高纬的笔下顿了一瞬。“可那两个刺客当时已经完全没有一战之力了”“说下去。”“殿前值守杨素说他斩杀的那些甲士,盔甲材质很特别我们顺着痕迹查了一下,发现打造这种盔甲的镔铁只有朔州才出产”“朔州高思好”高纬想了想,摇摇头,“若是只有他一个,他办不成这么大的事,他一定还有同党既然你信不过刘桃枝,那就自己去查好了”高思好是朔州刺史,早有反心,如今又官拜大将军,高纬接二连三将他架空削权,如果背后的人是他,倒也说得通。高顺抬眼悄悄地看着皇帝,道:“陛下,刘桃枝此人,出身不明,来历不明,过往不明,在投入高祖潜邸之前,他的一切信息都是一片空白,陛下”“行了,”高纬打断他,“朕知道了”“朕知道了。”皇帝那时候的语气和表情就跟刚才一样。第二百零七章入围的第三方晋阳城内灯火纷繁,晋阳城外落木萧萧,这是一片荒山野岭,渺无人烟,视线所及的地方,四处都被黑色的树影笼罩着,还有两个时辰才天亮,天很阴郁,只有幽暗的光闪烁在漫漫长夜之中,那是鬼火,一个人影在荒山之处奔行,停在了一处山神庙前,早有人拢起袖子,瑟瑟抖动着在那里等待。看见影子来了,急急忙忙上前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皇帝那里可有什么”话还没有说完,那人重重的一拳砸在了他的颊上,那人倒地,捂着面颊,怒视着来人。面颊的骨头一阵剧痛,差点开裂了,口腔中一股子血腥气涌上来,“你,你干什么”来人穿着夜行衣,看起来恍若农夫一般老实木讷,正是刘桃枝。他扫了地上这个男人一眼,道:“皇帝安然无恙,全身而退,怎么样,听到这个消息你是不是很失望”“”那人默然不语。“先是串通宫里的内应,再是在西市坊内埋伏死士“高思好,你真是疯了当街居然就敢刺杀皇帝,你以为你养了死士的事情皇帝不知道吗,你以为你做的那些蠢事就这么天衣无缝”他一把将躺在地上的高思好揪起来,铁钳子一样的手掐在高思好的脖子上,青筋暴起,稍稍一用力,高思好就已经窒息。“我警告过你很多次,劝你收手,你却总做着那称王做祖的春秋大梦,从来不拿这些当回事,你这样迟早会死无葬身之地与其有一天牵连到我,不如我先杀了你”他瞪起眼睛,那双平凡普通的眼里闪着炽烈的杀意,高思好被掐住脖子无法呼吸,双腿在地上乱蹬,双手死死的攥住他的胳膊,想要挣脱开来,可是无济于事。高思好少年时也曾领兵作战,气力还是有的,可面对着刘桃枝,他无论如何努力也挣不开来,他的脑袋已经缺氧充血,涨成了紫红色,一支手猛力的拍击刘桃枝的手臂,嘶声力竭的喊道:“咳咳咳我我死了你儿子也活不成”闻言,刘桃枝更加暴怒,目中闪过虎一样的凶光,手下更加用力,高思好没有放弃挣扎,一支手扒拉着他的手,另一只手腾出来锤在他的胸口,缺氧和充血使他渐渐看不清面前的这个男人,挣动时的力气也越来越弱,但他还是瞪起眼睛跟刘桃枝对视,那里面有慌乱,有绝决,唯独没有妥协,意思很明白的写在脸上,“不想要你儿子的命,你就尽管杀了我。”这是赌命的做法,养尊处优多年的高思好在这上面却宛若一个凶徒,就在他快昏死过去的时候,刘桃枝松开了手,将他扔在了地上。“咳咳咳咳咳咳咳”高思好后背砸在地上,一阵猛烈的喘气,擦干嘴角溢出的血迹,居然笑了两下,“哈哈哈哈哈,虎毒不食子,看来你刘屠夫,也是有人情味的,咳咳”他又剧烈的咳嗽了几声,刚才被掐着喉咙憋气太久,已经伤害到了他的身体。刘桃枝只要再坚持一小下,马上就能让高思好上西天,可最终刘桃枝还是放了他,他有软肋在高思好手上。“我的孩子呢”“哈还好,我可是拿他当自己的儿子在养,锦衣玉食,上个月,还请了个有名望的先生给他授课,教他识字,你儿子在读书这方面还算有天分,也好,将来不会跟你一样一辈子当个厮杀汉、刽子手”高思好扶着身边的树木站起来,脸上的表情说不清是怜悯还是嘲笑,“其实我也能理解你干你这行的,尤其是身为皇帝的亲信,受七代君王重用,不能有软肋在在别人手里,所以你连孩子都不敢有”“可既然偷偷摸摸的有了,你总不能看着他死吧尤其你儿子还生得那么聪明伶俐,真不容易虽然是个婊子生养的,但你老刘家,也算有了香火了。”刘桃枝死死的攥住拳头,闭目悲哀道:“我刘桃枝毕生只知道忠君爱国,陛下说什么,我就照做什么,这是我身为臣子的本分和节义,不料今日一世忠名毁于一旦”“从我接受你第一次胁迫开始,我就不再是从前那个刘桃枝了”“怎么能算是忠名毁于一旦呢”高思好笑道,“你暗地替我做事的事情,除了我自己,谁也不知道,只要我不说,你又怎么会损伤忠义之名呢”刘桃枝痛苦的摇头,“人,毕竟骗不了自己”“别想那么多,我知道让你替我杀皇帝根本不可能,因为你这个人死脑筋,宁愿一死谢罪也不会动手,我想要的,仅仅就只是让你替我传递一下消息,你那么纠结干嘛,将来我万一要真的荣登大宝,史书上也只会说我篡位夺朝,谁会猜忌到你头上”高思好的话仿佛魔鬼的蜜糖,他在原地绕着圈子,顿了顿,道:“事情发展的如何了”这才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你派出的死士,我已经全都杀了,一个活口也没有留下,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开口。”“皇帝一定还追查了吧”“皇帝命我们纠察城里城外的军营,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收押”刘桃枝觉得愧对君上,语气低沉失落,“但是,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消息”高思好自鸣得意的笑笑,道:“我在朔州经营多年,有不少壮士愿意为我效死,这些人都是我从王府里带出来秘密潜入晋阳的,怎么可能在晋阳查到根底死干净了就好”他在朔州经营多年,控制住的甲兵不下一万,这些都是他图谋大业的本钱,高欢起家的时候,条件还不如他,他如何就不能乘势而起,成就一番王霸之业高思好向来自视甚高,想起那个皇位之上的小儿,他就一阵妒火中烧。不过是占着祖宗荫蔽,得了这个江山而已,乳臭未干,不知分寸,一上台就对为大齐立下汗马功劳的六镇勋臣下手打压,不重用他也就罢了,还处处猜忌于他,先是一纸调令把他从朔州刺史的位置上赶下来,搁一个大将军职务,还是个屁事不管的那种虚衔,他屡屡上表暗示要为皇帝鞠躬尽瘁,皇帝也是一笑置之,连入枢密的机会也不给他,难道他的资历还不如高延宗、高长恭那两个黄口小儿吗岂有此理高思好一想到“是皇帝把他逼反的”心里就觉得坦然多了,先贤不是早都说了吗“君使臣如草芥,则臣视君若寇仇”,再说,那个小儿再这样下去,势必与六镇勋臣离心离德,那可是为高祖神武皇帝打下天下的六镇啊与其等到有一日六镇哗变,江山破碎,宗庙无存,还不如他高思好提前动手,力挽狂澜,虽然他并不是高家的种儿,可他毕竟还姓高对不对正做着权掌天下的美梦,刘桃枝一语惊醒了他,“虽然人都杀干净了,可你弄来的那辆铁车和那些披着重甲的甲士处理起来却很麻烦,虽然我已经把证人都杀了,可那些东西的痕迹却不好掩盖,我已经尽力遮掩,但还是不敢担保没人会查到你的头上。”夜林寂静,偶尔有鸟儿的啼叫声传来,不知道是风的缘故还是一些小动物经过,林间的草地里沙沙作响,将这寂静的夜渲染的愈发安静高思好茫然的看着刘桃枝,“啊”了一声,半晌,眨着眼睛道:“我没有弄什么铁车和甲士呀这,不是我弄的”二人相互对视着,薄淡的天光将二人的脸色映照得惨白。高思好自以为是那个捕蝉的螳螂,却不料背后还站着一只黄雀。此刻,他们都意识到,想当猎人的不止高思好一个,已经有第三方入围了夜寂静,那个瘦削的身影在池塘前已经站了一晚上,春寒料峭,冷风刺骨,他盯着池塘里游动的红鲤,在水面下游动着,一团火也似。一个娇媚的女子为他披上了大氅,“王爷你看了一夜锦鲤了,可看出什么没有”他对着女子温和的笑笑,“本王在想,这条鲤鱼,是不是龙变的,怎么生的那么好看,灿得跟金子也似”“王爷想多了,”那女子掩嘴一笑,百媚横生,道:“那么浅的池塘怎么可能养出龙来”男子的面色一下阴沉了,皱着眉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浅处何妨有蛟龙你们不懂”“是是是,妾身不懂,王爷懂就好了呀”那女子俨然一种哄小孩子的语气,他无奈,只得迁就她。“今晚城里动静很大”“是呀,两位朝堂重臣重伤,现在家里但凡有私兵的勋臣人家,个个都惶恐不安呢。”听到这里,男子俊秀的脸上似乎牵起了一抹嘲讽的笑意。“宫里有什么风声没有”“宫里没有,陛下和太后都好好的,能有什么风声”“是吗那就好”他笑了笑,望向远方的那座大雁塔,晨曦的辉光已经在塔尖上微微冒出了头。“那还真是很可惜呢”第二百零八章贺若弼北齐武平二年,这一年在纷纷扰扰的乱世是相对平静的一年,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北周君臣相互争斗,宇文护正卯足了劲要将宇文邕掀下皇座;南陈君臣取得了北齐支持,眼下正在厉兵秣马,早一日凑足十万兵马,剑指江陵;而江陵一隅的西梁仍在苟延残喘,天下人都看得明白,他们只不过是冢中枯骨罢了,成不了什么气候,此时,北齐表面倒是一片太平和乐,生机勃勃然而这下面也依然潜藏着暗涌的狂流太平盛世,也会流血。两位大臣遇刺,正好说明了这个帝国的太平景象依然还很脆弱,是由当今一力维持的,在当今主政之后,帝国上下俨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不同于以往鲜卑勋臣一家独大的局面,这种声音,恰恰给北齐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活力,不论是文襄皇帝高澄还是孝昭皇帝高演都未能办到这一点,那条在北齐棋盘之上肆虐了二十多年的大龙,就要被拦腰铲断皇帝纠集锦衣密谍大索全城,所有功勋家族和世家都在监察之列,但很奇怪的,以往态度强硬的勋臣都一改常态,出乎意料的沉默,面对皇帝亮出的屠刀,他们心里虽然并不舒服,但也没有了其他的办法,勋门世家表现出来的沉默,意味着这个主导这个国家二十多年的团体,已经虚弱不堪,或许依然是足以震慑世间的一股庞大力量,但面对皇帝亮出的刀子,还有几次三番的试探,他们已经根本兴不起反抗的心思,反正皇帝和那帮文臣也并没有从根本上威胁他们的利益,这些统统都可以看成小事,得过且过算了在朝中的利益被砍掉一些,这没有什么,西市口又斩杀了四五百人,这也没有什么,日子终归是要继续。而对于百姓来说,更是如此,暗流汹涌的朝堂风云与他们无关,皇帝又杀了多少叛逆也与他们无关,他们在乎的东西其实自始自终就只有自家的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