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带着红楼闯三国> 分节阅读 2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6(1 / 1)

来历,她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回答。她们能说她们是从后世穿越来到汉朝的吗这话让伏寿怎么理解呢连她们自己,都是不能理解这件事,她们也是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是到了汉朝的。她们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现实,而把一切都深埋藏在心里。可是这话题,她们却是一定会遭遇到的,秦真早和她们说起过了。他们参与到了这么大的一个事件中来,而且立了大功,做出了这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来,那么,别人会不询问他们的来历吗这个怎么可能而他们要怎么样介绍自己呢秦真对这个,也是有交代的。秦真告诉她们,如果别人问起她们的来历,她们就说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只说自己好像以前,也是大户人家的儿女。但是忽然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们就到了皇宫里,把从前的事情,大多都忘记了。因为这件事,不管她们怎么说,也摆脱不了自己身上的嫌疑。无论她们说自己有着怎样的显赫家世,她们有着怎么样神奇的本领,但是,她们是怎么到的大汉皇宫里,她们要怎么解释这一点就让她们很可疑。既然无论怎样,她们都洗脱不了自己身上的嫌疑。那么,倒不如她们什么也不说,给皇家以疑惑,让他们自己去猜测。然而无论外人怎么疑问猜测,都不能抹杀他们在这一场大事件中的功劳。有此一点,皇家就要对他们礼遇,不敢轻举妄动。古人信鬼神,祭天,那也就是说,他们相信冥冥中的那些东西。大汉朝在这个时候,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时,秦真他们几个来了,解决了刘汉他们家的难题。皇帝和天下人就算再怎么不理解她们的来路,此时,对她们,也是会有一丝敬畏的。如此大功,绝没有人能够随便抹杀。不对她们进行封赏,皇家也不能保证自己接下来,还会遭遇什么所以,她们这个时候,身份来历,是不会受到什么威胁的。只不过功劳的大小,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他们有可能受到制约罢了。这些事情,可是没有办法,这受限于秦真的阅历。他实在太菜了。如果他有着很强大的本领,这个时候能够好好的拉拢皇帝,以后,他们在朝中的实力地位,将更加的强大。但是秦真自己的本领有限,所以,她们的前程,似乎也就只是到此为止了。第五十三章 封赏此时薛宝钗听到伏寿问起她们这个,她便记起秦真的话,于是,她说道:“奴婢们对以前的事情,都是不怎么记得。只知道忽然就来到了这里。看到董卓老贼,独霸朝政,义愤填膺,这才是想着将他诛杀,还朝政于陛下。眼下的事情,奴婢们虽然记得清楚。但是过去,却实在记不起来。”伏寿听了,无可如何。这事,实在透着古怪。但是,伏寿对此事,疑是疑,却是不惊。人家虽然来路不明,但是,帮了皇帝多大的忙建立了多大的功劳这个,皇家不能抹杀。没有他们,皇帝现在能有这样的荣耀只怕他是一直要在董卓的威压之下,难以挺直腰杆。她们是对皇帝有恩的,不会威胁到皇帝。皇家得善待她们。不然,谁知道他们皇家,是否会因此受到什么责罚这些事,真的很难说。伏寿虽然对薛宝钗这样的回答,心有疑虑。但是,对她们,倒是不敢有恶意。这个时候,皇家也是要小心谨慎,不可肆意妄为。“这么说起来,姐姐们的事迹,倒是很有传奇色彩了,真是让人感佩”伏寿是说道。“我们,只怕皇家还是会心有疑虑的呀”在皇宫里面聊了那么一阵,薛宝钗回到了潇湘宫。见到秦真,她是这么说道。潇湘宫本来也是皇宫,秦真他们这些人,本来不是宫里人,按理不应该还住在这里。但是她们身份特殊,而且,建有大功。皇帝这时候又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对秦真她们,又不敢轻慢。所以,仍然是让他们先住在这里,然后,慢慢地想办法,再给她们妥善的安排。反正无论怎样,对秦真她们,皇帝是不敢有一丝的疏忽的。重建皇权的时候,如果秦真能给皇帝一些很好的建议,刘协本来也愿意将秦真带在身边。但是,秦真自己能力有限,抓不住这个机会。如此,皇帝还能如何“算了,我们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来到这里,最初面临的问题,是怎么保全自己,让自己生存下去。现在,这个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了。而且,荣华富贵,也少不了。”“这样,我们还要求什么其它的,随缘吧倒是董卓的那些败兵,现在都是怎么样了”秦真是随便地回答了薛宝钗的话题,然后他又问起了他要贾探春史湘云她们去做的事。薛宝钗说道:“三丫头做这些事,倒是还有一些手段。董卓贮存的财宝钱粮,现在都是我们接手了,他手下残破的一万多亲军,现在也是被我们安抚招编了下来。有了董卓的钱粮,那些大兵们,只不过是要混口饭吃,跟谁不一样”“况且我们手里,早已经有了董卓的几千军兵,这些人如有不服,也不敢轻举妄动。而还看到别人都是已经归顺了我们,他们为什么还要顽抗呢”“因此,除了一些特别顽劣的,其他人都是已经被我们整编了。这些顽劣的,当然也已经被我们处置。现在我们手里。可是有近一万五千人呢”一万五千人,这力量可是也不小了。秦真心里暗自思忖。“有了这些人马,我们就可以和皇帝做交换了。所以,现在,我们就只要等待就好。等待皇帝给我们荣华富贵。”秦真是对薛宝钗说道。对秦真他们这些人来说,这一个结果,已经是很好了。他们最初的理想,也不过就是在这个时代,能够生存。但是现在,他们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还能活得很好,这样的结果,还不好吗他们还有什么可不满的薛宝钗听到秦真如此说,点头默然。她们好像的确,未来一片光明啊她们现在只要等待,看皇帝会对他们怎么封赏吧皇帝重新登基的大典,在董卓被诛后第七天,举行了。操办这一切的重臣,是董承,王允那些人。他们这些人,是朝中的老臣,对这一套天子程仪,门清。所有的皇家礼节,祭祀程序,他们都是如数家珍,繁琐的一套礼仪下来,能把人弄得头晕。秦真本来对这些也不懂,看着也觉得繁冗。这些事情,不让他参与,他还有点谢天谢地的感觉。然后就是封赏惩罚。对于这次事件,有功的人员,都要进行封赏。对秦真来说,这才是重头戏。其实对朝廷来说,皇帝祭天,昭告天下,皇帝要重掌大权,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秦真来说,自己会受到怎么样的封赏,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皇帝家的事,和他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多关心“义民秦真,忠肝义胆,值此奸臣当道,虎狼塞途之际,奋袂而起,扫除奸佞,廓清宇宙。复兴皇室,居功至伟。特此赐封镇国公,邑万户,永受皇恩,世代不替。”皇帝就在议事殿上,群臣之前,封了秦真一个镇国公秦真当时可是连董卓都是给他镇住了的。封秦真镇国公,当之无愧。皇帝也有让秦真继续镇国之意。这个时候,皇室衰败,势力微薄,也是需要有一个人,能够继续镇住国家,这才能够保持皇权的威望。“义民贾氏,时代书香,忠义两全,值此危难之际,奋不顾身,为皇家驱除虎虏,以妇人之身,立此不世之功,特赐封贾门王氏荣国公,邑万户。永世不替,世受皇恩。”贾家那边,也封了一个公侯。因为伏寿这个时候,也搞清楚了,秦真和薛宝钗她们,并不是一个家族的。秦真只是贾家的宾客。但是秦真功劳大,当然也要封赏。所以给了秦真一个镇国公。但是在汉朝,封王封侯,其实都是封地的。比如韩信,先是齐王,后来是淮阴侯,都是以地名封侯。封镇国公,没有先例。但是没有先例,并不是问题。秦真这种事,没有先例,不也是出现了一个时代总是有一个时代的微小改变的。就是汉承秦制,难道一成不变东汉和西汉的制度,难道都一成不变微小的改变,是在所难免的。第五十四章 封侯非我意,惟愿美人陪倒是贾家那边的赏赐,有些奇怪,她们竟然又是封了一个荣国公。这么巧难道就是因为她们是一群女人,能生孩子,所以能够繁荣昌盛,因此封荫了她们一个荣国公奇怪而汉代连女人也封,这更奇怪。其实以秦真的意见,不若封王夫人一个一品诰命夫人,这样的封赏还来的贴切些。封女人为万户侯,有点少见啊然而皇帝要封,那就封吧汉代有此前例。汉代封女人为侯的事,可不少。大约也只有汉朝,才有这样的事吧薛宝钗她们这回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不封,难以表彰他们的功勋。故而,王夫人也就做了这荣国公了。他们两边都得了封赏,皆大欢喜。吕布那里,也封了一个侯。冯翊侯,邑千户。没有吕布及时赶到,他们潇湘宫里的事情,只怕也没那么快能够解决。吕布能够那么快第一时间倒戈,对她们帮助实在很大。功劳也不小。因此王允力主将吕布封赏。可能王允和吕布这个时候,已经有接触了,所以董卓的人头一挂出,王允得知消息后,力劝吕布反水。所以吕布来得那么快。这些事情,都是可以想见的。真实历史上,吕布最后也刺杀了董卓,难道这是一天两天,吕布就萌生了反意的吗中间肯定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当然就是王允游说吕布的过程。对于这个,秦真倒是没有特别关注。这件事情,他们有功当封,别人有功,那当然也应该封赏。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只封他们两家,也不合适。秦真并不认为,这件事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秦真现在关心的,倒是他们要建府的事情。他们两边,秦真和薛宝钗史湘云她们大观园那边,现在都是封了公侯。秦真是镇国公,大观园是荣国公。他们两个,都是没有封地的。这也就是说,等他们领了爵位,他们没有封地,只能住在京城,在天子身边侍奉。那么,他们在这京城里,只怕也是要建府了。这件事情,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两边都是公侯,分开建府就分开建府吧,这有什么好说的但是这对秦真来说,却是关系重大。他们两边,是要融合,才能爆发出威力来的。现在。他们分开了,那么,他们还能有原来那样的威力吗而他们的能力一旦失去,他们在这个时代,还怎么立足秦真对此,是忧心忡忡。而且,分开建府,大观园里的美女们,从此和他就再没有什么关系了,大家各过各的。以后他们连见面都是很难。秦真虽然是镇国公,但是,他难道还能天天跑到人家家里去看他们家的女眷秦真,还怎么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封侯非我愿,惟愿美人陪。秦真,郁闷了。公侯府当然是很快的,就建立了起来,秦真也是入住了进去。虽然公侯府不可能一下就建成,但是秦真这么大一个镇国公,也应该有一个地方居住吧镇国公府可以慢慢地兴建嘛这又不耽误。皇帝那边,赏了秦真很多的美女仆妇,秦真还是不太高兴。这些美女,哪里比得过大观园里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她们秦真是只想着她们。不过,这些事情,都只是秦真个人烧煤倒灶的私事,他要怎么操心,和别人没有关系。但这个时候,朝中的事情,又是起了一些变化。皇帝掌国,封赏了一批功臣之后,当然,紧接着,又要清算一批反贼。这是必然的。不将董卓余孽铲除,皇帝的政权,怎么能够巩固首恶董卓已死,那么,董卓的那些手下呢他们要怎么办难道要将他们全部赦免,使他们一个个逍遥法外当时朝中对于董卓的手下,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意见。一种认为除首恶外,其余的都酌情处理。这样可以安抚住局势。另外一种认为,应严刑峻法,除恶务尽。王允认为,应当采取后一种政策。当然,这种做法并非不对,但是有时做得太绝,效果并不会太好。因为,局势尚还动荡,还没有完全稳定。此时,一切都是要维稳。王允这样主张对董卓党羽,一网打尽,那就是有点操之过急了。而这对皇帝脆弱的政权来说,其实并不是好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