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涧要一个人出门办事,没带钱英,同钱英闲话一回耽误了些功夫,他这里才要出门,忽而又想起一事来,又问钱英:“如今坊间还有我的流言吗”钱英摇头说没有了:“都察院的卷宗出来后,就很少再有人那样讲了。少爷早说过先前那些流言是有人背后故意引导。如今咱们的人也在暗中引导,全是说少爷好的,自然就没有少爷的流言了。”林涧垂眸笑了笑,负手站在门边瞧着庭外淡声道:“你以为,都察院的卷宗出来,就不能再制造我的流言了吗”“我在朝会上不顾圣上意愿,强求圣上公布都察院的完整卷宗,他们本就散布了那些用以挑拨我与圣上之间关系的流言,其实这完整卷宗就算被圣上允准了可以公示出来,他们也可以我不遵圣上心意为由继续挑拨我与圣上之间的关系。经此一事,纵证明圣上愿意用此法为我洗清名声,但他们只要坚持不懈,继续用流言蛊惑众人,未必就不能在圣上心中留下些痕迹。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他们经年累月的毁我,未必就没有用处。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钱英道:“少爷筹谋半年,如今四王八公的势力也并未全部被清剿。先前流言是有人暗中刻意引导,如今咱们的人暗中也有动作,但对方那些人我们原本就摸不着边,如今更是水过无痕,一点线索都查不到了。他们确实是撤手了。要说剩下的人对少爷没有想法定是不可能的,但他们却偏偏收手了,好似那些流言就是一场闹剧,被少爷出乎意料之外的破局之后,他们仿佛没有布置后手似的。”林涧淡淡一笑:“谁说他们没有布置后手”“流言若未曾被我破除,其后果可想而知。可流言被我破除了,我那等名声一朝好转,你当就是好事么你自个想想,我目下要做的事情一旦事发,外头的人难道不会又对我林家议论纷纷么他们要的,未必就不是这纷扰局面。我就是不走上这条路,迟早也得被他们逼上来。”钱英道:“幸而少爷棋高一着,早早想到了这一步。否则事情就难说了。”林涧浅浅一笑,抬眸瞧着天边缓缓飘过的浮云:“翻过年来,这转眼就是承圣三十一年了。转瞬十年过去,在五台山静心斋戒侍奉了佛祖十年的那一位,也快要回都中了。那位一回来,哪里还用得着他们出面呢这后手他们根本就不用布置,这不是早就等在那里了么”钱英抿唇,轻声道:“少爷是说,太后”林涧缓缓放下扬起的唇角,眸中倒映着天边流云,他加重了几分语气:“对啊,我说的,就是沈太后。”钱英默了默,才道:“太后若回来了,那端王殿下”林涧微微眯了眯眼睛,眸底缓缓浮现几许晦暗不明的神色:“端王自然也是要跟着一道回来的。”第119章沈太后是承圣帝的生母, 也是先帝的皇后。沈太后出身于西宁郡王府沈家,是沈家正儿八经的嫡长女出身。当初太祖皇帝还在的时候, 钦封四位郡王八位国公, 虽说品级都是一样的, 但实际上, 各位郡王和各位国公之间势力不一,这其中还是有高下之分的。西宁郡王府就因为底蕴势力深厚稍稍高出其余郡王一筹而隐隐成为郡王中的领袖,只不过后来时过境迁,时移世易,到了承圣帝这时候,西宁郡王因为伤病之故,西宁郡王府的势力不如早年,这才让北静郡王府取代了郡王中的领袖地位。可西宁郡王府也不是真就这么没落了,其势力虽不如早年, 可如今的这位西宁郡王的履历拿出来, 某些年的差事看起来那也是很亮眼的。如今的这位年届五十的西宁郡王是沈太后的侄子, 在上一任西宁郡王去世后,其长子接替爵位,成为新任的西宁郡王。这位新任的西宁郡王才智平庸, 能够承袭爵位完全是因为其是长子的缘故。这位沈家的长子武艺更是平平,纵然承袭了父辈的爵位, 也没什么亮眼出众的地方,承圣帝只给官阶虚职,且皆是武职, 并不十分重用他。沈太后当年入宫为后是奉旨入宫,先帝待沈太后还是不错的,后来册封太子也没什么悬念,承圣帝作为中宫嫡子很顺利就当上了太子,然后在先帝去世后,承圣帝就登基为帝了。先帝既然娶了沈家的嫡女为后,那承圣帝的后宫中怎么能没有沈家女子为妃呢先帝没给承圣帝定沈家的女子为皇后,定的是旁人家的女子,承圣帝还在做太子的时候,身边也没有沈家的女子陪伴伺候,先帝同承圣帝间似乎有一种默契,不要沈家女子陪伴伺候,似是为了避嫌。可这种状况到了承圣帝做皇帝的时候就被改变了。承圣帝登基后的头一次选秀,成为了太后的沈氏就做主,将那时候还没有成为西宁郡王,也即是郡王府长子的女儿接进宫中,让她的这位侄孙女伺候承圣帝。承圣帝对沈太后还是很孝顺的,沈太后接了沈家女儿进宫,承圣帝也不曾说什么,更不曾冷落沈家姑娘。在沈家姑娘生下皇子之后,还将沈氏册封为妃子,只不过倒不曾给过封号,阖宫上下皆称其为沈妃。沈妃所生的皇子排行第五,即五皇子。这位五皇子在去岁年底时同其余几个成年皇子一样,得封亲王爵,被册封为端王。不过端王同其余的皇子们有些许不同,自承圣二十年起,端王便随同沈太后去往五台山还愿,与沈太后一起在五台山静心斋戒侍奉佛祖,十年未曾归京。要说沈太后为何会同端王一道离京往五台山十年呢这事儿还得从先帝在时说起。先帝有一回生病,病势沉重凶险,便是太医院的太医都束手无策了,用遍了办法也是无用,先帝始终昏迷不醒,到了最后,太医们只能断言,先帝这回病重药石无效,只能靠先帝自己了。若是先帝能熬过那一夜,于翌日苏醒过来,先帝的病就有救了,反之先帝就真的过不去了。当时还是皇后的沈氏在听完太医断言后,便毅然去佛前跪了一夜,她在佛前许愿,言说先帝若能熬过那一夜,她愿意前往五台山,在那里清修十年静心斋戒侍奉佛祖。结果说来真是玄妙,沈氏许愿后不久先帝就在凌晨时分苏醒过来,这沉重到连太医都治不好的病症还真就好起来了。按说沈氏在佛前发愿立誓,既然先帝的病好起来了,沈氏就应当去五台山还愿,可偏偏沈氏没去。她倒不是想要赖账,而是因着那时承圣帝才成为太子不久,纵然是中宫嫡子名正言顺,可这地位也不是完全稳固的。沈氏这一去就要十年光阴,她在五台山不能回京,这十年时间里,谁又知道在先帝身边会出现什么变故呢她身为中宫皇后却不在宫中,将治理六宫权柄交给他人,那等到她回来时,这先前苦心经营的一切不都白费了么于是,先帝活着的时候,沈氏就没去五台山还愿。沈氏在先帝生命垂危那一夜在佛前发愿立誓,她确实是说要去五台山侍奉佛祖,却不曾言明时间,沈氏倒也有些心机,在佛前将这情况明言,求佛祖允她些时间,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她一定会去五台山还愿的。这一晃便是数十年的光阴过去,沈氏直到承圣二十年才从都中启程往五台山还当年的愿。承圣帝刚刚登基的时候,朝中内忧外患并不太平,沈氏这个太后做的也并不舒坦,加之沈妃生五皇子时伤了身体,沈太后怕沈妃在宫中孤立无援被人暗害,也怕沈家有个什么事情,硬是等到沈妃身子骨好些了,五皇子也长大了,朝局内外都安稳下来,沈太后才带着五皇子去了五台山。这沈氏往五台山还愿其实没说要带着五皇子一起去的。偏是因为沈太后当年在佛前祈求得以让先帝平安醒来度过病厄这事儿太过出名,这沈妃的身体也不大好,也是在一次重病未醒的时候,五皇子救母心切,想起沈太后当年的举动,他便也跟着去仿效。五皇子同样在佛前立下重誓,若沈妃能安然度过此劫,他也愿往五台山静心斋戒侍奉佛前十年。沈妃的病好得慢,不似先帝时那样快,但缠绵病榻数月后,沈妃的身子骨终归是一日一日的好起来了。在沈妃的身子骨好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五皇子便在承圣二十年,跟随沈太后往五台山还愿静心斋戒侍奉佛祖,十年后方可归京。也就是在这一年,沈妃的父亲,沈太后的侄子西宁郡王沈戍接替腿伤出了事故再不能带兵的林鸿成为新任大将军,继续带领将士们清剿岭南,收复大周散落河山。沈戍这个人才智平庸武艺平平,叫他接任大将军,他是当不起也当不好的。可承圣帝有他自己的安排与想法,何况承圣帝给沈戍配了几个能战善战的副将,这岭南的战事也就得以顺利继续了。后来过了几年,岭南平定,沈戍就从大将军职上卸任了,沈戍回到都中重新任他的虚职,但他毕竟接替林鸿做过大将军,纵然朝野上下只肯认林鸿这个大将军,对于沈戍这个没有什么建树的继任者并不十分在意,就连那平定岭南的功勋,众人也是算在林鸿身上的。毕竟,若非林鸿在前打下基础,沈戍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迅速平定岭南各处的动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曾经任职过大将军这一经历,仍旧是沈戍平平无奇的履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林涧独个一人出了府门到外头去办事,途中骑马正巧路过西宁郡王府,这些陈年旧事他大多不曾亲历,但是这些事情他早听人说起过,他有心,也都将好些事情私底下派人调查过了。沈戍这个人武艺平平,但在战场上倒是不惧死亡,即便身为大将军,也是能身先士卒领着将士们与敌方拼杀的,如此一来,他自比不得武艺高强的林鸿,可沈戍的运气比林鸿好得多。林鸿在战场上遭人暗算失了双腿,沈戍受了不少伤,可那些伤病都不致死,不过沈戍的身体也为此落下了不少的病根,如今年纪大了,伤病时常发作,身体实际上也是很难受的。当年岭南那摊子事,林鸿隐退后,也不叫林家的人去沾惹,沈戍是管不了,那几个副将是没这个资历和人望,后来蹉跎了一年多,最终承圣帝还是敲定了,便叫沈妃的哥哥,沈太后的侄孙子,沈戍的儿子,西宁郡王府的世子沈峤接下了岭南的事务。大将军之位再无接任者,沈峤被擢升为岭南将军,专管岭南军务。沈太后与端王去五台山的这十年间,沈家倒也安静,沈峤在岭南也是中规中矩的做着他自己分内的事情,可是,待沈太后和端王回都中后,沈家还会如此安静吗这个就谁都不知道了。毕竟如今朝中局势,比之从前沈太后和端王离京时,已是大不相同了。又过数日,便至林鸿寿宴日。立春后,天气渐渐回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至林鸿寿宴这一日,已是春意盎然,西园内外布置的花团锦簇,来往宾客众多,皆是一片欣然景象。林黛玉经过这些日子的调养,又得林涧与乔氏精心呵护,病症已经好全了。林鸿寿宴这样的大好日子,她倒也闲不住,定要跟着乔氏一同陪伴客人一同出来见客,乔氏拗不过她,又见林黛玉确实是好全了,便在询问过齐耀得到肯定答复后,乔氏也就将林黛玉带在身边了。林沅林涼早已提前数日回家,此时兄弟两个正同林涧一道在前院招呼宾客,林涼的妻子有孕也跟着回来了,但因着月份大了,便不曾跟着乔氏,乔氏让她回去歇着,乔氏身边便只跟着林沅的妻子,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林黛玉与林沅林涼并两位夫人都见过了。她既叫林涧为三哥,自然也随着林涧叫他们大哥二哥,两位少夫人也是叫的大嫂二嫂。林沅几个早知林黛玉的存在,见了她也很和气,待她也很好。第120章林沅的妻子盛氏是将门世家出身, 盛家在岭南,家中男儿也有好些都在岭南军中为将, 盛家同林家还是颇有些渊源的, 盛氏父亲就曾跟随林鸿, 在林鸿麾下做过副将。林沅是长子, 成婚自然比林涼林涧都要早些,林涼的妻子颜氏才有孕不久,盛氏却已为林沅生下两个小儿子了。这次林鸿做寿,林沅也将他的两个小儿子给带回来了。林沅的两个小儿子一个四岁一个六岁,正是爱闹腾的年纪,这两个小娃娃的性格倒是不太像林沅,大些的性格很活泼,小些的大约是年纪小一点有点怕生,一直都是跟着大些的, 也就是回来的这些日子熟悉了些, 四岁的小儿子才不那么腼腆害羞了。西园里这些年也不曾有小娃娃出现过, 这会儿林沅将两个小儿子带回来,两个小娃娃成天在府里东奔西跑的,各个地方都要去逛一遍, 身后又跟着丫鬟小厮在后头护着,浩浩荡荡一群人到处走, 倒是显得府里更加的热闹了。林涧既要给林鸿做寿,承圣帝和太子又都会来,这寿宴的排场自然是极大的。林涧几乎给朝中大小官员都发了请帖, 请他们来参加林鸿的寿宴。西园后头一片园子地方大得很,将乔氏的花草稍作收拾,加之春日天气晴朗,在那里办寿宴是极好的。一向低调的前任大将军要做寿,就连圣上和太子都会到场,接到请帖的大小官员又怎会不来呢原本与林家交好或者仰慕林鸿风采的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