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都有囤货的喜好,那些老农挑着卖的东西,若是质量可以,她都会买一些放着。
这菱角粉去年买来后就没怎么用过,这次拿来做菱角糕、熬粥倒是不错。
梁师母看完了电视,拉着罗青梅兴致勃勃地讨论剧情,最后生出了给罗青梅做同款衣服的想法。
罗青梅自是不会打击她的热情,反而还积极地参与,在颜色、花纹等提出了自己的喜好。
缝纫机、各色布料、熨斗等工具陆续搬进小楼里,梁师母开始忙碌起来。
罗青梅听着楼上传来的缝纫机工作的声音,嘴角往上翘了翘。
她打开砂锅的盖子,搅拌着米粥,等五六分熟的时候,把准备好的菱角粉倒进去,小火慢熬、不停搅拌。
熬好的菱粉粥浓稠,色白而亮,能补脾胃、去内热,老人常食有益处。
菱角粥除了用菱角粉,也可用新鲜的菱角,熬出来的粥就是另一种口感了,端看手边的食材随意发挥。
粥好了,罗青梅快手炒了空心菜,然后起油锅,炸腌好的肉,打算做荔枝肉。
瘦肉切十字刀,用盐、红曲粉、淀粉腌过,下油锅炸时会卷曲,形似荔枝。
炸好的荔枝肉色泽鲜红、外脆内嫩。荔枝肉的配菜用荸荠,不过如今不熟季节,罗青梅就用豆薯切块油炸。
若是手边也没豆薯,可用土豆、地瓜等茎块物替代。
锅中留少许油,下蒜米和葱段爆香,而后倒入用白糖、高汤、香醋、淀粉等调成的芡汁煮沸,最后倒入油炸好的瘦肉和豆薯块,翻炒几下便可装盘。
做好的荔枝肉色泽鲜红,瘦肉颜色深、豆薯块色淡,红色浓淡有序,香酥脆嫩,酸甜可口。
豆薯不似荸荠那般清甜,但保持了爽脆的口感,沾上酸甜的酱汁,吃起来还是可口的。
罗青梅又快速地把另一个锅里蒸着的茄子用筷子撕成条,加入酱油、香油、醋等调味料,一盘简单的凉拌茄子就好了。
做好的荔枝肉要马上吃,若是放的久了,就失去了其脆嫩的口感,变得酥软,滋味差上不少。
罗青梅把菜摆上桌,喊了一声,不一会,四人就坐到了桌前。
菱粉粥、蛋炒饭、空心菜、荔枝肉、凉拌茄子,好看又好吃。
梁师傅尝了罗青梅做的荔枝肉,赞许地点头:“油炸的火候刚好,味道调得恰到好处。”
他说着,就转头给艾元说这道菜的难点和窍门。
罗青梅见了,给他们各夹了一筷子荔枝肉,艾元现在的学习几乎都被梁师傅包了。
他经常带着艾元去找林友谊或是陈大先,刺激刺激这两个徒弟。
罗青梅做的饭菜掐得准,正好都吃完,其中以荔枝肉最受欢迎,碗底的酱汁都被艾元拌饭吃了。
吃饱后,罗青梅就把饭桌擦干净,拿出大砧板,面粉、菱角粉等物,准备做菱粉糕。
梁师母也好奇,就跟在一旁打下手。梁师傅则把自己以前的那些模具都找出来,交给艾元洗刷干净。
菱粉和糯米粉按七比三的比例,加入桂花糖,少许水搅拌均匀。
水不能多,要使粉处于能能凝结但又不散的状态,而后揉好的粉压如模具中,再倒扣在盘中,上锅蒸熟。
蒸好的菱角糕颜色洁白,香甜润口,老少皆宜。
梁师母喜爱得很,“这便是书里的菱粉糕了吗?青梅,下回能做鸡油卷儿吗?”
“可以试试,就怕只得其形不得其味。”
“不怕,做法和原料都一样,做出来定然是差不到哪去的。”梁师母倒是很乐观。
梁师傅拿出了些许葡萄干、核桃、桂花末等,让罗青梅加进去一起蒸,便是其他口味的菱粉糕了。
“这是用晒干的菱粉做的,若是用新鲜的菱角与大米磨成浆,再放入盘中蒸,应当也不差。”
罗青梅听了点点头:“这两天我看看,若是买到新鲜的菱角,就再做一锅试试。”
她利索把粉装入模具,一次加入洗净的葡萄干等,然后压实,一个个印着不同图案的菱角糕再次送如蒸笼。
梁师母见了这菱粉糕,就起了喝下午茶的兴致。
阳台上摆上小桌子、坐垫,泡一壶蜂蜜柚子茶,配着菱粉糕,悠闲又自在。
真要说起吃喝的事儿,梁师母的话并不少,不过她偏向于精致、好看的摆盘,对碗盘等器具有着别样的兴趣。
罗青梅本就收集了不少的碗盘,两人更有话聊了,甚至就着中午吃的饭菜讨论要如何摆
盘使之更精美。
梁师傅看了眼凑的一起的妻女,笑得胡子都翘起来了,然后拎着艾元继续去学习香料。
他们就不去破坏那美好的氛围了。
≈lt;/≈gt;作者有话要说:文中的菱粉糕做法来自《调鼎集》,下厨房有个做法,此外的新鲜的菱角做的菱角糕也很简单,有兴趣可以百度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