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祖宗爷,您可到哪里去了让奴才们好找”周航拉住他问:“魏公公,听说父皇生气了”魏兴安拍着胸口道:“找了您半天,到处都找遍了却不见人,陛下能不生气吗您回来就好了,快去劝劝陛下吧,奴才们都没辙了。”这话说的他像是正得宠的妃子一样,他的一两句话皇帝陛下就能消气。虽然觉得别扭,但自己惹出来的事还是的自己解决。捧着一碗热茶进了大殿,一直走到端坐在主位上头上似乎冒着黑气的皇帝陛下面前,周航半跪下来,笑道:“儿臣给父皇泡了一碗茶,您尝尝”李昭并未接茶,而是冷冷的问:“何处去了”周航说:“父皇您喝茶,喝完茶儿臣再慢慢跟你说。”说着将茶碗又往前递了递,都快递到皇帝陛下的嘴边儿了。李昭毫不留恋的将茶碗推走,道:“先说。”周航只得放下茶碗,叹口气道:“儿臣觉得无聊,去御花园转了转”话还没说完,李昭怒道:“一派谎言”周航意识到自己犯了个低级错误,他父皇一定早派人去御花园看过了。“你”皇帝刚一拍桌子,周航忙摆着手道:“父皇息怒父皇息怒”皇帝陛下那股将要喷薄而出的无名之火不知为什么就被熄灭了。这时候周航在说几句好话,顺便撒个娇:“父皇,儿臣腿都跪麻了,您就赏个脸,尝尝这碗茶吧。”皇帝陛下也就将此事放过去了。“茶不错”李昭很诚恳的评价道,“以后朕的茶水就交给你了。”周航:“啊”虐完儿子觉得很爽的某皇帝心情很好的拍拍儿子的肩膀,“平身吧。”这个时候魏兴安捧着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是两碗茶水,周航看见他便道:“魏公公,以后你可轻松了。”魏兴安不知缘故,看向周航,周航摊手,又看向李昭,李昭根本连个眼神都没给他。稀里糊涂的魏公公只好带着满腹的狐疑去换茶水,李昭摆着手道:“以后朕的茶水均由太子来泡。”“那这”李昭不耐烦的道:“端下去端下去”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泡茶功夫被嫌弃,魏公公很郁闷,看向周航的眼神又、有些许的幽怨,您说您堂堂的太子殿下干嘛要跟老奴抢活计啊陛下不喜欢老奴泡的茶了,以后老奴还能盛宠不衰吗周航现在都有些后悔刚刚泡茶的时候为毛要添一滴灵泉水,现在好了,父皇大人喝上瘾,自己就悲惨地沦为皇帝陛下的专属泡茶匠了。接下来,皇帝陛下对儿子又是一番教训,教训之后又谈起政事。周航问李昭是不是真要吴宗平主持山东水利设施的修建。“父皇,你不觉得吴宗平这人出现的过于巧合了吗”李昭道:“是挺巧合的。”周航道:“所以”“你有更合适的人选介绍吗”李昭挑了挑眉,终于肯给儿子一个正眼。周航:“”可是,父皇你不怕所托非人,到时候不仅办不成正事,还惹来一大堆麻烦后患无穷吗“航儿,过来”李昭挥了挥手,拍拍身边的座位。周航叹口气,只好走过去,李昭才语重心长的说:“航儿,要做一个好的君主,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爱民如子,约束官员。”想了想,周航说。“这些忽然重要,但还有一点你须谨记。”“是什么”周航问。“你要善于察人、用人。”李昭认真的说,“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之人,人都会有缺点有优点,你要知道臣下的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做到用他们的优点,摒弃他们的缺点,也即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周航点点头:“这些,妈妈也教过我。”“你母亲也教你这些”李昭饶有兴致的问。“对啊。”周航道,“她总喜欢压榨我。”不轻不重的抱怨一句。“她是为你好。”李昭道。周航“嗯”了一声,这他自然是知道的。他虽然总是说老妈压榨他,其实不过是一种甜蜜的抱怨,真要是外人有什么对老妈不利的行为,他保证是第一个冲上去的。第130章又逢京城集市之期, 周航想悄悄这些日子推行交通规则的成效, 一早便禀明李昭要出宫逛逛。李昭许久不曾逛过市井, 也想去瞧瞧,况且他也想知道推行交通规则的效果,遂带了周航出宫来。一行四人, 除李昭父子外,还有魏兴安和小泉子。李昭着石青长袍,同色玉带, 用一简单的黄杨木簪子束发,俨然一俊雅的儒生。至于周航,则做一般的富家子弟打扮。二人一起,便是父亲带儿子出来游玩, 在不至于惹人耳目。出了皇城, 便陆陆续续有行人及货担走过,均靠右走,倒是井然有序。“航儿,你提出来的这个法子倒是委实不错,我瞧着京城的秩序好了不少。”李昭边说边走,不时观察着路上诸人。虽然他们还没逛完整个京城的热闹街道, 但窥一斑而见全豹, 想来别处也是如此。越往集市的方向走,人流车流越多, 李昭接连拦了几个人问颁布靠右行驶之后的感想,都说方便了不少, 再也不用担心走在街上被迎面而来横冲直撞的车马伤到了。虽仅是改变老百姓的一个习惯,但带来的好处却超乎意料。再看看一边言笑自若的儿子,李昭心中甚慰。红儿不仅给他生了个好儿子,还教导得如此卓越,实为难得,心中情谊更盛,暗道自己绝不可辜负了她这份情谊。正行走间,见人群纷纷往一个方向涌去,有人嘴里还喊着:“快去瞧瞧热闹去,陈家又弄来稀罕物什了”之类的话。还有人问是什么稀罕物什,只听一人说:“听说是从海外弄来的,都是没见的洋玩意儿,咱虽买不起,去瞧瞧长长眼也好。”李昭听到这里心里不免好奇,命魏兴安去打听。魏兴安拦住一个匆匆赶去的百姓,问明缘由,禀道:“爷,是这么回事。京城有一个极富有的商户之家,姓陈,也即他们口中的陈家。这陈家生意做的极大,遍及全国,连海外也有涉及。据说陈家商船每次出海归来便会带回大量海外的稀罕物什,就摆在京城集市上贩卖,每次都会吸引许多贵胄富户前去购买。普通百姓虽则买不起,也多喜欢去瞧瞧热闹开开眼。”李昭见这事有趣,便回头看周航,道:“走,咱们也瞧瞧热闹去”周航也正有此意,二人一拍即合,一道跟着人流来到集市的繁华处。陈家在集市的繁华处有铺面,两层小楼,东西就陈列在一楼的大厅里。大厅外挤满了人,一眼望去乌压压一片,不过多是穿粗布衣裳的百姓。绫罗锦缎的也有,不过很少。二楼是雅间,交十两银子即可上去,不必与贩夫走卒挤在一处,还有茶水供应。雅间每个房间都开有大窗户,面向一搂大厅,居高临下,大厅的情况一览无余,视线十分之好。魏兴安在登记处交了银子,便有一个十几岁的锦衣小厮引着一行人上了二楼。刚到楼上,周航便碰见了熟人,乃是贾蓉、贾宝玉、薛蟠等人。贾蓉、薛蟠等人跟周航是有仇的,如今仇人相逢,自然不会有好脸色。贾蓉等人尚有些眼色,虽不知周航是何身份,却明白他身份绝对不低,倒不敢造次。薛蟠在这些事情上很是迟钝,看见周航哪里还顾得那么多,等事怒瞪了双眼,要扑上来寻仇。他虽生的高大,却是酒囊饭袋的身子,周航眼明手快,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轻轻一推,便将人推倒在地。薛蟠“哎呦哎呦”的叫,说“胳膊断了胳膊断了”。这时候从天而降两个威猛的侍卫,站在周航、李昭面前,盯着贾蓉、薛蟠等人,眼神凌厉,迸射出杀气。贾蓉、贾宝玉等人哪里见过这等仗势,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登时如失了魂魄般,个个目瞪口呆。待反应过来,李昭、周航已经进了雅间,贾蓉等人见侍卫一副不好惹的样子,心下也都有些惧怕,知道对方惹不起,忙拉着哭叫不已的薛蟠进了自己的房间。雅间里,周航问李昭:“您带了多少侍卫出来”李昭摸了摸下巴,看向魏兴安。周航道:“不会吧,老爹,您不知道自己带了多少侍卫啊”李昭听罢,皱了皱眉,暗道老爹这是什么称呼,不伦不类的,看了周航一眼,纠正道:“叫父亲。”周航撇撇嘴,不就是一个称呼嘛,叫什么不一样,不过他还是听话的叫了一声“父亲”。魏兴安躬身道:“主子和少主这次出来,明里暗里共带了十二个侍卫。”李昭看了魏兴安一眼,后者忙低下头后退了两步,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周航正要说什么,只见一声长喝,货品展示时间已经开始。覆盖的绸布被揭去,各类物品一览无余,均是众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不多时,有一人上前逐一介绍,这个是海外哪个国家的,那个是海外哪个国家的。有英吉利的钟表,爪哇国的孔雀羽,还有俄罗斯国的马车等。最后掀开竟然是一个大笼子,里面有五六个黄发绿眼睛的小孩子,说是从海外买来的奴隶。京城就有奴隶市场,所以众人并不觉得什么,周航却是微微的诧异。最让他诧异的是,他竟然看见了类似于现代手枪的。据他了解,红楼梦虽然是一个架空的时代,但是曹公当年写的时候也是参考了清朝的世界格局。虽然增加了一些小国,但是整体变化不算大,那些与清朝并存的西方国家也都在。清朝时候,西方国家已经进入火器时代。中国最先发明,最先将应用与军事,最后却被西方国家领先,进而侵犯欺辱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周航是有着深深愤恨的。如今在红楼梦中重生,他觉得自己一定得做点什么,以避免将来落后挨打的局面。演示使用时,周航仔细瞧了瞧。如今西方的火器技术也很落后,还没有出现后来的子弹,填弹是在前面的枪筒处,打一枪,再次填弹,大约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准头也不怎么样,但是火器的威力已初见端倪。李昭看了周航一会儿,道:“怎么,航儿喜欢这个。”周航没点头也没摇头,想了想,他问:“父亲觉得这东西若是用到战场,威力如何”李昭道:“不如弓箭。”“为何”“这东西装弹耗时,一刻钟最多装十弹,准头也不好。若是一个训练娴熟的弓箭手,一刻钟可连发二十箭,而且百发百中。火铳早宋末之时我国便有了,算来已有几百年的时间,之所以没有推行开来,乃是有其弊端。”周航纠正道:“那是,不是火铳。”李昭不在意的道:“瞧着与我们的火铳也差不了多少。”周航想说差多了好不好,火铳只是的前身。虽然如今西方的弊端也很大,但周航知道用不了多久西方便会改进技术,由原来的前筒装弹改进到后筒装弹。然后,很快,更便于装填弹药的子弹和弹夹就会出现,战争将全面进入火器时代。届时若想赶超,可就难了。李昭见周航突然不说话,瞧了瞧,似乎在愣神,笑着推了推他,道:“你若感兴趣,便买一把回去。”周航抬头道:“相信我,以后这东西会成为决定战场成败最为重要的武器。”却说林府,黛玉这会子也正忙。再有三天便是迎春出月子的日子,届时给孩子办满月酒,翰林府要大宴宾客。平日过年过节黛玉都没去过,只是派人送去节礼,以示亲戚的情分。这次是迎春的大日子,她决定亲自过去恭贺,这几日正为给孩子送什么满月礼发愁呢。黛玉没经过满月之事,因此将李峰媳妇叫来,问她一般满月礼都送什么东西。李峰媳妇道:“像我们这样的人家,须得一个五两重的金锁,两个手镯,两匹绸子,两对荷包,春夏秋冬衣裳各两套,方不失礼仪。”黛玉听了道:“照你说的加倍。”因命李峰媳妇下去准备,这里黛玉又将自己私库里上好的玉佩、如意每样拿两个,还有那燕窝、灵芝等滋补之物,凑在一处,命紫娟收好,届时一并带着,交予迎春。紫鹃道:“姑娘放心,奴婢一定好好收着,保证出不了差错。”正说着,郑莉华来访,黛玉忙命人请过来。郑莉华也收到了迎春的请帖,她刚到,可巧李峰媳妇带着东西过来了。郑莉华一看便知是为迎春之女满月备的礼,笑道:“林姐姐准备了什么给我瞧瞧吧。”黛玉便命李峰媳妇拿给她看,因问:“你准备的什么”郑莉华道:“是我母亲准备的,我如今倒也不知是何物。”这倒是黛玉疏忽之处,没考虑到郑莉华之母健在,迎春请郑莉华,自然也要请着郑夫人。郑夫人可是久经世事之人,备礼一事自然轮不到郑莉华操心。郑莉华问黛玉当天过不过去。黛玉道:“自是要过去的,许久不曾见迎春表姐,心里怪想的。”郑莉华因道:“我上次见贾姐姐还是她出嫁那日,算算倒有一年的时日,这次可得好好跟贾姐姐说说话。”第131章看过陈家的热闹, 买了一个火枪, 并几样稀罕的洋物什。二人长日深居宫廷, 难得出来,皆有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