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
盘棱州是华朝东边一个不算大的州, 但好在百姓生活富饶,过的快乐。
这里离玉河有一日的脚程,不完全算“靠水”, 但吃食上多少还是沾了些河边的光, 鱼虾之类也有供应, 更重要的是便宜。
这日正值上午,街边的小吃铺面、食铺随着日头的升起纷纷开起张来。
今日, 在小吃摊集合的地方来个了两个新面孔。
——那是两个看上去颇为年轻的人。
女子扎着头巾,小脸儿清秀, 在那小推车后面忙活着。还有一名男子和她打扮差不多,忙前忙后地摆小桌子、小椅子供来往客人坐下。
倒是能看出来,这男子摆东西非常不熟练,很有可能是第一次出来摆摊。
小吃摊贩本地居民们都熟悉, 乍一见生面孔,免不得多看两眼。
——更何况这男娃女娃长得还能挺好看。
尽管身上的衣服看着挺朴素, 甚至有些灰扑扑的, 但是架不住人家脸长得好看, 是吧。
……
但更多的人也只是路过瞅两眼,没人上去问。
——这俩人这么年轻,又是生面孔,还指不定手里做出来的东西好吃不好吃呢。
倒是旁边有摆好摊的摊贩见那女娃年纪小, 上前搭两句话:“姑娘,你们是刚出来摆摊吧?以前没见过。”
那姑娘大方地点了点头:“是,我们初来乍到,也是第一次来这盘棱州。”
“怪不得……听你这口音,你们应该还不是本地人吧?”
“对。”那姑娘没想到对方耳朵这么灵,明明在她听来自己说的话和对方差不了多少……
“那你们来盘棱州是干啥的呀?”
“……嗯, 就是游山玩水,做做小生意,就当见世面。”那姑娘这么说。
“好家伙,看你们年纪小,倒是挺敢闯的啊。”一旁一个卖水果的摊主感叹。
如今这市面可不太平,就算是蛮人不和华朝开展了,西域那边儿也稳定,可那山道上、水道上指不定有多少突然蹿出来的山贼土匪之流呢。
若是真遇上了,运气好的损失点儿钱财,若是运气不好,怕是连小命都要丢了。
这俩人看着年纪轻轻一脸稚气,胆子却不小!
“欸……你们卖的啥?”一个糖水铺子的大妈问。
“面食。”姑娘道。
“面食啊……”有摊主叹了一句,想着也是,面食好做,也不容易出岔子。可这街上做清汤面的可不少,百姓们来了也大多愿意吃自己经常吃的那一家,这新来的两个少年人看上去细皮嫩肉的,感觉也没什么经验。
那不,多少百姓逛来逛去也没问他们是卖什么吃食的,就算有两个问的,听见说是面食也摆摆手走了。
这做吃食的摊子啊,要的就是回头客。
这俩小年轻可能不懂该怎么做生意。
那卖糖水的大妈是个热心肠,见这情况对那准备着开张的姑娘道:“没事儿女娃,要是你们生意不好,我就买一份儿尝尝,帮你们开张。”
“谢谢您。”姑娘笑着应下。
但言语之间,似乎并没有几分对自己生意的担忧。
……
片刻后。
那女娃儿在小推车前摆好了碗,终于掀开了自己面前的一口大锅。
——白气笼罩,在那白气下面混合着虾和蒜香的味道。
一下子,这股香味传了出去,引得不少人吸着鼻子找香味的来源是哪里。
那方才和安雨搭话的摊主们更是没想到,发出了“乖乖,怎么这么香”的感叹。
……
有人被这香味吸引,揣着袖子直接走到这女娃的小推车跟前,一边往那大锅里瞅一边问:“姑娘,这做的是什么啊?闻着还怪香的。”
“大爷,这是大虾焖面。”那女娃笑着道。
那问话的大爷往锅里一瞅——只见一整锅面色泽泛黄,每一根面都浸透了汤汁。那面上方是掐头处理干净了的鲜虾,虾子旁边围着一圈炒好的碎蒜。
离的近了,那香味儿更往鼻子里钻,别提有多香了。
口中口水不自觉地分泌起来,那大爷道:“这面多少钱啊?”
“十文钱一碗。”姑娘道。
嗯……有虾有面,这价格也不算贵。
“来,给我来一碗。”那大爷说着,就从自己袖子中掏出来十文钱。
“好嘞!”姑娘拿碗从锅里盛面,招呼着同伴:“晏子仪,收钱。”
摆完桌子凳子的晏清绪在身上擦了擦手,过来接了这位大伯掏出的十文钱。他从衣服里掏出来一个小布袋子,将这十文钱放在了布袋中,随后收好。
——如今可不比以往,每一文钱都是他们回京城的金贵钱。
这摆摊的二人,不是安雨和晏清绪又是谁?
那大伯笑着接过盛好的大虾焖面和筷子,还不忘说一句:“两位小老板长得都好看,是刚成婚?”
看这一个做饭一个收钱的架势,真是配合无间,亲密的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