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科举出仕> 分节阅读 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7(1 / 1)

河递过来的热面汤喝了一口,“爹,我进场前特意穿了两件里衣,又还有一件外袍,在考场里时也没觉得冷,只出来后才感觉有些凉快。不过,应该不会着凉的。”做娘的怕儿女饿了冷了,做爹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幸好小池子你想得周到多穿了一件,不然受凉就不好了,后面还有一场考试呢。爹刚刚就看见几个冻得直咳嗽的考生,要是不赶紧驱走寒气,恐怕都不能参加后面的覆试了。”“是呢,这个时候受凉了不单单身体吃亏,还耽误事儿。”黎池将一碗热面汤喝完,把碗还给旁边支着面摊的摊主,“爹,两位哥哥,我们回客栈去。”“走走,快回去,让小二哥提热水来让你泡个热水澡,再吃上一顿热饭,精气神一下就恢复了”要黎棋说,自己儿子这爱泡澡的习惯,就是读书人瞎讲究可一整家人都只能由着他,惯着他。黎水村的村民洗澡,若是夏日里,男人们就在绕着村子的那条黎水河里洗洗,女人们就在家里用帕子擦擦。冬天天冷的时候,除了过年前正经地洗一次外,其余时间都只用热水擦脸洗手而已。可黎池却很爱泡热水澡,不管春夏秋冬哪个季节,他都要不时泡泡热水澡。为此,大伯黎桥还专门给他打了一个浴桶。几次出门在外,只要落脚的客栈有浴桶,黎池赶路乏了、考试累了的时候,都会找客栈要热水来泡澡。“泡个热水澡很好,能暖暖身体驱走寒气,不易受凉。”在考场小号房里呆了三天的黎池,的确想要泡个热水澡。正试两天后的下午,院试草案张贴出来,黎池的座位号甲一榜上有名。第31章第二天,外面天色刚蒙蒙亮,黎池就起早去赶赴院试的第二场考试:覆试。依旧是核检入场、对号入座、鸣锣开考,这一系列流程黎池已经历过好几次,早已平常视之,再不复前世当初高考、后来国考等大考时的紧张。在张贴院试草案时,就已经说明院试覆试考一文一诗,即作一篇策问、赋一首诗,连考两天。黎池拿到覆试的考卷后,开始仔细审阅考题。覆试的策问题在这个时代出现倒是有点意思了。继科举革新之后,这次院试的策问题,又让黎池确定了大燕朝的上层,的确存在着一个不可言说之人,这提醒着他行事要格外谨慎。策问题目为:京畿之地,日益繁华开明。而岭南、剑南、陇西、北疆四方之地,历来困苦不化。此区域发展不平衡之景,何解简言之,就是如何解决大燕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在黎池前世的那个时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时见诸新闻报端。甚至黎池参加的那届国考,申论的主题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可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现象名词,出现在当下就显得有些恐怖了。不过不论以后,黎池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好好考试。总不能因为这件事,就不顾家中的期望,不管这些年所下的苦功放弃科举。题目的表述还算清楚,能够让考生都读明白考题的意图。但在场的或许没有任何一个考生,能有黎池这样理解得透彻。这道策问题只用围绕着一个中心作答:因地制宜,之后再引申开去、用论据进行论证。对黎池来说,策问题的小难点就在于:如何在隐藏自己的同时,又要表现自己。这一点,黎池注意些也能解决,毕竟也读了这么些年的书,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行文用语他早已掌握,他有信心能披着当下读书人的皮,来表述出他前世的某些观点和对策。策问题看完,黎池又审阅了赋诗的题目要求:对月怀古。是的,赋诗场的考题上就只有这四个字,过分的言简意赅了。院试第一场正试开考正值中秋佳节,院试覆试围绕对月怀古四字赋诗,倒也很贴切。这道赋诗题要说简单,那也可以作的很简单,就作成吟月诗就行。古往今来,春花秋月诗、吟风弄月诗从来都长盛不衰,吟月的诗实在太多,考生们随便借鉴借鉴就能作出一首来,不会存在下不了笔的情况。然而,说难那也是真的难。只对月怀古中的怀古二字,就表明了这首诗不仅仅是平日里赏玩的那类吟月诗。这诗有暗含的要求:体现其怀古特性。而怀古多又是借古颂今、或以古讽今,如此所作的诗就要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深度。相比其他科举考试科目,黎池确实不善赋诗。他深知自己的这个缺点,在写诗作诗这点上,就从未停止过练习和积累。对月怀古这个主题,黎池平日练习时就已经写过好几次,因此这次院试遇到这道赋诗题,倒也不至于无从下手。再加上他对资治通史的研读,在用史怀古这点上,他有着不小的优势。审阅完题目之后,黎池对这次的院试第二场覆试,心中已经有了些把握。用一整天来考一道策问题,甚至夜里都还可以点灯作答。同样,用一整天去琢磨出一首诗。时间上是绝对充裕的,因此黎池也不急。第一天的上午半天的时间,黎池都花在了构思策问文章上。因为只有考题和答卷、没有草稿纸,于是他就静坐沉思,在脑海里翻来覆去地琢磨提纲、打磨腹稿。午饭啃了一个干粮馍馍之后,黎池才开始正式作答。因为上午已经在心中反复琢磨出了全篇文章,黎池作答时写得无比流畅,在确保字迹优美无污迹的前提下,他只用了一个半时辰,就写完了全篇一万六千字的策问文章。写完之后,黎池从头到尾通读全篇。文章的逻辑架构方面完成度不错,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效果,字句也精炼通顺、无错漏污迹,整体上他是很满意的。确认无误后,黎池将考题和答卷放在一旁的考篮里收好,以防被意外弄脏或碰坏了。做完这些时间还很早,黎池抬头看向号房外观察天光时,不经意间就和坐在他正对面前上方的章学政,对上了眼两人对上眼时,黎池觉得他从章学政的眼神里,看见了些许惊讶。对此,黎池只是眼带微笑地微微一垂眼,结束了这次对视。黎池觉得,和主考官兼主阅卷人的交集要适度。若过度的话,给对方的印象确实深刻了,却不能保证这深刻印象所起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答完策问题,黎池也不准备第一天就将诗作出来,否则明天他将枯坐一整天。虽不用今天就将诗作出来,他还是可以提前琢磨准备的。于是,接下来的小半天时间,黎池就似上午一样,静坐沉思着,直至号房内的天光昏暗下来。将充作书案用以书写答题的木板取下来,架在白天时并拢起来坐的两条长板凳上,就架成了晚上躺睡的床。黎池拿出一件外袍,这件外袍他只在核检入场时穿过,进来之后就脱下来了,带它进来主要是用来做被子的。黎池合衣躺到架好的木板床上,盖上外袍,闭眼努力睡过去。下午的时候,黎池原本很早就将策问文章写完了,可却不好在当时就架好床躺下睡觉,依旧仪态端正地静坐了小半天。他坐在正对主考官的甲一号考棚里,就在考官们的眼皮底下,必然要注意些仪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若是青天白日的,就大大咧咧地躺睡在主考官眼前,那场景想想就有些不雅观。即使没在考官眼皮底下的考生,也要注意仪态,因为考官会不时巡视考场。虽说考卷是糊名的,考场仪态对成绩影响不大,可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圈子就这么大,若因考场失仪给人留下一个粗鲁懒散的印象,以后终究是不好的。对于接人待物、仪态形象这些方面的事,黎池是非常注意的。第二天一早,黎池起床用考场提供的清水简单地漱了口,啃了几口带进来的干粮馍馍,又休息静坐片刻,才开始作答赋诗题。昨天下午小半天的时间,黎池都在静坐构思对月怀古诗。这首诗适用的怀古历史典故,他已经推敲出来。诗的形式也确定了,考题虽没有规定诗的体裁究竟是五言或七言之类,也没规定究竟是古体诗还是格律诗,可根据以往规律,黎池决定写古体诗。格律诗亦即近体诗,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有严格要求,规矩束缚较多,这似乎更能体现出诗的水平。可这次的诗是怀古主题,且用到的历史典故较多,因此黎池决定作一篇不受格律束缚的古体诗。古体诗和格律诗,就好比两支难度系数不一样的艺术体操,但难度系数和水平高低之间,并没有绝对关联。黎池就准备作一首古体诗,在内容、思想和字数上取胜。有昨天下午小半天的构思,黎池又花了上午半天的时间再次仔细推敲。一字一句地推敲遣词造句,有些关键句的关键字,他不断地置换用字、以求找出那个最妥帖的字如此,午饭就是啃了几口干粮,之后黎池开始研磨以求静心,然后蘸墨、提笔写就半个时辰过去,黎池放下笔,一篇一千八百个字的望月怀古作成。黎池依旧全诗通读了一遍,字句没有错漏、卷面没有墨团污迹。当然如果有,那也没办法了。黎池将一文一诗两张答题卷拿出来,一眼扫过欣赏一遍后,又将考卷和答题卷一起放到考篮里。之后开始清洗、收捡笔墨砚台,一切都整理好,只等时间一到就糊名交卷离场。院试不比县试和府试,院试是封闭考场连考三天正试、以及两天或一天覆试,自然不能提前交卷离场。黎池的仪态端正而从容,静坐到日入时分,终于鸣锣三声,提示考试结束。他坐在甲一号房,自然就成了考场中第一个糊名交卷的考生。自然也是第一个走出考场的。黎棋与黎河和黎湖三人,依旧等在考场外,见黎池出来了就赶紧上前,询问他身体如何、有无受凉,黎池一一回答让他们安心。院试若考过就是秀才了,就算是踏入了士大夫阶层,有免赋役、可见知县不跪、不可对其随便用刑等特权。若是考的好,成为癝生,不仅有公家按月发给钱银,还能通过给考取童生试的读书人作保,从中取得报酬。好处可谓多多。如此重要的一场考试,即使是先前一直很淡定的黎棋,真到了这种时候,也淡定无法了。回去客栈的路上,黎棋终究没忍住,问道:“小池子,如何可有考中的把握”黎池看到他爹忐忑又期盼的神情,微笑安抚道:“有八九分把握能考中,至于名次如何,还不敢断言。”“能考中就好考中秀才就好了,名次不重要”虽自家儿子说过,学政就算看在知府的面子上,也不会将他这个府试案首出榜,不出意外应该能得个秀才名头。可万事都有个万一,万一呢现在听到儿子亲口说有八九分把握,黎棋心里也就踏实多了。不算京中的四爷爷,黎水村里就黎槿一个秀才先生,自家儿子要是也能考中秀才,那也算是光宗耀祖了第32章院试第一场正试后,张贴出草案榜,榜上只有座号、不知姓名者五十人,也即是说此次秀才录取名额为二十四五人,参加院试的考生有一百零九人,那么秀才的录取率大概为四比一。三天后,张贴出院试长案即院试榜,榜上有名者二十四人。黎池高居榜首,成为院试案首。至此,县试、府试和院试,黎池皆考中第一名案首,成为了小三元。“小池子小池子你又是案首”黎池:听到这熟悉的称呼,榜下不少看榜考生纷纷看向人群外的黎池,善意调侃:“恭贺小池子兄了”“恭喜恭喜,小池子兄”“恭喜黎兄了”眼前这点被善意调侃的小场面,黎池面色巍然不动,微笑着一一回礼:“陈兄,同喜同喜。”“也恭喜王兄榜上有名。”“同喜同喜。”与黎池调侃、道贺的考生,大多是已经榜上有名了的。虽他们的名次不如黎池,却也无法对他兴起嫉妒之心,只因黎池表现的人品、风仪和才学,的确令他们佩服。那些落榜的、或还未看榜的考生,都没什么心情去与黎池交谈。即使心胸豁达者,也是强忍着内心苦涩,与他简单道句恭喜。许多四月份府试结束后,还与黎池在宴席上推杯换盏的考生,此时有不少的连招呼都没打,就黯然垂首、转身离去了。这就是竞争的残酷,就如同走独木桥,领头者只能有一人,且越往前走、桥上剩下的人就越少。“我这辈子竟是没有当秀才的命吗我齐将承的一生,竟就是如此了吗呜呜”一名老年考生,跪坐在榜下痛哭。他已满头华发,皱纹横生,单薄的脊背佝偻着,背负着人生将尽、壮志未成的沉重的悲痛。看上去那老考生已经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了,这恐怕将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院试,可依旧壮志未成,也是令人唏嘘。此次考试失意者四分之三,像这齐将承这般悲痛,令人悲悯的失意考生,也不止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