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ap;lt;/br≈ap;gt;
好在这天他亲爹没有揍他的想法,夜里躺在他自己的小床睡了安稳的一觉。到了第二天的天都还没亮,李问就听到开门的声音,知道是他阿爹和二叔到镇上去找活计了。
那会醒了一会,只是不大清醒,后来他迷迷糊糊的又睡了一觉,到醒来都已经天亮了。
作者闲话:
始篇,开蒙 第二十三章,他阿爹去做工了
章节字数:1831 更新时间:18-11-14 23:57
dijiuw。
自那一天后,他阿爹和二叔就在镇上找了一份活计做。
从他阿爹和二叔说的一些话里,李问大概的猜测出清平镇是靠近大河河域,很有可能就是长江流域的某一个分支。每年三月春暖后,上游的河面解冻了,水路能行,就有来往于南北两地的船只从这里路过,途中经过清平镇。
所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刚好春耕过后,地里的农活没那么多,附近几个村子里的汉子们就会到镇上的码头去找工,他阿爹和二叔也就是到那边去找的活计,大多干的都是体力活,辛苦、也没几个钱到手。但是即便是钱少,对于他们这些没有多少收入的家庭来说,不怕辛苦的人还是愿意去干。
按道理说他们这里是个交通枢纽的地方,也不算是闭塞,怎么李问觉得他们这里的人的日子过的都这么穷?不过这也有时代和人的因素,就好比他们这里靠近大山,除了干旱饥荒的年代,人们肚子饿极了才敢于到山里去扒食一样。如果地里能种吃粮食来,也没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到山里去找吃的,毕竟山里有吃人的野兽在等着。
而同样的道理,现在天下太平了,人们的日子过的去,大多数的人都会安于现状,没有那种去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想尽了办法让日子过的更好一些的思想意识,这也是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因为时代儿受到的限制的问题。
这也就是后世的史学家们分析古代的社会状态,这是人们处于一种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社会状态,人们大多的是安于现状,社会止步不前的一个原因。
不过现在不管李问这个有着成年人灵魂的小子内心怎么想,说白了都是空想,他连李家村都没有出去过,连清平镇是个什么样子他都是从阿爹的话里分析出来的,自己都没有亲眼目睹,更别说自己亲自去看看这个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