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这双手不成形,实是每冬必害冻疮,穿得再多,只这手必肿,冬日握不得茶盏端不得碗,好生痛苦。”文箐瞧了瞧,郑郭氏人有些胖,依现下手指胖粗粗的样儿,实难想象要是冻肿了,会是什么模样大肉馒头想来真个没法瞧。人人都喜欢别人夸自家的东西,文箐也高兴听到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得人赏识,一时也忘了方才提到的郑家二少爷。她想了想,真心地道:“郭夫人,小女子虽不从医,可是从医书上见过,有种说法:但凡这生冻疮之人,要么是冬日短衣,要么则是身上有寒症,以致冬日气血不足,十指不畅,寒气结于指。”她说了几句医语,郑郭氏听得直点头,“周小姐说得甚是。可我这些年吃药调理,却也不见好。如今有了沈家奶奶送的药膏,想来也无妨了。”文箐差点儿说你这是富贵病。你要是晚年,再胖些,四体不勤,只怕身上诸般症状层出不穷。可是交浅言深,谁晓得这郑郭氏什么性情,自己要直言,莫要如人忌恨才是。故而装傻,不想惹事,没再多说下去。沈吴氏这时,自以为听出郑郭氏的意思来,道:“这药膏不过是小物事,不值一提,郭夫人但凡有需,只管来取便是了。此须小事,夫人这般慎重,倒是让妾身倍感不安。”郑郭氏却笑道:“沈家奶奶此言差矣。这可不是您却不知,这药膏虽小小一盒,可这生冻疮之人却是再爱不过了。”说得一些费话,这郑郭氏言一拐,道:“我日前听人道,沈家奶奶卖了这香玉膏的方子于某个行商。不知此事是真是假”沈吴氏没想到与吴员外之间的交易,她已闻风了,但又一想,必是杨婆子在外头替自家寻门路,说与人听的。杨婆子感激于沈家提拔,于是尽力想要多卖药方子,以解决沈家之困境,难免就四处寻买家。沈吴氏故作吃惊地道:“郭夫人也听闻此事了实不相瞒,确有其事。”“唉呀,怎的卖给一个不熟识的外人我还道是空穴来风呢。我还寻思着,这等方子只要一人得了,自是宝贝不得了,哪能轻易外传。”郑郭氏不无遗憾地道。“家中现下境况,也是万般无奈之举”沈吴氏面有愧色,心中又恼郑郭氏这般提及,自己好生没脸面。文箐这下算是彻底明白过来,这郑郭氏打的甚么算盘,心中了然。笑道:“这方子卖出去了,诚如夫人所言,为了使更多有冻疮之人得益。再说,现下舅姆家正是用钱之际,再是良方,捏在手里也无用,颇有些无奈。”说完,她同陈妈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说出一句:“夫人此来,莫不是与沈员外一般,对香玉膏很是赏识,有意于此”郑郭氏没想到小小女孩,说话直来直去,给点个正着,讪笑道:“确有此意。只是,既卖给他人,想来我是落后一步。原没想到沈家奶奶会割爱至止,舍得卖出去,否则定是一早赶来,抢在吴员外面前。这等好事,没想到白白便宜了他。如今”沈吴氏有些意外地瞧着郑郭氏:“这个都赖妾身宅居于家,家中又无得力之人,这些经营上的事全然不晓得。若是早知郭夫人有意,我又何必会便宜那北地客人。”文箐见沈吴氏果真是不太会说生意上的话,明明一桩买卖就在眼前,她这一说,不等于拒了郑郭氏么。这时,也顾不得别的,至于同郑家的恩怨情仇,与舅姆的债务相罗,前者显然此时要让道。于是,不计前嫌,热情起来,开口道:“郭夫人有意,那是再好不过了。咱们卖方子于吴员外,却是与他有约的。”她见自己吸引了郑郭氏的注意力,笑着补充道:“郭夫人有所不知,吴员外是北地人,舅姆卖他方子,白字黑字说了,他只能在北地卖。黄河以南的地界,他却是在此卖不得。”郑郭氏道:“还能如此约定可毕竟这方子外传了,只怕一传二,二传三,就”文箐道:“郭夫人真正是英明,一语道中其中关窍。确有此可能。可是这方子上所载材质,除却鲜花,其他样样皆是极其价廉。吴员外是个精明生意人,他若是让方子从自个手上再传出去,就等于是拿钱送人。他还担心我们再躲着他卖北地旁的个商人呢,非得立下字据来约束。”郑郭氏心已动,问了句:“那,如今只卖得他一家”文箐点了点头,笑盈盈地道:“是啊。南边这地头,舅姆正寻思着,卖与不卖。”沈吴氏用一种“我没有这想法啊,自是要卖的”眼神看着在自己跟前说假话的外甥女。文箐却接着道,“卖的话,舅姆今冬便是不能卖这个了。今年初才在杭州使人赏识这香玉膏,转手送出方子等于是送钱于人嘛,太可惜了。不卖的话,方子拿在手里,现下不能变作钱,这讨债的人却不能慢怠。好生为难。”她不说,郑郭氏也明白这内中苦处,她一说出来,更让郑郭氏深信不疑。文箐见鱼咬钩子了,便又抛下一个诱饵道:“唉,说起来,这香玉膏还是江南要好卖些。仅是南京,苏州,杭州,这三地便是繁华,加起来,每年卖的只怕比北方所有州府所售加起的要多出一半不止。”郑郭氏有些疑惹地看向文箐,文箐却说出一番原委来,道:“北地虽寒,可是干燥,长冻疮的却是少一些。只江南,冬日冷寒,水气颇足,故而人易患冻疮。”郑郭氏见她说得有理有据,反驳不得。只道:“不知现下这方子要卖,又是如何一个卖法。”沈吴氏再不懂营商,这回也实实听出其意来,点了下头,可是要她说出如何一个价来,她又怕说低了不妥,说高了对方认为刁难,有些为难地看向外甥女。文箐却是眼都不眨地就说出来:“夫人是想要在杭州卖咱们便说年初实得,年初是杨婆子一人而为,所卖之数,我们自是半点不作假,亦不敢欺瞒于夫人。”郑郭氏当然已从杨婆子嘴里知了个数,现下不过是为了应证。此时便只好点了个头,道:“倒也十分公道。”沈吴氏发生外甥女总有本领自己不开口,能让对方自己说出价格来,自己果真不是经营生意的料,于是便在一旁也不再多话。郑郭氏虽狡黠,却没想到遇到了文箐,好一阵谈价,最后三地合一起,或者说是南畿到苏州,到杭州,到淞州,包括淮河南北地界,郑家出价三十六万。从此,沈家不再卖香玉膏。文箐当场立下了契,又紧接着立时写下了方子。郑郭氏接了过去,瞧完,发现果真与文箐所言,所需材质十分易得,价廉,一旦做出药膏来,所赚甚多。再说得些话,方才知郑郭氏为何买这些。她家营了大片花圃,又开得一家香料店,除了香料,更营女人所用之物,从头油,到胭脂,无一不及。听到头油,文箐想了想,道:“我先时亦无意中得了一秘方,这个道是内府所传。不知真与假。今日郭夫人这般慷慨解囊,我这便也给夫人添个意头,将这头油方子一起与了夫人。”郑郭氏一听,立时一喜。文箐就着墨汁,写下方子头津香内府秘传第一妙方新菜油十筋、苏合油三两广排草去土五两甘松二两去土茅山草二两三柰一两辽细辛一两广零陵三两紫草三两白芷二两干末香花一两干桂花一两郑郭氏见文箐边写边想,写得极慢,可是字写得很好,胜出自己几分。心下对周家小姐更不敢轻看了,收起了来时的居高临下,带了些谨慎。细看这方子材质亦是易得,只辽细辛为北地所产,可是这物事,到药铺去细细一询问或可得,再不济,从北京运些来便是了。“这个,内府所用”文箐见她半信半疑,便道:“郭夫人,那香玉膏方子中材质也是寻常物事。所得之物,可曾作假只是寻常人既是得了方子,亦是无用。我若不与夫人说及如何制作,人便是费尽心思,也琢磨不出来。”郑郭氏只得点头。文箐却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这头油津因做起来耗时,而舅姆家筹钱却是急在一时,故未曾做得卖。但是一做出来,肯定比香玉膏更好卖。冻疮不是人人皆得,可头油是女子皆需用得,更何况实乃内府方子。”她强调了内府所传,郑郭氏一双狡眼又眯了一下,文箐知她心内怀疑,道:“您必定在心中猜我这是如何得来的。这个,我却不好讲得,毕竟真个是内府传出来的。我大肆说将出来,倒是不妥了。”郑郭氏不再追问其由了,只着急问如何才能制得,可有要诀。“且容我再细细想一想,郭夫人莫急。”文箐抬头,想了一想,方才慢慢地一字一句地道:“夫人,这药方制出来,耗得是个时日。且瞧,上头这两样,需得浸七日,再加得其他些几味物事,这方子上我不曾写得,实也怕流露出了出去。如今我且一一说出这细情来,夫人可记清了。首要,便是另加一味,乃槌碎的黄檀香,一剂需得配足五两。”郑郭氏见她说得慎重,又担心自己记不牢,忙执笔记下来,道:“周小姐慢些讲,我且一一记下来。”她不说这话,文箐也快不起来,仍是边想边慢慢地说道:“哦,方才忘了一条,这香花,也不要那寻常的,需得要用紫心白的。”郑郭氏头也不抬,只紧着一字一句地记下来,道:“这个不难,我家花圃里必能寻得着。”文箐瞧她记得差不多了,便又道:“这上面方子中,各味都需洁净,然后合到一处待用。”郑郭氏点了一下头,道:“这便当了只七日功夫,倒也不长。”文箐却一摇头,道:“夫人莫急。既是内府秘造,自是还需得费功夫的。除却以上各味,再有两样物事,其一便是屋上瓦花,去泥根净,用量为四筋;其二用到的是老生姜,嫩姜却是功效不足。取姜一,需去皮,用量为二筋。这二者要放油煎数十沸,直至其色转为碧绿色,滤去花姜之渣,得其熟油入坛,冷却。”郑郭氏记得一丝不苟,行文不敢太快,又不敢太慢,写完一,问道:“然后呢”文箐叮嘱道:“将前面的几味一道入坛严实密封妥当,日晒夜露,又需过得七七四十九日方可开坛。”郑郭氏手写得酸疼,此时将自己记下来的纸张递于文箐,恭谨地道:“周小姐,您过目一下,可还有记漏”文箐认认真真瞧完,“夫人好记性,一字不差。”突然一拍脑袋,道:“唉呀,我还忘了一项,这坛子,莫要用陶罐,最宜用铅或锡坛。”郑郭氏半点不为难地道:“我家自有多个锡坛。”这时,十分真心地赞道:“小姐真是好记性。这等方子,果真是费时费力,却是能记得一清二楚。”而且,她现下真的十分信这是内府所用方子了,否则仅凭文箐写出来的方子上的几味,焉能制得出来。文箐却道:“夫人可莫夸我。我当时也是偶尔得之,并不曾在意。也不知可有否遗漏。夫人只管先做上一坛,试一下,是否真个好。若真是好,我心也安。”郑郭氏只夸文箐的好,却又对沈吴氏道:“沈家奶奶,家中守这个这方子,倒真是便宜我了。”文箐却解释道:“我舅姆如今这现状,做这物事,便需得小两月,再要卖出去,等筹来钱,债主们都掀了房子了。夫人此来,谈到胭脂与头油,方才令我想起这个方子来。此前也不曾记得。”郑郭氏道:“可这方子既是周小姐所得,如今我也不能白白拿了。莫若说个价”文箐却大方地道:“与郭夫人初识,又十分爽快地与我家订了香玉膏的方子。我这个头油津方子拿在手上,作了自家做得一些,也无甚用,莫若送给郭夫人。夫人若是嫌那菜油不好,有时间不如试试茶油,或许更为精妙。祝郭夫人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她说得十分好听,哄得郑郭氏万分开心。沈吴氏见郑郭氏已无先前的倨傲状,也又松口气。华嫣却在一旁嘀咕:可真个便宜了郭夫人,得了表妹这天大的好处。她却不知,文箐这是一买一送,有时,人家不情愿地买下一样,你再送一样出去,便是让客人开心万分,常来常往。沈家若也做起头油来,只怕就与郑家是同行,同行相欺,等于多了半个敌人。而郑家在杭州有势力,沈家要在此长居,寻一个靠山,好过多一个敌人。事实上,文箐也没料到,大方地馈赠,有时会得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郑郭氏归家之后,当下送来了四十万贯钞。其中四万,说是头油方子的定钱。这话说来,好似这方子,她亦买下来了。沈吴氏惊喜,看着钱就是这样,被外甥女轻晚得来,有些不敢置信。道:“这多出来的四万,收不收”文箐听得这事,道:“收作甚不收人家有心送来,咱们也莫同她客气,自是收下来。”想当初在景德镇人家送她钱,她也是这般犹豫不决,如今却是轮到她劝沈吴氏收下这钱来了。沈吴氏却道:“作生意,讲的是诚信。我们既只与她说得三十几万,这四万还是还回去的好。”她让吴涉送去,却被郑家当作是嫌少,又加了一万。这下倒是不收也不成了。以前,陈妈说文箐与债主之间,要来一个空手套白狼,没想到,文箐却当着人的面唱出来一出:空口套现钱。此次郑郭氏来,虽打了沈家一个措手不及,先时谁都不明其意,可因有了杨婆子说与沈员外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