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1 / 2)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ap;lt;/br≈ap;gt;

李问走到了堂前,拿起了大笔,在白纸上龙飞凤舞的写下几个大字。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好句好句。,,

“字也是好字,看不出兄台年纪小小,就写的一手这么好的字啊。”

“敢为兄台大名,咱们交个朋友吧?”

“快想想,这对子不好对啊,谁想出了下联?”

一群书生就涌了上前,刚才非揪着他们不放的那个书生也在里面。趁着这会儿没有人注意

到他们了,李问赶紧的拉着陆知书,对沈子敬和苏元说了一声,“你要不想被他们抓住在这里

就快走。,,

四个人就从酒楼里面跑了出来。

路上陆知书还在想刚才李问出的那个上联,“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下联是什么?陆知书想不出来。

客栈的掌柜让人把对联挂到了堂前,还出了赏钱,若是能对出下联就有一百两银子。

一群书生们聚在前面,费劲了心思都想出下联来。

楼上的包厢坐了一个黑衣少年,从他坐着的这个地方刚好可以看到堂下的一幕,少年看了

一眼挂上来的对联,“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倒是个好对子,少年的嘴角勾起

看那孩子的年岁不大,没想到写的几个字还不错。

在李问几个人走出去后,黑衣少年也起了身,对身后跟着的两名侍卫说道,“我们走吧。

□作者闲话:

第六十六章,回程

“发榜了,发榜了——”

到了这一日,官府张貼出榜文,一群人就跟着涌了上去看榜。

与前面几次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榜文上不止是有考生的编号还有姓名在上面,看上去一目

了然,一眼就能看到什么人中了。

这一次的府试有五六百人来考试,最终只取在50名以内的考生。挂在最后一名通过的就真

的是幸运了,没过的就只能等到下一年再参加了。

“第一名李问。”

“李问是谁?”有人看到了榜文上的第一名是李问,是一个他们没听过的人,是以问道。

被大家所看好的考了文昌县县试第一名的才子唐付博则是落后于一名,只考了第二。听到

第一名是一位名叫李问的考生拿走了,屈居第二的唐付博唐公子心里有些不甘心,问和他一起

的朋友,“蔡兄,你可知这李问是何地学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