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科举出仕> 分节阅读 4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4(1 / 1)

家里侯着。“我早就劝你们别去请大夫,我身体早已经没事,养上几天也就好了。”黎池说道,语气有些生硬。黎棋原本一个性格干脆的大男子,今天也有了向唠叨老妈子发展的趋势。“小池子,你看你都瘦成什么样了不请大夫来给你看看,我不放心。”黎池为挽回刚有些生硬的语气,立即顺着他爹笑道,“哈哈,反正我这也不急,等过几天大夫们不忙了,再请来看一”“小池子你还好吗在贡院里听到俭王说甲三号考生恐有性命之危时,你不知道我们有多担心”黎池正说着,已经洗漱完毕的明晟和钟离书就走了进来。“幸好之后没听见不好的动静。”钟离书接着明晟的话补充。两人进了屋,就看见黎池正端着一只小碗在喝汤。散着头发,披着毛披风,整个人清隽中透出两分病弱。看着是瘦得狠了,但气色尚可。明晟和钟离书心里也放松了不少。一旁的黎棋,听到两人的话,脑子转了好几转才理清楚。“小池子竹帛和冠三说的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有性命之危了”黎棋理清两人话里的意思后,立即感觉心惊肉跳的。“让竹帛和冠三担心了,快请坐。”黎池连忙放下碗招呼两人坐下,又向黎棋解释道:“爹,事情都过去了,您不要急,我说给您听”黎池一边说着这九天九夜,在考场中发生的事。另一边,也暗里思量着两人所说的俭王。俭王的俭,与赵俭的俭,应该是同一个字了。说起来,大燕的国姓就是赵姓。赵俭,不仅是笔友赵俭,也不仅是监察学官赵俭,还是俭王赵俭。“我醒来后就发现身上盖着一张锦被,直到刚才都还在疑惑那被子是从何而来呢。冠三这么一说,我才知道是俭王怜悯考生。”黎池讲完前因后果,明晟接话道,“俭王果真如传闻中那般仁善爱才在你之后,俭王又给两个风寒着凉的考生多给了一盆炭火,给了一个打火石不灵的考生两块新的火石。”黎棋听完,不禁拍抚着黎池的肩膀,庆幸地感叹:“俭王真是我黎家的恩人哪小池子这次的乡试也真是多灾多难,不过万幸人没事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还在,就还有盼头。”说完这话,黎棋庆幸的神态中又透出几分安抚来,像是生怕黎池因此而产生什么不好的心结。黎池大概明白他爹是以为他这次乡试考砸了,所以反过来安慰他呢。未到放榜,黎池自己也说不好这次的结果如何,索性也就接下他爹的体贴安慰,暂不作解释。若到时放榜后成绩还不错,就是一个惊喜了。乡试连考九日,哪怕刚洗漱后洗去了身上的几分乏意,也依旧还是身心疲乏的。不止是黎池,钟离书和明晟也是一样。因此,几人简单地说了自己的情况后,也没有再深谈,就各自回屋睡下了。乡试结束后的第二天,黎池一觉酣睡到中午才起床。钟离书和明晟,也只比他早起不到半个时辰。洗漱后吃了饭,三人就聚到黎池屋里,凑在一起仔细谈起了这次乡试。先不说黎池如何,但看钟离书和明晟,两人都感觉这次的把握比上次要大,名次不好说,但都有五六分把握能榜上有名。虽说是五六分把握,但或许能有七八分把握。黎池明白两人只是顾及到他的心情,不好在他面前ot炫耀ot,因此保守地估计罢了。毕竟,按照黎池昨晚的说法,他真正用在答题上的时间只有三天半而已。又还受了风寒影响甚至因此而一度性命垂危,乡试成绩有所影响也是正常的。黎池此时也不好说什么,毕竟结果还没出来,一切变数都有可能,只能真诚地透露出他对于结果的豁达。黎池如此的豁达态度,倒也没扫了两人的兴,三人也算是畅谈尽兴了。之后,在黎棋和黎湖的双重看顾下,黎池又感觉自己身体的确有些虚,于是也就乐得听话地在屋里养着。之后就在吃睡、睡吃中度过。这期间,黎湖一直奔走于各医馆请大夫,终于在供需不那么悬殊的时候,请回了一个老大夫。老大夫给黎池把脉之后,说了一堆体虚亏空之类的拗口话,总之得出结论:需要进补。最后花了十两银子,抓了三副进补的药。黎池劝了他爹,说不用浪费这十两银钱。可黎棋难得一次坚决地驳回了儿子的意见。黎棋去街上买了个药罐回来,小心地盯着熬了药,然后又紧盯着黎池,让他把药一滴不剩地喝完了。终于,乡试结束后的第五天中午,贡院方向传来鼓声。三声鼓响过后,乡试张榜了。第51章黎池他们并没有到贡院大门外去看榜。看上去似乎对榜上有名与否,全然不在意的样子。倒不是黎池真对乡试结果豁达到如此程度,他主要是想着看榜的人太多,懒得去挤。等人少些了,再去看一眼就好。而黎棋和黎湖同样没去看榜,则是他们认为黎池这次乡试必定是考砸了的。虽然人没事已是万幸,但也不想去看别人中举的场景。于是,一个是想着等人散去一些后再去看,另两个因为怕触到前者的痛处,于是装作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如此,黎池他们竟然都没第一时间去看榜。与黎池他们淡定豁达的状态不同,贡院前的大街上人头攒动,已经挤满了看榜的人群。时间一到,鼓响三声。乡试结束放考生出来后就再次紧闭的贡院大门,在第五天的中午再次被打开。英姿勃发、朗朗如一轮明日的俭王,手捧大红卷轴榜单,当先走出贡院。正副两位主考官即梅翰林和林学士,一人手捧一卷张贴着榜上之人答卷的大幅卷轴,紧跟在后。在士兵的护卫开道之下,俭王亲手将榜单挂上了公示栏。卷轴自然地唰啦垂下展开时,看榜人群中,立即弥漫开来一股迫切却又害怕的气氛既想得知结果,却又害怕结果不如人意。另一边,梅翰林和林学士也在士兵的帮助下,将张贴了答卷的卷轴挂上公示栏。“本王在此恭贺榜上学子喜登秋闱乡榜,但也望诸位不忘继续奋进,期待诸位有朝一日成为国之栋梁。又或有急流勇退、就此选择为官者,本王也望此中诸位:若为官必为国亦为民,成为国之基石、民之庇佑。”这乡榜上的人都已是举人,可以选官做官了。有选择继续参加会试殿试,争取考取进士的,也有自知资质有限或现实所累,选择放弃考试而直接为官的。俭王这话顾及到了两者,可说是既高远也不缺务实。“而此次稍有欠缺而致落榜的诸位学子,也不必自卑自弃。诸位可潜心苦学三年之后卷土再来,若是现实所限无法再来一次的,也莫要让你们的学识埋没浪费了,或用以兴家旺业,或为民开智,都要去做利国利民的好事。”此次榜上无名的考生依旧还是秀才,有的会选择继续再考,也有的就此止步了。但即使选择不再科考的秀才,俭王作为高高在上的王爷也没有看不起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学有所用,或为家、或为民,总之去做利国利民的事。俭王这两番话,榜上、榜下学子都提及到了,且对他们都有期许、没忽略掉乡试中的ot失败者ot,这两段话可谓滴水不漏,很好地体现出了他仁善爱民的品格。在场考生、陪考的和看热闹的,虽触动他们心扉的点各有不同,但却都因俭王这两番话而感到心里暖烘烘的。一旁的梅翰林和林学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佩服的神色。赵俭能从小到大都深得圣心,作为有望触及那个大位的皇子,他到底是不同于普通皇子的。这收服人心的言语手段,也显得格外妥帖自然。等俭王说完话并示意梅翰林之后,梅翰林才开口道:“望诸位学子能谨记俭王教诲”“学生谨记俭王教诲”考生纷纷回答。“榜上之人的答卷也已张贴出来,与榜单一样都将在此公示三日,以供学子们评判及学习。”梅翰林说完,就与俭王和林学士一起后退,将榜单前的地方让了出来。这现场的人,有考生、有来陪考的,还有纯粹来凑热闹的,加起来怕有两千人不止。若是这些人全都瞬间涌到榜单前去,那场面可能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踩踏事件。但所幸考生们还顾及着颜面仪态,不好在俭王和两位考官面前失仪,于是又还连同一部分陪考的也没有一窝蜂涌过去。因此,场面也不算混乱或难看。而且,除了乡榜可看上榜与否和名次高低外,答卷公示栏也同样可以看。“解元竟是黎池”“当真竟是临淮府浯阳县黎池”答卷公示栏上最顶端,张贴着的答卷赫然就是黎池的。策问场三篇策问答卷,分别是玖拾肆分、玖拾贰分和玖拾分,合计贰佰柒拾陆分。经义场共三十道题,黎池每道的答案都没有错误,但每题也各扣了零点伍分,最后总计贰佰捌拾伍分。这两场的成绩,若是只单看某一场,黎池的成绩都不是排名首位的。但黎池他胜在一个稳字,尤其是杂宗场,三百道题他竟只有一题答错,他杂宗场的分数为贰佰玖拾玖分。就是唯一错的那一道史学题,也存在争议。“景广文王于何年遣使北匈奴议和我也是写的和黎池一样的答案,我记得这在汉书中有明确记载啊,为何就是错的”“不,在通史中记载的是174年,而非172年。”这时围绕黎池议论起来的,也都是看完榜单后成绩不错的考生,因此才有心情过来八卦。“黎池不是在贡院里突发风寒甚至命垂一线,幸好有俭王送去一张被子才使他得以活命怎么还考得这样好,甚至高踞解元”抱有这样疑惑的考生不少,甚至看那些考生的神色,有的都已经往徇私舞弊、阴谋诡计方面想了。但黎池的人缘是真的不错,他之前请酒吃席、参加聚会等,苦心结交人脉的作用体现出来了。与他有过接触的学子,大多对他抱有善意。于是就有与黎池同桌吃过饭的临淮府秀才,仗义执言:“他该是在病倒之前就写下了答卷看这答卷上的一笔台阁体虽然也出类拔萃,但看过他笔墨的人,就能看出这缺了一分力道,说明他也是受了风寒影响的。但他学识毕竟过人,即使身患风寒也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我是深感佩服的。”此时,明晟也帮腔道:“在下浯阴明晟,此次与挚友钟离书和黎池同住一个小院,在乡试之前我们整日在一起探讨学问,因此我们最是清楚他学识过人。期间也品读过他的文章,只能说,比这次乡试所写要更加精妙得多。”钟离书也冷冷地补充:“这次的策问和经义,一看就少了一分灵气。写成这样,他当时脑子怕是已经烧糊涂了”明晟榜上排名第十一,钟离书排名第十,这两人说的话还是有很高可信度的。而且很凑巧地,钟离书就是那唯一在三篇策问的总分上,超过了黎池的人。由他说出这话,虽语气略显高傲,但同时也更加有可信度。之后同样来自临淮府的秀才,也都纷纷帮腔附和。如此,一场还在酝酿之初的非议质疑,因为黎池的好人缘,有肯为他挺身执言的人,在最初萌芽时就消弭于无形之中了。也许还有心思阴暗的人会心存质疑,但却已在当下失了掀起风浪的时机,再难借此次的首开考棚门、俭王赠被、身染风寒却中解元等由头,进而兴风作浪。当然,也不排除若是之后黎池虎落平阳了,有人以此为借口对付他。但什么是借口就是敌人借题发挥的托词。别人若是存心想要对付他,总能找到借口的,因此有没有此次这个借口都不重要了。有关于黎池的讨论,只占了这次乡试张榜中的一隅。更广阔和普遍的,还是诸多看榜人的百般情态:或跌足恸哭,或喜极狂笑,或隐忍喜悲到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还站在贡院大门处,居高临下看着人群的俭王和两位主考官了。赵俭来回扫视着下方的人群,到底是没有发现黎池的身影。黎池那样的人,即使陷在人群中,也能够很快就吸引周围人向他靠拢,能让人一眼就从人群中找出他。这一边的钟离书和明晟,与相识的考生又说了一会儿话后,就叫上陪同他们的族人,欢欢喜喜地回去了。那些榜前看热闹的闲人,可不光是去看个稀奇的。他们在看到榜单后,就会立即飞奔去考中之人的家里或住所报喜,总能或多或少得几个喜钱。虽然从上一届即黎池没参考的那届乡试开始,就废除了由官府衙役上门报喜的规矩,这给中举者家中节省了一笔打赏的喜钱。但是,民间的这种报喜风俗,却是无从禁止的。可是,乡试前黎池他们几乎是足不出户,也就没人知道他们的住所。因此直到乡榜已经张贴出好一会儿了,也愣是没有人来报喜。直到钟离书一行人回来之前,黎池都还不知道他中了乡试解元,还盘算着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