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明朝生活面面观> 分节阅读 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10(1 / 1)

,终是心疼。却又想到自己若沉疴不起,姨娘是难持家的,唯有女儿要是教好了,还能持家,没了自己,这家自然过得好的。文箐要早是大个几岁,能十二三岁,该多好。将来的话当下,收敛心神,拿了纸来,一边念,一边写了几个字,然后教于文箐。文箐发现周夫人写得很好的一手瘦金体,这人其实有锋芒,想来只是藏于家宅的琐碎中。文箐以前被她爸逼着从小就背东背西,恨不得培养成一个女才子,倒是没养出来文彩来,只是把性子养得沉了些,浑不似周遭的八十年代的人,人才二十岁,却似三十岁的慢条斯理。她妈是有点儿急性子,直怨她爸把女儿给养成了小老太。她爸素来是慢性子,觉得这女儿还是随了自己,虽不如自己意,没选文科,去学什么给排水专业,又被一干堂表兄弟哄着学了广告设计,但终是自家的女儿最好,天下无人可比。文箐跟着念,等周夫人放下笔来,她也拾起笔,学着周夫人的样。第一回故意把墨蘸了点出来,得了周夫人的安慰,看着周夫人的样子往差里描了几个字,“人之初”的“初”字那一下钩却故意用笔把那钩分两笔完成,道:“母亲,看,像不像”周夫人也不由得被逗乐了,“像,太像了。写得很好。就是要慢点儿,先简单点儿来,等以后写多了,自然会比母亲写得还要好。”如此,文箐就把三字经,千字文,开始练上了。这边,文箐想着:繁体字一个字写起来,真累人啊,抵得上写几个简体字了。关键是写小字,就是黑乎乎一团,自己不能写得太好了,但也不能太坏了,毕竟人家周夫人以前也教过。说记不得了,可也能不全忘了,毕竟现在自己是“慢慢记得起爹和姨娘教的一些唐诗和三字经”了,而且写字也可以越来越多了。外间陈嫂开始还叹口气,听得里面夫人似乎有些笑意的语气,又舒了口气,小姐还是如此贴心啊。过后又开始算计花费,心里暗暗地想着自己已经偷偷地填进去一千来贯月钱了,希望陈大福快点回来,要不然,可该如何是好。不过夫人好象也似有查觉自己添钱进去,所以才急着典卖 打捞上来的箱笼里的物事。陈嫂晚上和阿静以及李诚合计了下,最后寻了个主意,拿到集上或者码头上看看价格,是不是比质铺里的高。要是高的话,就轮流着去卖 ,总好过当掉。几日后,周夫人查了帐,也知道了这些行为,拉着陈嫂的手,半晌叹了口气道:“阿兰,委屈你们了,我还不知以后会不会更坏。老天开恩吧。”周夫人说这几句话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连续几日,开始下雨了,有时大,有时又小却绵绵不绝,似老天爷心情连续不好,浇个花心不在焉地没浇到花盆里,却洒到了人间。这雨一下,周家人全部都心情不好起来,周大人病势本来见好,却不明原因地又严重起来,甚至两臀开始要生褥疮了,毕竟这一下雨,没地方晾晒被褥。兼之其本人又是一个好强的人,什么都忍着。所以就是其他再精心侍候,奈何了不老天爷,更奈何不了他自己心思重重,病情似有加重。姨娘也累得病了几天,据阿静说病了的时候姨娘在梦里被吓醒,问她也不说。只是醒来后,也变得更怯弱了,成天守在周大人床前,怕一错眼,就好象会丢了一样。周大人是她的主心骨,这主心骨要是散了,她也散了。文箐听阿静在同陈嫂说这些个,她自己看姨娘那样,头也痛。这人吧,病从心底里一起,就只能心病从心解才是。可是她小,也无能为力。更何况,姨娘对周大人个好法,确实是让现代人的她也觉得“我的眼里只有你”才能表达出那种状态。于是连带地,姨娘对文简的心思少了些,但好在文简的胆子似乎大了些,他便跟紧了这个唯一的姐姐。文箐却想自己本来好多和周夫人说话了解一些事情的,如今有了小尾巴,只得先顾了小尾巴的心思,把自己的渴望先放一边,慢慢来。至于周大人他一方面苦于自己连累全家,另一方面又死死挣扎不愿就此放弃生命,可是要强地不愿让周夫人看自己的体表病况,却可以接纳姨娘给自己擦拭身子。这让周夫人无名地着恼,本来觉得几十年都过去了,却如今,到头来,还是落得如此一个境地,伤神伤心。周大人是在清醒的时候对周夫人轻轻表示“对不住”,偶尔又在周夫人探望迷糊中的他时,叫一声“阿月”,那是周夫人的闺名,却无力完整表述自己内心,那对不起里是不是有着别的,有哪些内容,其他人都不清楚。更有时候,想来多叫的是姨娘的名字“玉儿”,有次姨娘不在,文箐听到了,周夫人也听到了,都只当作周大人未说过什么。周夫人的咳嗽就是不见好转,到最后,也不想吃药了。陈嫂只得在一边背地里哭,“夫人要是垮了,这家就散了。”文箐只得在周夫人面前表乖,讨好,从旁安慰,给她多一些时间来分神,不让她多想那些头疼的事。这一月,在四川的李船主也让路过的船家来查探情况,都失望而去。所有的人,都如霜打的茄子。第十一章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好在四月底的时候,马上就是五月了,那天倒是雨后大晴天,陈管事终于在全部人马的盼星星盼月亮的期待下,英雄般地出现了。当时陈嫂手里只有六百贯钞,还是把得死死的,不敢多买几根菜,有肉有荤腥都是主子才吃,就是周夫人一开始就吃斋念起经来。陈管事进来后,先给周夫人行了大礼,交了银钱,递了家信。又换了衣服去看周大人。周大人见他,马上就眼睛发亮,急着想听家里的消息。陈管事拣主要的快乐的事给他讲了讲,其他的则一概省略,或者编了编。周大人情一松,兴奋的神经也松弛了下来,听得也就模模糊糊,过得一会儿,睡了,呼息声开始变得绵长安宁。陈嫂拽了陈管事出门,到了厅里汇报情况。文箐看陈管事一脸沧桑,行事却是透着些精干。他一条一条地向周夫人汇报帐目老太爷去京城了,去处置北京的两个铺子和田地,府里二太姨娘便从公帐上支了一万贯钞给陈管事,三太姨娘听得老爷病了,偷偷地送了二十两银子过来。陈管事回去后,把二房名下的地卖 掉了一百五十亩,是族里买的,急着脱手,也就一亩二两二钱银子。又卖 了一个铺子,因为时间实在赶得急,要是卖 给外人真是亏,还要处理铺里的货,分不出时间和人手来,所以就由族里筝少爷接手过去,算是八千贯钞,又从周夫人陪嫁的铺子里收上来二千五百贯钞来。这样合计也有五万八、九千贯钞。路费是四爷塞了一百贯钞。周夫人听了,问了句:“三房他们都好吧”陈管事犹豫了一下,道:“三爷自然也没话说,老太爷当时对族里的人说过话的,再说就算卖 了公中的,夫人您不是已给他吃了定心丸了吗将来咱们这房不要这一份就是了。”周夫人点点头:“他要是真明白,就好了。先这样吧,反正咱们过些日子也要回去了。”陈管事看了看周夫人道:“夫人,我怕钱不够,我回去时把这些年来夫人给的月例钱,全换成钞也带了过来,除去路费,给家里老人的钱外,也还有三千来贯。夫人,您看,是否放一起去”周夫人嗓子有些微哑道:“有这些钞足够了。阿兰,好生侍候好陈管事歇息歇息,我让李诚和阿静来分分这钱,给李船家他们带去。”次日一早,就让李诚带了钱,去了四川,余下二万八千贯钞。可是把困顿给解决了,不过谁也没告诉姨娘和周大人到底还有多少钱在手里,总之给他们的信息是:钱是不用担心的。陈管事歇过后,来找周夫人细说苏州的事老太爷说是让老爷致仕,干脆不做官了,回苏州过清闲日子。又听说老爷这边安排了人年初就去京城投递简函,看这三个月没音讯,所以就想着亲自去北京看看,打听打听些讯息,能找找人问个明白,总不能受了莫名其妙的打,上京辩述,还不如自己致仕呢。所以拿了北京的房契和地契,带了两个人去北京了,约摸两三个月也能回来。老太爷的性子,实在是没人能劝得了,只能随他去,就是四爷要跟着去,也被老太爷骂回来了。陈管事没说老太爷当初自听说儿子被弹劾开始,就一个劲儿在家写朱敦儒的诗,就是偶尔自己作的也是意境同朱一般,来时还说要带一则给周大人。最后老太爷终是摆摆手道:“算了,别让你二爷忧思过重,我去北京打点,让他万事放心。”接着就说了说周夫人让带回去的周夫人陪嫁产业的契纸,本来是要交给三舅老爷。但是因为朝廷启动下西洋,郑和将进行第七次的率领宝船远航,所以三舅老爷也正好忙着装船出发。于是各个铺子里的货大部分都让三舅老爷装了船,因为现钱不够,又是赁了好些商家的货,也把好些铺面都典了出去,所以各铺里基本没什么余钱了。不过三舅老爷让带句话,说是这些货物就是将来会以近十倍的利返回,请夫人尽管放心。周夫人点点头,道:“应该的。三弟早就想再去西洋,一直筹措,那些货物和铺面原本就是沈家的,自是由他拿去。”陈大福道:“三舅老爷要下西洋,周府大小都知道,所以二太姨娘,三太姨娘,就是周家族人都托了三舅爷带东西,说是只要收三倍的利就成。三舅老爷碍于亲戚,且船上也有足够的空间,倒是立了契,应了此事。本来三舅老爷不想让小的知道,不过小的也是从老管家那儿得知此事,所以,夫人”“且随他去吧。谁不是见利即取三舅老爷答应,三倍的利肯定是没问题。”“小的回来前,三舅老爷那边已经开始启航了,实际上也是比郑大人的宝船要提前先行。快的话明年下半年就能返程,慢则后年这个时候也能返。”说罢,看周夫人没什么话了,就提了句:二太姨娘掌家了,老管家被辞了。周夫人有点意外,却又觉得意料中。也不问事由,只问了句:“那周老管家现在在何处呢”“在老太夫人原来的那个宅子旁边有个小屋,就那住着呢,身子骨倒是挺好的。三舅老爷去西洋,铺子里的生意自然照顾不到了,所以小的就自作主张委托给老管家了,并让老管家住到老宅里去。老管家答应了接管铺面,却不同意离开小屋。最后小的是蛮力给他搬到老宅的小偏房里,算是住了下来。”“这事你办得好。周管家辛辛苦苦,随老太爷和老夫人一起打理家业,到老来没想到会是这种境地。我们是小辈的,自然是该敬重。待回苏州后再悉心安顿他吧,暂时委屈他了。”于是话题继续说苏州周府其他的人与事。说三太姨娘,四爷,小姑奶奶都问候大家,四爷家可能要添喜了,可是我们也闹了些事,反正脱不开身,也就不过来了。大姑奶奶毕竟是不方便来的,要给银子带过来,他没要。周夫人心里明白大姑子一家人口众多,陪嫁是早就交出去归于公中的,要有余钱还是以前自己给她的一些私房钱。哪里好意思要回来呢再说现在也够了。陈管事中间又提了句,回来时,江南开始暴雨,只怕这次收成很不好。卖 地的时候,还没下雨,所以要是族里有人怪罪,那也没法子。周夫人陪嫁的两个铺子,陈管事去转了一圈,还成。扯了扯其他事,居然也就一天过去了。周夫人边听边沉思,偶尔问两句。转眼就是端午节,周家上下都开心地准备着过节。周大人几日里病情倒是突然好转,精神头一日好一日。可惜毕竟卧床多日,行走也不太方便,勉强能被李诚搀了能下床,好在伤口愈合速度似乎好多了。这很是令所有人开心,徐姨娘也偶尔带点儿笑了,很是美丽,花瓣儿逢雨又绽放了娇颜,眉尖的一点忧,加上几许表现出来的轻松,那种味道,就象把水彩慢慢地润开了去,然后成一副令人钟爱的画。文箐有时去请安,总能看到这男的倚坐在床头,闭目而息,女的则偶尔念一首诗写几副字;或者徐姨娘见到文箐进来,脸上带有一丝红润,羞羞的。唉,不知道古人是如何的,闺房之乐除了画眉,是否也是脉脉双目情挑也许,这种日子开始有了点儿小甜蜜,如端午节的甜糯粽子。彼时,陈嫂,阿静,阿素正买了箬叶,买了好多馅,准备包粽子呢。周夫人听得说有江南流民开始到这边码头来,于是让陈嫂再多买些米面,给这帮流民也送去些,算是做件善事吧。文箐在一边听得如此安排,只得心里暗暗佩服。便是这个时候了,这周夫仍然挂念着落难的他人,自己或许冷情冷心惯了,哪里还会顾及到这些阿静听周夫人的话后,背过身子,抹了一下泪,道:“往年这逢年过节的,都是老爷带了全家人去养济院安抚,送节礼。就是县里村里遇到灾年,都是花大笔钱去买来粮米安置受灾人。可如今”唉,原来一家子都是好心人。只是如今自己也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