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红楼]为官十五年> 18、人间有味是清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人间有味是清欢(2 / 2)

另一边有人起哄道:“不如袁兄透露一下做法,好叫我等回去也学舌让人做的,免得日思夜想。”

袁绶笑道:“这些菜我都熟知,都说了其实也没什么。”

他点着炖生敲说道:“炖生敲讲究‘生敲’和‘明敲暗炖’。生敲是将鳝鱼活杀去骨,拿无味木质的木棍均匀敲松敲散。‘明敲暗炖’讲的是入锅,炸透成银灰色,用五花肉和蒜头出油出香,调火大小来炖煟,显出这等油亮的酱色来才是上乘。”

外酥内软的鳝肉在口舌间嫩滑咸香,汤汁香气四溢,袁绶抑扬顿挫地一讲,仿佛又愈发美味了些。

崔原在旁边笑道:“我虽不是江宁人,旁边这道凤尾虾我倒知道。之前在京的时候,玉渊家里那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道算是难得好做的了。你们也知我是不如这袁贾二位豪富的,于是我问了法子回清河后亲自试了一试。”

众人哄然,旋即都忙问如何,崔原摇头笑道:“不好说,感觉没熟。又加了些火,直接成了黑虾。”

凤尾虾虾肉洁白,虾尾艳红,宛如凤尾。入口时虾味鲜香满腔,酥嫩并有。袁家下人还按金陵的习惯配了碧青的豌豆。色泽之清丽,明显和他口中的黑虾不是一品种。

众人又看向贾珠,纷纷说道:“该不会是玉渊故意藏私罢?”

贾珠笑道:“我只知为何叫凤尾虾,不知如何做凤尾虾。时元统共在我家没几天,谁知道他什么时候竟与我家人勾连起来,背地里说的话我一向不认的。”

他指着另一道芙蓉鲫鱼向袁绶说道:“此菜我一吃便知是六合鲫鱼,是也不是?”

袁绶笑道:“六合鲫鱼乃金陵风物,你在京师如何得知?”

“六合龙池的鲫鱼不是被点为贡品了吗?之前我家得了几条。”

贾珠轻描淡写地略过贾府年年得了不知好几条的事儿,只说道:“不过我家里常做的是汆汤而已。鲫鱼肉嫩,也少有河腥,老人吃得惯。”

袁绶惊讶问道:“鲫鱼讲究体大肉肥、鲜嫩无味,死后便柴了,如何往京师送得?”

“水箱,加急从驿站换马跑到京师,其实还活着。当然到底由南至北,也须急杀即吃。”

此事对京中勋贵算是平常,然而这些江南士子不免惊愕,然后心绪复杂。

有人便当即皱眉说道:“天子享用南方风物倒不算什么,只如此是否太过靡费?”

崔原说道:“靡费?那按你说的,天子如何享用南方风物啊,南巡吗?”

竟然颇有人赞同,连以才学机敏著称的小三元袁绶也不禁点了点头,笑道:“这里正好便有一位家里接驾过的人物,一应叫他家里担了就是。”

贾珠看向玩笑提出此议崔原时,正巧崔原也回头看过来,面上还有不经意间带出的惊愕,俨然是被这群文章冠盖江南同辈的才子们所表现的天真和无知惊住了。

只能说崔原见的还少,没见过詹事府一把年纪的老儒只会道德文章的样子。

贾珠也不好为人师,只顺着他的话摇头笑道:“甄家接了四次驾,多有经验,又不像我们阖家都在京师。这等风光还是叫他们沾了的好,何况他家现下便有位阁臣常在君前呢。”

袁绶拍案说道:“不然,不然,要真有此事,我等必然助你,谁叫他家那样的诗书大族,这些年竟没有一个文华人物。不如今晚的诗文题目就是怀古!怀昔日圣人仿尧舜巡南故事!”

贾珠笑道:“题目已经拟好了,且去问崔时元,都是他的手笔。倒是我专门去了江阴一趟,与咱们江南的蒋学台说定,届时文集整理抄毕,请他与卜藩台点评,然后送至京请周祭酒做序后刻印。这可算是看在咱们此饭之谊上提前说与诸位的。”

学台便是一省学政,之前经过科试、岁试磋磨的士子们简直不能再熟悉。藩台即掌一省民生的布政使,江南士民也不可能不如雷贯耳。至于最后一位在远在京城,倒是不熟悉,但无论如何那也是国子监祭酒啊?

书生意气当然不惧怕当官的,但这不是官太大太有干系了吗?!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连蒋学政青眼有加的小三元袁绶都有些慌,盯着贾珠问道:“这事儿你不早说,我好歹多备几篇文章……到底什么题目?!”

贾珠只摇头,崔原戏谑:“小三元不是说了吗,怀古啊!”

袁绶深吸了口气:“那你二人?”

“不做,免得有人讲不公平。”贾珠笑道,“袁兄要是为难,就也不做了,与我等评议观众人大展奇才便好,现在就告诉你题目。”

“不要!二位安心看在下文倾秦淮便是,且观有何人能冠我袁绶之才?!”

袁绶越说越有底气,乃至于最后顾盼左右,扫视众人起来。众人无论赞不赞同,倒也应和起哄起来。

唯独看至最后一人时,却见那人方才从食盒中抬起头,在袁绶自得的目光中,对着空空如也的食盒缓缓打了一个饱嗝。

正是昔日的太仓案首王枚。

插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