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在林家,可能经历的悲惨遭遇,和离开林家,重获自由后的人生做对比。”
对话过程中,林青青心里原本模糊的想法逐渐清晰。
她借着故事,将原著中原身的遭遇说给杨主任听。杨主任刚开始以为这是她的假设,一个故事,听得认真且专注,时不时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但随着故事推进,杨主任渐渐红了眼眶,直到林青青讲完这个故事,仍觉得回不过神来,呢喃道:“这怎么可能?就、就没有人发现吗?”
“或许有人发现,只是大家都选择了沉默吧。”林青青垂眸说道,又问,“您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杨主任正难过着,被她的话拉回心神,起身在办公室里转着圈,良久停住脚步,踌躇说:“故事是好的,但是会不会太过了?而且有些事我怎么都想不通,有人不相信怎么办?”
林青青听着心里有些涩然,是啊,原身的遭遇,倘若不是亲眼见到,谁能相信是真的呢?那七年里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动辄消失几个月,可除了谢巍之外,没有人替她说一句话,更没有想要揭开真相。
但林青青没有和杨主任争论事情的真实性,说道:“我们的目的不正是要让人受害者心生警戒吗?”
杨主任听后沉默了。
良久,她点头说:“那我们先按这个思路往下顺,顺不下去再说。”
“好。”林青青一口答应。
定下大方向,两人都松了口气,杨主任坐得腰酸背痛,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往外看。大队部里的人陆续往外走,看到她推开窗喊道:“到吃饭时间了,你还不回去?”
“诶,我马上走。”杨主任应了声,转身邀请林青青去家里吃饭。
林青青忙摇头说:“食堂已经煮了我的饭,不吃就浪费了。”
知青点是大食堂,煮饭的时候不好统计每个人,为了避免浪费,如果不在食堂吃饭得提前说明。林青青没想到杨主任会邀请她去家里吃饭,今天出来前就没提前说。
这年头粮□□贵,杨主任听见这话无奈说:“好吧。”和林青青前后出去,锁上办公室的门,走了两步又问
,“我听说你这次从林家要了不少粮食?”
虽然不明白杨主任怎么突然问这个,林青青还是老实回答:“细粮有一百斤,粗粮多一点,但也不到两百斤,红薯也有些。”
“这样啊……”杨主任呢喃说。
林青青听出她话里未尽的意思,问:“怎么了吗?”
“是这样的,我有个姐姐嫁到了城里,家里孩子多粮食不够吃,就来问我家里粮食有没有多的,可我家里人口也不少啊,再匀也匀不出多少,所以我就想着在大队里问一问,但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大张旗鼓肯定不行。”
这几年国家严抓投机倒把,虽然杨主任是给她姐姐换粮食,不一定从中赚差价,但倒了一手的东西,真查起来很难说清。杨主任毕竟是妇联干事,在这些方面总要格外注意些。
虽然林青青心里惊讶她怎么会跟自己说这事,却还是点头说:“这倒是个问题。”
“是啊,所以我也没敢多问,只找了关系亲近的几家人。”杨主任说着顿了顿,继续说,“刚才说到粮食,我就想起来你从林家拿了不少粮食回来,想着你要是有多的,匀我一点。也不要多的,一二十斤都行,免得剩下的你不够吃。”
林青青正想着要去黑市一趟,听了杨主任这番话有点心动,但她又有些迟疑:“您怎么会跟我说这事?”
杨主任闻言哈哈大笑:“我活了大半辈子,不说见过的人比你吃过的盐多,看人总是准的。你是个好孩子,跟你说这事我放心,而且咱俩关心亲近,就是别人知道了,只说是私下换点粮食,不碍事。”
这时候农村物资匮乏,农民手里没钱没票,少不得得要拿粮食换些东西。碰上赶集的时候,还有人把家里你农产品拿到集市上卖呢。只要不太过分,不是投机倒把,上面睁只眼闭只眼就过了。
听她这么说,林青青心里的顾虑也消失了。
粮食卖谁不是卖呢,杨主任还是妇联主任,卖她总比黑市里那些不知道姓名的人强。
林青青点头说:“粗粮的话,我能拿出三十斤,如果不要粗粮光要细粮,可以拿出二十斤。”细粮口感比粗粮好,价格也更贵一些,需要的时候还能找人换成粗粮。
“那
你给我二十斤粗粮,十斤细粮成不?价格方面你放心,咱们按市价换,如果你要票的话,我也能给你票。”杨主任想到林青青刚从林家出来,问,“你要是有什么缺的就跟我说,我姐姐姐夫都是工人,家里票证多,像肥皂票、暖水瓶票、工业票都有。”
杨主任这话对林青青来说可谓是瞌睡了有人递枕头,她点头说:“我缺的东西的确不少。”
“那你回去列个单子,要啥下午跟我说,到时候我再问问我姐姐那里有没有,或者能不能跟工友换到,咱们合计合计,看怎么安排。”
“成,我回去算算。”
跟杨主任说定后,午睡的时候林青青就在琢磨要换什么。
肥皂票肯定是要的,桶和盆也要买,暖水瓶……可能有点贵,等问清楚价格再确定要不要买。还有饭盒,不能总用王凤霞的,但也要问问价,要是太贵了就买个瓷碗。
林青青正盘算的时候,李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吓了一跳睁开眼睛看去:“怎么了?”
“你想什么呢?念念有词的。”李娟好笑问。
“没想什么,”林青青摇头,问,“你有什么事吗?”
李娟指了指王莉的床铺说:“你早上跟她是不是吵起来了,她刚才说要搬到其他宿舍,王姐把她叫出去谈话了。”
林青青往外看了眼,没看见王凤霞和王莉的影子,点头说:“是有点争执。”
“因为什么事?她欺负你了?”
短短一句话,就能看出李娟和王莉有多不和,林青青好笑说:“我没有那么弱,会被她欺负。”
“那就好。”李娟松了口气,坐回自己床上说,“她搬出去也好,少些乌烟瘴气。”
林青青闻言笑了声,没有说什么,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继续想自己还缺什么,要换些什么东西。
哦,对了,还有点布票,买两双鞋底,不然她那两双暖鞋继续传下去,前面要被脚指头戳破了。
还有衣服,她从林家带来的衣服有两件补丁打得都不能打了……还是算了吧,棉袄不但需要布,还得有棉花,她又不会做衣服,找人做人工费又要几块钱。还是先穿旧衣服,等开春了做两身春装,看明天怎么样,再决定要不要做棉袄好了。
想着想着,林青青渐渐睡着。
……
下午讨论完工作,林青青和杨主任又谈了下换粮的事,她需要什么票证都列了出来,之后林青青又跟杨主任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说暖水瓶和饭盒请她帮忙问一下价格,如果太贵自己就不要了,要是不方便问的话就算了。
杨主任没一点不耐烦,一一应了下来,又跟林青青约定明天拿粮食过来,自己则回去看看还有哪些票证,明天先给她一部分。
商量完这些事,这一天也差不多结束了。
两人结伴回去,路上没再说换粮食的事,而是商量着会议的细节。一直走到三岔路口,两人分开走向不同的两条路。
只是这次杨主任没直接回家,而是绕路去谢家找谢巍。不过她来得不凑巧,谢巍不在家里,只好让李杏芳带句话,自己先回去了。
到家后杨主任也没等多久,刚吃过晚饭谢巍就回来了,问怎么样。
“我跟她说好了,细粮十斤,粗粮二十斤,按照市价给她算钱。她需要的东西也列出来了,”杨主任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递给谢巍,“饭盒和暖水瓶票她怕价格太贵,有点犹豫要不要。”
杨主任还有点担忧:“我看她上面列的东西不少,你都能找到票吗?”
“差不多吧。”谢巍说着把纸放在桌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票,从里面抽出单子上列明的放在桌上。
从谢巍拿出票的时候杨主任就瞪大了眼睛,她活了这么多年,还从没见过这么一大叠票,不由问:“这都是你部队里发的。”
“有部队发的,也有找我二哥要的。”还有些是找以前的同学要的,但谢巍觉得没必要解释这么多,就没有说。
杨主任恍然大悟,也是,谢巍二哥在县城当老师,手里的票肯定也多。兄弟几个这么一凑,有这么多票也不稀奇。但杨主任也有点奇怪,他既然中意小林同志,自己将票给她不就成了,何必让她过一道手?
杨主任思来想去,只能把这归结为谢巍头一次追姑娘,脸皮太薄。
完了又想起半天跟林青青说的那些话,想起大队里那些认为她跟邻家撕破脸,往后日子难过的流言蜚语,心想,他们这次可算是看走眼了。
要是不离开林家,林青青哪能认识谢巍?
看谢巍这热乎劲,杨主任觉得她往后日子肯定不会差!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