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ap;lt;/br≈ap;gt;
两个人说了一会话,就分开,各自的回家去了。
dijiuw,赠会员,领福利:)
第十三章,在翰林院的日子
第二天到翰林院上班,李问在藏书阁里找到了关于临川的地方志和文献记录。好在翰林院 的藏书阁够大,这里面有大量的藏书,关于各地的地方志和文献这里都有详细的记载。花了一 个上午的时间,他了大量关于临川的地方志,上面记载了临川的地志、地记v图经、方志 等等,全面地了解了临川当地的自然、政治和经济,社会人文等等的一些情况。
中午简单的吃过一个饭,然后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整理出了一沓资料,李问根据前世所 获得的知识,还有综合临川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农业的耕种模式到商业的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 展,写出了一整套的方案出来。
这么一忙活,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两人约了晚上一起吃饭,到了下午翰林院放衙之后,李问和陆知书一起回去,到了陆知书 那边去。
“知书,这是给你的。”李问把一个袋子交给陆知书,陆知书看着李问的眼里有着疑惑, 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他伸手接了过去。李问说道,“你不是要到临川那边去当县令吗?这是 我为你准备的一份小礼物,里面是给你整理出的资料,还有给你写的一套计划方案,不知道能 不能帮到你,让你拿去做个参考。”
李问是希望自己的用心可以帮的上朋友的忙,毕竞等陆知书到了地方上去任职之后,两个 人往后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只能通过书信往来。但是许多事情在书信上自然没有当面讲的清楚 ,所以现在要有什么事,他们最好能当面讲,好过到时候通过书信沟通,一封书信往来都要一 个月的时间了。
这个世界没有专职送信的邮差,他们送信还要托往来的商队送过去,所以书信在邮寄的过 程中还具有很大的不安全性,因此一些事情就不方便在信上说。
原来如此,陆知书说道,“谢谢,阿问,你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