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重生岳云之力挽狂澜> 第十六章:文人气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文人气节(1 / 2)

本站 0,最快更新重生岳云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李夫人本来心中已经起了疑心,因此这一走并不是真的要走,而是在试探自己的女儿。李夫人是很心疼自己这个宝贝女儿的,女儿是他们的独女而且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子嗣,因此对李清照十分的疼爱。本来赵明诚是他们看中的未来女婿,但是在国家危难之际,赵明诚竟然弃城而逃贪生怕死如此让他们老两口非常的鄙视。

气节!这是古代读书人最为重视的,为什么伯夷叔齐明明是不识时务还是受到古人的称颂?伯夷叔齐在姜子牙讨伐无道昏君商纣王时曾经劝阻遭到姜子牙严词拒绝后他们躲到了深山,但他们得知天下已经不是商朝而是周朝的时候,他们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吃周朝的粮食,结果真的被自己活活饿死了。这不是两个愚人吗?他们宁可为腐败残暴的商朝守节也不愿意迎接在历史上留下光辉名字的周朝,但是也不能说他们的行动是毫无意义,至少他们为后人的文人树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就算是一个国家的专制也不能抹杀古代文人心中的正气,就算是愚忠也不排除他们留下的积极意义。而明朝的方孝孺也是一个令后世文人称道不已的现象。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方孝孺所反对的燕王朱棣并不是一个无道的昏君,后人甚至将朱棣和千古一帝李世民唐太宗相比,认为他缔造了明王朝的繁荣,而震惊天下为后人骄傲不已的郑和下西洋也是在他的手中完成的,而著名的《永乐大典》也是出自他统治的朝代。而在他之前的明成祖毫无疑问没有他如此的眼光和胸襟,要是还是在他的统治下,明朝是不是提早迎来它的黑暗期这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方孝孺用他的鲜血反对了朱棣,并且惨遭屠杀,他反对的理由在现在看来实在是腐朽之极。因为他很基本的一条就是,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而明成祖则是长孙,就应该立长不立贤。燕王朱棣就算是再好,他不是长子就不配继承大统。但是同样他也为后世竖立了气节的丰碑,被一代又一代人吹捧。

当然同样是气节高尚又完全合理的不乏其人,比如南宋的文天祥,他抗击蒙古的军队不是为了愚忠,而是为了抵抗蒙古人凶残的屠戮,比如明朝的于谦,于谦也不是为了愚忠,既然皇帝被擒我就再立一个,我是为了明朝的江山为了明朝的老百姓,就是死了也不足惜!这样的气节才是应该万代称颂的!李夫人和李格非包括李清照的气节就是如此,金人的残暴他们的抢掠已经激起了他们文人的气节,他们要捍卫南宋朝不是为了只是效忠某个君主,更重要的就是他们是觉得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他们觉得赵明诚即使是一个文弱书生,也应该象个战士一样死去,如果是这样死去的话李清照绝对不会忘记赵明诚,但是赵明诚没有,象一个小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小命苟且偷生,这是他们不耻的!而为国征战浴血奋战的岳家军和岳家父子则受到了他们毫无犹豫的尊敬。李夫人得知岳云来了非常惊讶,因为她早就听说了岳云在抗击金人战场上的壮举,但是他们李家和岳家从来就没有过交往,岳云和岳飞都是武将,而李格非是文人,岳家军长年征战在外,而李格非则是在大后方,双方虽然都是大宋朝的官员,但是没有来往。岳云此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