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还有下次?嗯?”
少年乖巧的摸样让他心里的气消了一半,但是这一次赵向毅是铁了心想给少年一次教训, 让他日后绝对不敢再跟着人跑来这种地方来。脑子里一想到少年会背着他碰女人的可能,他的 心里就有一把火在烧,他不允许,绝对不允许!
从前他还想着若是有朝一日少年厌倦了他,要离开他,他会放手让少年离开。而此刻赵向 毅在心里推翻了自己从前说过的那些话,要想让他对少年放手,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少年只能 是属于他的!无论是这辈子,还是下辈子,生生世世都只能是属于他的。
赵向毅一直在控制着自己心中对少年的占有欲,他怕自己表露出来还把少年吓跑。
直到今日知道少年跑到万花楼来,他此刻只想把人绑起来,关在屋子里藏起来,不给别人 见到,只能他一个人见到,少年的眼里也只能看到他一个人,这个疯狂的念头占据着他的脑子
“没,没有下一次了。我错了还不行吗?我以后再也不和章素回来这里了,就是有人绑着 我来,我都不来了。”李问放软了语气哄着这个男人,他知道男人因为他跑来这里是真的生气 了,同时他也能感觉到男人内心的不安。
两手捧着男人的脸,他盯着男人的眼睛,认真的说道,“阿毅,我爱你,除了你,不会有 别人,我不喜欢女人,我只喜欢你。”所以不会有别人,不管是别的男人还是女人,都不会有 ,只有你一个,李问认真的告诉这个男人。
少年说的话在他的脑子里回荡,我爱你,除了你,不会有别人……
听到少年的话,他脑子里绷着的那条弦瞬间就断裂了,“好,记住你今日说的话。”赵向 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低头吻住了少年的唇,把人压到了软榻上,覆身上去,两个人的身体交 缠在一起。
这一刻,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他想要他的少年,想把他的少年吃进肚子里面,让这 个少年只能属于他一个人。
而此刻,他也是这么做的。
“唔唔”
男人的吻太过于激烈,唇上传来麻痛的痛感,李问都要怀疑自己的唇被这个男人晈破了。 手在男人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就被抓住了,少年放弃了挣扎,手无力的垂落下来,跟着男人沉 沦进了这一场里面。
门外的奴才尽责的守着房门,不让任何的人进去打扰屋里的主人。
夜渐渐的深了,楼里的暄闹声渐渐的停息了下来,到花楼里寻欢作乐的男人们三三两两的 结伴离去,有的男人搂着姑娘进了房间里面去,房门关上就再未打开。
楼上一间厢房里面,屋里的声音渐渐的停歇了。
手在少年哭红的眼角上蹭了蹭,男人的眼里闪过一道温柔,重新给少年穿上衣服。这会儿 李问只有任由男人摆弄,连自己穿衣服的力气都没有,气得在男人的手上咬了一口,留下两道 牙印。
赵向毅的眼皮都不动一下,等少年咬完了,他整理好两个人身上的衣服,在少年的眼角亲 了亲,说道,“咱们回去了。”拉过一旁的披风,把少年从头到尾都裹住了,连脚踝都不漏一 点出来。
横抱着少年起身,打开窗户,抱着少年从窗户飞了出去。
听到屋子里的声音,门外的奴才吩咐人进去收拾屋子,赵奎悄然的从侧门离去。
后门的门口停了一辆马车,赵奎坐到了车辕外面,车夫赶着车离去了。
马车里面,赵向毅拉低了披风,把披风里面裹着的少年的脸露出来,端过矮桌上的水喂给 少年喝,少年急急的喝完了一杯水后,他低头问,“还要不要? ”少年摇了摇头,不说话,在 他的怀里找了一个舒服的姿势就趴着不动,没一会儿人就睡着了。
夜里的马车走在青砖路上,发出哒哒的声音。
这个夜晚,章大人带着舞娘进了旁边的厢房……
这一天,从万花楼回去之后,他在床上躺了三天才下得了床,李问知道这一回某个男人真 的是生气了。但是尽管如此,那人也并没有真的弄伤他,只是让他没有力气下床而已。
孙大管家让厨房里熬了补身子的药汤,亲自给他们主子送过去,每日都盯着人喝完才肯走 ,“主子啊,您还是趁热喝了吧。”
“大管家,我身子已经好了,你不用再让人熬这个汤给我喝了。”李问对这一碗黑糊糊所 谓是补身子的东西是敬谢不敏。但是尽管如此,在大管家盯着的目光下,他还是乖乖的接了过 去。温度刚好可以入口,他三两口就喝了下去,这个味道还真的是有点难以言喻。
要说苦吧,其实也不苦,就是这个味道,还真的不是那么的让人喜欢。
“大人,您别怪老奴多嘴,您如今还年轻不察觉什么,等您到了老奴的这个年纪……”孙 大管家的话语重心长,“所以,主子您还是要多注意些的好。”这院里发生的事他不是不知道 ,只是不该他一个奴才管的,孙海德并没有去管。
但是这该提醒主子的,他这个做奴才的,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一句。
年轻人贪欢,纵欲过度终归是不好的,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的好。他在先皇身边伺候了 几十年,先皇年轻之时过度贪图享乐,再加上操劳国事,才老的这么快,后面这几年,宫中的
太医用再好的药,都无法挽留先皇的命,到底先皇还是走了。
如今跟了一个新的主子,小主子待他们这些奴才们好,他们这些当奴才的便也是一心希望 主子好。
“嗯,我知道了。”李问摸了摸鼻子,知道大管家话里的意思,有些不好意思。
“主子能明白就好,奴才就先出去了。这药,奴才吩咐厨房那里再多煲三日,主子您再喝 几天便好。”孙大管家接过碗,留了一句话,躬身退了出去。
所以这药还是药继续喝着啊?李问欲哭无泪。
过年的这几日他都待在床上,连院子的门都没有出去过,也没有那个力气出去外面鬼混了 。那天他是赵向毅带回来的,也不知道章素回后来如何了,当时他就认出了跳舞的舞娘就是嫂 夫人,一想到章素回去逛青楼被老婆抓包了,还不知道后面会如何。
本来他是准备看一场好戏的,他连瓜子都准备好了,然而半路却让赵向毅带走了。
不过这谁看谁的好戏,还不一定了,李问摸了摸鼻子。
过年无非就是一大帮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他在京城这里算得上朋友的人并不多,一些不 是那么重要的邀请他向来都不怎么会出席。倒不是他端着架子,而是从前到现在他都不大爱出 席那些聚会什么的,但是如果是朋友和熟人间的相聚,要是有空的话,他还是会去露个脸。
这也是为什么他入了朝为官,人际的圈子并非扩大多少的原因。
倒是从过年到现在他还没有见过沈子敬和苏元他们两个,两人过年留在京城这里,并未回 去老家过年。从京城回去清平镇来回就要两个月的路程,这还不算上在路上有可能会遇上的意 外,所以回去的路途太遥远了,他们都留在了京城这里过年。
突然的想起了在京城的两个好友,李问喊了身边的小厮过来问这几日有没有沈子敬送来的 帖子,这一问还真的是有,“你派人去送个信,让他们明日过府一聚。”
“是,主子。”小厮领了话就出去了。
等到了第二日沈子敬和苏元上了他府上来,李问请了两人坐,让人上了茶来。沈子敬见李 问的面色不太好,就问他怎么了,李问只好找了个借口,只说是近日有点小风寒。
沈子敬说道,“哦,原来如此,我还说怎么不见你的人。”原来是生病了,原来如此。
比起沈子敬的粗线条,心细的苏元注意到了李问侧颈的衣领处露出的一点红痕,要是不细 心的话,是不会注意到他上面的这点红痕。而这个痕迹,他身上也有不少。他倒是有点好奇, 李问身上的痕迹是谁人留下的?此刻苏元的心里正在想这件事情。
“我今日找你们来,是想和你们说说皇上有可能会提出开恩科的事情。”李问今日找两个 好友过来,是想和他们谈谈皇上有意开恩科的事情,问道,“如果皇上今年开恩科,所以我问 问你们的意思,你们是不是打开今年下场,还是要等到明年?”
往年科考是每三年开一次。
但是今年可能会是例外,新帝刚登基,朝中正是用人之际。原先三皇子一派的党羽不是罢 免就是降职,还有以前支持大皇子和四皇子,以及董相那边的官员们,这些官员就算是留在朝 中,日后都不会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所以恩科必然是要开的。
皇上要培养起他的人,定然会增开恩科,从新进朝廷的这些进士里面挑选出人才来培养, 这些人日后将会成为皇上的心腹大臣。
从这一点上来看,参加今年的恩科必然是比参加下一年的还要好。
口作者闲话:感谢冲鸭y(鸭吼)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 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017章
京城的学子们也有人在议论皇上有可能会开恩科的事情,现在从李问的嘴里听到这件事,
沈子敬是几乎可以确定皇上会在今年开恩科的了, “此事我也在考虑,此前我还与阿元讨论过”
〇
此前他们是商讨过这件事,只是没有定下来。
“嗯,那你们的意思呢?”
李问看了一眼两人,说道,“其实我是比较建议你们今年能下场去试试,以你们两人如今 的水平,要考进二甲以内的名次,应该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万一要是今年考不过,明年还可 以下场去考,想来不少人都会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参加今年的恩科。
不过如果一次就能考过,自然是能一次过就最好了。
他自己是从科考过来,参加了一次后是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能不用去经历第二次那样 的折磨,最好还是不要去经历第二次了,可怜那些考了半辈子都没考过的考生,还在这条路上 坚持。
不过他们几个人应该都不至于这么惨,他和陆知书都是一次就考过了,两人考的名次还不 错,一个状元一个探花郎。就差沈子敬和苏元两个人跟上来了,李问是知道沈子敬和苏元的情 况,他认为这两个人只要不是考场上出什么意外,认真做完了卷子肯定都能过。
沈子敬看了一眼苏元,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苏元向来是看沈子敬的意思。沈子敬的心里其 实已经有了定论,“好,如此我们就听你的建议吧,若是皇上今年开恩科,我和阿元就下场去 试试。希望能借你吉言,我们两个都能顺利的考过。”
“哈哈,借我吉言还不够,我这里让人准备了往年来的考卷,你们先拿回去看看。”李问 早就有准备,让人去拿了一沓他准备好的卷子出来,递过去给沈子敬。
想当年高考的那会,什么十年高考卷子,各种模拟考卷题型做到吐,如今也让好友体会体 会后世的考前训练,还是他亲自定制的,别人还没有这份荣幸,就便宜他的两个好友了。李问 笑得温柔的说道,“你们把这个拿回去,把这些题分开做做,最好是规定在多长的时间内完成
,看看自己答的如何,哪些答的比较顺手的,哪些答的不是那么好的,都自己总结归纳出来。”
沈子敬一脸感动的看着好友,真不知道要如何感谢李问才好。
一看沈子敬的这个样子,李问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了,“感谢的话就不必多说了啊。趁着过 年还有几天假期,回去多做几张卷子,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随时拿来问我。等元宵过后,皇上 那里应该会颁布开恩科的旨意了,到时候考前一个月我抽出时间,亲自给你们搞一个月的考前
特训。”
希望到时候你还能这么感动的看着我,李问默默的在心里添加了一句。
“好,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心意,等回去我们一定仔细的看这些卷子,认真的做一遍过 。”沈子敬接过一沓厚厚的卷子,还是对好友说了几句感谢的话。
这些卷子要是没点关系,还真的弄不到,他们今日是托了好友的福。
“客气什么。”李问摆摆手,这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点小事。
这会儿还没有什么考前复习资料和习题之类的东西,他还请翰林院的几位老翰林帮忙出一 份考前资料和考题,到时候会刊印出来放到书店去售卖。虽然离开了翰林院,不过他和翰林院 的几位老翰林门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
有了前面几位老翰林出文集的首例后,几位老翰林们如今也不介意偶尔从他这里赚点外快 ,这又不是去偷去抢的,都是正正经经来的钱。要说从前翰林院的老翰林们的日子为什么混的 那么惨,其实还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这些老学者们整日只知道钻研学术,不懂得去搞别的,而 他现在不过是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渠道。
有朋友过来,少不得要喝杯小酒。
李问让人准备了火锅,这个天气冷,围着炉子吃火锅还暖和,小炉子里面另外热了酒,三 个人坐了下来,“要吃什么就自个下,咱们几个都不是外人。”
“行行,我自己来就好。”沈子敬也没把自己当外人。
“哈哈……”李问给三人斟了酒,他不能吃太辣,锅子是鸳鸯锅,有一边是清汤,他筷子 夹的菜下的是清汤这一边,看着辣锅上面浮着一层辣油,闻着这个味道都让人流口水,他忍住 了不去看,“年后回去,衙署那边可能会比较忙,你们要参加科考的话,咱们到时候看看要怎 么安排。”
年后他们那里有好几个项目启动,衙署里面肯定是会比较忙。他们的人手不是太多,实在 是琐碎的事情太多,他们衙署里面太缺人干活了。要是年后在地方上推行新税法的话,他们这 里肯定要调人到地方上去,到时候哪里有那么多的人来调?
到时候沈子敬和苏元两个人要准备考试的事情,他还真的不好太压榨他们。看来年后他还 要到吏部去走一趟,看看能不能要到几个好苗子。
等皇上颁布开恩科的旨意之后,各地的学子定然都往京城这里聚集,他还能趁机看看有没 有合适的人,多招几个人来干活。这么一想,李问倒是觉得皇上开恩科是一件不错的事了。 三个人一边喝酒吃菜,一边说话。
冬日的天晚的快,才吃一顿饭的时间,外面的天就快要黑了,李问让人送了沈子敬和苏元 出门去。
待到赵向毅来的时候,见到李问的人已经躺在床上了,他一靠近就闻到一股酒味儿。这会
儿李问还未睡着,听到脚步声,知道是赵向毅来了,就睁开了眼睛看着男人,“你来了啊?” 声音里还带着浓浓的困意。
赵向毅脱去了身上外面的外袍,在壁炉前烘了烘火,才往床的方向走过去,在床边坐了下 来,伸手去摸了摸少年的脸,问道,“喝酒了?”
李问仰着头看着男人,嗯了一声,“今日请了子敬和阿元过来,和他们喝了一杯酒。”
“我看你这不止是喝了一杯吧。”赵向毅点了点少年的鼻子,笑着说道,“都快喝成小醉 猫了。,’
“嘿嘿……”李问笑了笑,说道,“这不是高兴嘛,难得有时间坐下来和朋友喝杯酒。” 其实也没有喝多久,还没有到完全喝醉的程度,就是喝了酒后脑子有点飘飘然的,他就跑到床 上来躺着了。
“你能高兴就好。”赵向毅点头,他是知道李问和那两人是同窗好友,知道他们的感情要
好。
“你上床上来。”李问往里面挪了挪位置,拍了拍空出的位置,让赵向毅上床上来。赵向 毅脱去了脚上的鞋祙,李问伸出脑袋,问,“你脚臭不臭? ”这话潜在的意思就是脚臭就不许 上他的床,“炉子上面热了水,你去倒盆里泡泡脚。”
行,赵向毅只好照做了,去倒了热水来泡脚。
李问躺在床上,半边身子都靠在赵向毅的大腿上,盯着男人泡脚,还得用香皂把脚丫子洗 干净了才行。盯着男人洗脚的这会儿,李问与赵向毅说到了和几个好友小时候的一些事,到长 大后的关系还是很好,“……他们是我的好朋友,好兄弟。所以啊,我想着,找个时间正式的 把你介绍给子敬和苏元认识。”
要说以前他只是怀疑沈子敬和苏元两人的关系,现在他几乎是可以确定他们两个人是在一 起了。中间有几年他们在不同的地方读书,沈子敬和苏元是一直都没有分开过。他们几个人从 小就认识,现在回想一下,李问是猜测苏元很早就对沈子敬有那个意思,只不过沈子敬在这方 面比较迟钝,可能这两个人确定关系大概也是在这近一两年而已。
至于两个人是怎么修成正果的了,中间的事情李问还真的是不知道,他对别人的也没 有太大的兴趣。
“好,都听你的,他们是你的好友,你想让我去见他们,我就去。”赵向毅把洗干净的脚 抬起来,这意思是问,你看我这脚洗的够干净了吗?李问伸长脖子去啾了一眼,笑着批准男人 可以上床来了。
赵小将军拿块干净的布擦干了脚上的水,还把盆子里面的洗脚水倒出去外头,回来关好了 门,才躺到了媳妇儿的床上去。这年头要上媳妇儿的床还得洗干净脚丫子了,想从前他在军营 的时候,一两个月不洗澡都是常有是的事,一大群汉子们躺在一个帐篷里面,什么味道都有。
只不过这会儿他是心甘情愿的听少年的话,就算是在大冬天里都勤洗澡,勤换洗身上的衣 服,每日上床睡觉之前还得把脚泡一泡,洗干净了才能上床去。
被窝里的少年香香软软的,抱在怀里正合适不过了,赵小将军倒是觉得把脚洗干净了再上 床,不会把被窝蹭上一股脚臭味,这倒是也挺好的。
“不是困了吗?睡吧。”赵向毅低头在少年的额头上亲了亲,对他的少年说道。两个人交 换了一个浅吻,李问在男人的怀里蹭了蹭,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就闭上眼睛睡觉了。
夜里的风在呼呼的刮着,屋里一片暖和……
口作者闲话:感谢冲鸭y(鸭吼)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 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018章
朝廷休沐休到正月十五,他们官员们到正月十六才回去上衙。
过年有半个月的假期,除了前面几日有出门会友之外,还请了两回朋友到家中来作客,后 面李问基本上是没有怎么出过门了。别人放假了能休息,但是这个并不包括他,基本上每天他 都是一早进了书房,忙到了晚上才出来。
中间还进了两趟宫里去见皇上,讨论一些关于今年的计划和事情。
从前年的年底开始,从南到京城、从京城往北的道路已经在修建了。随着道路的铺设,会 在沿途建立相应的驿站以及邮局,驿站是分出去给投资了银子进来的商人们做的,但是邮局是 官府所有,是由朝廷掌控的东西,那么到时候就需要安排人员下去分管各个邮局。
按照他的这个计划,是可以把邮局覆盖到整一个大成的各个城镇,最好是能下到各个乡村 去,那么这里面就能安排许多人手下去地方上做事。所以对于邮局人员的安排问题,李问提出 道,“朝廷可以安排一些老兵和在战场上受伤而没法再上战场的伤兵从前线下来,把这些人安 排到各个地方上的邮局取做事。”
李问是了解过大成的一些情况,武帝掌权的时候是大力扩大士兵的人数,以及昭宗皇帝在 位的前面几十年,国家都是在大量的增兵,从而造成了边关的士兵人数过多,这也是为什么户 部连军饷都发不下去的原因。实在是国家太穷,士兵又太多,朝廷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银子来养 那么多兵。
士兵多,但是并不代表这里面所有的士兵都能用,这些人上了战场都是能杀敌的。那么, 朝廷还需要这么多士兵做什么呢?不如放一些没用的士兵回乡,或是给这些人员安排事情做。 李问说道,“……还有目前铺设道路这方面,还需要大量的人手。
西边那边也又不少的荒地,若是朝廷给这些人出铁具和种子,免税三年,臣想应当会有不 少的人选择在那边开垦荒地,继续生活。”这些人留在西边那边的话,同样可以增强西边的防 御。
国家到处都需要人,为什么要把这些能干活的劳动力都困在军营之中,朝廷要养活好几十 万的将士,难怪户部都拿不出钱来养这些人了。那还不如放一部分人从前线退下来,还可以充 分的利用这部分劳动力来大搞建设。
所以针对这个情况,李问向皇上提出了裁减士兵,安排老兵以及伤残士兵到基层去做事, 同时提出精兵计划。据他所了解,朝廷这些年给到军部的军费是连年递减,一年比一一年减少 ,这里面朝廷的财政出了很大的问题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朝廷目前的将士的数量过多
李问解释道,“臣的意思是,在裁减掉这部分没用的士兵之后,留下年轻和能上战场的将 士,朝廷加大对军费的投入,增强士兵的训练,打造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出来,哪怕是他日面对 胡军,咱们大成也能够无所畏惧。”
这些想法是早在去年提出商改之前,他就已经有这些想法的了,只是那个时候朝廷实在是 太穷,户部空的都可以跑马了。但是如今不一样了,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的同时,一些计划他 们也可以提上日程来搞了。
所以朝廷有钱和没钱,这个区别就很大了。没钱是万万不能,有钱是万事皆有可能。
“嗯,你说的这些,朕这里再想想。”杨绍慕对李问提出的这个建议是有点心动,朝廷一 直都是在增兵,从未提出过裁减士兵。但是要按照李问说的这样,让一部分没有的士兵从前线 退下来,朝廷还能给安排这部分人到地方上事情做,一样是一举两得。
而最让他心动的一点,还是他们打造出一群强大,能在战场上以一敌三的军队出来。若是 如此,他们大成定是能立于不败之地,不用再怕胡人来袭大成。
国家要搞建设,那就需要大量的银子。上半年京城推行新税法的效果是明显,给户部增加 了不少的收入,若是薪税法能在地方上推行的话,整一个大成国的各个地方的商业税收上来, 能给户部增加多少的银两?这几乎是不可预算的。李问提道,“臣建议今年京城这边继续实行
新税法,以及在地方上挑选出几个南北的商队往来途径的地方、比较重要的城镇推行新税法。”
对于能给户部增收银子的事,皇上这里自然是赞成的。
新税法在地方上推行最大的阻碍,其实是地方上的官吏以及人员的配合问题。地方上的官 员打着各种各样的名义向商人收取各种杂税,这部分的银子是上不到中央上来,而是被地方上 的官员占为己有。新税法的推行必然会与地方上的官员们的利益起到冲突,所以这就涉及到官 场上的一些问题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地方上的贪官污吏需要处理了,朝廷再放任这部分人搜刮民脂民裔,会影 响到整个大成未来的发展和走向。但是要整治官场,肃清官场,处理掉这部分人,并非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
对于这个问题,李问不敢提什么意见和建议,还是要看皇上自己的意思。见皇上一脸深思 ,知道这个事情不会这么快就有定论出来,李问抬头看了一眼皇上,低眉说道,“皇上,若无 别的吩咐,臣就先退下了。”
“不急,你一来就找朕说了这么多事情,朕正想找个人陪朕喝杯酒,不如李爱卿陪朕喝杯 酒再走。”见李问要走,皇上这里不肯放人。
一听皇上说想喝酒,旁边候着的太监总管立刻的吩咐下面的奴才们去把酒菜端上来。
很快的宫女们就把酒菜送了上来。
李问就只好在宫里陪皇上喝了杯小酒,知道自己的酒量不好,这是在宫里头,他也不敢喝 多。趁着这会,他继续和皇上谈前面他提出的一些计划。
“嗯。”杨绍慕一杯酒接着一杯酒的喝,到了后面喝得有点醉了,眼神有点发直的看着对 面的少年,少年喋喋不休的话他只听进去了一半,有一半是没听进去的。
外面皇后带着小太子杨暄过来,小太子相见父皇了,司徒雪带着儿子来找皇上,没想到李 六元子在这里。
李问见到皇后和太子过来,站起了身行礼,“臣见过皇后,太子殿下。”
“李六元免礼。暄儿一早就吵着来找皇上,臣妾哄了半天,答应了晚些带暄儿来见皇上您 ,这不……”她就只好带着孩子来找皇上了。若非是孩子闹着要见皇上,司徒雪不会在这个时 候找过来。
小太子见到亲爹,飞奔着跑去找亲爹了,“父皇,父皇,孩儿想你。”
“暄儿想父皇了啊,到父皇这儿来,让父皇抱一下。”杨绍慕对这个嫡子向来都宠爱,抱 着儿子坐到了膝盖上。见到皇后还站着,杨绍慕说道,“皇后你也坐吧。”
“不了,臣妾把暄儿留在皇上这儿,一会臣妾再来接暄儿吧。”司徒雪见到李六元在这里 ,以为皇上要和李六元谈正事,不好在这里继续打扰。
得了皇上的应允,司徒雪把儿子留在了皇上这里,就带着人离去了。
小太子如愿留了下来,一开始还乖乖的坐在父皇的怀里,没过多久就爬到了李问的怀里去 了。有了小太子来,两个人都停止了继续说正事,李问把小太子抱到膝盖上,逗着小太子,他 还挺喜欢小太子的。
杨绍慕笑看着少年在逗弄小太子,提道,“暄儿还缺一个太傅,不知李爱卿愿不愿意当暄 儿的太傅?”
“我给太子殿下当太傅吗?”李问听到这话,眼睛瞪大了一下,他没想到皇上会提出让他 给太子殿下当太傅。他低头看了一眼怀里的小萝卜头,问道,“殿下还未满三岁吧?”这小萝 卜头连读书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么快就要开始揠苗助长了吗?
“呵呵,是啊,还未满。”杨绍慕点了点头,说道,“朕这不是先给暄儿定个太傅,不知 你是否愿意?”
李问的心里其实有点犹豫,因为未来的这几年他肯定是会很忙,要是还要兼顾太子殿下的 老师的话,他怕自己兼顾不过来,他把这个顾虑跟皇上说了。听了李问的话,杨绍慕明白了, 说道,“哦,这个你不必担心。除了你之外,暄儿还会有别的先生教导他,你只要抽出时间指 点下暄儿就行了。”
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他要再不答应就显得太不知好歹了。
这可是给太子殿下当太傅,看皇上的这个意思,是把小太子当成储君培养。如今皇上只有 这么一个儿子,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别的儿子出来,不过就算是皇上有别的儿子,太子只能 有一个。
李问低头看了一眼怀里的小萝卜头,他还挺喜欢这个孩子的,“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那 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臣愿意当太子殿下的这个太傅。”
有他亲自监督,还可以避免小太子走了歪路,其实也挺好的,李问的心里想着。
如此就定下了他给小太子当太傅的事情了。
这一日在宫中留了许多,他才从宫里离去,外面飘起了小雪,他脚下走快了几分。出到宫 门口,李问见到撑着伞站在宫门外等他的男人,往男人走了过去,仰着头看着男人,笑着问道 ,“你怎么在这里等我呀?”
“知道你进了宫,猜你这会儿应该快要出来了。”赵向毅撑着伞,把大半边伞都放到了少 年的头顶上,自己的头顶上落了雪花也不介意。
两个人走在路上,留下了一行脚印……
口作者闲话:感谢冲鸭y(鸭吼)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 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019章
过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这个年也算是过完了,各衙署都开了门,朝中的官员们恢复了正常 的上衙。
年后皇上颁布了开增开恩科的旨意,圣旨从中央下达各地方。
当日,京都日报第一时间就刊登朝廷开恩科的消息,京城的学子们顿时一片沸腾,好友之 间奔走相告,学子们聚在一起讨论朝廷开恩科的事情。按照往年是每隔三年才开一次科考,而 这一次朝廷增开恩科,对众多学子们来说他们就多了一次机会。
“此次朝廷开恩科,想必张兄你也会下场一试吧。”
“听王兄这话,王兄是准备今年下场参加吧?”
“哈哈,是有这个打算。”
这些读书人相互之间打探消息,大多的学子都准备下场一试,万一要是今年要考不上,明 年还有一次机会参加,就当是提前下场去试试水。
如今新帝登基,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他们要抓住了这次机会没准能一举得中,入了朝廷当 官,要是运气好被皇上看中,仕途就完全不一样了。
如今新帝重用李六元李大人。从先皇还在的那时起,李六元李大人就是先皇身边的宠臣, 到新帝登基后,李六元李大人依然是得到皇上的重用。读书人里面没有人是不知道李六元的, 这些读书人一谈起李大人大多是溢美之词,少有几个说李大人不好的立刻就会被大家群起而攻 之。
李六元上来后,向皇上举荐了一批寒门子弟,这些人大多都得到了皇上的任用,这对于出 身寒门的子弟来说是一个好的讯号。在官场上,历来寒门的子弟都难出头,但是如今新帝任用 寒门子弟,这于出身寒门的子弟来说就是一个出头的好机会。这一次听闻朝廷开恩科,不少的 寒门子弟们都摩拳擦掌,准备下场一试。
京城这里的消息传播的会快一些,几乎是半天之内,京城的学子们都知道了朝廷开恩科的 消息。下面的地方上收到消息会稍晚一些,但是可能也用不了多久,各地的学子们都能接到朝 廷增开恩科的消息了。
对于外面的事情,李问多少都知道一些,不过这会儿他还忙着做别的事情,还没有空去关 注朝廷开恩科的事情。
年后回来,李问和皇上谈定了报社的事情,报社正式归为朝廷所有,皇上宣布正式成立国 家新闻部,人民日报社是在新闻部下的一个部门。新闻部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不归六部负责, 直接由皇上委派的官员负责和管理。
报社里面的成员不变,依然是由张清负责,曹振清曹翰林从翰林院调到了新闻部,一跃成 为新闻部的发言人。
这一次曹翰林从正六品的侍讲升为了从五品的部长,这下子升官了,乐得曹翰林笑呵呵的 。喚,不对,以后不能再称为曹翰林,而是应该称之为曹部长了。
而报纸的刊印和出售承包给原先刊印报纸的书店负责,书店能从中拿三成的利润。
李问知道这是皇上那里给他的补偿,这三成的利润已经是很大了。有好处不拿是笨蛋,反 正他不是笨蛋,所以李问就默默的接下了。
人民日报社的办公地点从原先的小院搬到了他们工商部的隔壁的院子,和他们工商部成为 了邻居。
张清他们都没想到他们能够正式编为朝廷的官员,一个个都有品阶在身,尽管官职不高, 但是怎么说他们现在身上都是官身了,还是留在京城的京官。只要日后表现的好,还有机会往 上升一升,因而大家都很高兴。
搬到新报社的第一天,张清代表了报社的成员们,特意去了隔壁拜见了他们大人,说了些 感谢的话。他知道这一次必定是大人在皇上的面前向皇上推荐他们,他们这些人才能有机会正 式进入官场,还是留在京城这里当官。
“你们不用谢我,你们应该谢你们自己,这个机会是你们为你们自己争取来的。”听到张 清的话,李问说道,“报社能办的这么好,很大一部分都是你们的功劳。若是你们做的不好, 能力不足的话,我想向皇上推荐你们也推荐不了,张清你说是吧。”
“这一次是皇上下的旨意,你们要感谢的话,应该感谢皇上才是。”的确没有皇上的旨意 ,也没有新闻部的成立,还有报社能成为一个正规的部门。
其实原先皇上的意思是把报社挂到礼部下面,那这样报社还不成为礼部那帮官员们的工具 了?这个李问是坚决的反对,所以后面才提出了国家新闻部,把报社挂到新闻部下面去。
好吧,这中间他是出了一点力,但是主要还是皇上那里同意了。
李问倒是没有提自己的功劳,而是把这些功劳都归给朝廷和皇上,毕竟这些人是为朝廷和 皇上办事的,并非是为了他,“日后你们好好为朝廷做事,不忘初心,这才是对皇上和朝廷的 报效和回馈。”
“是,下官明白,下官日后一定不会忘了初心,会为朝廷和皇上好好办事。”张清虽然比 他们大人年长,但是在他们大人的面前,他一直保持着谦虚和礼让的态度。
若非是有他们大人,也没有他张清的今日,张清在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日后一定要好好 的为朝廷办事,当然也不能忘记大人对他的提携之恩。
这一日李问还到隔壁去走了走,和大家打了一个招呼,见他们这边不少的东西都还未处理 好,还派了几个官吏过去帮他们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