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以后怕是也不会少如果还有以后的话。被停职在家的这一个多月,黎池参悟出了这一点。当然,他并不是只顾参悟去了。这一个多月里,否管黎池内心忐忑与否,至少他在徐素和孩子们面前,是表现得很淡然的。不管心态如何,都不能左右事情结果,那又何必让徐素也跟着担心呢黎池在这一个多月,没有踏出府门半步,全在家帮忙徐素带孩子,至于感受嘛女儿安安真可爱安安静静地,不哭不闹,即使想要表达某些意图,也只是轻声哼两句。不过这都是由于女儿体质纤弱,才不能大哭大闹,很让人心疼。而儿子平平真是闹腾整天吱哇乱叫,就没个消停时刻。还要人专心陪他玩,只要片刻不给他摇拨浪鼓,或在他眼前晃其他玩具,他都要啊啊大叫真是叫得让人脑仁儿疼。期间,弹劾事情发生后的四月下旬休沐日时,钟离书、明晟还有孙玉林和李乾桉,到家里来看了他。虽说官场世态炎凉是常事,但是钟离书四人能在他落难时,还不避嫌地来看他,黎池还是很感动和高兴的。徐素也觉得很高兴,将孩子交于黎池照看之后,就亲自下厨去置办了一桌酒席,留了钟离书等四人的午饭,几个人围在一起喝了一顿酒。自去年入冬,就出京巡察各地水泥局筹建之事的赵俭,听闻了事情之后,也写了信给黎池。信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不必过于担心,即使过不去,也没甚大不了的。若是不知道赵俭重生者的身份,黎池还会觉得赵俭的这封信没有诚意。可既已知道赵俭是重来一辈子的人,那么他就可以从这信中看出来一些东西:或许赵俭也不能确定,此次弹劾他能否全然脱身,不过即使被免职也无碍,等赵俭继位之后,照样启用他。也是因为有赵俭,黎池才没有过多忐忑。赵俭是重生者,应该知道他的能力和作用,而只要他还有用,就不愁赵俭不用他,也就不愁官途就此毁了。即使这次真逃不过,被免了职,再等些时间,等赵俭继位,他就又是一条朝堂好汉。至于赵俭能不能继位若都被免职了,黎池也就只能希望赵俭继位了,至于能不能的问题,也只能看赵俭自己的了。有关赵俭,值得一提的是,俭王妃怀孕了,是冬至那天发现的。俭王妃怀孕,有人欢喜有人愁,愁的不必说就是赵义等几个皇位竞争者了。欢喜的人就很多了,其中最欢喜的怕是要数赵俭的母妃施妃,以及一直暗暗焦急遗憾的贞文帝了。因赵俭出京在外,施妃就提议将俭王妃接到宫里去照顾,贞文帝应允了。厨艺高超的施妃,在她庆霞宫的小厨房里,亲自安排俭王妃的吃食,在衣食住这三方面,照顾得可说是滴水不漏了。至于行俭王妃是个有些活泼的女子,饭后喜欢出去遛食儿。然后时不时就遇到被泼水结冰的路面,莽撞的小宫女,乱窜的小猫小狗明面上制造那些意外的犯人,都是被处理了的。可隔一段时间都会碰到一次意外,却回回都没有事,也是让人惊叹好运了。因此俭王妃有福气的这个福气,也能知道所为何意了,既是长相圆润有福气,也是福运深厚有福气。除赵俭之外,远在朔平府平鲁县的王前愈,也写了信来,问候和安慰了黎池。而王前愈能如此快就得知黎池被弹劾的事情,且回信也很快就到达,这是因为他寄信是走的王家往京城运煤的货运队。没错,煤引已经售出,距离近、有地利优势的王家,都已经在往京城销煤了。王家对黎池被弹劾停职在家的事,没有什么反应。不管他们对黎池的评估是否有变,之前关于合办水泥作坊的事情,还没提出异议来。毕竟即使已经签署契约,反悔重议的行为也很常见。王家不与黎池合作这不可能的,即使此次黎池被革职且不复启用,王家都不可能终止合作。水泥是个赚钱的生意,王家可能在分成上面做调整,却绝对不会不合作。黎池待在府里寸步不出的日子,舒坦肯定说不上,但也不是日夜惶惶不安,总之过得不算太差。张明和涂远成回了京城,在六月初五的早朝上,议了孙氏投井自尽案。孙氏投井自尽,乃因无后且善妒,并非是其婆母赵氏与其丈夫黎湖联手谋杀。经查,王礼容弹劾黎池的三条罪状,皆为不实。黎池自明日即六月初六起,照旧到翰林院当值,履行其官职之责。传旨太监传完口谕离开了,全家人都高兴不已差点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徐素更是高兴得将孩子丢给了黎池还有丫鬟银朱做帮手,又让黄芪去徐家请了徐芩二老来。然后徐素亲自下厨,做了黎池喜欢吃的糖醋鱼,又做了徐芩二老喜欢吃的红烧肉,荤菜、素菜、凉菜、热菜和汤,摆满了一桌子晚上一家人好好地吃了一顿,以示庆祝。当晚,黎池就给黎水村老家写信,说了他已重新去当值上衙,一切如旧的事情。又想到黎海还没回来,或许是出发晚、又或是路上延误了,但更可能是黎海因他娘和他哥的事情,心里觉得愧疚,自觉无颜再上京城来。所以黎池又在信中提及,京城这边的事情正等着黎海来做呢,让他尽快上京城来帮忙。第二天,黎池重新回到翰林院当值。钟离书他们,很为黎池的安然回归而感到高兴,一早上都在闲聊唠嗑。而那些验证了官场世态炎凉的翰林院同僚,黎池也依旧和和气气地与他们说话相处,并未给他们脸色看。世态如此,若是此次绕着走、没来表示安慰的认识的同僚官员,黎池都给他们脸色看,与他们绝交,那他也就不用做这个官了,因为他与绝大半个朝廷都绝交了。人与人之间嘛,交情有深有浅,如何能指望泛泛之交者,能与自己掏心掏肺、患难与共不能指望,不能计较,那也就只能如往日一般相处了。这之后的日子,黎池又回归到了被弹劾之前的样子:上朝、坐衙当值、回家陪家人,低调安逸得很。半个月之后,赵俭结束水泥局筹建工作的巡察,回了京城。俭王妃都已怀胎七八个月了,事情又刚好做完了,也是该回来了。再又半个月之后,黎海回了京城。从黎海的返回时间来看,他是接到黎池的信才动身来京的,也即是原先他是不打算来的。黎池明白黎海的心情:羞愧,于是他就找了黎海,弟兄两人喝着酒,推心置腹地谈了一场话:我们大男人之间,不必小肚鸡肠的虽然此次二伯母和湖哥做事欠妥,但他们也并不想这样的,我虽受了牵累,如今也没事了,不必日日介怀。即使错了,那也是二伯母和湖哥的错,与海哥你有什么关系难不成海哥你在帮忙背过可湖哥是你兄长,就不是我的兄长了,我也不是海哥你的弟弟了都是兄弟,没得海哥你要分一个亲疏远近,你肯帮湖哥背过,却不愿为我帮忙。两人都喝了些酒,黎海甚至还有些醉了,听了黎池的话,真是感动不已因醉酒而感性外放了不少,甚至说话时都带着哽咽,和周好兄弟海哥我惭愧啊,我娘和我哥做了错事,害和周你被牵累。我觉得没脸啊,可我也舍不得京城啊,于是接了你的信,我就又腆着脸来了京城。如今听你这样一说,我才算明白了,我们都是兄弟,何必去分亲疏远近兄弟两人把话说开之后,黎海依旧去负责和王家合办水泥作坊的接洽事务,主要是带教王家的工匠,传授他们烧制水泥的诀窍和经验。而在赵俭归京后不久,王家也开始兴建水泥作坊了。打算先在北方适合开办水泥作坊的府县,开办十几个,等经营好了,再往南方扩展。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那天,俭王妃为俭王诞下一个儿子,母子大小皆平安。赵俭、施妃和贞文帝等人,都是高兴万分不必提,之后的洗三、满月和百日也都大办了,宫里还赐下了赏赐。黎池也很为赵俭高兴,有了嫡子,很多事情都会不一样。入冬之后,京城兴起了织羊毛线。北方的商人运来了羊毛线,根据质量高低,卖一二十两银子一斤不等。京城中许多达官贵人和乡绅富商,都会买上几斤羊毛线回去自己织主要是商人那里没有织好的成衣。而去年受雇于状元府织羊毛六件套的妇人,立即变得很抢手了,不断地被叫到达官贵人的府上,教府中女眷织羊毛线。因为叫的人家太多,那些妇女一天就要跑一家,昨天、今天和明天去的人家都不一样这样忙,得的赏钱自然也很可观。那些妇人们一整个冬天,就在教女眷织毛线中度过了。这一个冬天挣得的赏钱,让家里买了新房子、搬了新家,有的甚至还小有存款,实现了从贫民到小富的转变。那些人家能有这样的转变,全因去年黎六元和黎四爷雇了她们去织毛衣,因此全家人都感激不尽,逢人就说黎六元多好多好,就听不得别人说黎六元一句不好的话一旦听到了,定要与人理论争辩,直到将对方说服,也认可黎六元没有不好为止。又多了一批死忠粉的事情,黎池并不知道。关于今年冬天的织羊毛线潮流,他在冬日某一天的日记中有所记录,在日记开头他这样写到:瀚海善战,因其善养马,若使其牧羊,何如时间一晃而过,时间很快就来到了贞文二十三年。贞文二十三年六月,黎池为官已满三年,有了三个月的回乡探亲假。作者有话要说:后世番外小剧场“先前我们说过,黎池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诗人。但是近来历史学家在研究他早年的日记时,为其贞文二十二年冬的一篇日记,而感到深深震撼”“瀚海善战,因其善养马,若使其牧羊,何如这句话是那篇日记的开头,意思很简明:瀚海国人善战,是因为他们擅长养战马,如果让他们养羊,会如何呢”讲台上教授讲到这里,台下的一学子惊呼到:“这样的话,瀚海人的战力就会大大降低比较一下大燕前期,中后期与瀚海的战事胜负”教授点点头,继续讲到:“对,大燕前期,瀚海是大燕北方的劲敌,大燕中后期,瀚海是大燕的羊毛工业供应商,已经不能对大燕产生威胁。而这一切,都只缘于贞文二十一年,黎池会晤瀚海,运回来的万斤羊毛线。引起了一股穿羊毛衣的潮流,商人跟风逐利,第二年时从北方运来更多羊毛线,以后逐年增加”“可以说,大燕羊毛产业的发展,伴随着的是瀚海战力的下降。而这一切,黎池早在贞文二十二年的日记中提到了,事实上这就是他一手促成的,不费一兵一卒就将瀚海彻底削弱这心计,说黎池军事家也不为过了”第145章在开始放为期三个月的返乡探亲假之前,还有散馆考试。经朝考进得翰林院的庶吉士,在三年翰林官期满之后,有一次散馆考试。成绩优异者,被授以编修或检讨等之职,其余则分发给六部和都察院等为给事中、主事或御史等职,又或者外放府县做地方官。三年已满,钟离书和明晟成功通过散馆考试,留在翰林院,成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一同进来的另一钱姓庶吉士,没有经过散馆考试,被分到都察院,做了外驻剑南行省的监察御史。而原本就已经是有阶品官职的一甲三人,他们不是庶吉士也就不用散馆考试,但三年翰林官期满,照例还是要有个变动的。榜眼孙玉林和探花李乾桉,两人都由正七品编修,升至了从六品修撰之职,依旧留在翰林院。而状元黎池,在三年翰林官的第二年上,就已经官升两级,成了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可是这次散馆时,依旧也升了他一级,并离开翰林院,做了正五品的户部郎中。自黎池连升两级之后,后来的一年多里,他都很低调,甚至还受过弹劾,因而停职在家有月余。可三年翰林官一满,依旧官升一级成了六部郎中,且还不是礼部或工部这类清闲的部门,而是六部中权柄仅次于吏部的户部郎中。朝堂上很有一些官员,认为黎池已然沉寂下去,但经过这次的升官,又认识到黎池依然是简在帝心的。散馆授官之后,再才开始了为期三月的返乡探亲假。说起来,在黎池他们散馆之前,新一届新科进士们也已返乡祭祖回来了,实现了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更替。黎池记得,当年他们祭祖完毕回京时,也正好碰上在他们前一届的进士,散馆了返乡探亲去,如今终于也轮到他们了。只是当年他们正是初入官场,以及适应新部门的时候,没有心思去想其他。此次回浯阳老家,徐素也跟着黎池一起回去,再带上在京城出生,还没有见过黎水村亲人的平平和安安。而黎海因为不是官身,想回去的话,只要有空就能回去,因此黎池他们这次返乡,他就没有跟着一起,就留在京城里帮忙照应一下生意、看一下家。关于这次返乡,在黎池放假之前,徐素就已经着手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