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看着扑进怀里的女儿,心底软成了一片。或许是因为她管教得太过严厉,时桑榆从懂事起,就不再粘她了。
这样子扑进她怀里,只怕是在学校里受了什么委屈。
“怎么了桑榆?是不是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
“没有。”时桑榆把自己埋在妈妈的怀里,感觉自己真成了十三岁的孩子。
“那你这是怎么了?都初中生了还哭鼻子呢!”
“就是想你了,妈妈。”
“妈妈~”被时桑榆拖得特别长。很久没说过这两个字了,突然这样一念,感觉特别好,恨不得再多说几遍。
“你这个小马屁精呀!别以为嘴甜我就不问你了啊。”朱玲玲揉了揉女儿的脑袋,咬咬牙把她从自己怀里拖了出来。
“我问你,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放学啦?不是下午还要继续军训吗?”
“我今天头晕,被同学送去了医务室。医生说我有点儿中暑,所以就让我先回来了。”时桑榆说完,习惯性的想推推眼镜。
一摸脸上空无一物,这才想起来,这时候自己视力还是不错的。
“中暑啦?那你回家赶紧喝两瓶藿香正气水!现在感觉好点了没有啊?”朱玲玲一听女儿不舒服,立马失了神。
怕妈妈担心,时桑榆赶紧安慰道:“妈妈我已经没事啦!你看我壮得跟牛似的,哪有那么容易生病~”
朱玲玲拉着女儿左瞧瞧、右看看,的确是活蹦乱跳的模样,这才放下心来。随即又得意的说:“你长得这么壮实,还不是你妈妈我的功劳?小孩儿还是胖点好啊!胖点身体好!”
时桑榆听见这话,可真是汗颜无比了。她小时候身体不好,还得过哮喘,一直是瘦不拉几的模样。后来在朱玲玲的精心照顾下,才恢复了健康。只是这身材,却因为常年摄入带有激素的药物,而肿胀了起来。
朱玲玲也不知道是从哪儿听来的消息,认为小孩子胖些才健康,每回见到时桑榆粗壮的身材,都是相当的引以为豪。
时桑榆:“……”这话是没法接了!
见时桑榆没有反应,朱玲玲刚想继续说点什么,余光便瞟见女儿空荡荡的后背。
“诶?你的书包怎么没带回来呢?”
时桑榆听了心里咯噔一下。
她小时候特爱丢三落四,每回落下东西,都免不了朱玲玲一顿打骂。这如今连书包都忘在了学校,装着大人芯的时桑榆,还是忍不住害怕。
“我今天着急着回家,给忘了。对不起妈妈,我保证下次一定不会再丢书包了。”时桑榆尴尬的搓了搓手指,感觉脑门上都流汗了。
如果是平常,朱玲玲就肯定得发脾气了。可是今天看着女儿这乖巧又愧疚的模样,她到底是发不出来。
“行啦,明早记得早一点去拿书包。你钥匙是放在书包里的,肯定也没拿出来吧?”
时桑榆一脸惊喜,连忙点了点头。
“我就说你怎么会来这儿,这边装修妈妈还要再盯一下,你拿着妈妈的钥匙先回家可以吗?”
“可是我想和你在一起。”时桑榆又扑进了妈妈的怀里。那依恋的小模样,让朱玲玲心里满足极了。可这房子装修,灰尘大的很。女儿有鼻炎可是闻不得灰的。
朱玲玲万分不舍,也只能揉揉女儿的头发。
“这里灰大,你听话先回家。妈妈一会就回来了。”
时桑榆知道,自己如果再继续坚持,就有些奇怪了。而且新房子灰这么大,妈妈是肯定不会让她留下的。
怕妈妈起疑心,她只好无奈的妥协。
“好吧,那你等会几点回来?”
“我这边估计得弄到六点多,等买完菜回家应该快七点了。今天可能得晚点吃饭了。”
爸爸还在深圳,妈妈这是又当男人又当女人了。不仅得工作,还得忙装修、带孩子。只恨当年的自己还那么不懂事,时桑榆觉得特别心疼。
“妈妈你这么辛苦,菜就让我来买吧!”
“买菜?”朱玲玲惊得睁大了眼睛。
平常不要说买菜了,就连吃饭都恨不得让人喂的女儿,突然间这么懂事了,她自然是要全力支持的。就是什么也买不到,也算是一种锻炼了。
于是朱玲玲立马从包里掏出了五十块钱,递给时桑榆。
“你看看自己想吃什么菜,就买什么菜吧,注意看清楚找的钱,千万别收了假的。”
时桑榆可没发现老妈还有这么多的心理活动。她自然的接过钱,和老妈挥手道别,在脑海里回忆起原来菜市场的位置。
朱玲玲是个铁路职工,一家人那个时候都住在铁路家属小区里。
小区特别大,属于当时河西片区最大的小区了。时桑榆的外婆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只有一个男孩。朱玲玲在家里排行老四,底下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时桑榆的四个姨妈,有三个都住在铁路小区里。当时小区里有个很大的菜市场,就在时桑榆二姨家的边上。
一到周末,朱玲玲就会领着她来二姨家打麻将。每去一次,都得路过那个臭气熏天的菜市场,让她特别受不了。
再过几年,铁路小区一分为二,中间修了很宽的一条马路。菜市场成了中间线,拆迁以后沿着马路两边开起了一些商铺。因为地理位置好,附近不远在之后又建起了大学城,所以买这些商铺的人大多都赚的盆满钵丰了。
不过现在,菜市场还是这个菜市场。依然臭气熏天,让人忍不住捏鼻子。
时桑榆一边捂住鼻子,一边小心的看着地上的路。市场里拥挤又混乱,商贩们嗓门一个比一个大,吵得她脑袋里头嗡嗡作响。看着这个样子,她实在是很难把这里与后来繁华的模样想象到一块。
“要买什么呢小妹,要买点莴笋吗?”旁边的大爷热情的抓起了手里的菜,时桑榆很久没听到过家乡话了,听着还挺亲切的。
莴笋叶看起来也不错,她便问了问价格。“这个莴笋多少钱一斤呀?”
“三毛一斤!今天刚刚从地里收的,很新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