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我在大唐开酒馆> 第800章 大唐发展战略80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0章 大唐发展战略802(1 / 2)

想到这些东西,张诺也兴奋了起来,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可真是不错啊,至少北方将重新恢复绿水青山的容貌,而高丽、扶桑这些地方也将进一步的融入大唐。

没什么比文化、习俗相融更好的了,虽然过程较为漫长,但效果是永久而且是不可逆的。

毕竟,当本族的文化、习俗都被更高一级的文化、习俗覆盖以后,再想拿回来就晚了,而且也太难了。

更准确的说的话,到时候还会不会有人愿意拿回来都是个未知数,毕竟对于目前的扶桑来说,中原文化就是更高一级的文化,富饶、强大是深入人心的。

相信这种印象在之后的战争当中,他们会看得更加清楚,到时候大唐的强大会深入他们的骨髓的。

而张诺的计划就是逐渐把整个大唐的北方慢慢的恢复到以前那种山清水秀的样子,要发展可以,去其他地方发展去,这边需要休养生息。

同时,大唐目前的人口其实远远不够,再移民一部分以后,绝对能把大片大片的土地给空出来。

当然了这件事不是他想想就行了的,还得跟其他人商量。

同时,这种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都不是一两年能搞定的,至少也得花费五到十年的时间来慢慢完成。

张诺的想法也很多,他是想通过移民的契机,把整个大唐重新盘活,不要把中心再放在北方了。

以后北方就是个大牧场或者旅游区,除了一些必要的矿山开采以外,未来至少五十年内,这边将慢慢的变成一大片森林。

在张诺看来,反正不管说美洲还是澳洲,此时其实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原始森林,矿产什么的更是多得吓人,那为啥还得在自己老家挖得坑坑洼洼的呢?

在张诺的设想当中,以后的中原,就是个文化、商业、政治、娱乐、科技的大集合体,所有的污染型企业以及资源密集型企业全都搬到海外去。

大唐境内有些轻工业什么的就行了,重工业就别来祸害了,咱玩的是智慧和文化。

只要坚持这条路走下去的话,那么大唐就必将走向一条繁荣富强的道路!

而当文化、科技、物质都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反叛什么的,本身这种先进的文化就带有一种向心力,会吸引其他人向这边靠拢的。

至于说其他方面的事情,那张诺就不管了,他只提供大概思路以及帮助,但终究他不是皇帝,那些事情还是李世民去操心去吧。

想明白了接下来大唐要走的路以后,张诺也松了口气,静静地给自己倒了杯茶,慢慢的喝了起来。

大唐的国力发展,其实慢慢来就行了,路子已经找到了,那剩下的其实挺简单的,顺着这条路往下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就行了。

目前的大唐主要发展的就是几个方面,一个是人口的增加,这点可以通过人口奖励政策来激励。

同时还要在医学以及教育上多想想办法,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十三四岁就结婚生孩子了,那对于女性来说就是在赌命,说得不好听点的就是在谋杀。

而与人口数量提升处于同样重要水平的,无疑就是教育水平的提升了,这点对于张诺以后的规划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不能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那谈何发展文化、娱乐、商业乃至科研产业?

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与教育息息相关的,只有大量人口进入到学校当中学习以后,才能从他们当中发掘出优秀的人才出来。

同时,也只有全民文化素质提升了,才能让他们真正开启百花齐放的盛世,没有高素质的国民,那些舞文弄墨的故事、花团锦簇的舞蹈怕是都没人能看懂了。

与此同时,有了这些从小接受现代化知识教育的人才层出不穷的出现,大唐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手派驻到外地充当官员、老师、商人、军人。

可以说教育和人口就是未来几十年内大唐发展起来的基本国策了。

而有了这两点以后,张诺就得考虑其他的东西了,尤其是军力这一项,这可是大唐以后能否开疆拓土、震慑他国的底气啊。

张诺原本的想法是打完扶桑以后,过上一年半载的就把整个次大陆给吞了,从云贵那边一直到马六甲海峡,全部纳入到大唐的麾下。

那边大量的人口、资源都将成为大唐的助燃剂帮助大唐进一步发展,而且那边土壤确实是适合种植的好地方。

可当张诺如今站在扶桑的土地上并且开始谋划整个扶桑以后,他才苦笑着发现如今的大唐其实是根本吞不下那么大的地方的。

不是说大唐没能力打下来,而是说打下来以后根本没人手、资源去治理、发展。

毕竟这不是说派一两个人过去就行了的,哪怕把对方打疼了、打怕了,可如果没有长期的兵力驻守,没有合理的规划,那么那片土地只会成为一片混乱之地,源源不断的吞噬大唐的支援,而根本不会反过来给大唐输血。

这点张诺看得非常明白,哪怕是从当地招募士兵也好或者说军事化管理也好,这都是需要大量本土将士参与其中的,而目前的大唐,有了高丽这个正在消化的地盘以及扶桑这么一块还咬在嘴里的飞地以后,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军力、国力再去占领消化一块新的地盘了。

更何况,这块地盘可不是一星半点,真正算面积的话,虽然比不上大唐,可实际上比高丽和扶桑加起来都要大上不少啊!

那么这么大一块地盘得需要多少军队、官员参与到其中去,这么大的负担确定大唐能承担得起?

正因为想到这里,张诺才终于打消了短时间内开发其他地盘的野心,大唐目前还是老老实实的发展自身吧,等过上几年时间消化完最近几年的胜利果实,国力再次上升一个台阶以后,就是大唐再次露出獠牙的时刻了。第801章大唐盛世的开端 贞观八年的初春似乎跟往年没什么区别,但那些好些年没到长安来的人,或者离开长安时间太长的人,总会惊叹于长安如今的变化。

如果问这些人长安城跟早些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么他们的第一反应肯定会是说变干净了,也变热闹了。

没错,干净和热闹就是长安城目前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或许是就在一旁的蓝田城实在是太过耀眼了,也或者是住在长安城里的大佬们自己都终于受不了了。

于是贞观五年的时候,李世民的内帑掏了一笔,国库掏了一笔,接着整个朝堂最顶层的勋贵们每家出了一笔,凑了一大笔钱,大家合伙把整个长安城重新整修了一遍。

长安城的这次整修主要是针对的就是路面、绿化以及排水排污方面!

好家伙,一般人还真没见识过那种场面,整个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彻底成了个大工地,到处都是乱哄哄的,到处都挖得支离破碎的,可偏偏弄好以后谁都得叫好。

路面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面,两旁是绿树成荫的隔离带,紧接着就是宽阔的人行道了。

长安城自有长安城的气魄,后世双向十六车道的马路就已经非常吓人,到了长安城这里,朱雀大道如今已经是双向二十四车道了,从马路这边走到那边的话,一般人还真得掂量掂量,毕竟这马路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真不少。

不仅仅路面改造了,连街道两边的店铺也改造了许多,随着玻璃这东西出现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张诺的几家店进一步扩张,并且在长安城首先运用上了落地窗这么一个“豪横”的设计以后。

好嘛,整个长安城里但凡做高端生意的,不弄个落地窗就跟没法做人一样,硬是让张诺的玻璃厂挣了个盆满钵满。

但也不是没好处,落地窗图什么,不就是一个通透嘛,坐在里面能看街景,而站在外面也能对里面一览无余,好处太多了。

当然了,不想让外面人看见也可以拉上窗帘,这东西家家都备上了。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东西以外,再看细节方面就能看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了,首先就是整个长安城的人更多了。

而且不仅仅走到哪里都是人潮汹涌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跟前几年比起来,细心的人就会发现,穿着各种民族服装的人多了好几倍。

同时,街上的店铺、商贩更是多了不知道多少,得益于越来越科学和严谨的城市管理,市容反倒是清爽了不少,但繁华确实肉眼可见的增多了。

如今长安城里的百姓们,家里多多少少的要么有点小生意,要么就是在工坊里面有点工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