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章 第58章(2 / 2)

他们两兄弟虽说也写作,但更多的是从事图书出版行业,大陆的图书曾经占据了这两地七八成以上的市场,就连教材都是大陆出版的,如今却遭到了重大打击。

苏葵先是说到他们刚才说的话题∶&ot;英殖民政府已经禁止大陆出版社在新马出售图书,这个禁令大概短时间内都不会解除。&ot;

没等几人失望,苏葵就道∶&ot;但大陆不行,港城可以。&ot;

她在几人的注视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ot;万先生,你们完全可以在港城开办出版社,再与大陆的作品签订版权转让协议,将大陆的书籍在港城翻印,借助港城出版社的名义将大陆图书在新马两地销售,同时也可以和联华书店联合在港城发行大陆图书,一举两得。&ot;

几人眼睛都亮了∶&ot;好主意!&ot;

不仅能够在两地发行大陆图书,还可以配合联华书店在港发行图书,将港城的市场更多地包括进去,可不就是一举两得吗!

郭毅笑着说∶&ot;苏葵小同志,你的意见总能给我们启发啊。&ot;

他正想夸奖她,陆子光却笑道∶&ot;我看苏葵同志的建议不止这些吧?&ot;

&ot;哦?苏葵同志,你还有建议?&ot;

苏葵笑了笑∶&ot;的确还有一些想法。&ot;

郭毅笑∶&ot;好,你说。我们开会不怕想法多,就怕没想法。&ot;

众人都发出善意的笑。

苏葵继续道∶&ot;关于创办出版社,引进各种类图书,方才大家已经讨论过了。这些措施可以在港城我们更多的传播祖国的正面形象,争取更多的群众。然而在文化阵地的建设上,还有一个地方是必不可少的。&ot;

孔孝文问她∶&ot;是什么?&ot;

&ot;是学校教育。&ot;苏葵说道,&ot;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上下功夫。&ot;

大家都听着她解释。

苏葵首先说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ot;除了家庭,学校是塑造一个人思想最重要的地方,学校里的学的知识会伴随人的成长融入他的思想中。&ot;

然后她道∶&ot;我们做的一切不仅要唤醒民族意识,更要在教育中就培养起这种民族意识。&ot;

&ot;因此,除了文学作品的引进,我们还应该在港城出版更多的大陆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让大家和我们用同一套教材,受到同一种思想文化的熏陶。&ot;

徐志达说∶&ot;其实如今港英当局也在实行这个政策。&ot;

他们教育文化领域也想做到&ot;去华国化&ot;。

苏葵点头∶&ot;的确,可按照目前的形势,他们显然收效甚微。&ot;

港城地区华人众多,很多人对于大陆的文化认同感更强,学校的很多教材都是大陆提供的。即便是港英当局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个形势。

而苏葵要说的,就是抓住这个机会,将更多的教材带到学校里,最好还能配备一些教辅资料,在整个教育领域使港城和大陆做到同步。

徐志达点头∶&ot;教材我们确实引进过,目前有一部分学校使用大陆的教材,也有一部分在学习港城那边出的教材,但你说的教辅资料…&ot;

苏葵解释道∶&ot;就是与不同的学科教材配套,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分析。利用书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ot;

目前,大陆还没有专门的教辅资料,港城那边同样没有。

&ot;这样的教辅资料听起来是不错?&ot;连怀国肯定了她的想法,却道∶&ot;只是苏葵同志,港城几个出版社推出的学生用书也不少。&ot;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种类同样非常丰富,他们在教育领域当然也有想法。

&ot;数量众多,但我们可以凭借质量取胜。&ot;苏葵笑了笑,&ot;并且我就有这样一套教辅资料。&ot;

苏葵带来的可不只是笔记本,她将自己之前整理的高考教辅资料同样带来了。她将资料交到几个人的手里。

郭毅拿着资料笑道∶&ot;苏葵同志,你这是早有准备啊。&ot;

&ot;并不是。&ot;苏葵笑道,&ot;其实这是我当时参加高考时整理的学科知识点,后来是想把它做成教辅资料,准备交给教育部的同志在全国推出。&ot;

只是还没等交给教育部,就先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ot;这么说来,我们倒是先教育部的同志看到了这份资料?&ot;郭毅笑道,&ot;教育模范苏葵同志亲自写的资料,是得好好看看。&ot;

他也是知道苏葵取得的成绩的。

再经作协的几位一说,大家都知道她曾经做过的大事了,倒对她的资料期待起来。

趁着他们翻看资料的时候,苏葵解释道∶&ot;虽然我们与港城在教材上有不同但学习的知识点都是差不多的。&ot;尤其是数理化方面。

&ot;只要我们推出高质量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整合,就能让更多人主动使用配套的教材,更好地宣传大陆的教材。&ot;

更不用说,如今不有很多人就在用大陆的教材,包括新马两地,他们的中文教材都是华国提供的。

&ot;不过目前我只整合了高中阶段的教材分析,其余学段的可能还需要更多同志的努力。&ot;

&ot;苏葵同志,你已经很了不起了。&ot;郭毅拿着这据说是她自己一个人写的教辅资料问道,&ot;这套教辅资料你用了多少时间?&ot;

&ot;从高考结束一直整理到现在,这两天才刚刚完工。&ot;

&ot;心血之作啊。&ot;郭毅叹道,&ot;苏葵同志,教育模范这个称号颁给你是颁对了。&ot;

他又问正在交换看资料的众人∶&ot;各位同志,你们认为这套资料能够被港城的学校接受吗?&ot;

孔孝文首先说道∶&ot;苏葵同志的这套教辅资料可以说集知识归纳,方法学习和模拟练习为一体,我认为非常适合如今学生的学习。&ot;

他做新闻工作多年,一针见血,几乎和当初苏葵的想法不谋而合。

作协的人也看了,宋万章笑道∶&ot;苏葵同志,凡是想要上进的学生,恐怕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套资料吧?&ot;

徐志达拿着她不同学科的教辅资料来回看了很久,最后才微微点头∶&ot;可以。

连怀国笑道∶&ot;何止是可以,苏葵同志啊,这么好的资料,我都恨我当年学习的时候没有遇见它了。&ot;

万氏两兄弟也提出,这份资料可以一并在新马发行,他们那边使用中文教材更多,一定有庞大的市场。

&ot;看来这份资料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了?&ot;

众人都是点头,能够在学校教育这个文化重地上

他们甚至还探讨道,等到这份教辅在外面打开了市场,取得了经验,就继续推出其他的教辅资料,就是到时候可能还需要苏葵的协助,毕竟她就是那个最有经验的人。

苏葵当然是义不容辞。

郭毅同样是认同他们观点的,这会儿他看见苏葵,眼神越发和善∶&ot;苏葵同志啊,你应该还有好建议吧?一起说出来听听。&ot;

大家都好笑地看着她。

&ot;是有。&ot;苏葵在各位老师的笑意下也笑了笑,&ot;不过真的是最后一个了。&ot;

在大家的注视下,就听苏葵说道∶&ot;其实方才我们提到的所有想法,都是针对驻港新闻处的行为采取的措施。&ot;

显而易见,正是由于他们的一系列动作太大,这边才让孔孝文尽快去主持华新社的工作,也才有今天的会议。

她的表情微微严肃起来∶&ot;而之所以驻港新闻处能在港城大肆宣传,完全是因为他们背后有美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ot;

正是由于这个美方支持的基金会势力庞大,资金充足,才能在港城资助各种出版社,大量创办报刊,翻译各种作品,把宣传覆盖到整个港城地区。

哪怕是后世,港城的很多地方包括大学背后都有这个基金会的影子。

实在是影响重大。

徐志达等人在港城,最是了解这个基金会的,郭毅等人当然也知道这件事。

&ot;你的意思是…&ot;

苏葵提道∶&ot;我们可以考虑在港城同样设立一个基金会,借助国家的力量,支援港城的爱国战线工作。&ot;

港城作为自由港,国际大都市,众多文化思想在此交汇,只要不动摇统治,港英政府对于港城内部的争端常常是采取放任的态度。

不然也不会有目前华美两方在港城的意识形态争端了。

目前驻港新闻处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有基金会全力支持,而基金会的背后站的正是一个国家的力量。

既然如此,华国也可以为港城提供支援力量。

郭毅却说道∶&ot;支援的事情我们考虑过,但那里毕竟是港英政府主导,国家力量并不能直接插手。&ot;

因此一直都是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实不管是驻港新闻处还是华新社在港城的设立,都只是新闻机构,并不能代表国家。

&ot;直接不行,可以间接。&ot;苏葵微微一笑,&ot;其实基金会是可以存在的,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合活的名头。&o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